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性质与文化认同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四大传统佳节——春节、中秋、清明、端午,中秋居二。全国56个民族,除汉族外,尚有壮、黎、仡佬、傈僳、土、畲、拉祜、侗、苗、彝、瑶、朝鲜、鄂伦春、阿昌、锡伯、仫佬、土家、傣、高山、白、哈尼、京、纳西、布朗、布依、毛南、达斡尔等二三十个兄弟民族,异彩纷呈,欢度中秋。
  “中秋”如此博得“广泛认同”,乃其“文化性质”使然。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秋义取月圆,深蕴全家团圆、各族团圆、举国团圆。“海上生明有月,天涯共此时”,整个地球村的相思华人,皆“共”月祈圆。
  中秋寓“圆”,始载明代《西湖游览志余》:“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亦云:“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其物化象征,即烙“团圆”(月饼)之俗:饼内包糖、芝麻、桂花、蔬菜等,外压月、桂、兔等图案。祭月毕,家长按人数分切,缺席者留份,示阖家团圆。
  纵观满天日月星辰,最“人性化”“人情味儿”者,唯“月”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将“人”类“月”,人文个性多么神奇!把社会素“缺”之“圆”,向往、憧憬、寄托给明媚滚圆之“月”,真是地义天经!台湾余光中先生曾在央视“2008中秋诗会”吟曰:“最美满的一面仙镜,公开挂在天顶心,让所有的眼睛仰望,各自看到思念的倩影。”两岸同胞认同“中秋”,有人索性将其“性质”朴素化为“有点想念”。
  秋仰眺圆月,驰骋“想念”,油然而生“和合”之情,别发“一夜乡心五处同”之“心灵感应”。节俗因此罕拥“公益性、群众性”:中原、边塞,陆上、水间,街市、村落,遍布大型公益活動。灯会、吟诗、夜市、舞狮、火龙、草龙、高跷、地戏、歌舞、游园、观潮、猜谜、竞技、放烟花、砌宝塔、观星象、围吃时令果品……尽吸全民参与、狂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如此节日、节庆,其“乡心守恒性”——民族向心力,定然千古不渝!充溢“和合”的“中秋”,乃十足“团圆节”,堪称华夏“和合文化”之岁时结晶。
  或曰:“历史上,‘中秋’不也有过不快吗?”对此不必讳言。须知,所有古老节日,流淌历史长河,难免被污染或裹挟。“中秋”源于上古,瞬间中流“不快”,完全无涉且恰好相左“中秋性质”,丝毫未损其耀眼光芒,千古繁盛!
  所憾者,我们的圣洁“中秋”,近年横遭践踏!冯骥才慨叹:“节日被商家包办,沦为美食节、购物节、旅游节,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冯公所赞“原来味道”,指的正是“中秋性质”。“失”此一而万殊,惜也憾哉!
  把传统节日“商业化”,亦即铜臭“时尚化”,无异阉割民族遗产,淡出文化认同!传统节日乃我精神家园,深蕴无数心灵血缘、基因共性,远非中华文明表象传承。这些“血缘、基因”生生不息,永难泯灭,筑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伟大长城!硬要人为损毁,使之蜕变成不伦不类的经济猎物、时尚玩物,于青史,大逆不道;于祖先,则忤逆不孝!
  我们深怀敬畏祖先之情,呵护“中秋性质”之千秋守恒!
  链接视界
  在我国古代戏剧中,有许多浪漫的故事都安排在中秋之夜。
  月有阴晴圆缺,很早以前就被戏剧家用来类比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满月的亮丽与美好,成为许多浪漫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美满姻缘的象征。
  最传统的“中秋剧”:《张生煮海》会佳人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期。在众多的元杂剧中,以中秋节为时空背景安排的浪漫故事屡见不鲜。例如,《张生煮海》中,龙女与张生一见钟情,约他中秋节在海滨会面;《张天师断风花雪月》中,陈世英中秋弹曲,引动月中桂花仙子下凡,与他缠绵相爱;《郑月莲秋夜云窗梦》中,女主角郑月莲中秋梦中相会心上人;《李太白贬夜郎》的最后一折,李白在中秋节投江捞月;杨显之在《潇湘夜雨》中,作“赏中秋人月团圆,临江驿潇湘夜雨”。
  最好看的“中秋剧”:《望江亭》畔救夫君
  翁敏华认为,我国古代“中秋剧”最好看的当属关汉卿的《望江亭》。剧中,女主人公谭记儿智勇双全,她作为一位年轻的寡妇,后来成为学士与州官夫人;当丈夫身处险境时,她摇身变成泼辣风流的渔妇。在中秋之夜,摇船捕鱼、传杯递盏、打情骂俏,将自己的敌人杨衙内灌醉,智取他的势剑金牌,去营救自己的丈夫,终化险为夷。
  最缠绵的“中秋剧”:《长生殿》里“生死恋”
  中秋节在清代名剧《长生殿》里,也是重要的构成。剧作大家洪升,非常懂得运用节日元素组织剧情、塑造人物形象。《长生殿》涉及上巳、七夕、清明、中秋四大节日。为浪漫地展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生死恋”故事,剧作家将李隆基安排在中秋夜升天,并吟诵着苏东坡的中秋词《水调歌头》,头两句改为:“明月在何许?挥手上青天。”在中秋夜那一轮圆月里,李隆基和杨玉环终于见面,相拥而泣,缠绵悱恻,展现了天上人间、戏里戏外,中秋之夜浪漫美好的时光。
  ——张建松《那些发生在中秋夜的浪漫故事》
其他文献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提升语言表达效果,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那么,怎样“引诗入文”来为考场作文增辉添色呢?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标题引用,靓丽醒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以使文章流光溢彩,就像《老残游记》中在明湖边说书的那位明眸善睐的白妞,一出
期刊
