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运河滋养的旖旎繁华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27028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6~9世纪的隋唐時代,在16~19世纪的明清年间,扬州是一座被运河包围着的,可以代表中国形象的最富有、最美丽且具有影响力的城市。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俘越王勾践。接着,吴军挥师渡江,吞并了江北的邗国,这里正是日后扬州城的所在地。
  将邗国纳入版图后,夫差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北方。但当时的长江和淮河之间并没有一条通联的水道。公元前486年,吴国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开挖邗沟。
  邗沟的开凿,掀开了中国大运河的序幕。它就像两千多年前埋下的一颗种子,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逐渐长成了枝干茂密的大树——联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水网体系。
  而最初的邗国所在地,即如今的扬州城,也成为地位极其重要的大运河城市,在千年的时光中,得到大运河的浸润和滋养。

大运河生长的原点


  惜墨如金的《左传》中,有关开凿邗沟的记载只有短短的七个字:“吴城邗,沟通江淮”。
  据后世专家考证,从扬州城北的蜀岗下开始,吴国开挖人工运河,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河。利用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天然水道和湖泊,吴国兵船能够轻松地进入淮河,进而驶入北方的泗、沂、济诸水,以实现吴国水师北上争霸的战略。
  “古邗沟是中国大运河生长的原点。”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说,邗沟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也是中国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对邗沟的使用和维护一直在延续,东汉时期,政府对邗沟进行整治,使其成为从洛阳而来的大运河的重要一环。由当时全国最大的漕粮中心洛阳入汴渠,至徐州入泗水,由泗水入淮水,再转经邗沟可直达江南。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国家的经济中心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长期研究大运河的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德楠介绍,公元605年,为了加强首都洛阳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运往北方,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重新疏浚邗沟,疏凿江南运河。各条地方性运河被连接起来,以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延伸至江南的“Y”字型大运河得以形成,中国大运河在历史上第一次全线贯通。而扬州正是这一庞大内陆水运交通动脉的重要水运枢纽。
  曾经担任扬州总管的隋炀帝杨广,在当上皇帝后,依然对扬州念念不忘。他三次乘坐龙舟,率领首尾长达二百余里的船队,通过大运河来到江都(扬州),沉迷于扬州城的旖旎和繁华。
  李商隐在《隋宫》中说他“欲取芜城作帝家”(芜城是扬州的别称)。有学者认为,隋朝有三个都城:长安是西都,洛阳是东都,江都是南都。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在江都醉生梦死的隋炀帝,面对农民起义军的步步紧逼,依然拒绝回到洛阳。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趁机利用禁军的思归之情,发动政变,缢死隋炀帝。“帝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这位生前最爱扬州城的帝王,死后也得以长眠于此。
  2013年4月,扬州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规模不大的古墓,经考证,其中一座的墓主,正是隋炀帝杨广。

大运河遗产点最多的城市


  元代,中国大运河迎来了第二次南北大沟通。由于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元世祖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将大运河改造成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水道。
  明清两朝维系了大运河的这一基本格局,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护与修缮,使大运河一直发挥着漕粮北运、维系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功能。在这条大运河沿线,扬州依然是重要的节点城市。
  元代,经由大运河来到扬州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扬州延续了前代的繁荣,集中了众多富商大贾,它的丝织业、药材业、木器业都非常有名。1793年,沿着大运河顺流而下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在扬州停泊时,至少看到了上千艘各种各样的船只。
  李德楠说,在6~9世纪的隋唐时代,在16~19世纪的明清年间,扬州是一座被运河包围着的,可以代表中国形象的最富有、最美丽且具有影响力的城市。
  2006年12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运河申遗正式启动。2007年9月,“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成立,就设在扬州。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个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沿岸共有7个遗产区、28个遗产点段,其中15个遗产点分布在扬州境内,包括淮扬运河扬州段、刘堡减水闸(宝应)、盂城驿(高邮)、邵伯古堤(江都)、邵伯码头(江都)、瘦西湖、天宁寺行宫、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卢绍绪宅等(以上均位于扬州市区)。
  扬州不仅是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拥有大运河遗产点最多的城市。

