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u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父母金婚年,母亲80岁,父亲86岁。每天在吵吵闹闹中不知不觉就走过了60年。
  母亲幼年丧父,裹着小脚的外婆没有改嫁,孤儿寡母,受尽白眼。历尽千辛万苦,才把母亲姐妹二人养大。直到母亲的姐姐嫁人后,母亲才在姐夫的资助下读了初中及师范,成为一名小学老师。
  父亲出生于南京的富裕家庭,我爷爷在当时的国民中央政府财政厅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国民中央政府部分机构被迫南迁,于是年幼的父亲跟随我爷爷奶奶,从南京到香港,坐了汽车坐轮船,从滇越铁路坐火车,一路辗转来到昆明。
  父亲的童年,过着无忧无虑的少爷生活。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就读于“云南王”龙云创办的私立学校“南箐中学”,接受了当时最优质的教育。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和人开玩笑,父亲18岁那年,爷爷奶奶被下放进了劳改农场改造,一夜之间,父亲的命运被改写。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式,父亲果断与旧家庭断绝来往,主动报名来到云南大山深处,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之后,遇见母亲,从此牵手。
  父亲长的相貌堂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母亲相貌平平,没什么才艺,还脾气火爆,负能量满满。
  父亲当初之所以选择母亲,却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的家庭背景、阶级成分决定了他能选择的对象不多,而出身贫下中农的母亲是最合适的。
  就这样,两个家庭背景迥异、受教育程度截然不同的人,在那个特殊年代结成了夫妻。成长环境差异如此巨大,在每天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里,自然导致婚后的生活摩擦不断,纷争百出。
  经济上,父亲从小备受宠爱,从没缺过钱,因此花钱没节制,常常月头阔绰,月尾拮据。而母亲从小过惯了苦日子,不舍得花钱,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父亲总是被指责不会过日子。但也正是得益于母亲的精打细算,才让我们这个家走过了那些物质贫乏的困难岁月。
  待人接物上,父亲对谁都和和气气,笑容满面,与人为善;而母亲由于从小遭遇的经历,对别人总是抱有敌意。
  父亲从不打骂我们,总是耐心温和的讲道理;母亲往往一言不合就开骂,哥哥们常常在外与同龄的男孩们打闹,被对方家长告状上门后,少不了又被母亲一顿暴打。
  对于母亲,我们是惧怕的。从小被没文化的外婆打骂着长大,因此,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依然是粗暴的管教与打骂。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责骂,她的严厉使我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坚强。
  父亲会在下班回家路上,买下老人不太新鲜的蔬菜,回来自然免不了又被母亲一顿数落指责,但他仍然笑意满满,下次依然我行我素。他到省城出差,会给母亲两姐妹买回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可是母亲不仅自己舍不得穿,连姨妈那件也被她压在箱底,不肯给她的亲姐姐。我知道,母亲是小时候穷怕了,当时穷到两姐妹只有一条裤子,只能谁出门谁穿。长此以往,形成了穷人思维,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
  特殊年代,父亲被列入挨批挨斗的知识分子行列,经常被抓去“坦白错误”、“写悔过书”,可他依然乐观开朗,而悲观的母亲则夜夜抱着哥哥哭泣。时至今日,在路上偶遇当时的“造反派”,父亲仍然平和的打招呼,而母亲则横眉冷对,回家后又要数落父亲一顿。可父亲说:“当时的形势,人家也是不得已啊。”
  尽管母亲对父亲有诸多不满,时常感叹自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在不停地抱怨、不停地唠叨中,她却把家里大小事情张罗得井井有条。因为她有一股子贫下中农式的争强好胜:努力把自家日子过好的一口气。
  父亲性格温和敦厚,在那个年代免不了常常被人欺负,而母亲泼辣暴躁,这样的性格却又或多或少地为保全我们这个家起到一些作用。想欺负父亲的人,会看在母亲不好惹的面子上,手下留情三分。
  在母亲40多岁时,她已经像极了张爱玲笔下刻薄的曹七巧。20世纪80年代,一个外乡的木匠来到小县城,由于手艺好,单位大院里每家每户都轮流请他来打家具。木匠到我家打了一张书桌。临走时,木匠对母亲说:“你好福气啊,有这么多儿子,四个啊。”口气中满满的羡慕,而母亲愣在原地。原来,木匠把父亲当成了母亲的大儿子。那年,母亲才43岁,而快50岁的父亲仍英俊帅气,看上去比母亲年轻很多。
  敏感的我从小就冷眼旁观着父母终日不休的争吵。
  每一次争吵,都以父亲低头认错告终。我常常为父亲鸣不平,可父亲总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你们要看到你妈的优点。”
  当我看完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后,我才理解,在个人感情需求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个年代,父母那一辈人的爱情:择一人终老,遇一人白首。
  在这段婚姻中,父亲用温和克制,来化解母亲的暴脾气;父亲用他的乐观、宽容来面对母亲的悲观和狭隘;父亲用他的善良来救赎母亲的刻薄。
  如今,看着老年的父母,父亲脸上的沟壑、褶子的纹路都是向上的,显得一脸平和慈祥;而母亲脸上的皱纹全是向下的,显得一脸悲苦相。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目睹父母这60年来的相处模式,惊叹于那个年代的婚姻,历经沧桑,竟是如此牢固。同时,我也深深明白了这句话:先有好丈夫,才会有好妻子;先有好男人,才会有好婚姻。
  这才是人世间无数夫妻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实中哪来文学作品中那么多的卿卿我我、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举案齐眉?这才是所有人真实平凡走过的一生。
  这样的两个人能携手相伴60年,这一辈子,生儿育女,吵着、闹着、笑着,为了生活为了家人,相互扶持着,走过了漫长的歲月。
  钱钟书先生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在磕磕绊绊的婚姻生活中,想要过得更好,只能逼着自己学会相互妥协。
  婚姻是长久的忍让,包容,接受彼此的长短。好的婚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相互妥协!只有妥协,才能长相厮守,共度余生。