【技法指津】  一、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一个个“泻”字,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如水般流淌的动感;一个“洗”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的映照下鲜艳欲滴的娇媚状态。这些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荷塘美丽的月色。此外,叠词“静静”“薄薄”“弯弯”的应用,亦使月下荷塘更显幽静、安谧、清宁,读来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品味
期刊
爸爸的老家在城北的一个小山村里。他读书的时候,每天要步行十几公里,吃的菜就只有咸菜虾皮。有一回,饭盒里的虾皮馊了,为了饱腹,父亲还是吃了,拉了三天三夜的肚子。后来,只要他一看到虾皮就会反胃。  顺着父亲的经历,我想先从城北贫困的山区说起。  很久以前,城北的人们都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山里的人开始慢慢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改革开放前后爸爸这代人已经可以去上学了。一批一批的人走
期刊
教学区被黑暗笼罩,消散了白天的生气,教学楼似一张狡黠狰狞的大嘴,等待着我的进入——学校连就寝都要打卡,什么事儿啊!难道不知道我习惯落东西吗?  “哈哈,那小子果然回来拿卡了。”有人在说话!我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怎么回事?我双手颤抖着摸出钥匙,慌张地在那扇陈旧的木门上找锁眼儿,感觉汗涔涔地渗出,似乎无尽的黑暗中正有一只大手缓缓向我伸来,即将扼住我的咽喉。  “砰砰!”我用力地关上教室门,伸手开灯
期刊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8月22日,在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后,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依法解散,个别未尽事宜将由北京奥组委善后办公室继续处理。  B.各国都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C.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到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D.
期刊
【文题亮相】  命题作文:老师哭了  要求:①明确立意,抒写真情;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对学生来说,能够看到老师流泪的情况并不多。被学生目睹到“老师哭了”这一情景,应该是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老师心里产生了很强烈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表现,是由于老师的私事,还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不同的题材可反映出老师不同的情感变化。以“老师哭了”为题目进行写作,要注意反映老师爱生如子
期刊
“倾听”一词真是有趣,“倾听”就是倾注气力去听,心无杂念地去听。  你倾听过吗?  闭上眼睛,祛除脑中的残念,将念力化作环绕在耳畔的风,渐渐地,你会听到原不曾发现的微响。在热闹的集市,你不僅能听到人声的嘈杂,还会听到风穿过屋角罅隙的细音;在空旷的原野,你不仅会听到风的震颤,还会听到土墩上野草的低语。嘘!别睁眼,你会听到更多:深巷夜静、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  我给“倾听”取一个好名字,叫
期刊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翩翩浊世佳公子,富贵功名总等闲。  他天资聪颖,博通经史,书画双绝,文武双全。他有安邦济世之志,亦有归隐田园之心;他身处花柳繁华地,心却游离喧嚣外;纯粹的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失意之士;行走于仕途,却一生为情所困;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撒手人寰……  他到底是谁?  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介性情中人。  他以自然之眼观物,在浮华中守望着人生的纯净,追求
期刊
天阴云沉,狂风呼啸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心情忐忑。树叶在风中不住地飘落,片片落叶都在诉说着孩子们内心的恐惧。  “你们几个,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班主任疾言厉色,一句话立马把我们几个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差点跳出来。  唉,全是跟风惹的祸。最近,也不知怎的,我们班“自残风”比较盛行,好几个同学手腕上都划得一道道伤痕。可能是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我们几个,也决定试一试。可是,一不小心就被老
期刊
清晨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漫步在乡间小路上,鸟儿的歌声令我如痴如醉,百花的芳香使我流连忘返,小草的嫩芽让我倍感亲切。再往前走,一只蝉映入了我的眼帘。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它的模样,而是它的声音,那声音清脆、响亮,并不依靠任何外物。那一刻,我被征服了。  它虽然弱小,可是聲音却如此响亮。那声音不是悲伤的哭泣,也不是浮华的叫嚣;那歌声不为你吟唱,也不为我吟唱,不为权贵吟唱,也不为贫者吟唱。那歌声只是为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