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大小、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骨水泥渗漏与不足率等指标对比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术后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48h、6个月,观察组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具有内固定支撑牢固、测量精确、操作简单的优势,且术中止血效果好,远期固定支撑效果理想,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骨水泥注入
[中图分类号]R687.3;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2-231-04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临床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也增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骨质疏松属于代谢性疾病,因骨质发生改变,导致骨组织吸收增加、骨内钙盐大量流失,引起周身骨骼疼痛,骨折发生率升高[1]。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轻则出现骨骼疼痛,重者可引起椎体、长骨骨折,对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运动带来影响。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对椎间孔内神经及周围肋间神经会产生压迫,患者可表现为双下肢放射性疼痛、胸肋背部疼痛感等[2]。在治疗方面,以往主要采用椎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短期内可促使椎体高度恢复,但因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且创面较大,所以因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也相应增加,不利于术后恢复,且远期固定效果方面也不理想[3]。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本院9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69.7±3.6)岁;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60~81岁,平均(70.1±3.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椎体骨折临床诊治指南》[4]中关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经骨密度测量显示均存在程度不一的骨质疏松;经CT及X线影响显示,可见骨小梁、椎体骨质减少,骨皮质变薄;患者无明显外伤;水体呈楔形改变;周身伴有骨骼疼痛症状。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胆疾病者、恶性肿瘤疾病者、明显外伤后骨折者及曾接受手术治疗者。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俯卧位,在C臂X线辅助下,对压缩椎体位置进行确定,于患处棘突处做8~10cm切口,将创口钝性剥离扩大,对棘突侧骨质用咬骨钳去除,使脊髓神经暴露出来,牵拉拨开神经病进行保护,然后将骨刀伸入至椎体内部,将压缩椎体撬开,对椎体高度进行恢复,术中对椎体高度用C臂X线透视,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填充后,用钉棒系统与相邻椎体进行固定支撑,术后常规进行消毒、缝合及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俯卧位,利用C臂X线透视对压缩椎体位置进行确定,经皮椎弓根穿刺,成功够将针芯取出,利用骨钻将穿刺孔扩大,将导针、球囊探入并注入显影剂,显影剂注入时,用X线间断透视观察,缓慢注入,逐渐使球囊扩张,从而使椎体高度逐渐恢复,并对显影剂的注入量进行测量,对骨质缺损量进行明确。明确后将显影剂抽出并退出球囊,将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待注入的骨水泥向四周骨小梁充分浸润后停止注入,硬化后将穿刺针拔出,冲洗消毒后进行包扎,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大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用量进行计算,对比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及不足率;于术前、术后48h及术后6个月,分别利用X线影像观察组两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进行测定与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线管指标比较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大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方面,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1。
2.2两组骨水泥用量及渗漏率、不足率比较
骨水泥用量方面,观察组为(4.83±1.16)mL,对照组为(6.24±2.69)mL,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7,P<0.05);骨水泥渗漏率、不足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 术前,两组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6个月两组两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术后48h、6个月观察组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3。
3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比较多见,由于脊椎椎体楔形变后,导致脊柱前屈过度,背部伸肌出现疼痛症状,出现压缩性骨折时,患者患处出现叩击痛、椎体压痛等疼痛症状,且在翻身、变换体位时,疼痛感明显,部分患者疼痛向肋间神经、双下肢呈放射性疼痛症状[5]。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其首选治疗方式是止痛药、卧床休息及抗骨质疏松等保守治疗。但约1/3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合并其他疾病不适合保守治疗[6]。对此类患者,则需要手术方法治疗。
以往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椎体钉棒内固定术应用较多,对脊柱曲度及椎体高度虽然能够有效恢复,但由于该术式为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等局限,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增加,影响康复效果[7-8]。而经皮骨水泥注入术的出现,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对患者术后恢复较为有利,在当前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案[9]。实施过程中,在X线辅助下,对骨折部位先进行确定,保证了进针部位的精准性;骨水泥定型后能可靠的支撑椎体,对椎体内出血有间接抑制的作用,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手术创面、手术时间均较短,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为术后恢复奠定了基础[10]。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皮骨水泥注入术的应用,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大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通过球囊及显影剂的使用,对楔形变椎体高度通过增压使其恢复,然后注入骨水泥定型,使恢复的椎体得到有力的支撑,对椎体生理曲度改善效果明显[11]。