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党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形势下,注重政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关键词:执政党建设;政党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5-0038-03
政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用来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是促进公共权力(也即国家或政府)和公民社会互动的一种最主要形式。政党通过这种互动(主要体现为政党功能)来建设政党文化,以提高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执政党的政党文化更能引领社会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时,执政党的政党文化渗透于政党建设的全过程,影响和制约执政党的建设,进而影响和制约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建设政党文化对执政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执政能力包括执政的硬能力和软能力,相对于执政党来讲,政党文化是党的执政软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传统的党建理论”中,关于政党文化的理论鲜有见到,文化无意识思想渗透较深,以至于政党文化一直没有作为一个政党建设的概念被提出来,也很少从政党文化的角度进行过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政党政治建设科学化的进展,传统的党建理论已成过去。政党文化作为因子渗透到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因此,政党文化建设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已是必然。政党文化包括三个要素:政党意识要素、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和政党形象要素。同时,政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建设政党文化应该从深层次、从其内部三个要素进行分析,而不能止于表面,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从政党意识要素看:以塑造政党意识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的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对于合法性的定义,迪韦尔热认为:“合法性指的是一个集体的大多数人认为一种权力、一种权威和一种等级制是合情合理的,即符合价值体系的。”[1]92其实,合法性就是一种社会认同。有效性是指在政治实践行为过程中对社会认同的适应,即包括行为的适应,也包括效果的适应。其实质就是对社会认同的保持和延续。对执政党来讲,就是一种执政能力。合法性与有效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合法性是有效性的基础。合法性强,执政成本就会降低,执政效率就会提高,执政有效性(执政能力)就会增强。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有效性是合法性的保障。只有执政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政党的合法性,才有助于执政合法性的增强。随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合理循环,有效性(执政能力)必成为巩固政党合法性的源泉。所以,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使得执政党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合法性),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有效性)。显然,以塑造中国共产党政党意识建设政党文化,必将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从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看:以注重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包括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是政党意识的外在转化。政黨执政的本质在于将政党意识以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组成的各种方式和途径表现出来。通过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要素体现对合法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实践,是政党运作公共权力的手段。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作为手段体现政党对于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体现对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认同和执政能力的体现。可见,注重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有助于分享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执掌公共权力的有效性的统一。自然,有助于提高政党的执政能力。当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标识要素,在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党的建设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3.从政党形象要素看:以重视政党形象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形象往往反映了民众对于政党合法性与执政有效性的认可程度,是推进政党自身改革的基本判断依据。政党形象是旗帜。同时,良好的政党形象有着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与示范功能,是一种无形的政党软实力。政党形象是生命,关系到政党的兴衰存亡。可见,重视政党形象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我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既是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评价要素,也是对共产党党员的一种教育和召唤,有利于激励党员牢记党的宗旨、纲领和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二、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
建构学习型政党,指通过党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全党有组织地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以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简言之,就是通过学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学习是政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创新学习。要在重视弘扬我们党的优良学习传统同时,变革过去不合时宜的学习教育观念、方法、制度,确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其次要全面学习。要在全面、科学学习观指导下学习,既注重理论学习、知识获取,又重视党性修养和行为更新。政党文化是体现政党生命力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标志,是党的领导艺术和执政能力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也是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依托。
1.以提高党员素质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党员是政党的主体性要素,党员的素质状况决定政党发展的状况,是学习型政党构建的前提条件。可以说,党员素质的提高决定了政党形象的合众性,推进了政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关键是加强党员自身的学习,要让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2]。可见,增强理想信念是学习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党员素质、促进政党文化的建设、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核心问题。在学习氛围中,党员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政党文化的建设,才能推动学习型政党文化的构建。
2.以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法国著名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认为,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安排本集团某类成员应担任的角色,是集体成员的角色构成。党组织的合理性,能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党文化。党组织吸引力来自于政党文化氛围下党组织的能力。政党意识的政治合法性和执政的有效性的统一,是党组织巩固的基础和运行的强大动力。制度规范和执政方式在政党运作层面上是党组织运行的形式。科学的制度规范和执政方式能规制党组织的行为,获得民众的信赖。政党文化贯穿于政党建设的全过程,是政党的软实力,是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党的构建。构建中国特色学习型政党就是体现和弘扬中国特色政党文化。
3.以构建党的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建设一个长效、高效党的建设机制是党的建设重要目标,也是学习型政党构建的主要任务。“只有经过一个文化适应过程才能确立并维持共同意志,这个过程的目标是让本集体所有成员都接受和消化标准、方法、价值和角色”[1]82。可见,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通过建设先进的政党文化和学习型政党文化,使全体党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达到形成善于学习创新的服务体系和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之目标,来构建党的建设长效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效机制。政党文化具有包容性。在我国,政党文化是参与文化,党员享有充分的民主,党内民主制度就是其中的体现。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来自政党文化的党内民主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三、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建设政党文化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过程,是以文化的视角进行的政党建设。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行为标准和角色。政党文化也具有文化的属性,是在政党运作的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标准和价值体系。政党形象是政党文化的内容要素之一,政党行使公共权力的效能是人们评判政党形象的重要标尺。可见,政党行使公共权力的效能是建设政党文化的重要依据。同时,政党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着政党的建设和党的作风的改进。
