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方的大海上有一条通往西方的道路吗?没错,它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作“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顾名思义,它是一条运载丝绸、瓷器以及胡椒、丁香、咖喱等香料的海路。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600多年前,航行在这条海路上的一位大航海家的故事吧!
遇贵人改变坎坷命运
公元1371年,一名男婴出生在中国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家里为他取名“马三宝”。云南有一个湖颇有名气,叫滇池。三宝就是在滇池边的昆阳镇长大,经常跟随父母搭乘帆船横渡滇池,往来各地。
公元1381年,三宝的家乡发生了战争,他的父亲马哈之在战乱中去世,10岁的三宝同几千名少年沦为战俘,被带到南京受阉成了小太监,后来分到燕王府做侍童。三宝聪明伶俐,燕王朱棣对他十分喜爱,故让他读书学习。经过几年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才智过人的三宝终于学有所成,文武双全。
公元1399年发生了“靖难之役”,三宝跟随燕王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燕王的军队和皇帝朱允败的军队在北平(后改为北京)附近大战,朱棣的战马被打死,三宝一马当先,英勇地将朱棣救了出来。“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就是明成祖,即永乐皇帝。为了嘉奖三宝,朱棣赐予他一个新的名字:郑和。
为加强中国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有一种说法是为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败),明成祖想要派人率领船队出海远航,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宣德化而柔远人”(宣扬中华文化,对于异族文化、人群,都一视同仁,相亲和睦)。郑和深得明成祖的信赖,加之他学识渊博,既知天文地理,又懂造船航海,而且还有宗教背景,了解异域风俗文化,这些本领让郑和成为统率船队的不二人选。
扬帆起航首下西洋
公元1405年的7月ll日,郑和统率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港起航,向着南方的辽阔海域出发了。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随行人员包括各级官员、士兵、水手、工匠、医生、翻译等共27800多人,海船200多艘。其中一些大海船称为“宝船”,船上竖立着9根桅杆,张挂着12面风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要二三百人驾驶。宝船长44丈(约147米),宽18丈(60米)。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壮观的大船呀,比一个足球场还长!而且这样的大船有60多艘,就算当时西方世界最擅长造船的威尼斯人,见到这支船队也一定会赞不绝口,因为他们的船只尚且无法造得这么大又这么坚固呢!
胸有成竹的郑和早有规划。远航前,他就出访过日本和越南,学习了航海和外交经验。郑和还仔细研究了海图,制订了远航计划。这一时期,航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罗盘,而且造出了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郑和的“过洋牵星术”将天文定位和罗盘相结合,加之他熟悉航海图、掌握季风规律,船队还装备了先进的武器,这些都加强了远洋航海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开始航行后不久,郑和的船队就到达了离中国南海不远的海面上。这里散布着一些岛屿,被称为“南洋群岛”,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一带。郑和此行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拜访南洋各国,宣扬大明国威。
郑和抵达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占城(今越南)。占城国王得知郑和来访十分高兴,命人准备厚礼,带着官员和老百姓,穿着最漂亮的衣服,骑着大象前往码头,亲自迎接郑和船队。郑和宣读了永乐皇帝的诏书,传达了友好往来的愿望,并赠送了很多精美的礼品。国王欣然同意派遣使臣回访。
接着,郑和访问了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1、苏门答腊、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等国家和地区。他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人们惊奇地发现,世上竟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和舰队,真令人大开眼界。
郑和于1407年10月2日回到南京,结束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
七下西洋贡献卓著
