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祖国东北边陲省份黑龙江省的大庆市,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工业城市。在这里,随处可见高高的烟囱、大大的油罐,还有被老百姓形象地叫作“磕头机”的抽油机在一刻不停地工作。但是这里除了工人,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他们同样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大庆市林甸县四季青镇东方红村是个贫困村,距林甸县城21公里,有户籍人口20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2人,耕地面积2.1万亩,以种植玉米、红小豆为主,过去村民靠天吃饭,收入较低。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此期间,东方红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了走近农民、倾听农民、了解农民,笔者春节期间走进东方红村采访了五位农民。
“这前儿的日子比往前儿好过多了。”五位农民兴奋地诉说着生活的变化,其中开食杂店的老朱的讲述令我印象深刻。
老朱在村子里开店20多年,两个儿子都学了开轧路机,如今县里和周边很多地方都在修路,兄弟俩每个月能赚8000元至12000元,多的时候甚至能到20000元。现在,兄弟俩都在市区买了房,娶了媳妇。
“现在全村日子都好过了。过去人穷,来我家买货经常赊账,有的春天赊账冬天都还不上,现在没人赊账了。过去村民来我店里,一般就是买散装的酱油、醋和干粮等必需品,现在基本都会买品牌瓶装的。过去进货在雪饼、糕点等小零食在村中很受欢迎。”老朱对笔者说,“过去快到年根儿里那几天,我家都得被来买货的人挤满,以前人不富裕,过年了才会来置办些东西。现在家家户户平时就买得起,县里乡里超市也多了,会网购的也多了,不用都挤到我家了”。
民以食为天,从老朱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一番话中,能實实在在感受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老朱的卖货单,就是农民日子好过了的写实录。
当被问及东方红村这几年的变化时,五位朴实的农民异口同声地说:“那可太大了。”
村民们说,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到雨雪天又脏又滑,出不了门,但有时赶上有事必须出门,家家户户都备着雨靴。自2014年以后,驻村工作队协调为村里铺设了12公里硬化水泥路,每个自然村之间相互连通,雨雪天气出门也不受影响,雨靴就此退出了居家必备品的行列。
“村子干净了、漂亮了。”村里还组建了清洁队,修了多条排水渠,定点摆放垃圾箱,村道两侧栽种了不少花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卫生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摆了垃圾桶也没人过来扔,都是扔道边,生活污水到处倒。现在都讲卫生了,垃圾知道扔垃圾桶了,污水也不乱倒了。”
村民们说,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到了晚上,妇女们就会来跳广场舞,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有的老人使用简易健身器材活动筋骨,孩童们就在广场嬉戏玩耍。当农民们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桃花源记》那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试想,如果不是经济得到发展,农民们衣食无忧,这样的场景怎会出现?当人们忙于“生计”的时候,是没有“生活”的,光是衣食住行就让人疲于应付,又怎能有心情载歌载舞?如今这个村交通便利、村貌整洁,村民们其乐融融,日子越过越红火,正应了“东方红”这个名字。
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政权得到革命性重塑、农村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当前,农民仍然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我们党执政的主战场,农村的党群关系是否密切,直接决定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否牢固。笔者通过对东方红等村的观察,结合自身乡村工作经历,认为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政权得到了革命性重塑,农村党群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在讲到扶贫工作时,农民们都特别提到干部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者认为,精准扶贫开始后,一方面,乡、村两级干部深入群众中去,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普遍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党的惠民政策依靠基层干部落实,群众看到干部们为他们付出了大量心血,更加信任干部、亲近干部。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促使乡村政权得到革命性重塑,使农民更加紧密地围绕在乡村政权周围,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吃、穿、住”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学“和“医”的问题需进一步发力。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央提出使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最低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实现吃、穿、住、学、医的全面保障。其中,“吃”“穿”“住”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解决,但“学”和“医”问题仍然存在。以李姓贫困户为例,家里两个孩子合计每月近4000元生活费,对于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夫妻二人身有残疾,虽然享受“新农合”,但无法实现医药支出全覆盖。二人病情稳定情况下一年自费支出医药费约5000元,一旦病情恶化或有新的疾病,这个数字会大幅增长。因此,在“学”的方面,建议保障范围应从义务教育阶段拓展到至少大学本科阶段,高校应设置更多奖、助学金,提供更多勤工俭学岗位。银行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为贫困户子女在上学和创业方面提供更多金融政策支持。在“医”的方面,建议把更多实用药品纳入医保报销名录,进一步加快探索门诊、住院、药费异地结算。
农户流转土地,由公司或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应当是下一步农业发展方向。当下,小农经济已成为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一位农户和笔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22亩玉米地,2019年一亩约收700斤,一斤卖0.69元,总收入一万多元。但是一旦遭遇旱涝,可能颗粒无收。而坐落于林甸县四季青镇林场的大庆宏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走的是规模化经营路子,土地集中经营,使用先进设备,培训和雇用农户,统一标准化作业,既提高了效益,还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东方红村先后有150多人次村民在该公司打工,在实现稳定就业的39人中,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位农户说,“这份工作就在家门口,不耽误照顾家人、干农活,真想就这么一直干下去”。
因此,笔者认为,必须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将土地托给现代农业公司或合作社,走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这既能解决经济问题,又能解决社会问题,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此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农民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贫瘠,东方红村去年仅有一场文化演出,男性村民仍以打牌为主要休闲方式,必须尽快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第二,要关注非贫困户中生活水准较低的一批人,现在贫困户经过各种政策帮扶,可能生活质量已超这一批人,这会让他们产生不公平感,当下必须更加关注这一批人,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大庆市林甸县四季青镇东方红村是个贫困村,距林甸县城21公里,有户籍人口20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2人,耕地面积2.1万亩,以种植玉米、红小豆为主,过去村民靠天吃饭,收入较低。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此期间,东方红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了走近农民、倾听农民、了解农民,笔者春节期间走进东方红村采访了五位农民。
