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狂想曲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大龄青年,在孤独无聊的日子里,除了相亲,还能从事什么符合大众期望的活动呢?
  
  二丫头
  
  一切与相亲有关的故事都发生在青岛。
  硕士毕业,黄花半鲜,绿叶蹙眉,娶媳妇成为当务之急。环顾周遭,娥眉寥寥;拔剑四顾,樱杏有主。正惶惑,正思忖天涯的芳草你在哪里?没想到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者是教研室的同事A。老A那天溜达到实验室,意志坚定地邀请我晚上去他家坐坐。此前我跟A同事没来往、没交道,没来由地去人家家里做甚?
  没来由的我晚上真的去了。每每都这样,羞答答的拒绝在大无畏的盛情面前溃不成军。我在同事A家里羞答答地坐了半小时,然后才醒悟,才辞别。刚出门,楼道里碰到他家闺女。点头,多气,滚蛋。
  后来跟刘老弟住一屋,偶然提到老A。他告诉我,刚来时,他享受了跟我完全相同的待遇。并且,我俩见到的是同一闺女。
  我疑惑,问他,“什么意思?老A有几个闺女?”
  “俩。二丫头挺好,人家不愁。”
  这个“二丫头”无缘领略,不知刘老弟所言“挺好”在哪个层面。但没过多久,我结识了另一位“二丫头”。
  这另一位也是别人引见的。她在校办工厂工作,负责印试卷。那天我的一份试卷落她手上,丫头跑了好几趟传达室,让李阿姨帮忙联系我,协商试卷中涉及的若干技术问题。
  见多识广的刘老弟知道后,又向我透露道,“她家三姊妹,大丫头和三丫头都挺好。”
  
  大小媒婆
  
  青岛那所学校分南院和北院,南院是教学区,北院以生活为主。某日,下午四点多,在南院门口,人来人往之间,我被教研室的B同事拦住去路。
  上上下下打量一番,B同事开口道,“个儿还行,瘦了点。”
  说实话,我喜欢被人抬举。要是有人夸我帅,我通常会在一番谦逊之后,慨然叹曰,“不行喽。小时候,我可是院子里著名的漂亮小男孩。”然后B的第二句话,把我击垮了:“你不是男人中最丑的那个吧?”
  “不……是……”一着急,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措辞,以捍卫“曾经英俊迄今不丑”的信念。
  “快三十了吧?老大不小喽!”
  “嘿嘿。是。”您瞧人家话说的,句句是真理。二十七八,可不是“快了”?我羞愧地摸摸脑袋。老B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自觉像一根被人扔在路边的糖葫芦签,除了尖尖上还挂着些许糖衣,其他啥也不是。
  “那你还挑个什么劲?我随便给你找一位,结个婚,不就完事了?”这不是趁热打铁,而是用脚把我那最后的糖衣蹭了去。
  下课高峰时间,周遭熙熙攘攘,我看着从我身边匆匆掠过的学子们,突然有一种隔世之幻,以致于老B接下来所说的种种细节都被忽略,只隐约抓住一句,“我只是二媒婆,我姐才是大媒婆……”
  我记得自己既客气又坚定地回绝了二媒婆,但她毫不客气地比我更坚定。一两周后,同样的时间,我正在宿舍楼下面的球场跟一拨兄弟踢足球,听到上面有人喊我。抬头看,是她老人家,旁边还站着一位。二媒婆用手一挥,意思很明白,“快给我上来”。
  满头大汗地走到二媒婆跟前,装傻问道,“啥事?我们正比赛呢。”
  “这是我姐,”原来是大媒婆御驾亲征,“上次跟你说的那事,她要与你细谈。”
  “别!别!我现在不考虑,抱歉……”法国电影《父亲的荣耀》里有一句台词“在理亏时是多么地软弱”,那天我深有同感。二媒婆事先已替我清除了任何可能的拒绝理由,我还能依靠什么回绝人家的好意?
  大媒婆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语无伦次的我,二媒婆则再次强调,“你别客气,别谦虚,别……”我敢肯定她没说过“别不识抬举”,但我那天的的确确很害怕被她俩抬举。
  
