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着力”突出思政宣传的实践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的实践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一般性务虚与普遍性准入的反差、实效性要求与形式性过场的反差、互惠性要求与单向度诉求的反差。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的缺失,即责任的缺失、统筹的缺失、保障的缺失。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切实加强“五个着力”:提高认识,着力于全员参与;把握原则,着力于有的放矢;科学谋划,着力于资源整合;健全制度,着力于长效机制;增加投入,着力于后勤保障。
  【关键词】高校;思政宣传;实践性;着力
  高校思政宣传有理论课的支撑,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实践性不可忽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升理论宣传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吸收,增长学生的才干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思政宣传教育的目的。排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题的提出:宣传教育中说教与实践的反差
  高校思政宣传教育的实际情况与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有关实践性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距离。这一反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一般性务虚与普遍性准入的反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1]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讲座、课程方面“务虚”的多,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总是被组织方设置了准入门槛,做出种种限制,大多数学生被拒之门外,难以得到社会实践的锻炼,造成以点代面的结果。
  其二,实效性要求与形式性过场的反差。16号文要求:要“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多年来,在实际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中,经过组织方的精心组织筹划的活动虽然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存在着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譬如:虎头蛇尾,开场隆重热闹,追求新闻效应,但疏于全程管理,草草收场;程序做足,时间充裕,报道及时,图片有冲击力,但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大学生思想道德是否改变,不得而知;有的学生找关系搞虚假证明,以应付学校的检查,实际上没有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
  其三,互惠性要求与单向度诉求的反差。16号文要求: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实习基地、毕业设计基地建设)、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可以说,宣传教育的立足点和检验尺度在于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性。即在互惠性的行为中体现宣传教育的效果。这既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职责使然,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长久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一些高校把宣传教育的实践性理解为找到搞活动的地点,其结果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持久,难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问题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的缺失
  依笔者所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宣传之所以缺少实践方面的可操作性,原因颇为复杂,是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并存、社会因素与高校自身因素芜杂。细细梳理,似有如下几点:
  其一,认识不到位:责任的缺失。对高校思政宣传理论的实践性认识不足,存在于高校和社会不同领域。譬如: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不少高校行政主管领导并没有给予高校思政宣传的教育与其实践应有的重视,仅仅把它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讲完了事。因此,实践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等诸方面,均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学生本身认识不到位。不少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有偏见,将其视为意识形态的单纯说教。社会部门认识不到位。仅仅把培养大学生的品德视为高校一家的事情,忽视了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因此,对高校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思政宣传的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么拒绝配合要么消极应付,过分追求合作的经济效益。
  其二,谋划不科学:统筹的缺失。对高校思政宣传的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党委未能统一部署,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要负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部门(如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及各系部)的相关工作统筹兼顾,致使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搞一套,造成活动内容、参加学生、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使宣传部门与思政课教材出现了内容重复的实践教学,如不同教育课题重复观看同一影音资料,不同课程重复参观访问同一场所。这自然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实践活动的效果。
  其三,资金不充足:保障的缺失。高校思政教育诉诸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目前由于各环节资金的投入不足,致使思政宣传理论难以落实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也就不能实现种种预期的效果。
  解决问题的思路:切实加强“五个着力”
  为了解决当前高校思政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增强实效性,笔者认为,应当侧重于五个方面的“着力”。
  其一,提高认识,着力于全员参与。要在高校积极宣传和落实16号文精神,使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大学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问。即,社会实践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3]417同样,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逐步形成。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理解宣传教育的实践性,积极参加“全员一体化”育人,使全体大学生都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切实增进与工农群众的情感,拉近与现实社会的距离,真正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二,把握原则,着力于有的放矢。为了切实增强高校思政宣传教育的实效,在操作层面,应当把握和遵循科学的原则。1.互为主客体原则。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围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而进行宣传教育,所有活动都围绕这个中心来设计和进行;另一方面,又要以宣传部门和教师为主体,在理念引领、问题引导、方案设计、方法确定、资源整合、行动组织、效果评估等方面和环节上起到主体引导作用。2.选择性原则。在高校思政宣传教育活动中,选择场所、设定问题、设计方案、确定方法、组织行动、评估效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选择性地从事宣教。要依据教育目的选择,一切活动均须考虑宣教功能,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感性直观、情感体验、感情升华、信念认同、智能转化的特点,让宣教更为生动活泼。3.互惠性原则。既要考虑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宣传教育是为了锻炼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又要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单位部门的利益,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使自己得到学习、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能够服务社会,为接受大学生的单位作出服务、作出贡献。
  其三,科学谋划,着力于资源整合。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3]367高校思政宣传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收到实效,必须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有效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具体可以考虑:1.协调好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关系,妥善处理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力求目标一致、计划统一、管理统筹,形成宣教工作的合力。2.坚持知行合一、求真务实,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有机结合,灵活机动地选择生产劳动、义务支教、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习见习、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红色旅游和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思政宣传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同时要积极努力使高校思政宣传教育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生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用人单位发现、培养、储备和选拔人才,以形成高校与社会在互动中互助,在互助中互利,在互利中共赢的良好局面。
  其四,健全制度,着力于长效机制。从实践方面确保顺利开展高校思政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4],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1.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制度。根据党中央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亲自负责。因此,高校应当尝试党的一把手管方向,行政一把手管业务水平,突破原有的学校分管领导是最高领导的管理体制,以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可成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及共青团为主体的学校思政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宣教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总结表彰,形成责任落实、推进有力的工作机制。2.将思政宣传教育的实践性教研活动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使之获得与课堂理论课同等的地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制性和保障性,从而能够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同时,要科学构建实践工作体系,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对宣教实践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教育形式、考核标准等作出明确要求,以保证宣教的质量。
  其五,增加投入,着力于后勤保障。经费保障是高校思政宣传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障。1.在经费安排上,要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设立宣教实践的专项经费。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需要,增加经费的投入,以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2.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军合作,基于互利互惠的原则,从社会、企业拉取赞助,为思政宣传教育的实践活动解决一部分经费。3.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严格经费使用审批程序,根据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内容论证、形式论证,对宣传教育意义大、社会价值高、可行性强、实效性显著的实践项目予以立项,真正实现有限经费的效果最优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16号).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文2版,1995:5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文1版,1972:41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