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从主体间视角“解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得出:“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该规律具有对基本矛盾归纳概括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符合了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特征,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
关键词: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
作者简介:陈丹雄(1970-),男,广东曲江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海红(1972-),女,广东雷州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助教。(广东 广州 5102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立项课题“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WYM080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133-0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仍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目前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张耀灿、郑永廷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二是服务、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1]第二种观点:刘振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就是知、情、意、行转化、统一、增值规律。[2]第三种观点:刘杰认为,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适应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规律、主客体互动同一规律、诸要素和谐一致规律以及知、情、意、行循环往复规律。[3]第四种观点:王邵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4]这些研究成果积极推进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索,对进一步揭示基本规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主体间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的“解蔽”
那么究竟从什么角度入手“解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教育人、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决定性因素是人。因此,应从人与人——主体间视角来“解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定的社会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5]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中究竟包含了哪些主体?哪些主体之间的矛盾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的本质关系?这一基本矛盾由谁来克服?从这些问题的解答中才能准确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基本矛盾中“一定的社会要求”隐藏其背后的是“社会要求主体”,即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和社会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6]因此,隐藏在“一定的社会要求”背后的主体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和社会群体。而这一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主体和决定主体,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要求主体”。
“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所指的主体是受教育者主体。基本矛盾中“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所指的主体则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和受教育主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受教育者主体”。
谁来解决克服“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指向教育者主体。
显然,从主体间视角“解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不难得出基本矛盾中涉及三个异质主体: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关系是这一基本矛盾中的本质关系,而教育者主体是“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之间的中介主体,其所面对的主体具有双向性。教育者既要面向社会要求主体的要求,也要面向受教育者主体的需要。教育者主体对社会要求主体而言是贯彻执行者。社会要求主体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决定者,它决定着教育者所教的内容等诸多方面。而对受教育者主体而言,教育者的主体是贯彻“社会要求主体”要求的施教者。同时,教育者主体在与受教育者主体的相互作用中,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不断改进教育的相关方面,激发其主体性,进而使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达至社会要求。教育者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样也具有双向性,它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服务、服从于“一定社会的要求”,又要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实际水准”出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适应受教育者的需要,通过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来达到“一定社会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归纳中的几种“遮蔽”
从主体间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解蔽”的结果,理性审视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认识的四种观点,它们在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主要存在几种“遮蔽”。
1.主体“遮蔽”
所谓主体“遮蔽”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中所包含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主体归纳其中,具有片面性。第一种观点:强调了社会要求主体的要求,而忽视了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而第二种观点和第四种观点则与之相反,在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侧重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而忽视了社会要求主体的一面。
2.过程“遮蔽”
所谓过程“遮蔽”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归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从主体间的角度考察,“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侧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和静态考察,这一基本矛盾中,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关系是基本矛盾中的本质关系,而教育者主体是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关系的中介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展开,其侧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和动态考察,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关系,而社会要求主体则隐藏在教育者主体思想内的“影子主体”。显然,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的本质关系。
3.具体“遮蔽”
第三种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尽管有把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统一其中的思想闪光,却和第二种观点一样把属于界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本质关系的具体规律看成基本规律。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知、情、意、行转化、统一、增值规律,主客体互动同一规律,诸要素和谐一致规律,知、情、意、行循环往复规律”也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向性。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面向社会要求主体,又要面向受教育者主体。因此,在概括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时也必须包含双向性,并把矛盾双方统一其中。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概括归纳才能全面反映其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普遍联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应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适应与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又要适应与超越社会现实要求相统一的规律,可以简称为“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之所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基于以下三点:它全面揭示了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符合了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特征,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
1.全面揭示了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全面揭示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一是它兼容了基本矛盾的全部主体,具有科学性。“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所有参与主体,兼容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它既兼容了社会要求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这一基本矛盾中处于本质关系的主体间需要,又明确了教育者主体的中介主体地位,去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归纳中的“单向主体遮蔽”。二是它揭示了基本矛盾的双向要求,具有全面性。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双向适应”,又要“双向超越”。“思想政治教育是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实践活动。”[7]适应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简称“双向适应”)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简称“双向超越”)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在承认立足现实、实现“双向适应”的同时决不能满足于、拘泥于现实。而是要面向未来,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改变社会现状,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存社会和现实人的“双向超越”。“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统一能很好地归纳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一定的社会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运行规则,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性。三是它揭示了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具有统一性。“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科学概括。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所有参与主体完美统一于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又明确了教育者作为中介主体的“双向”责任和使命。
2.它符合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特征
判断某一规律能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就要看它是否具备基本规律应有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律范畴有这样几个特征:它是基本矛盾的运行规则;它在某一现象特有的规律体系中处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它在某一现象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某一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具有历史性。而其中最根本的则是第一个特征。”[8]思想“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不仅全面揭示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还符合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本质特征。