  电视剧《金婚》中有句台词:“什么是爱情?年轻人讲爱情是没有用的。时间长了,就看出来了。爱情就是相守,一起经历风雨,两棵树在一起时间长了,还会缠绕在一起,更何况人呢?”那么,婚姻算不算爱情?60年的风雨,一甲子的婚姻,沧海变成桑田,这是把爱情升华成了相守,还是把爱情淡化成了习惯?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只不过,茫茫人海世事沧桑,人们走的走,散的散,亡的亡。幸运的是,我的父母没有走散。两个人在一次次的相互妥协中成长,守候着彼此,也呵护着我们的家。
  最好的婚姻,有人陪黄昏;最好的相处,问你粥可温。或许,对于平凡人生,这大概就是最实在的幸福。
  责任编辑:李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完善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突出语文教学的要义和宗旨。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性课程,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道德文化素养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今的小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与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想就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古人喜欢登高望远,借高处之境来遣情抒怀。小楼栏杆,在古诗中有着重要地位,凭栏也因此成为古诗词中一个经典的意象。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阑,门,遮也,从门柬声。”常写作栏干,栏杆,槛杆,它的本意是“纵横交错的样子”,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玉容寂寞泪栏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期刊
阅读教学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不等同于一般读者自由欣赏的阅读。教学过程是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课堂应当是思维的碰撞。读者(教师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中,理解的文本内涵,是通过文本的“对话”,得到不断扩充和丰富,不断完善和深刻的。如何对话呢?设疑与提问无疑是语文教学中对话的“桥梁”,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学生的喜爱。小学阶段美术课的设置,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下本文主要是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以兴趣促进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手工制作;美术兴趣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
期刊
【摘 要】任务分析理论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项专门技术对作文教学有着指导作用。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编写使能目标将目标细化,明确教什么;分析各类学习结果的学习条件,确定怎么教。这样作文教学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任务分析理论;使能目标;起点能力;学习条件  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在浙江使用后,总体上评价,其作文指导比较概括、抽象,操作性不强,以苏教版必修三《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为例,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关键词]英语教学;问题意识;敢问;爱问;会问    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自主探
期刊
[摘要]现代的就业和企事单位的用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发愁。对于中职学校的优势就是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但如果所学习的技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就失去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意义。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中等职教;校企合作;技能人才    社会是进步的,时代是发展的,为了适应需求,中职教育闭门造
期刊
诗歌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诞生得最早,普及面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和渗透力。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应该兼顾诗歌中的多种审美意味,全面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  一、分析意境,追求情感美  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
期刊
“老头老头,我找到百灵草了。”草屋前,一声充满兴奋的欢呼声,惊起了几只鸟雀,打破了山里的宁静,趴在门口的大白狗,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瞟了小孩一眼,就缩头继续睡了。老旧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老头,他一头白发,如银针般竖起,神采奕奕的眼睛在他圆圆的面颊上放着灵光,他没有一般老人家那样迟暮西山的感觉,反而精神的有点过头儿。听到小男孩的话,他那小眼睛立即睁大,精光大盛,加上轻微颤抖的身体,和不
期刊
1  上了年纪,愈发喜欢读鲁迅了。“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戮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这是《淡淡的血痕》里的一段话,近百年了,重读,还是那样鲜活凝重,就像无人关注的山野,鲜花开了、谢了,树木繁茂了、枯毙了,百兽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