此后,几乎每隔几年,郑和就带领船队远航贸易。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共进行了7次航海,幾乎走遍了东南亚、北印度洋沿岸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先后到访了30多个国家。因为郑和船队每次走的都是西洋航线(注:这里的“西洋”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西洋,而是指南海以西的海域。明代,人们以婆罗、文莱为界,东面称为东洋,西面称为西洋),所以郑和的航海活动被后世称为“郑和下西洋”或“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意义非凡、影响深远。首先,郑和航海所抵达的地方比从前任何一位航海家都要遥远。郑和船队途经红海的天方(今沙特阿拉伯)一直航行到非洲东岸,才折返回航。其次,郑和的航海活动比欧洲国家要早半个多世纪,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早93年,比麦哲伦绕地球大半圈抵达菲律宾要早116年。再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郑和带去了中国的金银制品、丝绸、布匹、瓷器、铁器等货物,还将中国日历、度量衡、占星术、中医、农业、建筑、艺术等文化、科技远播至所到之处。同时,他既带回了各国人民的情谊,也带回许多当地的特产,引入海棠、沉香,胡椒、硫黄、象牙、龙脑、宝石及狮子、金钱豹、长颈鹿、长角马哈兽、鸵鸟、火鸡等西洋植物、药物、珍禽异兽和生产原料。更可贵的是,郑和一行没有像后来西方航海家那样,占领土地、掠夺财物,给当地人民带去灾难,哪怕那些国家根本不是郑和的对手。郑和只是带着礼物,到各处分送,平等地买卖,所以,他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海外各国也不断派出使臣来中国,有些国王还亲自来到中国,他们甚至流连忘返,在中国常住了下来。通过郑和出色的外交和贸易活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一带的各国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友好新局面。
在许多亚非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至今还保有郑和的遗迹,就连非洲的索马里也有郑和村呢!如果以后出去旅游,看到像三宝垄、三宝山、三宝城、三宝港、三宝墩、三宝庙这样的地方,就知道郑和曾来过这里。为了纪念郑和,从2005年起,我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这是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同学们,你想成为像郑和一样伟大的航海家吗?那就像郑和一样奋发图强,学好各种本领吧!
超级链接
智擒海盗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恶劣的天气、疾病等都会带来致命威胁,尤其可怕的是遭遇海盗。
郑和船队在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遇上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海盗团伙,其首领叫陈祖义。他们平日在大海上横行霸道,抢劫杀戮,无恶不作。得知郑和船队要来,陈祖义想乘机抢劫。郑和也正想借此机会打击海盗,为当地百姓除害,确保航道安全。两方遭遇之际,陈祖义表面上答应向郑和投降,背地里却准备乘夜黑风高偷袭船队。
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晚上,陈祖义率领海盗船偷偷逼近郑和的船队。郑和船队悄无声响,看似没有动静,其实早就做好了防备。突然间,郑和的船队仿佛从海底冒出来似的,把海盗船分割包围,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海盗。郑和生擒了“海盗王”陈祖义,并把他带回中国,明成祖下令将其斩首。从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东南亚海域的航道安全通畅。
遇贵人改变坎坷命运
公元1371年,一名男婴出生在中国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家里为他取名“马三宝”。云南有一个湖颇有名气,叫滇池。三宝就是在滇池边的昆阳镇长大,经常跟随父母搭乘帆船横渡滇池,往来各地。
公元1381年,三宝的家乡发生了战争,他的父亲马哈之在战乱中去世,10岁的三宝同几千名少年沦为战俘,被带到南京受阉成了小太监,后来分到燕王府做侍童。三宝聪明伶俐,燕王朱棣对他十分喜爱,故让他读书学习。经过几年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才智过人的三宝终于学有所成,文武双全。
公元1399年发生了“靖难之役”,三宝跟随燕王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燕王的军队和皇帝朱允败的军队在北平(后改为北京)附近大战,朱棣的战马被打死,三宝一马当先,英勇地将朱棣救了出来。“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就是明成祖,即永乐皇帝。为了嘉奖三宝,朱棣赐予他一个新的名字:郑和。
为加强中国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有一种说法是为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败),明成祖想要派人率领船队出海远航,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宣德化而柔远人”(宣扬中华文化,对于异族文化、人群,都一视同仁,相亲和睦)。郑和深得明成祖的信赖,加之他学识渊博,既知天文地理,又懂造船航海,而且还有宗教背景,了解异域风俗文化,这些本领让郑和成为统率船队的不二人选。
扬帆起航首下西洋
公元1405年的7月ll日,郑和统率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港起航,向着南方的辽阔海域出发了。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随行人员包括各级官员、士兵、水手、工匠、医生、翻译等共27800多人,海船200多艘。其中一些大海船称为“宝船”,船上竖立着9根桅杆,张挂着12面风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要二三百人驾驶。宝船长44丈(约147米),宽18丈(60米)。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壮观的大船呀,比一个足球场还长!而且这样的大船有60多艘,就算当时西方世界最擅长造船的威尼斯人,见到这支船队也一定会赞不绝口,因为他们的船只尚且无法造得这么大又这么坚固呢!
