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单是讲授知识者,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形成探究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重要的,我们要不断的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法,更要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调整和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学生能参与合作、主动探究,获得全面的发展。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激发兴趣
日本的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兴趣很重要,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测,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渴望获取知识,使学生产生爱学习、想学习的欲望,教师要设计好,可用猜谜语,视频资料,画图等形式设计问题引入学习话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第一步。
2.合作交流
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以小组合作式。一小组三、四人不等,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分置学生很重要,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3.平等互助
教师要角色转变,要平等的参与学习和指导,营造自由氛围,这样利于学生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质疑能力,放飞想象的翅膀,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互助,达到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动手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智慧往往出在手指尖上。“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明白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推理活动演绎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动手实践中,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
5.及时评价
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及时评价,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最大的效用,并捕捉过程中出现的创新的思维火花。时机一过,便不可能有如此效果。及时评价是学生有最积极的学习劲头,自主学习,不断挑战。其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要让学生自己 探究,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性学习,自主探究形成民主氛围,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相信学生,激励学生,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收稿日期:2010-04-15
1.激发兴趣
日本的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兴趣很重要,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测,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渴望获取知识,使学生产生爱学习、想学习的欲望,教师要设计好,可用猜谜语,视频资料,画图等形式设计问题引入学习话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第一步。
2.合作交流
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以小组合作式。一小组三、四人不等,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分置学生很重要,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3.平等互助
教师要角色转变,要平等的参与学习和指导,营造自由氛围,这样利于学生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质疑能力,放飞想象的翅膀,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互助,达到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动手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智慧往往出在手指尖上。“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明白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推理活动演绎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动手实践中,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
5.及时评价
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及时评价,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最大的效用,并捕捉过程中出现的创新的思维火花。时机一过,便不可能有如此效果。及时评价是学生有最积极的学习劲头,自主学习,不断挑战。其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要让学生自己 探究,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性学习,自主探究形成民主氛围,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相信学生,激励学生,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收稿日期: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