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繁的汉字中,“和”字结构简单,但是它意境深远,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渗透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原则与智慧。《论语·学而》中这样写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如今我国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正是传承了老祖先代代秉持的至真之理,以千年沉淀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宣扬了中国以和为贵的友好态度和天下大同的美好心愿!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和为贵”的思想呢?今天,我们就此展开一次讨论,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什么是“以和为贵,天下大同”?
齐老师:和,谐也。调和五味以解口腹之欲,丝竹合奏以足音乐之美。自上古之时便有“和”的概念,至今“和”亦是治国之基。西周末年,史伯最早提出“和实生物”的审美命题,为“和”的最高审美意蕴提供了哲学依据。百家争鸣之际,儒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于是,“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也奠定了中华民族以温厚和平、含蓄委婉为审美最高追求的理论基础。
首先,与己和,返璞归真。人生之事,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在失意时,要学会与生活握手言和,回归一种内在的从容平和,遇事冷静自持,方可另辟蹊径。若遇事抱怨,一味地钻牛角尖,只会迷失了自我,禁锢了灵魂,给自己的生命蒙上令人惋惜的灰色。
其次,与家和,万事皆兴。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人和睦,众人齐心,遇到事情,一家人一条心,齐心协力,自然没有过不去的坎。反之则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家宅难兴,更甚者君臣离心,家国不宁,最终也只能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凄惨下场。
再次,理政和,风清气正。以“和”为治国之道,风清气正,国家少了几分戾气,百姓多了几分安心,自然而然,便滋养了人民的爱国之心。若国家有难,国民会积极响应理政者的號召,团结奋进,与国共进退。反之则暴虐当道,战乱不断,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又怎会真心信任和支持理政者?最终只能国破家亡。
天下和,则造大同。费孝通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以和为贵”,才能造就天朗气清,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目的。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谈谈自己对于“和”的认识。
如何看待“与己和,返璞归真”?
王云蔓:我们经常谈及有关和谐社会的话题。我认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认清自己,实现与自己内心的和谐。我们要勇于拼搏,不放过每一次机会,但也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我们应该胜不骄,败不馁,做个中正平和、从容淡定的人,卸掉心灵的枷锁,接受自己的缺点,悦纳自己的优点,找回最纯真的自己,还自己心灵一片和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官场失意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得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结论,于是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隐居乡野,返璞归真,把自己的身心完完全全地交给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最终成就了自己在文学领域的显赫地位。
丁一同: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的,人生不可能处处是鲜花,时时有掌声,况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遇到挫折磨难时,我们应该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另辟蹊径,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否则,一味地执拗,最终只能是把自己逼进狭窄的死胡同。新闻里那些因为考研失败而自杀或精神分裂的大学生,那些因为生意失败而跳楼的商人,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李月晓:《论语·子张》中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求取功名,用自己的满腹才华报效国家是每个读书人的理想。伟大诗人李白年轻时,便已名满天下,一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可惜天不遂人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碰壁事件之后,李白痛定思痛,发现自己飘逸潇洒的个性根本不适合做官。于是他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辞官而去,给世人留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印象。李白回归本真,与酒为伴,醉心诗酒,最终成就了自己“诗仙”的美名。
如何看待“家和万事兴”?
杨子梦:家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个个健康幸福的细胞联系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健康幸福的国度。一个家由不同的家庭成员组成,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家人在一起生活,难免有摩擦,代际沟通矛盾、婆媳相处矛盾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大家彼此多一些包容,少一点计较,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埋怨,相信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幸福。这就是所谓的心往一处放,劲往一处使,家庭的幸福之舟才能扬帆远航。
韩阳阳:我非常喜欢“家和万事兴”这句话,这也是我家的家训。我相信这是组建幸福家庭的万能钥匙。“和”就是和睦的意思,和睦是一个家庭幸福稳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家庭缺少凝聚力,成员之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不能和睦相处,那么家就像一盘散沙,保持稳定都难,何谈“万事兴”呢?
姚佳怡:“家和万事兴”,家是如此,国更是如此,一个国家只有先“和”才能够“兴”。“将相和”的故事代代相传,我们耳熟能详。正因蔺相如以和为贵,以大局为重,才能打动廉颇,两人密切合作,守护了国家的安宁。
如何看待“理政和,风清气正”?
党鹤华: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而创造人和局面的正是仁义有为的理政者。理政者勤于政事,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幸福。人民因此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自然会全力信任和支持理政者,心甘情愿地跟随理政者,甚至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
王宇凡:是的,孟子还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里的“得道”就是指“理政和”,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与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与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必胜。
张子华:《荀子·王制》中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是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用以提醒后世子孙要做个勤政爱民的理政者,要时刻以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们国家“理政和,风清气正”,一代代领导人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并以“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初心,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真正做到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创造了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语
人人渴望“和”,人人赞美“和”。“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修身养心的法宝。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努力继承和发扬“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和而不虐己,和而不放纵,和而不起内讧,和而不失原则。我们愿世界也能以和为贵,和而不软弱可欺,和而不恃强凌弱!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和为贵”的思想呢?今天,我们就此展开一次讨论,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什么是“以和为贵,天下大同”?