两淮盐运中心


  大运河是扬州文化的孕育者,也是扬州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扬州的园林、美食、民俗、文学等,深受大运河的浸染和滋养。
  扬州城北,邗沟故道和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汇聚,岸边一座重修的庙宇巍然屹立,这就是在扬州家喻户晓的邗沟“大王庙”。
  庙内神龛上,两尊峨冠博带的神像并肩危坐。右边的是春秋时吴国国君夫差,他开凿了大运河的前身邗沟;左边的是西汉时期的吴王刘濞,他开挖了大运河重要的支流茱萸沟(运盐河),从扬州茱萸湾经海陵(泰州)延伸至海边,高效地将盐场所产食盐运至扬州,再从扬州通过大运河和长江扩散到全国。
  茱萸湾和大运河的连通,带给扬州城的不仅是美丽的诗情画意,更是扬州城延续千年的盐业中心的地位。
  早在唐代,天下盐商就汇聚于此,以扬州为中心,把盐运往全国各地,包括帝国的首都长安。   发展到明清,揚州已然成为两淮盐业中心、中部各省食盐供应的重要基地。两淮盐税甚至直接关系到帝国的经济命脉,在官府督办下经营盐业的盐商迅速崛起,他们垄断盐源,左右盐价,积累起巨额财富。
  大运河使得扬州成为盐业中心,而蜂拥而来的盐商们,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明清两代扬州的城市面貌。
  在扬州城南的古运河畔,有一座列入大运河遗产点的盐宗庙。这是两淮盐商们修建的全国独一无二的盐宗庙,庙内供奉着夙沙、胶鬲、管仲三位“盐神”。
  同样地,对于大运河的主要开创者夫差和刘濞,厚道的扬州人因为从未忘怀(尽管这两位诸侯后来都身死国灭),立大王庙祭祀,并将他们奉为民间财神,香火不绝。

扬州园林兼具“南秀北雄”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作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一座,扬州城古迹众多,园墅楼台遍布。很多至今保存完好的宅园亭台,与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大运河汇聚于此,留下了大量盐商建筑,代表之作汪鲁门宅和卢绍绪宅更是成为大运河遗产点。汪鲁门宅前后共有九进,现存老屋近九十间。正厅铺地的竟然是出自苏州的“金砖”,要知道,这特制的“金砖”,本来是皇家建筑才能使用。
  康山街的卢绍绪宅坐落于盐宗庙隔壁,时时得到盐业祖师的庇佑。康山街是清代扬州盐商富贾汇聚的场所,卢绍绪宅位于最东首,寓意稳居商家席位之首。在这座堪称“晚清扬州盐商住宅之最”的宅子里,盐商人家的富庶豪奢处处可见。比如,卢宅的墙体极高极宽,最高处超过12米,森严厚重,宛如城郭之威势。
  更多的盐商热衷于打造园林。李德楠说,扬州的园林兴起于18世纪中晚期,最盛之时,城市宅园遍布扬州街巷,大到亭台楼阁,小至一花一草,园林风景,无处不在。时至今日,很多名园虽然已经消失,但留存下的个园、何园、小盘谷、汪氏小苑等,依然记录着这座园林城市的昔日芳华。
  大运河遗产点中的个园位于扬州东关街景区,除了以竹闻名之外,个园的魅力更在春夏秋冬四座假山上。假山采用了太湖石、黄石、宣石等多种石料,并大胆地加以混用,却丝毫没有突兀别扭的感觉,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
  “扬州本不产石,扬州园林中的大量假山石从何而来?正是通过大运河和长江上的船运来。”扬州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说。
  《扬州画舫录》中如此评价扬州、苏州、杭州三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扬州盐商造园,所需建材、山石、花木,大多由运河、长江水系运送,高昂的运输成本,也只有“有钱任性”的盐商才能负担。
  大运河更塑造了扬州园林的独特面貌。步入个园,能清晰感觉到,房屋厅堂轩敞雄伟,用料华贵,厅堂多用楠木,地面多铺方砖,有来自北方的大气和疏朗。移步换景,又处处是苏派园林的柔美和雅致。
  韦明铧说,大运河沟通南北,生活在运河边的盐商们视野开阔,他们充分借鉴了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苏杭私园,加以完美融合,并采用徽派建筑手法,使扬州园林具备了“南秀北雄”的迷人魅力。

