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实践中寻找重建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文学理论界探讨和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这一提法起源于邓小平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初由物理学家钱学森于1984年提出并随后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美学方法论的几个问题》一文。①其实,讨论发展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是从1980年就开始了。多年来,这已经成为文学理论学科的重大题目,多次被定为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课题,并且已经出版了有关的学术专著十几部,相关的论文三百篇以上。然而遗憾的是,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
其他文献
提出环形自激振荡水射流概念,使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环形射流泵和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内部流动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提高了10%左右的吸气量;对
对现有V带当量摩擦计算公式做了更正,给出了新的V带当量摩擦系数计算公式.在公式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参数--V带当量摩擦系数影响角,通过计算及分析可知该参数对V带当量摩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