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康复医学会理事黄凌谊由工作中关注产妇抑郁,到专业从事心理康复工作,探索和实践了深圳市残疾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并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某种程度上填补国内同领域的空白《残疾人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操作》一书,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关爱产妇走上心理咨询路
1987年7月,黄凌谊大专毕业即到深圳一家综合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医院妇科工作时,她发现许多产妇在产后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直接影响到新生儿抚养和家庭的幸福。有一位刚生小孩的年轻妈妈,生了孩子后不但拒绝喂养婴儿,不抱孩子,对孩子不理不采,而且情绪低落,会因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流眼泪。人生第一次做母亲应该是高兴、幸福的事情,但这位妈妈生了孩子后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
黄凌谊想,产妇的抑郁能不能预防呢?发生了抑郁后要怎么治呢?带着一探究竟的想法,黄凌谊找资料学习,到深圳康宁医院听讲座,不断探索着其中的奥秘。因当时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找到的资料有限,学习到的知识也比较零乱,于是,黄凌谊在到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深造后,一位教授又推荐她到中科院,对心理学的具体运用进行了一番系统学习。
2002年底,黄凌谊到深圳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工作。经过深造,兼具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黄凌谊,在专科医院先后从事预防保健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不要以为从事预防保健工作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当时民众对心理健康概念理解偏狭,许多人常把心理问题与患有“精神病”,疯疯颠颠,或是大脑有问题等联系起来,她们到社区做咨询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在她们到社区举办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会碰到异样的神情与冷漠地态度,每逢此时,她们往往要耐着性子,磨破嘴皮地讲解,以取得支持和理解。
如今,由黄凌谊组织实施的专题讲座达近3000场,团体辅导1800多场,为1万多人进行过个案服务。经过几年持续耐心细致地工作,加上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的广泛宣传,2008年,她们把随机调查结果与刚到社区工作时的调查对比发现,基层社区民众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已由10%提高到了50%以上。2012年底,社区民众对心理健康的知晓率已提高到92.3%,许多人能够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观念并关注起个人思想情绪的变化了。
危机干预挽救鲜活生命
“人的情绪有时的确可以左右生命。”提起心理危机干预,黄凌谊有太多的故事与感慨。她说,有时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人们情绪的剧烈变化,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推到生命的悬崖边。
时光荏苒,年过不惑的黄凌谊记不清自己曾挽救了多少人,也数不清已化解了多少危机……
如今,黄凌谊还清晰地记着自己曾经通过耐心细致工作,成功挽救一个鲜活生命的事隋。她说,2005年5月,布吉某中学一名初一学生因期终考试成绩由前三名下滑到了第6名,一直不敢给家长看成绩单。星期六上午,这个孩子不得已把成绩单交给了爸爸。孩子爸爸一看,直接就说儿子:“蠢!”并说他“成绩这么差,中午不要吃饭了!”随后,又骂孩子妈妈没有教好。
中午吃饭时,家人也的确没叫他吃饭。这名从早上到中午都没吃东西的少年越想越不是滋味儿,在中午1点多时,他一时想不开就走到家里阳台上,拨打了黄凌谊的电话。
黄凌谊听到留给学生们的专线电话响,立即接听。她一按下接听键,就听到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孩哭泣的声音:“我不想活了,我想跳下去!”
凭着职业敏感,黄凌谊马上意识到这是轻生者自杀前最后的倾诉,就马上和声细语地询问他是怎么回事。一边耐心倾听,一边想着解决的办法。当黄凌谊知道这个孩子是因考题出偏没考好受到家长训,想不开要跳楼,且家中阳台上没有装防盗网时,就说:“我有办法帮你,你可不可以进屋去,我们慢慢聊。”少年一听就说:“我不进去!”