1.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在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中,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1094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赖于政党给党员创造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是政党文化提供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价值标准决定政党思想作风建设的方向,为政党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可供选择而又不得不选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思想作风,资本主义价值观决定西方政党的资本主义思想作风。可见,价值标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必经阶段。行为模式是工具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供方法和路径。建设政党文化促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必然的。
2.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毛澤东同志认为,在党的作风所包含的多方面内容中,学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风问题是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3]813。在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形势下,建设政党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可见,组织机构不能与文化因素、尤其是意识形态因素截然分开。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严谨、威力和影响,是有助于共产党团结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加强了共产党的结构,同时自身也得到加强”[1]165。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加强了党的团结,同时也促进了党的学风建设;其次,树立正确的学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的政党文化是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为党提供了良好的学风环境和促进党的学风建设。
3.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作风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4]我们知道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政党意识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和执政有效性统一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判断标准。首先,认识方面。政党文化是在对政治制度的认识上形成的。这种认识是一种集体意识,即存在于人们之外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的承担者。随着教育机制的发展,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不必求助于集体意识而存在下来。也就是说,政党文化具有了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政党制度,推动政党的建设;其次,感情方面。政党文化是在个人同领袖和机构的关系上建立的。社会认同是这种关系稳固的基础。我们知道,政治文化和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是确保制度稳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两者之间出现裂痕,那么这种制度的运转就会受到威胁,影响政党的建设。这就需要领袖的协调,加强政党建设,增强社会认同;再次,判断方面。政党文化是对政党政治现象的价值判断,任何政党文化都不是铁板一块的。因为旧的政党文化从来不曾被新的政党文化全部摧毁和取代,所以政党价值和政党行为不会脱离社会领域中的其它价值和行为。这表明政党文化要与社会文化相适应,是一种开放性文化。政党文化增强了对政党政治现象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和改进了政党在工作中的作风。□
参考文献:
[1]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66.
责任编辑:张功杭
关键词:执政党建设;政党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5-0038-03
政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用来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是促进公共权力(也即国家或政府)和公民社会互动的一种最主要形式。政党通过这种互动(主要体现为政党功能)来建设政党文化,以提高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执政党的政党文化更能引领社会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时,执政党的政党文化渗透于政党建设的全过程,影响和制约执政党的建设,进而影响和制约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建设政党文化对执政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执政能力包括执政的硬能力和软能力,相对于执政党来讲,政党文化是党的执政软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传统的党建理论”中,关于政党文化的理论鲜有见到,文化无意识思想渗透较深,以至于政党文化一直没有作为一个政党建设的概念被提出来,也很少从政党文化的角度进行过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政党政治建设科学化的进展,传统的党建理论已成过去。政党文化作为因子渗透到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因此,政党文化建设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已是必然。政党文化包括三个要素:政党意识要素、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和政党形象要素。同时,政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建设政党文化应该从深层次、从其内部三个要素进行分析,而不能止于表面,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从政党意识要素看:以塑造政党意识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的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对于合法性的定义,迪韦尔热认为:“合法性指的是一个集体的大多数人认为一种权力、一种权威和一种等级制是合情合理的,即符合价值体系的。”[1]92其实,合法性就是一种社会认同。有效性是指在政治实践行为过程中对社会认同的适应,即包括行为的适应,也包括效果的适应。其实质就是对社会认同的保持和延续。对执政党来讲,就是一种执政能力。合法性与有效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合法性是有效性的基础。合法性强,执政成本就会降低,执政效率就会提高,执政有效性(执政能力)就会增强。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有效性是合法性的保障。只有执政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政党的合法性,才有助于执政合法性的增强。随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合理循环,有效性(执政能力)必成为巩固政党合法性的源泉。所以,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使得执政党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合法性),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有效性)。显然,以塑造中国共产党政党意识建设政党文化,必将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从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看:以注重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包括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是政党意识的外在转化。政黨执政的本质在于将政党意识以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组成的各种方式和途径表现出来。通过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要素体现对合法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实践,是政党运作公共权力的手段。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作为手段体现政党对于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体现对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认同和执政能力的体现。可见,注重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有助于分享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执掌公共权力的有效性的统一。自然,有助于提高政党的执政能力。当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标识要素,在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党的建设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3.从政党形象要素看:以重视政党形象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形象往往反映了民众对于政党合法性与执政有效性的认可程度,是推进政党自身改革的基本判断依据。政党形象是旗帜。同时,良好的政党形象有着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与示范功能,是一种无形的政党软实力。政党形象是生命,关系到政党的兴衰存亡。可见,重视政党形象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我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既是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评价要素,也是对共产党党员的一种教育和召唤,有利于激励党员牢记党的宗旨、纲领和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二、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
