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古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途。刘墉一生临摹的书家和作品颇多,临写既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日常活动之一,也是其形成自家书风的主要通道。文章选取几幅山东博物馆馆藏刘墉临书之作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图文对照方式,审视其临古中的取法与创造性,同时给书法学习者提供一点借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古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途。刘墉一生临摹的书家和作品颇多,临写既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日常活动之一,也是其形成自家书风的主要通道。文章选取几幅山东博物馆馆藏刘墉临书之作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图文对照方式,审视其临古中的取法与创造性,同时给书法学习者提供一点借鉴。
其他文献
1923年1月成立于上海的朴社,是一家具有知识分子性质的出版机构,由郑振铎、顾颉刚等十人发起成立。其创办的初衷在于解决知识分子的生计问题,试图通过“以商养学”达到经济独立、专心学术的目的。朴社运营十五年之久,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停办。作为朴社的灵魂人物,顾颉刚的人生际遇、学术情境都深刻影响着朴社的发展变动。1924年,因“齐卢之战”,上海朴社解散,随后顾颉刚在北京重组朴社。北京朴社出版了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书籍,最负盛名者当为《古史辨》。朴社虽然拥有众多出色的学者,也出版了一批耀眼的书目,但由于其业
丹尼森1995年开发的企业文化量表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诊断和测量企业文化的有效工具。我国学者在2007年撷取原量表60个题项中43个,部分验证了该量表在中国背景下的有效性。43个题项的量表随后被国内学者大量引用,但该量表12个维度中有11个共计存在17个缺项,缺项率达到28.3%,这给执行“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进行国际企业文化测评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国际比较带来一定的困扰。随着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的日趋成熟,基于单一企业文化条件下7000多份大样本数据,运用网络问卷对丹尼森量表全部60个题项在中国
铜镯是“西南夷”地区青铜时代最为常见的青铜器种类之一,考古发现数量众多,造型和纹饰因地而异。这种装饰品对于研究青铜时代西南先民的青铜艺术、技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之前关于西南夷青铜器的研究,更多集中于铜鼓、铜兵器等主要铜器类型,而专门对铜镯展开的专题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云南各地域铜镯的合金成分与制作技术特征缺乏整体性认识。与此同时,由于铜镯是一类常见的装饰品,对其进行研究可更直接地反映不同文化人群对金属资源的掌控、青铜技术的选择等考古学问题。根据文献记载,云南西部保山昌宁一带是西南夷中哀牢的主要分布区,近年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题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前言部分也在此强调了,作为学校音乐教育,需要我们更多地区注意培养
四川绵阳双包山二号汉墓发掘于1995年,为西汉早中期的墓葬,其规模巨大,是四川省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座木椁墓。尽管早期被盗,但仍然出土了1000余件遗物。该墓葬出土的8片银缕玉衣残片,以及数量较多的漆木马、骑马俑和车舆组成的仪仗队,足以证明其墓主身份的高贵。为保护修复双包山汉墓出土的漆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漆盘、漆耳杯、漆钵和漆木仓4件文物样品(编号分别为Q1、Q2、Q3和Q4)的截面形貌、颜料成分等髹漆工艺及漆
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同志们以中共代表的公开身份,在国统区同各国驻华外事机构,特别是美国驻渝新闻机构建立起广泛联系,开展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冲破国民政府外交封锁,他们积极加强同美国驻渝记者联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美国记者对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及共产党、八路军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争取到国际舆论对中共和中共抗战的同情与支持,为抗日战争赢得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20世纪前期,约41家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出现了一体化的经营行为。1920年前后为发轫阶段,20年代横向扩张风行,启张并举,具有超前性;其前半期的目的是抢占粗纱市场,后半期则通过并购实现行业重组,但遗留了“细纱问题”;此后,解体和转向行为增多,横向扩张不显。随之染织业兴起,细纱交易不济,染织厂整合棉纱生产。30年代以纺织染联营为代表的纵向扩张盛行,带动了上游棉纱的高支化和下游印染技术的提高。此时,多元化从低程度开始趋向中高程度,表现出多种产业体系的综合型和多种原料纺织印染生产的专门型两种不同的方向。民族企业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1年8月31日消息,日前,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现已基本探明宗日遗址两处台地的遗存分布情况,为今后对宗日遗址开展长期考古研究工作和宗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分布总长达五千米以上,是目前黄河上游发现的时代较早、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遗址。2013年,宗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终其一生都在弘扬普世的君子之道。千百年来,心怀生生之心,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成为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价值所在。“学而优则仕”折射出积极的入仕思想,这是实现弘道济世的最有效途径。孔子博物馆馆藏《皇朝仕学规范》,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杂纂类书籍,书名取“学而优则仕”之意,多载古人嘉言懿行,为当世读书人提供为官治学之规范,其所蕴含的价值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潮湿地区降雨量大,土遗址普遍风化严重,室外保护难度大,表面防风化技术还不成熟。基于土遗址表面普遍生长有茂盛植被的现象,充分发挥植物对遗址的保护作用,减少不利影响,采用植物覆盖技术保护遗址十分必要且可行。本工作通过调查植物对遗址影响和植物覆盖技术保护实践的分析,论证了植物覆盖技术的可行性,提出针对封土、墙体等不同遗址,充分考虑遗址风化程度和保存状态,选用适合植物物种实施植物覆盖技术,植物物种选择应首选当地适宜优势物种,应充分评估植物对土遗址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覆盖技术保护遗址十分必要且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