卖货品质提高了,年根儿时食杂店也不排队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
“这前儿的日子比往前儿好过多了。”五位农民兴奋地诉说着生活的变化,其中开食杂店的老朱的讲述令我印象深刻。
老朱在村子里开店20多年,两个儿子都学了开轧路机,如今县里和周边很多地方都在修路,兄弟俩每个月能赚8000元至12000元,多的时候甚至能到20000元。现在,兄弟俩都在市区买了房,娶了媳妇。
“现在全村日子都好过了。过去人穷,来我家买货经常赊账,有的春天赊账冬天都还不上,现在没人赊账了。过去村民来我店里,一般就是买散装的酱油、醋和干粮等必需品,现在基本都会买品牌瓶装的。过去进货在雪饼、糕点等小零食在村中很受欢迎。”老朱对笔者说,“过去快到年根儿里那几天,我家都得被来买货的人挤满,以前人不富裕,过年了才会来置办些东西。现在家家户户平时就买得起,县里乡里超市也多了,会网购的也多了,不用都挤到我家了”。
民以食为天,从老朱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一番话中,能實实在在感受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老朱的卖货单,就是农民日子好过了的写实录。
雨靴不再是居家必备品,村里组建了清洁队—村子的变化太大了
当被问及东方红村这几年的变化时,五位朴实的农民异口同声地说:“那可太大了。”
村民们说,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到雨雪天又脏又滑,出不了门,但有时赶上有事必须出门,家家户户都备着雨靴。自2014年以后,驻村工作队协调为村里铺设了12公里硬化水泥路,每个自然村之间相互连通,雨雪天气出门也不受影响,雨靴就此退出了居家必备品的行列。
“村子干净了、漂亮了。”村里还组建了清洁队,修了多条排水渠,定点摆放垃圾箱,村道两侧栽种了不少花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卫生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摆了垃圾桶也没人过来扔,都是扔道边,生活污水到处倒。现在都讲卫生了,垃圾知道扔垃圾桶了,污水也不乱倒了。”
村民们说,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到了晚上,妇女们就会来跳广场舞,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有的老人使用简易健身器材活动筋骨,孩童们就在广场嬉戏玩耍。当农民们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桃花源记》那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试想,如果不是经济得到发展,农民们衣食无忧,这样的场景怎会出现?当人们忙于“生计”的时候,是没有“生活”的,光是衣食住行就让人疲于应付,又怎能有心情载歌载舞?如今这个村交通便利、村貌整洁,村民们其乐融融,日子越过越红火,正应了“东方红”这个名字。
走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既能解决经济问题,又能解决社会问题—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政权得到革命性重塑、农村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当前,农民仍然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我们党执政的主战场,农村的党群关系是否密切,直接决定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否牢固。笔者通过对东方红等村的观察,结合自身乡村工作经历,认为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政权得到了革命性重塑,农村党群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在讲到扶贫工作时,农民们都特别提到干部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者认为,精准扶贫开始后,一方面,乡、村两级干部深入群众中去,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普遍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党的惠民政策依靠基层干部落实,群众看到干部们为他们付出了大量心血,更加信任干部、亲近干部。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促使乡村政权得到革命性重塑,使农民更加紧密地围绕在乡村政权周围,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吃、穿、住”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学“和“医”的问题需进一步发力。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央提出使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最低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实现吃、穿、住、学、医的全面保障。其中,“吃”“穿”“住”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解决,但“学”和“医”问题仍然存在。以李姓贫困户为例,家里两个孩子合计每月近4000元生活费,对于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夫妻二人身有残疾,虽然享受“新农合”,但无法实现医药支出全覆盖。二人病情稳定情况下一年自费支出医药费约5000元,一旦病情恶化或有新的疾病,这个数字会大幅增长。因此,在“学”的方面,建议保障范围应从义务教育阶段拓展到至少大学本科阶段,高校应设置更多奖、助学金,提供更多勤工俭学岗位。银行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为贫困户子女在上学和创业方面提供更多金融政策支持。在“医”的方面,建议把更多实用药品纳入医保报销名录,进一步加快探索门诊、住院、药费异地结算。
农户流转土地,由公司或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应当是下一步农业发展方向。当下,小农经济已成为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一位农户和笔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22亩玉米地,2019年一亩约收700斤,一斤卖0.69元,总收入一万多元。但是一旦遭遇旱涝,可能颗粒无收。而坐落于林甸县四季青镇林场的大庆宏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走的是规模化经营路子,土地集中经营,使用先进设备,培训和雇用农户,统一标准化作业,既提高了效益,还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东方红村先后有150多人次村民在该公司打工,在实现稳定就业的39人中,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位农户说,“这份工作就在家门口,不耽误照顾家人、干农活,真想就这么一直干下去”。
因此,笔者认为,必须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将土地托给现代农业公司或合作社,走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这既能解决经济问题,又能解决社会问题,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此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农民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贫瘠,东方红村去年仅有一场文化演出,男性村民仍以打牌为主要休闲方式,必须尽快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第二,要关注非贫困户中生活水准较低的一批人,现在贫困户经过各种政策帮扶,可能生活质量已超这一批人,这会让他们产生不公平感,当下必须更加关注这一批人,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