建构学习型政党,指通过党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全党有组织地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以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简言之,就是通过学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学习是政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创新学习。要在重视弘扬我们党的优良学习传统同时,变革过去不合时宜的学习教育观念、方法、制度,确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其次要全面学习。要在全面、科学学习观指导下学习,既注重理论学习、知识获取,又重视党性修养和行为更新。政党文化是体现政党生命力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标志,是党的领导艺术和执政能力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也是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依托。
1.以提高党员素质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党员是政党的主体性要素,党员的素质状况决定政党发展的状况,是学习型政党构建的前提条件。可以说,党员素质的提高决定了政党形象的合众性,推进了政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关键是加强党员自身的学习,要让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2]。可见,增强理想信念是学习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党员素质、促进政党文化的建设、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核心问题。在学习氛围中,党员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政党文化的建设,才能推动学习型政党文化的构建。
2.以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法国著名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认为,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安排本集团某类成员应担任的角色,是集体成员的角色构成。党组织的合理性,能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党文化。党组织吸引力来自于政党文化氛围下党组织的能力。政党意识的政治合法性和执政的有效性的统一,是党组织巩固的基础和运行的强大动力。制度规范和执政方式在政党运作层面上是党组织运行的形式。科学的制度规范和执政方式能规制党组织的行为,获得民众的信赖。政党文化贯穿于政党建设的全过程,是政党的软实力,是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党的构建。构建中国特色学习型政党就是体现和弘扬中国特色政党文化。
3.以构建党的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建设一个长效、高效党的建设机制是党的建设重要目标,也是学习型政党构建的主要任务。“只有经过一个文化适应过程才能确立并维持共同意志,这个过程的目标是让本集体所有成员都接受和消化标准、方法、价值和角色”[1]82。可见,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通过建设先进的政党文化和学习型政党文化,使全体党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达到形成善于学习创新的服务体系和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之目标,来构建党的建设长效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效机制。政党文化具有包容性。在我国,政党文化是参与文化,党员享有充分的民主,党内民主制度就是其中的体现。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来自政党文化的党内民主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三、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建设政党文化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过程,是以文化的视角进行的政党建设。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行为标准和角色。政党文化也具有文化的属性,是在政党运作的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标准和价值体系。政党形象是政党文化的内容要素之一,政党行使公共权力的效能是人们评判政党形象的重要标尺。可见,政党行使公共权力的效能是建设政党文化的重要依据。同时,政党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着政党的建设和党的作风的改进。
1.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在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中,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1094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赖于政党给党员创造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是政党文化提供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价值标准决定政党思想作风建设的方向,为政党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可供选择而又不得不选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思想作风,资本主义价值观决定西方政党的资本主义思想作风。可见,价值标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必经阶段。行为模式是工具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供方法和路径。建设政党文化促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必然的。
2.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毛澤东同志认为,在党的作风所包含的多方面内容中,学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风问题是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3]813。在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形势下,建设政党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可见,组织机构不能与文化因素、尤其是意识形态因素截然分开。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严谨、威力和影响,是有助于共产党团结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加强了共产党的结构,同时自身也得到加强”[1]165。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加强了党的团结,同时也促进了党的学风建设;其次,树立正确的学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的政党文化是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为党提供了良好的学风环境和促进党的学风建设。
3.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作风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4]我们知道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政党意识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和执政有效性统一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判断标准。首先,认识方面。政党文化是在对政治制度的认识上形成的。这种认识是一种集体意识,即存在于人们之外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的承担者。随着教育机制的发展,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不必求助于集体意识而存在下来。也就是说,政党文化具有了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政党制度,推动政党的建设;其次,感情方面。政党文化是在个人同领袖和机构的关系上建立的。社会认同是这种关系稳固的基础。我们知道,政治文化和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是确保制度稳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两者之间出现裂痕,那么这种制度的运转就会受到威胁,影响政党的建设。这就需要领袖的协调,加强政党建设,增强社会认同;再次,判断方面。政党文化是对政党政治现象的价值判断,任何政党文化都不是铁板一块的。因为旧的政党文化从来不曾被新的政党文化全部摧毁和取代,所以政党价值和政党行为不会脱离社会领域中的其它价值和行为。这表明政党文化要与社会文化相适应,是一种开放性文化。政党文化增强了对政党政治现象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和改进了政党在工作中的作风。□
参考文献:
[1]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66.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