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寻生命与自然的对话
作为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IT工作者,对于大自然当然是无比向往。乐活(LOHAS)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于世界、对于环境的看法。对于秉承乐活主义的人来说,旅游的快乐不仅在于不走寻常路,我们需要蓝天,我们需要大海,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需要内心的安详,所以,在又一个世界环境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决定结伴出发穿越青海,关键词“健康、人文、绿色、环保”。
5月2日消失的自由地
从塔尔寺来到鸟岛,感觉这里的空气都是无比自由的。我等吃荤的人,在塔尔寺的佛像面前说话,都需要用明信片遮挡住嘴部,以免口中吐出的秽气冒犯了佛祖。如此这般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才算无伤大雅地参观完了佛教圣地塔尔寺。而在鸟岛上,我们似乎也成为了自由的鸟儿,放下一切陈规,在青海湖上投下自由的影子,没有一丝约束,没有一丝顾虑。
我们追随着天空中飞翔的翅膀,在无垠的海岸线上奔跑、跳啊、唱啊、疯啊,卷起一阵阵枯草混合着泥土的味道。我们席地而坐,在草地上滚来滚去,让全身沾满黄草的碎屑。逃离了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逃离了人工呵护的草地,我们在这里肆意地蹦跳,一头扎进这无垠的蓝天碧海之中。
玩累了,就静静地坐在高处远眺天水相接的地方。听当地人讲,如今的青海湖鸟岛由于水位下降,早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湖中孤岛成为今天彻底与湖岸相连的半岛:一方面,狼、獾和其他鸟类天敌极易上岛捕杀和惊扰鸟类;另一方面,熙熙攘攘的游人日渐逼近鸟岛,使原本独享安宁的鸟儿弃卵而逃,致使鸟类大量迁徙,数十万只鸟儿云集此地的壮观景象已不复存在。并且前几年流行禽流感,来到乌岛的小鸟都会被人为的捕杀,反复几次,鸟儿的数量也就越发少了——也许有一天,游人们在鸟岛上再也看不到一只鸟儿。
这或许是痴人的呓语,又或许是一个不祥的预言。
2004年2月17日,国内大部分媒体都刊登了一张由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发布的照片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青海湖已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面积也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573.9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不足4200平方公里,水深己由20世纪初的37.5米下降到现在的26米,而且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有人预言:如不加以保护治理,青海湖迟早会从青藏高原“彻底蒸发”,成为中国又一个罗布泊。
青海湖消失了,这些空中美丽的花朵又要在哪里绽放呢?
5月2日多草的芨芨滩
The sunshlne’s come
The flowers dance along the rlver,
The mountain
It’scold in the stream
I jump in and swim
Belng a dreamer,
Saying nothlng in words
车上同伴的一声尖叫,打断了黄建为的歌《Over the way》,,我取下耳塞,发现车窗外有一如蓝色宝石的湖泊镶嵌在金黄色的芦苇丛中。——我们终于来到可鲁克湖了
清澈见底的湖水中荡漾着如丝绸般的阳光,让人忍不住伸手进纯净的湖水中企图感受一把阳光的形体阳光的气息如蔓草滋长:钻进耳朵里,是清脆的鸟鸣:轻扬发端的,是带着阳光味道的和风。朦胧的金色茫茫,无声的蔓延,静默地映衬着那碧水蓝天。懒洋洋、轻飘飘,心情好得也飞上了云端。
于我来说,比起青海湖,我更爱这清澈见底、景色旖旎的可鲁克湖。
可鲁克,是蒙古语,意思是“多草的芨芨滩”可鲁克湖属于微咸性淡水湖,与青海湖那样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截然不同——青海湖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很少,湖的周围全是茫茫一片,而可鲁克湖除了盛产大量芦苇,湖中还生长有大量的淡水鱼和大闸蟹它发源于德令哈北部柏树山中的巴音河,流过200多公里后,形成了这个面积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米多的湖泊巴音河的水常年带着大量的牛羊粪和其他有机物注入湖内,使湖底变得泥质肥厚,杂草丛生,尤其是浮游动物极其丰富,而这些都是鱼类天然的饲料。
真想留在可鲁克湖吃一顿美味的午餐!