齐老师:和,谐也。调和五味以解口腹之欲,丝竹合奏以足音乐之美。自上古之时便有“和”的概念,至今“和”亦是治国之基。西周末年,史伯最早提出“和实生物”的审美命题,为“和”的最高审美意蕴提供了哲学依据。百家争鸣之际,儒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于是,“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也奠定了中华民族以温厚和平、含蓄委婉为审美最高追求的理论基础。
首先,与己和,返璞归真。人生之事,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在失意时,要学会与生活握手言和,回归一种内在的从容平和,遇事冷静自持,方可另辟蹊径。若遇事抱怨,一味地钻牛角尖,只会迷失了自我,禁锢了灵魂,给自己的生命蒙上令人惋惜的灰色。
其次,与家和,万事皆兴。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人和睦,众人齐心,遇到事情,一家人一条心,齐心协力,自然没有过不去的坎。反之则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家宅难兴,更甚者君臣离心,家国不宁,最终也只能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凄惨下场。
再次,理政和,风清气正。以“和”为治国之道,风清气正,国家少了几分戾气,百姓多了几分安心,自然而然,便滋养了人民的爱国之心。若国家有难,国民会积极响应理政者的號召,团结奋进,与国共进退。反之则暴虐当道,战乱不断,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又怎会真心信任和支持理政者?最终只能国破家亡。
天下和,则造大同。费孝通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以和为贵”,才能造就天朗气清,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目的。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谈谈自己对于“和”的认识。
如何看待“与己和,返璞归真”?
王云蔓:我们经常谈及有关和谐社会的话题。我认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认清自己,实现与自己内心的和谐。我们要勇于拼搏,不放过每一次机会,但也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我们应该胜不骄,败不馁,做个中正平和、从容淡定的人,卸掉心灵的枷锁,接受自己的缺点,悦纳自己的优点,找回最纯真的自己,还自己心灵一片和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官场失意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得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结论,于是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隐居乡野,返璞归真,把自己的身心完完全全地交给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最终成就了自己在文学领域的显赫地位。
丁一同: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的,人生不可能处处是鲜花,时时有掌声,况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遇到挫折磨难时,我们应该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另辟蹊径,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否则,一味地执拗,最终只能是把自己逼进狭窄的死胡同。新闻里那些因为考研失败而自杀或精神分裂的大学生,那些因为生意失败而跳楼的商人,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李月晓:《论语·子张》中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求取功名,用自己的满腹才华报效国家是每个读书人的理想。伟大诗人李白年轻时,便已名满天下,一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可惜天不遂人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碰壁事件之后,李白痛定思痛,发现自己飘逸潇洒的个性根本不适合做官。于是他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辞官而去,给世人留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印象。李白回归本真,与酒为伴,醉心诗酒,最终成就了自己“诗仙”的美名。
如何看待“家和万事兴”?
杨子梦:家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个个健康幸福的细胞联系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健康幸福的国度。一个家由不同的家庭成员组成,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家人在一起生活,难免有摩擦,代际沟通矛盾、婆媳相处矛盾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大家彼此多一些包容,少一点计较,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埋怨,相信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幸福。这就是所谓的心往一处放,劲往一处使,家庭的幸福之舟才能扬帆远航。
韩阳阳:我非常喜欢“家和万事兴”这句话,这也是我家的家训。我相信这是组建幸福家庭的万能钥匙。“和”就是和睦的意思,和睦是一个家庭幸福稳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家庭缺少凝聚力,成员之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不能和睦相处,那么家就像一盘散沙,保持稳定都难,何谈“万事兴”呢?
姚佳怡:“家和万事兴”,家是如此,国更是如此,一个国家只有先“和”才能够“兴”。“将相和”的故事代代相传,我们耳熟能详。正因蔺相如以和为贵,以大局为重,才能打动廉颇,两人密切合作,守护了国家的安宁。
如何看待“理政和,风清气正”?
党鹤华: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而创造人和局面的正是仁义有为的理政者。理政者勤于政事,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幸福。人民因此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自然会全力信任和支持理政者,心甘情愿地跟随理政者,甚至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
王宇凡:是的,孟子还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里的“得道”就是指“理政和”,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与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与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必胜。
张子华:《荀子·王制》中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是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用以提醒后世子孙要做个勤政爱民的理政者,要时刻以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们国家“理政和,风清气正”,一代代领导人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并以“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初心,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真正做到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创造了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语
人人渴望“和”,人人赞美“和”。“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修身养心的法宝。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努力继承和发扬“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和而不虐己,和而不放纵,和而不起内讧,和而不失原则。我们愿世界也能以和为贵,和而不软弱可欺,和而不恃强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