且对缺失的楔形变椎体骨量可精确测量,保证了骨水泥在注入时注入剂量的控制,避免了注入过多骨水泥后溢出的情况,对周围血管、软组织、脏器起到保护作用[12]。而传统钉棒内固定方法属于外力恢复椎体高度,本身对椎体存在一定的破坏性,由于椎体骨皮质受到破坏后,对注入的骨水泥包围性会下降,术中对骨质缺损量无法测量,对填充的骨水泥也难以掌握,容易出现骨水泥填充过多或不足的情况[13]。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不足率分别为10.64%、4.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6%、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骨水泥注入方法能够更好的保证压缩性椎体的支撑力。相关研究显示,短期内传统钉棒内固定术对压缩椎体高度能够有效恢复,且内固定效果较好[14];但是由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且呈进行性发展趋势,随着骨质疏松症的加重,钉棒内固定也会逐渐松动,容易导致椎体出现二次压缩性楔形变。并且因为钉棒内固定术属于开放性手术,而开展二次手术时,术区瘢痕组织存在严重粘连情况,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加[15]。本研究中,利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显示,观察组随访6个月,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程度均优于传统钉棒内固定术(P<0.05),远期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等诸多优势,在椎体生理曲度恢复方面,近远期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易剑华,陈升浩,蔡平原,等.高粘稠度骨水泥PVP术和PKP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7,14(5):13-17.
[2]徐本惠.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40-41.
[3]周瑞明,管义红,王全兵,等.不同黏度骨水泥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6):509-511.
[4]毋崇岭,陈文华,王新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4):371-374.
[5]杨勇杰.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98-100.
[6]王成日,廖海浪,杨文彬,等.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32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62-463.
[7]欧长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37-38.
[8]李坚,陈其昕,张金喜,等.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76-4378.
[9]张胜林,徐信龙,殷建华,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2):1733-1736.
[10]叶宏,陈小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49-51.
[11]杨中华,崔青,魏华,等.经皮椎体成形术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6):439-441.
[12]景元海,杨小玉,赵丛然,等.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2):6484-6486.
[13]冯万立,康健,卫建民,等.高黏度骨水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6):47-50.
[14]颜学亮,曹奇,陈小明.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节段跳跃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4):368-370.
[15]王传功,崔文峰,尹双成,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预防[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06-907.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骨水泥注入
[中图分类号]R687.3;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2-231-04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临床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也增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骨质疏松属于代谢性疾病,因骨质发生改变,导致骨组织吸收增加、骨内钙盐大量流失,引起周身骨骼疼痛,骨折发生率升高[1]。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轻则出现骨骼疼痛,重者可引起椎体、长骨骨折,对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运动带来影响。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对椎间孔内神经及周围肋间神经会产生压迫,患者可表现为双下肢放射性疼痛、胸肋背部疼痛感等[2]。在治疗方面,以往主要采用椎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短期内可促使椎体高度恢复,但因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且创面较大,所以因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也相应增加,不利于术后恢复,且远期固定效果方面也不理想[3]。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本院9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69.7±3.6)岁;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60~81岁,平均(70.1±3.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椎体骨折临床诊治指南》[4]中关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经骨密度测量显示均存在程度不一的骨质疏松;经CT及X线影响显示,可见骨小梁、椎体骨质减少,骨皮质变薄;患者无明显外伤;水体呈楔形改变;周身伴有骨骼疼痛症状。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胆疾病者、恶性肿瘤疾病者、明显外伤后骨折者及曾接受手术治疗者。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俯卧位,在C臂X线辅助下,对压缩椎体位置进行确定,于患处棘突处做8~10cm切口,将创口钝性剥离扩大,对棘突侧骨质用咬骨钳去除,使脊髓神经暴露出来,牵拉拨开神经病进行保护,然后将骨刀伸入至椎体内部,将压缩椎体撬开,对椎体高度进行恢复,术中对椎体高度用C臂X线透视,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填充后,用钉棒系统与相邻椎体进行固定支撑,术后常规进行消毒、缝合及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俯卧位,利用C臂X线透视对压缩椎体位置进行确定,经皮椎弓根穿刺,成功够将针芯取出,利用骨钻将穿刺孔扩大,将导针、球囊探入并注入显影剂,显影剂注入时,用X线间断透视观察,缓慢注入,逐渐使球囊扩张,从而使椎体高度逐渐恢复,并对显影剂的注入量进行测量,对骨质缺损量进行明确。明确后将显影剂抽出并退出球囊,将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待注入的骨水泥向四周骨小梁充分浸润后停止注入,硬化后将穿刺针拔出,冲洗消毒后进行包扎,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大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用量进行计算,对比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及不足率;于术前、术后48h及术后6个月,分别利用X线影像观察组两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进行测定与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线管指标比较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大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方面,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1。
