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太白楤木皂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来源 :中南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ming15898575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初步探讨太白楤木皂苷(sA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收集sAT化学成分,并获取化学成分作用靶标;通过数据库获取IS疾病靶标,用Veen在线工具取交集,即sAT化学成分治疗IS靶标;利用Cytoscape 3.7.6软件中CytoHubba插件获得核心靶标;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sAT化学成分与部分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VEGF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对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共收集31种sAT化学成分,治疗IS靶标71个;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sAT化学成分治疗IS主要与血管内皮调节、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离子通道生物过程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楤木皂苷D、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Ⅰb能与部分核心靶标强烈结合;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显著提高HUVECs活性、促进VEGF释放、上调VEGF蛋白表达且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结论 sAT化学成分治疗IS呈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协同作用特点,提示sAT可能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进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实验验证结果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结果一致,提示有效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可为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不同健康青年人群分类间的差异菌,以此构建基于肠道菌群的健康青年人群分类模型,说明不同分类的健康青年人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为青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策略.方法 将肠道菌群种层面相对丰度数据转变为定性数据,并运用聚类算法将受试人群分成不同类;分析不同类人群的差异菌,依据NB、IBK、J48、R分类算法和属性筛选算法,得到以不同类人群的肠道菌群分布差异为客观指标的人群分类模型;并对各模型性能相关的多项评价指标及各模型的ROC曲线图进行分析,以获得最优模型.结果 对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分类人群所建立的模型
本文报道了1例使用西罗莫司个体化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并成功控制症状的案例.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探讨发病机制,分析疾病特点,筛选治疗方案,提出治疗建议,给予患者个体化服务,为临床治疗该类罕见疾病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