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功能不健全
  
  1 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
  农业发展银行不但资金来源不稳定,而且资金运用效益低下,“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不能实现。业务范围狭窄,功能退化,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退化成“粮食银行”,未能真正发挥农发行的政策金融功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其主要功效应表现在体现政府意图,代行政府职能,弥补市场缺陷,引导资金流向等。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部分人认为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漠视贷款本息的回收;还有一部分人则把农业发展银行看成为纯粹的商业银行,忽视政策性的主要角色,完全以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必然导致一些原本该由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款,对农业科技项目的扶持以及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空位”。由于这些项目存在着风险大,利润薄,期限长的特点,其他商业银行根本不愿涉足。结果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原始的农业小生产的简单循环,极大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也无法有较大的突破发展。
  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投融资体系中的实际缺位,不仅致使农村投融资体系缺乏统一的引导和监督力量,也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有效投入,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正呈下滑态势。
   2国有商业金融在西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弱化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后,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1998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4万多个,且撤并还在继续。并且,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县及县以下机构,贷款权较小,仅发挥吸储功能,每年以吸储上存方式从农村流出的资金估计达3000亿元。信贷资金向大中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和优质客户集中,对县域经济基本采取收缩机构、人员和资金,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既不“大”,也不“优”,信贷退出更为明显,据统计,仅2001年四川省工、农、中、建行就撤销基层营业机构674个,其中农行撤销480个,占农行现存机构总数的25%,撤销的机构大部分是农村营业所。2002年上半年,四川省国有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出现负增长,6月末余额为57亿元,比年初减少0.8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增加2.1亿元)。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对西南四省区13个地州市的调查情况表明,工、中、建行己完全没有经办农村信贷业务;近几年来农业银行正大量撤并农村营业所,目前剩下478个农村营业所,仅占农村信贷网点的18%,保留下来的营业所也只对少数农村企业发展贷款,对小额农户贷款业务己基本停止办理(西藏自治区除外),农业银行经办的扶贫贷款也主要集中对企业(项目)发放,且限额较小;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单一,只对粮食企业发放政策性的粮油收购、储备贷款,其他支农信贷业务均不得办理。
  近年来,农业银行基层营业部门对农户的新增放款额和贷款户数已远低于农村信用社,放款对象集中于有担保、有抵押的个体工商户,业务的重心放在清收陈欠贷款,农业银行整体业务拓展对象已开始有组织地向城镇转移。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还出现“贷大、贷长、贷垄断”的新特征。所谓的“贷大”,就是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及房地产项目)集中;所谓“贷长”,就是贷款由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向中长期贷款集中;所谓的“贷垄断”,就是专门贷款给国家垄断性行业(如公路、铁路、电力、电信等)。歧视农村资金需求主体。
  3国有商业银行从西部农村信贷市场退出
  经过多年改革以后,农村信用社的问题仍然较突出,在政府隐形担保下运作,治理结构不完善,出于自身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严重,使资金大量流向相对收益率较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
  问题的所在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政府的金融压制政策下日显单一化和垄断化,而且政府一厢情愿地把服务“三农”的任务强加给这样一种事实上已经商业化的准垄断性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通过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方式引起的农村资金流失,估计每年在1000亿元以上。面对总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丰富的农村金融需求,制度安排的农村金融供给却是刚性甚至是相对萎缩的,认清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真实状况,并据此做出政策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不良资产严重,根据银监会于2003年12月公布的数字,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为30%,不良贷款总额达5000多亿元。农信社的非农化,使其向乡镇企业和房地产项目大幅度融资,而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恶化,房地产项目又沉淀了大量资金,使农村信用社又背上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包袱,经营状况恶化。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的合作金融组织,其服务应该是紧跟“三农”,但是目前广大的西部农村信用社却普遍存在着资本充足率不足,信贷资产质量差,服务品种单一,体制落后等现象,使得对“三农”的服务有心无力,“内外交困”算是对当前状况的生动概括。农业发展银行的不良贷款在3000亿元以上,而农业银行由于业务目标在政府主导的参与下,承担了部份政策性拨款的任务,在西部地区,农业银行更是当地政府的提款机,导致其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它的经营状况是最不理想的,承载着巨大的不良资产包袱。
  目前,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普遍缺乏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户和农村企业经营风险缺乏分散和转移的机制,不适应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国农业目前仍然主要依靠两种传统的农业风险保障途径:民政主管的灾害救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商业方式推进的农业保险。补偿性质的灾害救济,一是受到国家财力限制,二是不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化后的要求,三是不利于培育农户参与保险的积极性的培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发展。而且这两种风险保障途径在西部农村基本缺失。
  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82年就开始承办农业保险业务,但全国农业保险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3.6%下降到近年的1%左右。因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商业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业务极度萎缩,农业保险的承保率不足5%。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农业保险收入仅占该公司保费总收入的0.6%,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贵州省分公司的资料显示,1994年,该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1993年的1855万元猛降到369.8万元,到2001年降到38万元。与当年全省约20亿元的保费收入相比,占比仅为0.19%。
  金融机构放款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缺乏,正式金融机构对抵押品的选择过于单一,各地担保机构数量少缺,形式单一,资金实力不足,缺乏法律规范,存在监管漏洞。目前,农户和农村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户和农村企业有效的抵押资产较少、较为单一,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当前抵押资产一般只限土地和房产和部分设备。各地的担保公司大多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其运作理念是为了分散信贷的金融风险,从而扩大信贷机构的信贷供给,但是没有监管的担保公司的实际运作本身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一旦被担保企业无法如期还贷,担保公司很难说有足够储备资金向银行支付。
  