2.2两组骨水泥用量及渗漏率、不足率比较
骨水泥用量方面,观察组为(4.83±1.16)mL,对照组为(6.24±2.69)mL,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7,P<0.05);骨水泥渗漏率、不足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 术前,两组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6个月两组两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术后48h、6个月观察组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3。
3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比较多见,由于脊椎椎体楔形变后,导致脊柱前屈过度,背部伸肌出现疼痛症状,出现压缩性骨折时,患者患处出现叩击痛、椎体压痛等疼痛症状,且在翻身、变换体位时,疼痛感明显,部分患者疼痛向肋间神经、双下肢呈放射性疼痛症状[5]。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其首选治疗方式是止痛药、卧床休息及抗骨质疏松等保守治疗。但约1/3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合并其他疾病不适合保守治疗[6]。对此类患者,则需要手术方法治疗。
以往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椎体钉棒内固定术应用较多,对脊柱曲度及椎体高度虽然能够有效恢复,但由于该术式为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等局限,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增加,影响康复效果[7-8]。而经皮骨水泥注入术的出现,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对患者术后恢复较为有利,在当前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案[9]。实施过程中,在X线辅助下,对骨折部位先进行确定,保证了进针部位的精准性;骨水泥定型后能可靠的支撑椎体,对椎体内出血有间接抑制的作用,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手术创面、手术时间均较短,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为术后恢复奠定了基础[10]。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皮骨水泥注入术的应用,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大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通过球囊及显影剂的使用,对楔形变椎体高度通过增压使其恢复,然后注入骨水泥定型,使恢复的椎体得到有力的支撑,对椎体生理曲度改善效果明显[11]。且对缺失的楔形变椎体骨量可精确测量,保证了骨水泥在注入时注入剂量的控制,避免了注入过多骨水泥后溢出的情况,对周围血管、软组织、脏器起到保护作用[12]。而传统钉棒内固定方法属于外力恢复椎体高度,本身对椎体存在一定的破坏性,由于椎体骨皮质受到破坏后,对注入的骨水泥包围性会下降,术中对骨质缺损量无法测量,对填充的骨水泥也难以掌握,容易出现骨水泥填充过多或不足的情况[13]。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不足率分别为10.64%、4.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6%、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骨水泥注入方法能够更好的保证压缩性椎体的支撑力。相关研究显示,短期内传统钉棒内固定术对压缩椎体高度能够有效恢复,且内固定效果较好[14];但是由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且呈进行性发展趋势,随着骨质疏松症的加重,钉棒内固定也会逐渐松动,容易导致椎体出现二次压缩性楔形变。并且因为钉棒内固定术属于开放性手术,而开展二次手术时,术区瘢痕组织存在严重粘连情况,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加[15]。本研究中,利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显示,观察组随访6个月,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程度均优于传统钉棒内固定术(P<0.05),远期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等诸多优势,在椎体生理曲度恢复方面,近远期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易剑华,陈升浩,蔡平原,等.高粘稠度骨水泥PVP术和PKP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7,14(5):13-17.
[2]徐本惠.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40-41.
[3]周瑞明,管义红,王全兵,等.不同黏度骨水泥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6):509-511.
[4]毋崇岭,陈文华,王新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4):371-374.
[5]杨勇杰.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98-100.
[6]王成日,廖海浪,杨文彬,等.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32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62-463.
[7]欧长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37-38.
[8]李坚,陈其昕,张金喜,等.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76-4378.
[9]张胜林,徐信龙,殷建华,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2):1733-1736.
[10]叶宏,陈小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49-51.
[11]杨中华,崔青,魏华,等.经皮椎体成形术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6):439-441.
[12]景元海,杨小玉,赵丛然,等.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2):6484-6486.
[13]冯万立,康健,卫建民,等.高黏度骨水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6):47-50.
[14]颜学亮,曹奇,陈小明.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节段跳跃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4):368-370.
[15]王传功,崔文峰,尹双成,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预防[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0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