5月3日风沙中的湖
从可鲁克湖出来就碰上了龙卷风,一路上车子都开得很是小心,没想到到了茶卡盐湖,就遇上了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到盐湖—下车,我就倒吸一口冷气,甚至开始怀疑我们驱车数小时到这里来的必要性,一时间情绪荡到谷底,心情和天空的颜色融为一体。
一路上,季节的更替过于胶着,夏天和冬天脉冲式的反复更替,已让我喷嚏连连。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满天飞扬的黄沙,眉毛上,耳朵、鼻子、眼睛里除了沙还是沙墨镜也不间断地发出被细纱撞击的声响。空气里没有海边那种熟悉的咸湿的味,却有一股土腥昧。
风很大,无论你穿了多少层衣服,呼啸的狂风都让你觉得自己是赤裸着身体一丝不挂地站在露天里。我本是一个孱弱的人,在这样的风中必须认真地厚重地踩下每一个脚印,才能确保不会被大风刮倒。有调皮的同伴,试着仰身往后倒,身体都摔不下去,因为风会把整个人都给托住,让你倒不下去。
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缘,乌兰县茶卡镇南侧。茶卡是蒙语,意为“盐海”。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但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食盐生产基地。
忙碌的工人师傅迎风向前,身旁运盐的小火车来来往往地开着,就像这里的生活节奏,从未因自然的恶劣而有丝毫的间断。
5月4日山有鸣沙异,水有悬泉神
著名敦煌学家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扩、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也没有第二个”正所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当你去过莫高窟,然后在鸣沙上顶的那一刻,相信你也会感受敦煌的伟大。你脚下的一颗小沙砾,也许曾留下公元366年乐樽和尚化缘筑窟的脚印;你身旁的一粒流沙,也许曾见证过王道士贩卖经书的步伐。
傍晚,光与影正在绵绵的沙山上做着最神奇的组合,颜色纯净到了极致,骤然分成了阴阳两个世界。一条条平滑流畅、泾渭分明的山脊弧线,宛如—段段飘扬婉约的梵乐。风儿吹过,帐幔般的沙坡上则翻卷起缕缕沙尘,凌空飞动,恰似敦煌壁画中飞天飘逸的丝带。
选择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顶着灿烂的夕阳,我艰难地向鸣沙山顶攀去,沙流入自坠,人坠沙更流。虽无惊险却很艰难,沙子软绵绵的,踩下一步偏又下塌半步,浑身都使不上劲。那时的我,就像追日的夸父,心中只有一个目的。现在细细想来,夸父可没留下我这么美一的脚印,不紧钦佩起佩自己来。
汗水淋漓地来到出顶上,看着满天的彩霞,看着逐渐在地平线下隐去的落日,再看着如一轮新月般的月牙泉,突然觉得一切辛劳都值得的。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苦行的人们总是把古窟修筑在沙漠里,用流沙来宣泄自己的信仰。
作为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IT工作者,对于大自然当然是无比向往。乐活(LOHAS)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于世界、对于环境的看法。对于秉承乐活主义的人来说,旅游的快乐不仅在于不走寻常路,我们需要蓝天,我们需要大海,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需要内心的安详,所以,在又一个世界环境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决定结伴出发穿越青海,关键词“健康、人文、绿色、环保”。
5月2日消失的自由地
从塔尔寺来到鸟岛,感觉这里的空气都是无比自由的。我等吃荤的人,在塔尔寺的佛像面前说话,都需要用明信片遮挡住嘴部,以免口中吐出的秽气冒犯了佛祖。如此这般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才算无伤大雅地参观完了佛教圣地塔尔寺。而在鸟岛上,我们似乎也成为了自由的鸟儿,放下一切陈规,在青海湖上投下自由的影子,没有一丝约束,没有一丝顾虑。
我们追随着天空中飞翔的翅膀,在无垠的海岸线上奔跑、跳啊、唱啊、疯啊,卷起一阵阵枯草混合着泥土的味道。我们席地而坐,在草地上滚来滚去,让全身沾满黄草的碎屑。逃离了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逃离了人工呵护的草地,我们在这里肆意地蹦跳,一头扎进这无垠的蓝天碧海之中。
玩累了,就静静地坐在高处远眺天水相接的地方。听当地人讲,如今的青海湖鸟岛由于水位下降,早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湖中孤岛成为今天彻底与湖岸相连的半岛:一方面,狼、獾和其他鸟类天敌极易上岛捕杀和惊扰鸟类;另一方面,熙熙攘攘的游人日渐逼近鸟岛,使原本独享安宁的鸟儿弃卵而逃,致使鸟类大量迁徙,数十万只鸟儿云集此地的壮观景象已不复存在。并且前几年流行禽流感,来到乌岛的小鸟都会被人为的捕杀,反复几次,鸟儿的数量也就越发少了——也许有一天,游人们在鸟岛上再也看不到一只鸟儿。
这或许是痴人的呓语,又或许是一个不祥的预言。
2004年2月17日,国内大部分媒体都刊登了一张由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发布的照片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青海湖已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面积也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573.9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不足4200平方公里,水深己由20世纪初的37.5米下降到现在的26米,而且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有人预言:如不加以保护治理,青海湖迟早会从青藏高原“彻底蒸发”,成为中国又一个罗布泊。
青海湖消失了,这些空中美丽的花朵又要在哪里绽放呢?