胸有成竹的郑和早有规划。远航前,他就出访过日本和越南,学习了航海和外交经验。郑和还仔细研究了海图,制订了远航计划。这一时期,航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罗盘,而且造出了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郑和的“过洋牵星术”将天文定位和罗盘相结合,加之他熟悉航海图、掌握季风规律,船队还装备了先进的武器,这些都加强了远洋航海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开始航行后不久,郑和的船队就到达了离中国南海不远的海面上。这里散布着一些岛屿,被称为“南洋群岛”,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一带。郑和此行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拜访南洋各国,宣扬大明国威。
郑和抵达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占城(今越南)。占城国王得知郑和来访十分高兴,命人准备厚礼,带着官员和老百姓,穿着最漂亮的衣服,骑着大象前往码头,亲自迎接郑和船队。郑和宣读了永乐皇帝的诏书,传达了友好往来的愿望,并赠送了很多精美的礼品。国王欣然同意派遣使臣回访。
接着,郑和访问了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1、苏门答腊、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等国家和地区。他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人们惊奇地发现,世上竟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和舰队,真令人大开眼界。
郑和于1407年10月2日回到南京,结束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
七下西洋贡献卓著
此后,几乎每隔几年,郑和就带领船队远航贸易。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共进行了7次航海,幾乎走遍了东南亚、北印度洋沿岸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先后到访了30多个国家。因为郑和船队每次走的都是西洋航线(注:这里的“西洋”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西洋,而是指南海以西的海域。明代,人们以婆罗、文莱为界,东面称为东洋,西面称为西洋),所以郑和的航海活动被后世称为“郑和下西洋”或“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意义非凡、影响深远。首先,郑和航海所抵达的地方比从前任何一位航海家都要遥远。郑和船队途经红海的天方(今沙特阿拉伯)一直航行到非洲东岸,才折返回航。其次,郑和的航海活动比欧洲国家要早半个多世纪,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早93年,比麦哲伦绕地球大半圈抵达菲律宾要早116年。再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郑和带去了中国的金银制品、丝绸、布匹、瓷器、铁器等货物,还将中国日历、度量衡、占星术、中医、农业、建筑、艺术等文化、科技远播至所到之处。同时,他既带回了各国人民的情谊,也带回许多当地的特产,引入海棠、沉香,胡椒、硫黄、象牙、龙脑、宝石及狮子、金钱豹、长颈鹿、长角马哈兽、鸵鸟、火鸡等西洋植物、药物、珍禽异兽和生产原料。更可贵的是,郑和一行没有像后来西方航海家那样,占领土地、掠夺财物,给当地人民带去灾难,哪怕那些国家根本不是郑和的对手。郑和只是带着礼物,到各处分送,平等地买卖,所以,他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海外各国也不断派出使臣来中国,有些国王还亲自来到中国,他们甚至流连忘返,在中国常住了下来。通过郑和出色的外交和贸易活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一带的各国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友好新局面。
在许多亚非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至今还保有郑和的遗迹,就连非洲的索马里也有郑和村呢!如果以后出去旅游,看到像三宝垄、三宝山、三宝城、三宝港、三宝墩、三宝庙这样的地方,就知道郑和曾来过这里。为了纪念郑和,从2005年起,我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这是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同学们,你想成为像郑和一样伟大的航海家吗?那就像郑和一样奋发图强,学好各种本领吧!
超级链接
智擒海盗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恶劣的天气、疾病等都会带来致命威胁,尤其可怕的是遭遇海盗。
郑和船队在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遇上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海盗团伙,其首领叫陈祖义。他们平日在大海上横行霸道,抢劫杀戮,无恶不作。得知郑和船队要来,陈祖义想乘机抢劫。郑和也正想借此机会打击海盗,为当地百姓除害,确保航道安全。两方遭遇之际,陈祖义表面上答应向郑和投降,背地里却准备乘夜黑风高偷袭船队。
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晚上,陈祖义率领海盗船偷偷逼近郑和的船队。郑和船队悄无声响,看似没有动静,其实早就做好了防备。突然间,郑和的船队仿佛从海底冒出来似的,把海盗船分割包围,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海盗。郑和生擒了“海盗王”陈祖义,并把他带回中国,明成祖下令将其斩首。从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东南亚海域的航道安全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