(1)它全面揭示了基本矛盾的运行规则和必然趋势。“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是不断“肯定-否定”过程,是不多去除不良旧质、增加先进新质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正好揭示了这一矛盾的运行规则和必然趋势。正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不断的“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统一中,“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不断被克服,从而积极推进了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不断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这既使受教育者形成了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社会发展中不断彰显自身的价值,并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
(2)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处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处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影响着具体规律的实现程度。它包含三个具体规律的子系统:一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适应与超越社会现实要求的规律子系统。例如:服务、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等。二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适应与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的规律子系统。例如:内化外化规律,知、情、意、行转化、统一、增值规律,教育主体间互动同一规律等。三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应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和适应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如何实现统一的规律子系统。例如:诸要素和谐一致规律等。这些具体规律的实现程度无一例外地受“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充分具体了基本规律规范的第二个本质特征。
(3)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众多规律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充分具备作为基本规律的范畴的第三个本质特征。首先,它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不论是内化阶段,还是外化阶段,“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都始终存在并发挥作用。只有当“一定的社会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被克服和消失,它才随之消失。其次,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低级向高级、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基本趋势。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中不断推进教育活动与一定社会要求主体的要求之间、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由“不适应”到“适应”,再由“适应”到“超越”的发展趋势,起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主导作用。
(4)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历史性。从思想政治教育诞生之日起,思想政治教育就承载着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使命,同时也承载着思想政治道德发展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一定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的“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相统一中呈现了精彩的历史画卷。“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具有历史性。因此,“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充分具备了作为基本规律的第四个本质特征。
3.它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层面分析,“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目的性、实践性和超越性。一是“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相统一明确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向目的性、双重价值取向,清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的目的性诉求又要反映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目的性诉求。二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适应与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又要适应与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相统一。这表明:这一基本规律的归纳概括是以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揭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政治价值实现的实效性的根本点。“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也充分揭示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性、价值实现实效性、发展性等本质属性。三是“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双向适应”是“双向超越”的基础和前提,“双向超越”是“双向适应”的发展方向。“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又要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而面向未来的发展性的本质属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先导性也是在“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相统一中实现的。
总之,“一定的社会要求”同“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运动变化的两个方面,又确立了矛盾运动变化两个方面的联系中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因此,“双向适应超越律统一律”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0-74.
[2]刘振安.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J].理论纵横,1994,(3):33-36.
[3]刘杰.试论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57-58.
[4]王邵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析[J].湖湘论坛,2003,(4):95.
[5]黄永宜,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再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9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7]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3.
[8]吴涌汶,向崇英.试论思想工作的规律体系和基本规律[J].探索,1989,(4):3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
作者简介:陈丹雄(1970-),男,广东曲江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海红(1972-),女,广东雷州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助教。(广东 广州 5102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立项课题“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WYM080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133-0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仍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目前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张耀灿、郑永廷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二是服务、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1]第二种观点:刘振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就是知、情、意、行转化、统一、增值规律。[2]第三种观点:刘杰认为,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适应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规律、主客体互动同一规律、诸要素和谐一致规律以及知、情、意、行循环往复规律。[3]第四种观点:王邵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4]这些研究成果积极推进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索,对进一步揭示基本规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主体间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的“解蔽”
那么究竟从什么角度入手“解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教育人、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决定性因素是人。因此,应从人与人——主体间视角来“解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定的社会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5]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中究竟包含了哪些主体?哪些主体之间的矛盾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的本质关系?这一基本矛盾由谁来克服?从这些问题的解答中才能准确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基本矛盾中“一定的社会要求”隐藏其背后的是“社会要求主体”,即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和社会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6]因此,隐藏在“一定的社会要求”背后的主体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和社会群体。而这一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主体和决定主体,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要求主体”。
“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所指的主体是受教育者主体。基本矛盾中“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所指的主体则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和受教育主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受教育者主体”。
谁来解决克服“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指向教育者主体。
显然,从主体间视角“解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不难得出基本矛盾中涉及三个异质主体: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关系是这一基本矛盾中的本质关系,而教育者主体是“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之间的中介主体,其所面对的主体具有双向性。教育者既要面向社会要求主体的要求,也要面向受教育者主体的需要。教育者主体对社会要求主体而言是贯彻执行者。社会要求主体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决定者,它决定着教育者所教的内容等诸多方面。而对受教育者主体而言,教育者的主体是贯彻“社会要求主体”要求的施教者。同时,教育者主体在与受教育者主体的相互作用中,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不断改进教育的相关方面,激发其主体性,进而使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达至社会要求。教育者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样也具有双向性,它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服务、服从于“一定社会的要求”,又要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实际水准”出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适应受教育者的需要,通过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来达到“一定社会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归纳中的几种“遮蔽”
从主体间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解蔽”的结果,理性审视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认识的四种观点,它们在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主要存在几种“遮蔽”。
1.主体“遮蔽”
所谓主体“遮蔽”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中所包含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主体归纳其中,具有片面性。第一种观点:强调了社会要求主体的要求,而忽视了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而第二种观点和第四种观点则与之相反,在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侧重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而忽视了社会要求主体的一面。
2.过程“遮蔽”
