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品种间叶片性状及总黄酮含量分析

来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性状和总黄酮含量在品种间的差异,对四川省青川县栽培的10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性状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叶片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钟山24号’的叶面积最大,‘皮削利’的最小。叶片性状中以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叶面积的最小。‘鄂植8号’的叶面积、‘莱星’的叶宽、‘小苹果’叶长宽比、‘埃蒙’的叶形的变异系数最大,而‘皮削利’的叶片性状相对稳定。6个叶片性状可以简化成形状系数和叶长作为主要代表性状。叶片总黄酮含
其他文献
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
发现近来根据云南西北部丽江标本描述的毛茛科短尾翠雀花(Delphinium brachyurum W. T. Wang)与此前根据该地标本描述的丽江翠雀花(D. likiangense Franch.)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
为探讨影响传粉蜂子代数量及性比的因素,以广州地区分布的粗叶榕(FicushirtaVahl)及其传粉小蜂爪哇榕小蜂(ValasiajavanaMayr)为材料,采用自然收蜂与控制放蜂试验进行研究。
报道分别从湖北省武汉市内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小水池中分离培养的两株绿藻,对其进行了形态和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编号分别为FACHB-1783和FACHB-1784。这两株绿藻具独特的四边形
为探讨UV-B辐射对鲜土贝母有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新鲜块茎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 kJ m^–2的高剂量UV-B
报道了中国四川报春花属(Primula L.)一新种——小繸瓣报春(P.hydrocotylifolia G.Hao,C.M.Hu&Y.Xu)。小繸瓣报春植株无毛、无粉,叶片多少呈圆形,具纤细的叶柄,开花期叶丛基部无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