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区春季土壤古菌和细菌群落结构探究

来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地碱蓬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起点和核心,其原生修复在土壤改良和微生物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仍未可知.因此,本研究开展了盐地碱蓬修复土壤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分析,借助理化性质检测和高通量手段进行了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滨海湿地土壤均呈碱性(pH=7.92~8.45),盐度含量较高(>30.98‰)且非植被区土壤有明显的结晶盐(>45.26‰).细菌方面,岸边碱蓬以Muribaculaceae(14.81%)和Helicobacter(8.00%)为主,盐土碱蓬以Marinobacter(20.19%)和Halomonas(7.15%)为主,核心修复土壤以Muribaculaceae(9.37%)、Inhella(8.61%)和Halanaerobium(8.25%)为主;非植被覆盖的高盐土、近岸河边与河边过渡区主要以Marinobacter(5.75% ~17.91%)、Halomonas(9.01% ~10.92%)、Muribaculaceae(5.91% ~10.26%)为主;植被覆盖导致细菌Shannon指数差异显著(P=0.05).古菌方面,植被区主要以Salinigranum(10.00% ~34.17%)、Halorubrum(12.1% ~29.33%)和Halogranum(1.42% ~7.70%)为主;非植被区主要以Halolamina(6.97% ~20.25%)、Halogranum(2.06% ~26.86%)和Halorubrum(12.54% ~21.54%)为主.借助CCA、PCoA、韦恩图和功能预测发现,盐地碱蓬定植导致细菌(22.6%)、古菌(29.5%)组成存在差异,盐分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植被根植后菌群更加多样且元素循环出现,非植被区中微生物组成相近但存在潜在竞争.所以,植被修复能有效实现土壤生态功能恢复,而修复前的土壤中微生物却为污染物降解和抗菌素开发提供了种质资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