5月2日多草的芨芨滩
The sunshlne’s come
The flowers dance along the rlver,
The mountain
It’scold in the stream
I jump in and swim
Belng a dreamer,
Saying nothlng in words
车上同伴的一声尖叫,打断了黄建为的歌《Over the way》,,我取下耳塞,发现车窗外有一如蓝色宝石的湖泊镶嵌在金黄色的芦苇丛中。——我们终于来到可鲁克湖了
清澈见底的湖水中荡漾着如丝绸般的阳光,让人忍不住伸手进纯净的湖水中企图感受一把阳光的形体阳光的气息如蔓草滋长:钻进耳朵里,是清脆的鸟鸣:轻扬发端的,是带着阳光味道的和风。朦胧的金色茫茫,无声的蔓延,静默地映衬着那碧水蓝天。懒洋洋、轻飘飘,心情好得也飞上了云端。
于我来说,比起青海湖,我更爱这清澈见底、景色旖旎的可鲁克湖。
可鲁克,是蒙古语,意思是“多草的芨芨滩”可鲁克湖属于微咸性淡水湖,与青海湖那样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截然不同——青海湖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很少,湖的周围全是茫茫一片,而可鲁克湖除了盛产大量芦苇,湖中还生长有大量的淡水鱼和大闸蟹它发源于德令哈北部柏树山中的巴音河,流过200多公里后,形成了这个面积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米多的湖泊巴音河的水常年带着大量的牛羊粪和其他有机物注入湖内,使湖底变得泥质肥厚,杂草丛生,尤其是浮游动物极其丰富,而这些都是鱼类天然的饲料。
真想留在可鲁克湖吃一顿美味的午餐!
5月3日风沙中的湖
从可鲁克湖出来就碰上了龙卷风,一路上车子都开得很是小心,没想到到了茶卡盐湖,就遇上了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到盐湖—下车,我就倒吸一口冷气,甚至开始怀疑我们驱车数小时到这里来的必要性,一时间情绪荡到谷底,心情和天空的颜色融为一体。
一路上,季节的更替过于胶着,夏天和冬天脉冲式的反复更替,已让我喷嚏连连。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满天飞扬的黄沙,眉毛上,耳朵、鼻子、眼睛里除了沙还是沙墨镜也不间断地发出被细纱撞击的声响。空气里没有海边那种熟悉的咸湿的味,却有一股土腥昧。
风很大,无论你穿了多少层衣服,呼啸的狂风都让你觉得自己是赤裸着身体一丝不挂地站在露天里。我本是一个孱弱的人,在这样的风中必须认真地厚重地踩下每一个脚印,才能确保不会被大风刮倒。有调皮的同伴,试着仰身往后倒,身体都摔不下去,因为风会把整个人都给托住,让你倒不下去。
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缘,乌兰县茶卡镇南侧。茶卡是蒙语,意为“盐海”。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但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食盐生产基地。
忙碌的工人师傅迎风向前,身旁运盐的小火车来来往往地开着,就像这里的生活节奏,从未因自然的恶劣而有丝毫的间断。
5月4日山有鸣沙异,水有悬泉神
著名敦煌学家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扩、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也没有第二个”正所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当你去过莫高窟,然后在鸣沙上顶的那一刻,相信你也会感受敦煌的伟大。你脚下的一颗小沙砾,也许曾留下公元366年乐樽和尚化缘筑窟的脚印;你身旁的一粒流沙,也许曾见证过王道士贩卖经书的步伐。
傍晚,光与影正在绵绵的沙山上做着最神奇的组合,颜色纯净到了极致,骤然分成了阴阳两个世界。一条条平滑流畅、泾渭分明的山脊弧线,宛如—段段飘扬婉约的梵乐。风儿吹过,帐幔般的沙坡上则翻卷起缕缕沙尘,凌空飞动,恰似敦煌壁画中飞天飘逸的丝带。
选择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顶着灿烂的夕阳,我艰难地向鸣沙山顶攀去,沙流入自坠,人坠沙更流。虽无惊险却很艰难,沙子软绵绵的,踩下一步偏又下塌半步,浑身都使不上劲。那时的我,就像追日的夸父,心中只有一个目的。现在细细想来,夸父可没留下我这么美一的脚印,不紧钦佩起佩自己来。
汗水淋漓地来到出顶上,看着满天的彩霞,看着逐渐在地平线下隐去的落日,再看着如一轮新月般的月牙泉,突然觉得一切辛劳都值得的。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苦行的人们总是把古窟修筑在沙漠里,用流沙来宣泄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