黄凌谊知道孩子的情绪还没有平静下来,就劝他别太累,可以坐在阳台地上聊,以降低他身体的重心,消除他的紧张。接着,黄凌谊就帮他分析说,你现在考第6名,与前3名差距不大,还有机会赶上,若想不开,可能永远都没机会了……
人在饥饿时会不理智。黄凌谊劝他到屋里喝水,可他坚决不肯去。于是,黄凌谊就绕着弯子问他房里有没有好吃好喝的,分散他的注意力,激起他的食欲。当这个少年说还有一瓶饮料没喝时,黄凌谊就劝他先把饮料喝掉,免得口渴难受影响说话。
孩子这次倒挺听话,进自己房间去喝了饮料。接着,黄凌谊又引导他找到了屋中仅有的一块巧克力饼干,并让他吃下。经过这一番努力,孩子的情绪已经好多了。因孩子死活不肯跟父母交谈,黄凌谊就巧妙地问到了孩子家里的电话,并劝他睡下。就这样,一个本来想“打个电话就跳下去”的孩子,经过黄凌谊一个多小时的开导,一时打消了自杀念头。
下午3点多钟,黄凌谊估计孩子已经睡着,就拨通这名少年家中的电话。当少年父母听说孩子要跳楼时,起初不相信。在黄凌谊说明情况后,孩子的爸爸说:“那就让他跳,跳了就算了!”
黄凌谊感觉孩子父亲比较顽固,就做少年妈妈的工作,让她安抚一下孩子,给孩子做饭吃。在孩子的母亲同意后,黄凌谊才放下心来。晚上,黄凌谊给孩子打电话确认他已不想自杀,争取下次考试努力赶上后,才确认危机化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让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
2008年12月,黄凌谊到深圳市残联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领域,服务残疾人。5年来,她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深入社区、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深受残疾人士的欢迎。
残疾人出门大都不方便,加上心理上的自卑,不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不愿出门。为了让这些身患残疾需要关爱的人走出家门,自愿接受心理辅导,黄凌谊在提供咨询等服务时比平常工作更加用心,以期通过真诚和更高质量的服务赢得残疾人的认可。
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残损导致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和特殊的心态,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甚至由自卑而导致极度自尊。残疾状态也会导致残疾人注意力范围过度集中,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有的个别人还会从内心里产生仇恨社会的心理,给社会带来潜在隐患。更有一些残疾人在生活上连基本的理财概念都没有,基本属于是“月光族”。一些人更是在前半月就把全月的收入花完,然后生活就陷入困境。
针对残疾人这些特点,黄凌谊在为企业工作的残疾人义务服务时,着重教残疾工友如何与别人沟通交流,搞好人际关系。同时,让他们确认自己是有价值的,对公司和社会来说,他们都是有用的人。让他们恢复自信,感觉明天是大有希望的,进而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生活。
从2010年至今,黄凌谊与团队成员每月都定期到深圳宝安一家公司做两次义务服务。这家公司有近两百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残疾人。残疾人之间因为残疾的类型不同,身体的功能相差很大,如视力有残疾的人耳朵会敏感,听力残疾的人眼睛就特别好。身体器官功能的差别也造成残疾人思想倾向与思维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产生隔阂。黄凌谊到这家企业后,要么做个案,一对一地交流,了解个体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要么针对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等,做不同类型的团体活动,训练与促进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让残疾的工友们知道,只有在公司的这个平台上,他们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让他们感受公司的温暖,进而想着为公司做点什么。
如今,黄凌谊与同事们的努力得到了残疾人的认可,在她们到该公司进行义务服务时,工友们争相到现场参与活动或聆听讲解。有些残疾人为表达对义务服务咨询师的敬重,自己准备的水舍不得喝,留到活动结束,送给口干舌燥的咨询师。
