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机制币》读后感言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lu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自己大量生产银元、铜元,传统的货币——银两、制钱逐渐被新型的货币形态所替代,这种转变表面上看只是货币形制的不同,是西方货币东渐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机器生产的银元、铜元表现出的是货币生产手段的革命,是对持续两三千年的手工生产钱币的挑战,是生产力的变革在中国货币领域引发的巨变。机器生产钱币带来的优势——货币的标准化、生产的效率化、成本的低廉化最终引导银元、铜元冲破重重束缚,替代了银两和方孔制钱,形成了中国货币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的“机制币”篇章。
  因那段钱币历史处于社会转型、政局混乱、币制复杂的时期,所以这段“机制币”篇章显得纷乱而又多姿多彩。其时清代和民国时期使用着这些“机制币”的国人对这些“行用”货币并未给予学术上的重视和研究,对其历史面目的廓清和价值的研究等课题基本上是留给了后代。
  因此,拿到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沈鸣镝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机制币》一书我即认真阅读,并有感而言之于下。
  此书16开本,铜版纸244页,彩色印刷,内容共分三部分:中国近代机制币概述、中国近代机制币目录、中国近代机制币图录。
  一部中国的近代机制币史纷繁复杂,头绪繁多,并兼有种种“疑案”,此书的概述提纲挈领,机制币发展的主线明晰,旁支点到而止,对一些尚说不清的“个案”不做纠缠,于是得化繁复为简洁,使大多数读者读后了解到中国近代机制币发展的清晰脉络。例如,对“纲线”上的“银元退出流通”,其介绍得即很清楚,此是缘于美国1934年6月通过《白银法案》,规定其白银须占其法定货币准备的25%,因之美国大量收购白银,造成世界银价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破坏了银本位制的基础,面对金融危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得不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对各省各地所制之银元、铜元则仅作交待,不做细说。
  书的第二章是近代机制币的目录,以表格的形式将清代和民国的机制币分门别类表述于其中,先按材质区别为金币、银币、铜元、镍币、铝币和锑镁铅币等六节,再在各节中按时期分类。表格之中分列序号、省份、币名、币值、版别、直径、重量、评级各项。此部分名为目录,实为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总账”。内中包含了作者多少年来的资料收集、币种考订、分类排序、数据测量、级别斟酌。对个别争议较大的品种,书中采取了收录从严的标准。沈鸣镝先生自幼秉承家学,主攻机制币,其功力和辛苦应是相当部分表现在了这些表中。他的这些表格为读者了解中国近代机制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书的第三章是其图录部分,按目录的每一种机制币的序号一一对应、排列着钱币正背的彩色图片,使图像与第二章表格的相关数据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为考虑读者的使用效果,作者给自己出了一些难题。其一是此书的根本基础是将“机制币排列了一个大纲”,故而需“把纲上的钱币品种尽量多收,以保证书的整体质量。”以一个人之力,收集一百多年间机制币的主要品种和版别共1322种的正背图样,难矣。其二是有感于以往的钱币图录多用拓片的形式,虽也很传神,但作者考虑拓片的效果终不如照片来得直观、有立体感,能表现出钱币的材质和色彩,故全部采用了彩色图片。这就意味着不能翻用前人的拓图,而要以实物进行彩色照相或扫描。要能够经手如此之多的实物,还须是品相较好,未曾氧化变色的钱币,并取得留影的机会(书中图片的90%多是作者亲自从实物收集而来),更是难乎其难。其三是为避免写书人与图像制作者的脱节,造成钱币图片偏色、变形,引起遗憾,沈鸣镝先生特意学习了电脑制图,书中的图片基本上是他用实物在电脑上自己制作的,此后还亲赴外地本书排板制作的处所核校文字与图样。
  为了做成、做好、做实一件事,如此亲历亲为,孜孜努力,其为人处事不能不使人叹服。
  研究始于资料收集,资料收集须下苦功;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须有学术的素养与眼光;苦功、素养与眼光又植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中国近代机制币》一书的成功发表与作者的价值观是紧密相联系的。
  《中国近代机制币》总体上说是一本资料书,好的资料书是入门、收藏的向导,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见到了一些较好的成果,除了《中国近代机制币》以外,近来还有中华书局与之相继发行的《中国铜元分类研究》 (段洪刚)等书。但在今后的机制币探索之中,我们不妨把领域和写法再多样化一些,再深入一些。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在许多点上尚不清晰,故而有“程德全纪念币”的人像之争,“上海壹两”等的制作之争。是否可做些造币原始档案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是否可系统地对各类各种机制币做些不同观点和依据的罗列,仿翁树培《古泉汇考》的形式,以助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进一步认识;是否可从近代造币的角度,从清朝、民国各造币厂的造币历史阐述中国机制币的历史,仿耿爱德《THE HISTORY OF MINTING IN CHINA》(我与周艳杰曾对其作了部分编译,以《中国早期的机制币工厂——读耿爱德<中国机制币史>》为名发表于《中国钱币》2000年第三期)制作的形式而更充实之。
  总之,中国近代机制币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好的成果,这是作者们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与今天广大机制币收藏者、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今后机制币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大的难度,这也使我们可以期待着今后此方面有更多的优秀成果问世。
  (责任编辑:高聪明)
其他文献
“李、王、张、刘、陈,今日到我家”。弹指数来,陈姓在百家姓中排居地五位,人口约65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强。陈姓人口之多,宗族之强大,为其它姓氏者仰慕不已。陈氏悠久的
常规的网络营销曾经有过辉煌,那时候企业通过诸如竞价排名、网络广告、邮件群发等手段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然而,随着“全民博客”时代的到来,博客的时尚和娱乐色彩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复制,博客与企业的营销目标和策略密切相连,其直接加强了企业与市场的对话。本文所说的“企业博客”有别于个人博客和企业网站,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传播形式的改进,更是营销模式的转型,通过博客,企业可以进行产品品牌塑造、消费者交流沟通、新产
不堪回首的屈辱经历    2007年6月20日上午7时许,邓镪保和生意合伙人胡功根、胡春桥早早出了家门,去县城为新买的面包车办理道路运输证。但随后发生的状况是邓镪保万万没有料到。  邓镪保回忆,上午9时许,他与胡春桥来到平江县运管办证大厅等候办证,突然冲进来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男子,凶神恶煞地揪住他的衣领,大声吼道:“你欠我爸爸的钱还没还啊?”  邓镪保受惊之余定睛一看:“这不是唐局长的儿子唐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