  三、资金外流严重
  
  西部农村严重的资金外流不仅是当前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所存弊端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形成农村投资缺口的直接原因,是抑制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西部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
  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特殊制度安排是西部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最大管道。央行规定邮政储蓄存款必须转存人民银行,地方不得使用,邮政储蓄存款主要来源于农村,由于邮政储蓄在电子汇兑方面较农村信用社先进,存款竞争占有优势,近几年来邮政储蓄存款的增幅已超过农村信用社。据调查情况来看,至2001年末,西南四省区13个地州市的邮政储蓄余额高达55.81亿元,较上年增加19.95亿元,增长55.63%,增幅高于农村信用社47个百分点;至2002年6月末,邮政储蓄存款金额已达61 .44亿元,占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的22 %。巨额的邮政储蓄资金外流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是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存差越来越大。从农村抽走资金。农、工、建、中行及其它商业性银行吸收的农村资金通过系统内上存转移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资金流失。调查发现,西部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不但大量撤并农村营业所,暂时保留的农村营业所网点也采取多吸存,少放贷形式将农村资金上存。
  农村信用社通过存放同业款,将吸收的农村存款存放在商业银行或上缴人民银行,形成大额农村资金的分流。此外,部分地区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农村信用社吸取的存款也用于非农领域,对农业的贷款绝大部份也是用于乡镇个体工商户。
  
   四、民间金融规范性差
  
  据调查,由于官方金融组织融资量受限,且主要服务于国有及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户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和融资活动应运而生,资金融通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方向也呈多样化。据人民银行统计资料显示,在农村资金需求旺季,农户筹集资金总量中的30%是以民间借贷形式取得的,60%的农户或多或少依靠民间借贷。
  无论国家对民间金融的合法性是否确认,但民间金融却的的确确的存在于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地区民间金融所占的市场份额甚至还远远的大于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在资金的借贷市场。民间金融因其经营手段灵活,手续简便,再加上对象都是互相了解程度较高的熟人,道德风险降低,因此业务发展很快,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利率较高,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存在着极不稳定因素,不能持久稳定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其他文献
税务代理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我国入世后,国外税务代理企业将进入我国税务代理市场。税务代理的整合营销实施理论能为我国税务代理企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际操作中的借鉴,从而提升我国税务代理企业的品牌价值与核心竞争力。    一、税务代理整合营销传播实施过程    税务代理的整合营销传播实施过程首先要经过基于资源的整合,然后,经过两层次的整合环节,最后将带来税务代理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与品牌价值的
期刊
一、中国消费品市场销售状况分析    从2005年前11个月消费品市场的运行走势来看,主要表现出了如下四大特点:1、消费品市场运行两头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波动攀升,涨幅高位趋稳。2、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领先于宏观经济体系生产增长,市场先导性特征凸现。3、餐饮业异军突起,批零商业稳定发挥,其他销售渠道表现依然平淡。4、城市市场持续活跃,农村市场高位稳定,县级市场活力凸现,城乡销售格局完成渐进性重组
期刊
由于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企业对物流发展日趋重视。如何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步伐,以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的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若干战略和策略。    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
期刊
因历史原因,电网企业的物资积压现象十分严重;近几年来,因大量的基建投资、技术改造,以及为确保电网日常运行高度安全对备品储备的需求,又不可回避地带来新的剩余物资。物资积压给电网企业带来了系列问题——诸如资金滞压、仓库占用、物资损失、管理费用加大、资产不实等等,加强积压物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如何加强积压物资管理?笔者从分析电网企业积压物资的种类、形成的原因,谈一些浅显的想法。    一、 积压物
期刊
随着WTO后过渡期的到来,我国将逐步取消汽车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并加大降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炽化。价格竞争已退为市场竞争的次要手段,汽车品牌大战已正式展开, 这使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我国汽车工业已有5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在轿车生产上至今仍然以组装外国产品为主。令人尴尬的事实向国人提出疑问:在经济全
期刊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摆上日程。辽宁的县域经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基础薄弱、低层次运行、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县域的整体优势,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推动辽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辽宁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    县区的基本情况。辽宁共有100个县
期刊
未来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教师也提出更高地要求,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和启发,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习惯和参与积极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同时,还更要具备自我发展的动力与能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能力已成为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要达到这个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一. 反思性教学及其特点    反
期刊
本文认为,从能力要素看,管理力和市场力的有机结合构造企业竞争力。竞争力结构决定了竞争力的性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方面要精心培植管理力和市场力;另一方面要警惕企业竞争力失衡。    一、企业竞争力结构及评价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因素间的互动性、不可分离性和隐含性特点,使得我们几乎不能对企业竞争力的状况作出实质性的评价。正因为如此,企业竞争力结构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
期刊
身处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一线的冀平,一天十几个小时工作下来已经显得有些疲惫。曾经任河北省法制局副局长的她,毅然把自己放到企业管理的位置上,这个跳跃让她在感到辛苦的同时也感到更加充实。“为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做点努力”,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是深深的发自内心的话。直到晚上10点钟,冀平才得空儿坐下,和我们聊起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在市场发生新的变化,现代交易方式对传统商品交易方式形成挑战
期刊
咨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识别与把握关键性成功要素开始    大凡成功的咨询企业,都能在一些关键性因素方面把握得很到位,或者说它们在这一领域做得超越于竞争对手(Gerry Johnson,1999)。从战略视角看这些因素可称之为咨询业中的关键性成功要素。在咨询业谁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识别并运用好这些关键性成功要素,谁就会取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咨询业,关键性成功要素是指那些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企业竞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