所谓过程“遮蔽”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归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从主体间的角度考察,“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侧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和静态考察,这一基本矛盾中,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关系是基本矛盾中的本质关系,而教育者主体是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关系的中介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展开,其侧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和动态考察,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关系,而社会要求主体则隐藏在教育者主体思想内的“影子主体”。显然,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的本质关系。
3.具体“遮蔽”
第三种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概括归纳中,尽管有把社会要求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统一其中的思想闪光,却和第二种观点一样把属于界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本质关系的具体规律看成基本规律。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知、情、意、行转化、统一、增值规律,主客体互动同一规律,诸要素和谐一致规律,知、情、意、行循环往复规律”也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向性。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面向社会要求主体,又要面向受教育者主体。因此,在概括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时也必须包含双向性,并把矛盾双方统一其中。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概括归纳才能全面反映其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普遍联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应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适应与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又要适应与超越社会现实要求相统一的规律,可以简称为“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之所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基于以下三点:它全面揭示了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符合了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特征,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
1.全面揭示了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全面揭示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一是它兼容了基本矛盾的全部主体,具有科学性。“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所有参与主体,兼容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社会要求主体、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它既兼容了社会要求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这一基本矛盾中处于本质关系的主体间需要,又明确了教育者主体的中介主体地位,去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归纳中的“单向主体遮蔽”。二是它揭示了基本矛盾的双向要求,具有全面性。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双向适应”,又要“双向超越”。“思想政治教育是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实践活动。”[7]适应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简称“双向适应”)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简称“双向超越”)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在承认立足现实、实现“双向适应”的同时决不能满足于、拘泥于现实。而是要面向未来,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改变社会现状,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存社会和现实人的“双向超越”。“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统一能很好地归纳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一定的社会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运行规则,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性。三是它揭示了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具有统一性。“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科学概括。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所有参与主体完美统一于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又明确了教育者作为中介主体的“双向”责任和使命。
2.它符合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特征
判断某一规律能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就要看它是否具备基本规律应有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律范畴有这样几个特征:它是基本矛盾的运行规则;它在某一现象特有的规律体系中处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它在某一现象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某一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具有历史性。而其中最根本的则是第一个特征。”[8]思想“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不仅全面揭示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本质内涵,还符合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本质特征。
(1)它全面揭示了基本矛盾的运行规则和必然趋势。“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是不断“肯定-否定”过程,是不多去除不良旧质、增加先进新质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正好揭示了这一矛盾的运行规则和必然趋势。正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不断的“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统一中,“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不断被克服,从而积极推进了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不断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这既使受教育者形成了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社会发展中不断彰显自身的价值,并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
(2)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处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处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影响着具体规律的实现程度。它包含三个具体规律的子系统:一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适应与超越社会现实要求的规律子系统。例如:服务、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等。二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适应与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的规律子系统。例如:内化外化规律,知、情、意、行转化、统一、增值规律,教育主体间互动同一规律等。三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应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和适应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如何实现统一的规律子系统。例如:诸要素和谐一致规律等。这些具体规律的实现程度无一例外地受“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充分具体了基本规律规范的第二个本质特征。
(3)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众多规律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充分具备作为基本规律的范畴的第三个本质特征。首先,它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不论是内化阶段,还是外化阶段,“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都始终存在并发挥作用。只有当“一定的社会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被克服和消失,它才随之消失。其次,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低级向高级、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基本趋势。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中不断推进教育活动与一定社会要求主体的要求之间、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由“不适应”到“适应”,再由“适应”到“超越”的发展趋势,起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主导作用。
(4)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历史性。从思想政治教育诞生之日起,思想政治教育就承载着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使命,同时也承载着思想政治道德发展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一定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的“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相统一中呈现了精彩的历史画卷。“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具有历史性。因此,“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充分具备了作为基本规律的第四个本质特征。
3.它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层面分析,“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目的性、实践性和超越性。一是“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相统一明确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向目的性、双重价值取向,清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的目的性诉求又要反映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目的性诉求。二是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适应与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又要适应与超越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相统一。这表明:这一基本规律的归纳概括是以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揭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政治价值实现的实效性的根本点。“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也充分揭示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性、价值实现实效性、发展性等本质属性。三是“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双向适应”是“双向超越”的基础和前提,“双向超越”是“双向适应”的发展方向。“双向适应”和“双向超越”相统一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又要超越社会现实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而面向未来的发展性的本质属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先导性也是在“双向适应”与“双向超越”相统一中实现的。
总之,“一定的社会要求”同“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运动变化的两个方面,又确立了矛盾运动变化两个方面的联系中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因此,“双向适应超越律统一律”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0-74.
[2]刘振安.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J].理论纵横,1994,(3):33-36.
[3]刘杰.试论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57-58.
[4]王邵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析[J].湖湘论坛,2003,(4):95.
[5]黄永宜,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再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9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7]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3.
[8]吴涌汶,向崇英.试论思想工作的规律体系和基本规律[J].探索,1989,(4):33.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