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班级管理 不公平性 正式群体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做到这一点。青少年是社会的未來,
是国家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应在不同的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不要歧视他们。
一、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有班主任安排的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等,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二、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不管学生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对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
1.家庭经济贫困生
在班级中,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往往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认为他们太“寒酸”。同时,有些班主任也歧视贫困生,这样,对贫困生心理上会造成双重压力。所以,班主任应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
2.心理不健康者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多。班主任理应成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嫉妒、猜疑、自卑、冲动,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主任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想办法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歧视“差生”
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有些班主任安排学生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以“考分论英雄”,“优等生”的座位都在前排,“差生”则分布在后排。二是教育评价中歧视“差生”。一个“优等生”偶犯小错,仍然受到班主任的喜欢,而一个“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会“从重处理”。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差生”,尤其对学习差,行为落后的学生,更要透过表象,寻求原因,把握特性,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总之,尊重受教育者,就是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同时得到鼓励、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山东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做到这一点。青少年是社会的未來,
是国家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应在不同的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不要歧视他们。
一、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有班主任安排的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等,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二、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不管学生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对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
1.家庭经济贫困生
在班级中,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往往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认为他们太“寒酸”。同时,有些班主任也歧视贫困生,这样,对贫困生心理上会造成双重压力。所以,班主任应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
2.心理不健康者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多。班主任理应成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嫉妒、猜疑、自卑、冲动,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主任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想办法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歧视“差生”
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有些班主任安排学生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以“考分论英雄”,“优等生”的座位都在前排,“差生”则分布在后排。二是教育评价中歧视“差生”。一个“优等生”偶犯小错,仍然受到班主任的喜欢,而一个“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会“从重处理”。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差生”,尤其对学习差,行为落后的学生,更要透过表象,寻求原因,把握特性,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总之,尊重受教育者,就是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同时得到鼓励、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山东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