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在教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教师要相信学生是会思考、会自学、会创新、智力相当的群体进行疏、导、引;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由管束走向指导。教师不要再经常以“领导者”和“家长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要求学生言听计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因而,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
其次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教师要教育、鼓励、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课堂上构建多边活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体现教学特长;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坦诚相见,感情沟通,智慧碰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产生勤学、乐学、好学的志趣。
再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掌握了现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才能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教育手段时做到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二、营造民主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性品格
创新教育注意创设主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思维。他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开放式的,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异想天开”要认真对待, 正确引导, 给他们民主、自由、和谐的创造空间和学习环境。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想像创新的性格, 就会有创造的积极性, 就会勇于实践, 其创造力就会结出硕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培养想像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注重课堂施教过程的“活”, 尽力创造一种民主协商, 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把课堂变成一个思考的王国。
首先, 要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提问, 老师不要包办, 让学生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主动探索,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大胆选择新视角, 新思路。 例如:“What shall we do when we see someone badly injured in a road accident?”学生们自己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予以评价分析。
其次,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而创新思维需要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要求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 独特的想像力、牢固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这种创新思维能使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 能够层次地掌握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比如在讲授“多个形容词排列顺序”这一句知识点时, 许多学生被不同种类形容词的不同位置所迷惑, 很难记准、 记牢。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编一句谐音顺口溜“县(限定词)官(外观)行(形状)令(年龄)杀(色彩)国(国籍)才(材料)”。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而且不易遗忘。对于语言简单易懂, 有无太多生词和语法的课文, 教学方法以模仿和组织表演为主, 设置最佳语言奖, 最佳表演奖, 最佳组合奖。在广阔的舞台上, 学生自己设计表演, 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调动。
三、展开想像翅膀,培养创新思维
想像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必要条件,也只有想像才能为学生放飞翅膀。作为教师要在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们一定要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的发现和探索,学生的思维灵活了、想像展开了,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四、丰富实践活动, 挖掘学生的想像创新潜能
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集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体现了个体养成功能、知识整和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和社会综合功能。它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开展活动。 利用闭路电视播放每周校园英语新闻、每周英文金曲、采访、组稿、编辑、播出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利用学校演播厅举办英语知识擂台赛、英语辩论赛、短剧与小品表演等。还可以开辟英语角, 创办各类内容丰富多彩的英语报刊, 学生们自任编辑、记者等,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创新潜能。
总之,“想像是创造力,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应当在不同课型以及同一课型的不同环节中, 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 通过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在教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教师要相信学生是会思考、会自学、会创新、智力相当的群体进行疏、导、引;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由管束走向指导。教师不要再经常以“领导者”和“家长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要求学生言听计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因而,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
其次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教师要教育、鼓励、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课堂上构建多边活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体现教学特长;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坦诚相见,感情沟通,智慧碰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产生勤学、乐学、好学的志趣。
再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掌握了现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才能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教育手段时做到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二、营造民主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性品格
创新教育注意创设主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思维。他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开放式的,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异想天开”要认真对待, 正确引导, 给他们民主、自由、和谐的创造空间和学习环境。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想像创新的性格, 就会有创造的积极性, 就会勇于实践, 其创造力就会结出硕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培养想像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注重课堂施教过程的“活”, 尽力创造一种民主协商, 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把课堂变成一个思考的王国。
首先, 要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提问, 老师不要包办, 让学生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主动探索,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大胆选择新视角, 新思路。 例如:“What shall we do when we see someone badly injured in a road accident?”学生们自己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予以评价分析。
其次,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而创新思维需要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要求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 独特的想像力、牢固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这种创新思维能使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 能够层次地掌握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比如在讲授“多个形容词排列顺序”这一句知识点时, 许多学生被不同种类形容词的不同位置所迷惑, 很难记准、 记牢。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编一句谐音顺口溜“县(限定词)官(外观)行(形状)令(年龄)杀(色彩)国(国籍)才(材料)”。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而且不易遗忘。对于语言简单易懂, 有无太多生词和语法的课文, 教学方法以模仿和组织表演为主, 设置最佳语言奖, 最佳表演奖, 最佳组合奖。在广阔的舞台上, 学生自己设计表演, 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调动。
三、展开想像翅膀,培养创新思维
想像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必要条件,也只有想像才能为学生放飞翅膀。作为教师要在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们一定要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的发现和探索,学生的思维灵活了、想像展开了,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四、丰富实践活动, 挖掘学生的想像创新潜能
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集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体现了个体养成功能、知识整和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和社会综合功能。它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开展活动。 利用闭路电视播放每周校园英语新闻、每周英文金曲、采访、组稿、编辑、播出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利用学校演播厅举办英语知识擂台赛、英语辩论赛、短剧与小品表演等。还可以开辟英语角, 创办各类内容丰富多彩的英语报刊, 学生们自任编辑、记者等,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创新潜能。
总之,“想像是创造力,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应当在不同课型以及同一课型的不同环节中, 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 通过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