2012年6月,一个因父母离异而与姑姑一起生活的自闭症孩子,在姑姑带领下找到黄凌谊。这个孩子已经14岁了,什么都不会干,甚至连饭都不会自己吃,不与人交流,一说话往往就是乱发脾气。黄凌谊通过沙盘游戏,绘画等为其精心治疗,经过半年多时间持续地治疗后,这个孩子能够与治疗师说话,能独自坐公交车找黄凌谊治疗了。有时,他还会在家还扫扫地,看到姑姑忙碌时,说声“姑姑你辛苦了。”
关爱产妇走上心理咨询路
1987年7月,黄凌谊大专毕业即到深圳一家综合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医院妇科工作时,她发现许多产妇在产后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直接影响到新生儿抚养和家庭的幸福。有一位刚生小孩的年轻妈妈,生了孩子后不但拒绝喂养婴儿,不抱孩子,对孩子不理不采,而且情绪低落,会因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流眼泪。人生第一次做母亲应该是高兴、幸福的事情,但这位妈妈生了孩子后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
黄凌谊想,产妇的抑郁能不能预防呢?发生了抑郁后要怎么治呢?带着一探究竟的想法,黄凌谊找资料学习,到深圳康宁医院听讲座,不断探索着其中的奥秘。因当时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找到的资料有限,学习到的知识也比较零乱,于是,黄凌谊在到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深造后,一位教授又推荐她到中科院,对心理学的具体运用进行了一番系统学习。
2002年底,黄凌谊到深圳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工作。经过深造,兼具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黄凌谊,在专科医院先后从事预防保健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不要以为从事预防保健工作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当时民众对心理健康概念理解偏狭,许多人常把心理问题与患有“精神病”,疯疯颠颠,或是大脑有问题等联系起来,她们到社区做咨询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在她们到社区举办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会碰到异样的神情与冷漠地态度,每逢此时,她们往往要耐着性子,磨破嘴皮地讲解,以取得支持和理解。
如今,由黄凌谊组织实施的专题讲座达近3000场,团体辅导1800多场,为1万多人进行过个案服务。经过几年持续耐心细致地工作,加上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的广泛宣传,2008年,她们把随机调查结果与刚到社区工作时的调查对比发现,基层社区民众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已由10%提高到了50%以上。2012年底,社区民众对心理健康的知晓率已提高到92.3%,许多人能够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观念并关注起个人思想情绪的变化了。
危机干预挽救鲜活生命
“人的情绪有时的确可以左右生命。”提起心理危机干预,黄凌谊有太多的故事与感慨。她说,有时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人们情绪的剧烈变化,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推到生命的悬崖边。
时光荏苒,年过不惑的黄凌谊记不清自己曾挽救了多少人,也数不清已化解了多少危机……
如今,黄凌谊还清晰地记着自己曾经通过耐心细致工作,成功挽救一个鲜活生命的事隋。她说,2005年5月,布吉某中学一名初一学生因期终考试成绩由前三名下滑到了第6名,一直不敢给家长看成绩单。星期六上午,这个孩子不得已把成绩单交给了爸爸。孩子爸爸一看,直接就说儿子:“蠢!”并说他“成绩这么差,中午不要吃饭了!”随后,又骂孩子妈妈没有教好。
中午吃饭时,家人也的确没叫他吃饭。这名从早上到中午都没吃东西的少年越想越不是滋味儿,在中午1点多时,他一时想不开就走到家里阳台上,拨打了黄凌谊的电话。
黄凌谊听到留给学生们的专线电话响,立即接听。她一按下接听键,就听到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孩哭泣的声音:“我不想活了,我想跳下去!”
凭着职业敏感,黄凌谊马上意识到这是轻生者自杀前最后的倾诉,就马上和声细语地询问他是怎么回事。一边耐心倾听,一边想着解决的办法。当黄凌谊知道这个孩子是因考题出偏没考好受到家长训,想不开要跳楼,且家中阳台上没有装防盗网时,就说:“我有办法帮你,你可不可以进屋去,我们慢慢聊。”少年一听就说:“我不进去!”
