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癌(GBC)临床治疗效果仍然不够乐观,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胆囊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但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处于晚期阶段,仅有10%的患者能够进行根治性切除,这是导致胆囊癌总体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胆囊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3%~13%,且目前缺乏有效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已发现胆囊癌的相关致癌位点,且分子靶向治疗能够作用于这些致癌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也许能够给胆囊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因此,靶向治疗可能是胆囊癌治疗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免疫治疗在肺癌方面的疗效显著,但发生耐药及复杂的不良反应令人担忧。肿瘤新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靶向新抗原可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伤肿瘤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肿瘤新抗原成为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联合新抗原疗法和其他治疗方式,成为继续利用免疫机制治疗肺癌的新方向。本文对肿瘤新抗原的生物学特征、发展状况及在肺癌中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旨在为晚期肿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护理应用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临床中应用,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整体治疗策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ICIs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甚至在一线治疗中也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但是在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中使用ICIs仍有争议。本文介绍了目前在驱动基因阳性NSCLC使用ICIs治疗的临床研究,并讨论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未来方向。
目的对比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不同时机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1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KP术后第2天开始唑来膦酸治疗55例(同期组),PKP术后1个月开始唑来膦酸治疗55例(非同期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量压缩骨折椎体恢复相关指标,包括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
目的探讨Transferrin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8周龄C57BL/6J野生型雄性小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6只。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铁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细胞实验中,通过PC12细胞缺氧复氧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病理生理环境,分为对照组、给予三气培养箱缺氧复氧组(HR组)、Transferrin重组蛋白处理组(TF组)和Transferrin处理后进行缺氧复氧组(HR+TF组)。Western blot法检测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