  老太太有慧眼
  
  二媒婆并没有影响我的生活作风,生活还在继续。这不,深秋季节,我又被一位老太太发现了。
  老太太在医务室工作,个子瘦小。医务室坐落于球场的南面,我从宿舍窗口能看见医务室那幢楼的北窗。
  我不知道自己以怎样的方式打动了瘦老太太,反正她托人向我叫阵。所托之人,是住我楼下的兄弟C,C也在醫务室工作。那天C兄弟把我约到他的办公室,很严肃且仔细地向我介绍女孩的情况。听来听去,“条件”挺好,没理由不答应。
  我有点泄气地一或者说欣喜得不敢相信,就是找不到理由拒绝时应该有的那类反应——答应了“见一面 ”。两人接着闲聊几句,我告辞出门,C兄弟站起身,补了一句话,“女孩其他都好,就是长得很一般。”
  哈,“这口砂锅其他都好,就是有点漏”;“这只钢笔其他都好,就是不出水”;“这挂葡萄其他都好,就是有点苦”。他们怎么都喜欢用这类句型?
  晚上,向东边无尽的夜空凝视半小时后,我下定决心,免去那“一面”,省得大家不开心。
  几天后,我依然站在窗口凝视。这钟点,打篮球、踢足球、玩排球的兄弟们该纷纷出窝了。正等得心焦,医务室门口似乎有人挥手。定睛看,是那位瘦小的老太太。瞅架势,目标大概是我。我狐疑地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她远远地点头。
  下楼,绕过球场,站到小老太太身边。
  “咳!C大夫不会说话。他跑来告诉我,你本来答应得好好的,突然又变卦了。我就仔细盘问,看他是怎么说的。这孩子真不会说话!人家姑娘哪里像他说的,‘长得很一般’。其实还可以,虽然谈不上有多漂亮,至少,配你是没问题……”
  很会说话的小老太太还说了哪些话不得而知,但我得承认,二媒婆费尽心机试图达到的效果,被她轻易实现了。那天我的确认定:我已经光荣地成为单身世界里最令人唏嘘、最需要关爱的那一位。
  整个冬季,我单手托腮,眼望窗外绵长的雨雪,痴痴地想象着那位“虽不漂亮,但配我没问题”的丫头。
  