黄凌谊知道孩子的情绪还没有平静下来,就劝他别太累,可以坐在阳台地上聊,以降低他身体的重心,消除他的紧张。接着,黄凌谊就帮他分析说,你现在考第6名,与前3名差距不大,还有机会赶上,若想不开,可能永远都没机会了……
人在饥饿时会不理智。黄凌谊劝他到屋里喝水,可他坚决不肯去。于是,黄凌谊就绕着弯子问他房里有没有好吃好喝的,分散他的注意力,激起他的食欲。当这个少年说还有一瓶饮料没喝时,黄凌谊就劝他先把饮料喝掉,免得口渴难受影响说话。
孩子这次倒挺听话,进自己房间去喝了饮料。接着,黄凌谊又引导他找到了屋中仅有的一块巧克力饼干,并让他吃下。经过这一番努力,孩子的情绪已经好多了。因孩子死活不肯跟父母交谈,黄凌谊就巧妙地问到了孩子家里的电话,并劝他睡下。就这样,一个本来想“打个电话就跳下去”的孩子,经过黄凌谊一个多小时的开导,一时打消了自杀念头。
下午3点多钟,黄凌谊估计孩子已经睡着,就拨通这名少年家中的电话。当少年父母听说孩子要跳楼时,起初不相信。在黄凌谊说明情况后,孩子的爸爸说:“那就让他跳,跳了就算了!”
黄凌谊感觉孩子父亲比较顽固,就做少年妈妈的工作,让她安抚一下孩子,给孩子做饭吃。在孩子的母亲同意后,黄凌谊才放下心来。晚上,黄凌谊给孩子打电话确认他已不想自杀,争取下次考试努力赶上后,才确认危机化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让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
2008年12月,黄凌谊到深圳市残联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领域,服务残疾人。5年来,她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深入社区、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深受残疾人士的欢迎。
残疾人出门大都不方便,加上心理上的自卑,不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不愿出门。为了让这些身患残疾需要关爱的人走出家门,自愿接受心理辅导,黄凌谊在提供咨询等服务时比平常工作更加用心,以期通过真诚和更高质量的服务赢得残疾人的认可。
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残损导致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和特殊的心态,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甚至由自卑而导致极度自尊。残疾状态也会导致残疾人注意力范围过度集中,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有的个别人还会从内心里产生仇恨社会的心理,给社会带来潜在隐患。更有一些残疾人在生活上连基本的理财概念都没有,基本属于是“月光族”。一些人更是在前半月就把全月的收入花完,然后生活就陷入困境。
针对残疾人这些特点,黄凌谊在为企业工作的残疾人义务服务时,着重教残疾工友如何与别人沟通交流,搞好人际关系。同时,让他们确认自己是有价值的,对公司和社会来说,他们都是有用的人。让他们恢复自信,感觉明天是大有希望的,进而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生活。
从2010年至今,黄凌谊与团队成员每月都定期到深圳宝安一家公司做两次义务服务。这家公司有近两百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残疾人。残疾人之间因为残疾的类型不同,身体的功能相差很大,如视力有残疾的人耳朵会敏感,听力残疾的人眼睛就特别好。身体器官功能的差别也造成残疾人思想倾向与思维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产生隔阂。黄凌谊到这家企业后,要么做个案,一对一地交流,了解个体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要么针对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等,做不同类型的团体活动,训练与促进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让残疾的工友们知道,只有在公司的这个平台上,他们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让他们感受公司的温暖,进而想着为公司做点什么。
如今,黄凌谊与同事们的努力得到了残疾人的认可,在她们到该公司进行义务服务时,工友们争相到现场参与活动或聆听讲解。有些残疾人为表达对义务服务咨询师的敬重,自己准备的水舍不得喝,留到活动结束,送给口干舌燥的咨询师。
2012年6月,一个因父母离异而与姑姑一起生活的自闭症孩子,在姑姑带领下找到黄凌谊。这个孩子已经14岁了,什么都不会干,甚至连饭都不会自己吃,不与人交流,一说话往往就是乱发脾气。黄凌谊通过沙盘游戏,绘画等为其精心治疗,经过半年多时间持续地治疗后,这个孩子能够与治疗师说话,能独自坐公交车找黄凌谊治疗了。有时,他还会在家还扫扫地,看到姑姑忙碌时,说声“姑姑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