帝王将相沿河而来


  在漫长的岁月里,慕名来到扬州的,有诗人、官员、学子、商贾、宗教人士各色人等,还有九五之尊的帝王。
  除了隋炀帝,清代那一对喜欢旅游的爷孙皇帝——康熙和乾隆,也都在南巡的途中,将扬州列为重要的一站。康熙六次南巡,乾隆七次南巡,几乎每次都会坐船经大运河,抵达扬州,并考察沿途水工河务。扬州宝塔湾和城内的天宁寺,分别建有康熙和乾隆的行宫。
  列入大运河遗产点的扬州天宁寺,就是当年乾隆行宫遗址所在地。行宫前还有“御马头”石碑,此处是乾隆乘龙舟,由大运河南下,在扬州登岸的“第一站”。御码头用青石垒筑而成,经历两百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坚固如初。
  扬州城的标志景观瘦西湖也是大运河遗产点,其与沿运河而来的乾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将展开第四次南巡之旅。扬州地方官员、两淮盐商特地打造了著名的瘦西湖二十四景。
  韦明铧说,从瘦西湖的建筑,亦能看出大运河对扬州这座城市的深刻影响,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的五亭桥就是典型的例子。五亭桥的设计者也是盐商,往来于大运河上的他们熟悉南北建筑的不同风格,并巧妙地熔于一炉。因此五亭桥上的亭子纤巧灵动,俯视犹如五朵盛开在江南水乡的莲花;桥体则稳重大方,华美恢弘,有北方皇家建筑的雄浑之势。
  从邗沟开挖算起,大运河已经在扬州城边静静流淌了两千五百多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这座古老的运河城市,将焕发出更多的活力。
其他文献
2018年北京将推进已供地290万平方米共有产权住房建设项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共有产权住房”“城市体检”“三山五园”……本刊记者发现,正在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一些新提法、新词汇。这些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概念,折射出首都发展的新变化、新目标和新理念。共有产权住房:让“夹心层”住有所居  共有产权住房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以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的价
期刊
世界冬季运动将进入“东亚时间”。  下周,韩国平昌冬奥会就将正式开幕。再过4年,冬奥会将移师北京,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北京也将成为同时拥有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举办经历的城市。不久前,日本札幌市顶住国内的舆论压力宣布正式参与2026年冬奥会主办权的竞争。  如果成功,东亚城市将连续三届“垄断”冬奥会,世界冬季运动将进入“东亚时间”。  平昌冬奥会的重要看点,除了激烈的体育竞技之外,还在于朝鲜决定组
期刊
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虽已提出多年,但由于缺少财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尚未形成规模。  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然而,养老保障供给却未能与之匹配。  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看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养老方面,就是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向往,与现有的养老保障供
期刊
有人给孩子报班就有营收,报班的人多营收就多……相对于目前很多概念诱人但“变现”困难的创业,体育培训的核心商业模式“简单粗暴”但清晰。  从双板到单板,在育才学校上六年级的小明(化名)跟着教练学滑雪已有些年头,在高级道上也能滑得很溜。妈妈吴霞(化名)陪着儿子滑遍国内各大雪场,甚至为陪练自己也学会了单板。  这并非特例,如今在国内许多滑雪场的初级道上,随处可见家长陪伴“小豆丁”们驰骋的身影。也并非只是
期刊
在东京赤坂的一个小居酒屋见到尾上小姐时,发现她和十年前在北京工作时几乎没有变化:仍然单身,仍然美丽。  同去的朋友介绍说,尾上小姐刚刚在东京市中心买了房子,以东京的房价水准来说,她算是生活相当稳定顺利了。  谈起10年间的变化,尾上自己用了一个很时髦的日语词---“阿拉40”。“阿拉”其实来源于英文词“around”(大约、上下),不过很多日本人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会简单地读成“阿拉”,听起来像是说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财务危机的影响,西方各国普遍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希望通过市场介入来减轻政府财政重负。  其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突出。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建立起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上分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公共支柱,为就业人口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退休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多为政府税收;第二支柱是强制性的、私人性质的基金支柱,由企业雇主和员工缴纳;第三支柱是补
期刊
余额宝及类余额宝们攻城略地,互联网金融产品遍地开花。  2月27日,天弘基金宣布,余额宝用户数量突破8100万,与1月15日的4900万相比,增加了3200万。据称,余额宝资产规模已达5000亿元。  与此同时,微信理财通、华夏活期宝也在快速增长。3月11日,华夏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已达3600亿元,2014年以来增长了16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货币基金。  京东在3月上旬宣布将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小
期刊
有统计表明,被欺凌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抑郁。  近日,湖北、安徽、陕西等地接连发生校园欺凌案件,让人震惊之余,更对如此校园“顽疾”担忧。面对校园欺凌,学校、家庭和社会该怎么做?对校园欺凌“零容忍”  1月10日晚,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南嘉中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一名女生遭到多名同学轮流掌掴。经调查发现,网传视频中打人者和被打者均为该校七年级女生,起因是同学之间的纠葛,打人者为报复本班的另一名女生,将
期刊
坐在教室,对周围的声音和别人的动作都特别敏感,害怕受到影响,强撑着把目光放在书本上,却看不进去。害怕跟别人眼神接触,又忍不住寻找别人的眼光。本来担心受到周围声音与动作的影响,又忍不住关注和收集环境中的任何一点响动和迹象,包括别人的眼神、咳嗽、动作、姿态……就好像有一块磁铁把心吸到那些琐碎的方面去了。越是害怕各样的感觉,越是沉溺于各样的感觉,渐渐跟世界脱离了关系。内心责怪自己,越来越担心自己出现心理
期刊
“树是王树清他爹”,这是拜泉县妇孺皆知的一句“名言”。  冬日的阳光穿过樟子松繁茂的树冠,洒在半尺深的积雪上。成群的野生梅花鹿在树丛间奔跑、跳跃,呦呦鹿鸣不时在林中回荡……  看着眼前这一幕,72岁的王树清笑得满脸褶子。他举起因常年种树和野外工作变得皲裂粗糙的大手,指着一片片人工林骄傲地说:“这辈子,值了!”  这里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是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东部战线的关键区域,也是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