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腹膜关闭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盆底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对照组,48例)。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56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裂开分别为2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5.007,P=0.025;χ=6.077,P=0.033)。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疝0例,盆底腹膜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分别为7、8、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6.642,P=0.013;χ=5.079,P=0.033;χ=4.085,0.043)。

结论

LAPR关闭盆底腹膜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老年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0例机械性小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的肠梗阻导管组(40 例)和经鼻胃管减压的鼻胃管组(50 例)。结果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留置时间为(91.0±33.5) h,短于鼻胃管组的(149.3±8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
期刊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脑膜脑炎常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或移植术后患者,罕见于免疫正常成人。该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抗病毒治疗有效,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不良。文中总结分析了天津市海河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反复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诊断,脑脊液二代测序可提高其检测率。
期刊
目的探讨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以“癫痫”和“发作性睡病”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对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结果共有5例患者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癫痫起病年龄为2~12岁,发作性睡病起病年
期刊
癫痫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世界数千万人生活。目前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绝大多数是以离子类机制拮抗癫痫发作,包括作用于各种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型受体。但随着对
创面修复具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复杂的网络调控性,但这些内容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未能详尽或不系统。因此,不从事创面修复研究的临床医师难以全面理解创面修复机制及其与临床进程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理解,归纳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创面修复的序贯性、局域性、时限性特征,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慢性创面现代治疗方法发展快速,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慢性创面传统治疗方法也具有潜在优势,应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相关认识,并且积极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临床以发挥其治疗作用。本文主要就创面清洁、保守性清创、中医中药、蛆虫疗法和酶清创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