  仍在革命之路
  
  我跟老太太们的战争还没完。在我所住单身楼的二楼,有一间活动室,退休的老教工们和单身楼的青年教工混杂在这里,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什么的。活动室隔壁是传达室,一位姓李的老太太在此负责。李老太太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喜欢来这里听她讲自己的故事。樱花盛开的时候,李老太太把我叫了去。
  我去了,见屋里另坐着一位老太太。面善,常来活动室走动,有时在楼下打门球。
  “小伙子,还没对象吧?”
  “没呢。”我老老实实回答。
  “我听李阿姨介绍,说你是个好小伙子。”老太太笑眯眯地说道。“给你介绍一个,我外甥女,怎样?”
  没理由拒绝,一点理由都没有。
  “先看看照片,看得上,咱再说具体情况。”
  嘿!真是好老太太!进门时就看出来了——不,在活动室我就看出来了——是一位通情达理明辨是非的好老太太。
  我接过照片。“咦?”照片上怎么有俩丫头?一位漂亮,一位平常。
  “看上哪个,我就给你介绍哪个。”老太太盯着我。
  “这老太太,嘿,我喜欢。”心里嘀咕,没敢说出口,我毫不犹豫地一指那位漂亮丫头。
  果然,是她外甥女。老太太拿一张照片,就考核了我的审美观、诚实度和智商,幸好我没有辜负她。
  在传达室见了一面。可惜,她外甥女既不像照片上那么漂亮,也不如她那么聪明,连李老太太都没相中。
  我寻找革命伴侣的路,仍然蜿蜒曲折。
其他文献
《潜伏》问世,淡然、低调、内敛,却如春江涨潮。一泻汪洋,狂卷中国。  狂潮卷处,心海扬波。不经意间,观众把惊险曲折的剧情与纷繁复杂的现实迅速对接,于是兴奋点由戏内转到戏外。  《潜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惊心动魄的谍战场景不再是唯一,跌宕起伏的婚恋故事更令人震撼。  不同的剧情。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悟。《潜伏》缠绵悱恻、凄美动人的婚恋家庭故事,强烈撞击着当代中国人的婚恋观,对比、反省、思索……转眼之
期刊
yoyo 庄雅婷  这是舌头不是冰棒  yoyo    白雪公主是被王子轻轻一吻给吻醒的,不是给舌头撞醒的呢!    曾经在欲望城市里看过一个桥段,真让人心有戚戚焉。  女主角之一Charlotte和某位男子约会,约会进行中她对那名男子感觉很好,但到了亲吻告别时,她就开始迟疑了。那名男性先是吻她的嘴,接下来就把她当成了根冰棒舔了起来,舌头不安分地伸往她脸庞四处游走。第二天,他几乎对嘴唇也放弃了耐性
期刊
男人在表达爱的需要时从不含糊。而女人的想法则比较麻烦。需要被照顾和呵护。    “我太需要你了,太爱你了。”男的这么掏心掏肺地表白。  “如果我满足了你全部的需要,你对我的爱还会那么强烈吗?所以,我只会给你更多需要,而不会给你满足。”女的一针见血点了对方的死穴。  以上对白,男女双方都说了心里话,但是,他们显然存在着某种误会。  在男人看來,“被需要”是一种至高的褒扬,一个男人如果时时感到受人需要
期刊
刺激达成就可以了,以后孩子会自己做选择。    儿童智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很多家庭心急火燎地帮助孩子拔高语言的读写算能力,小时候是能凸现出自己孩子的优势,但这是一种伪智力,是父母智慧被叠加的结果。智力成长也跟建筑一样,地基的结实不仅仅看水泥多少,还要看你混合的基质。研究证明,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在没有学习母语时,是敏锐和自由的。一旦学会母语,开始有母语思维,很多感知能力就退化了,孩子
期刊
对很多人而言,离婚是个破碎的经验,必须把所有的碎片捡拾起来才能继续走下去。這个阶段常会有很深的绝望、失望、报复、无望与无助。没错,它是痛苦的,但“痛苦”让我们知道内在的某些地方需要治疗。你可以利用它激励自己成长。  最重要的,是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找到全新的人生方向。  在这里,布鲁斯·费雪博士提供了一个非常务实的架构,帮助你检视离婚后的心路历程,并在这样的检视中恢复自信,重建自我。    恐惧 
期刊
个人的命运往往以一种被动的、妥协的方式被生活与环境席卷和裹挟,它陈述着“宿命”的不可抗力。    四个未婚的表侄女    草鸡,农村家家都会养几只,很少专门喂粮食,院子里的草籽、土里的小虫子、墙角的小草都是它们的口粮。生蛋却很勤,基本能保证一天一个,蛋可以吃也可以攒了卖。到生不了蛋时就没有价值了。肉太老了,只能在有人做月子时杀了熬汤,说这样的老母鸡,营养价值高,大补。  草鸡跟龙本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期刊
小抱怨是不可避免的事,可他们每天还是很开心,有情天便是喜洋洋。    大小孩    傍晚,太阳已经落下了,可天仍然很亮,小区里都是牵着宠物散步的男女。庄哈佛站在他家的阳台上,一边抽烟—边拿着一架儿童望远镜四下了望,嘴里哼着小调。然后,他的镜头内出现了三张熟悉的脸——何耶鲁,赵普林,李布朗——曾经风靡南开中学足球场的“常春藤联盟”都齐了。庄哈佛转身回房,迅速地倒了杯凉水,奔向阳台。此时,那三人已经走
期刊
老婆和老妈英雄识英雄,联手买嫁妆,价杀得老板落花流水。    我亲爱的老妈讨价还价的本领,真是一流。好比一件五百元定价的衬衫,她煞有其事拿起来看看式样,摸摸质料,开口一杀就是二百五。  “什么?”老板一定一愣,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然后一场拉锯战就开始了。先是笼络关系,问问三姑六婆的侄子的表妹是不是老板的亲戚?然后是盘古开天似的上天下地,偶尔挑剔一下毛病,威胁利诱,然后又是作势不买,磨蹭不断。好好的
期刊
很多理财“大”事,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行动的。    爸爸妈妈商量家庭理财事宜当然是天经地义。但有很多理财“大”事,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行动的。    第1件理财事:和孩子一起去上早教理财课(3-5岁)    3岁的孩子能够知道“买”是怎么一件事;4岁的孩子能够辨认出不同钞票的面值;6歲的孩子懂得将不同币值的钞票累加出他想要的那个数字,这就是理财。  现在流行的蒙氏早教,通过模拟游戏买卖行为培养孩
期刊
让孩子学习争吵    你相信么,当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争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美国专家的研究发现: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关键是要吵出“水平”。  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如果儿童经常看到父母争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但一项发表在儿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儿童可能会受益于他们的父母通过争吵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戴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