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强国战略的稳步落实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在承担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任务的高校中,大数据、机器人等新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实际现状却是高校不仅仅存在教材和配套资源短缺的问题,还面临师资无法满足授课需求、学校实验设备无法跟上技术迭代的困境。对于教育出版来说,在原有用户群体和所属领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出版社可以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探索教育出版新模式,全方位提升出版社服务院校能力。
关键词:教育出版 产教融合 一体化
人们对于教育出版的理解大多停留于出版一些封面设计沉闷、排版样式老旧的教材的层面。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概念和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传统教材已经借助于新媒体的手段,实现了“书网融合”的初步互动学习模式。通过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来观看视频课程,有效弥补了教材不够生动、不够立体的缺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材内容。但实际上,教材的读者群体较为特殊,不仅仅包括了一般读者(主要是在校学生),还包括了授课老师。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新技术的教学需求逐渐凸显。面对新技术,老师自己也是初学者,如何解决老师的授课难题,也成了教育出版的一个难题。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打造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武器。
一、打造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的外部机遇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建设。《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并围绕如何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措施。《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了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围绕《方案》的具体指标,教育部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育部、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这一系列的重磅举措,无一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的促进,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对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VR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诸多新的就业岗位产生,企业用人需求强烈,倒逼高校进行教育改革以应对社会变化。最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相继设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等新专业。全国高职院校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两个新专业的开设时间和开设院校数量如表1所示。经过7年发展,全国已有一半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发展更为迅速,仅仅三年时间,高职院校开设数量就达到了三分之一。
表1 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院校数量
单位:所
二、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的内容建设和模式探索
虽然高校设立新专业的热情高涨,但是新专业的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首先,没有成套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其次,师资无法满足授课需求,实验设备陈旧。为了帮助高校解决开设新专业所产生的两大方面困难,笔者所在单位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尝试共同打造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
(一)套系教材和配套资源开发
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中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依然是套系教材和配套资源的开发。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笔者通过调研院校老师和学生需求,又结合社会实际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策划了一套包含Python线、R语言线、大数据技术线三条主线,20余门核心课程的教材。从数学基础到编程语言基础、从工具应用到案例实战,全面覆盖所有主干核心课程,满足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学习诉求。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利用企业作者编写图书,保障图书内容贴近一线岗位实际需求。同时开发配套视频、源代码、教案等教学资源,减轻老师备课压力,帮助老师顺利开课。
(二)师资培训
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中的第二环也是最新颖的一环,是出版单位与企业作者共同举办针对新专业新技术的线下和线上师资培训,帮助老师提高技术水平和授课水平。在规划教材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注意到,图书不仅仅要学生易学,更要老师易教。但是面对新专业新技术,老师不会教学,出版社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迈开脚步,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去教老师怎么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调研了大量老师,以获得其参加师资培训的真实需求。与传统的师资培训相比,笔者所在单位开设的大数据师资培训,除了教授老师应有的大数据知识外,更加注重教授老师怎么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把知识用案例拆解,再把案例做教学拆解,最终呈现给老师。这样即使老师技术基础较弱,也能按照学习到的授课方法,完成学校的课堂教学任务。
(三)配套实训平台
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中的第三环也是最实用的一环,是出版单位与企业作者共同开发针对新技术的虚拟实验实训环境。以大数据专业为例,由于老师没有技术基础,配置集群环境非常困难,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际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并不关心环境如何搭建,只关心算法的模拟和应用。在线实训环境的诞生满足了上述要求,只要网络处于联通状态,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数据云端化、配置云端化,无须关注环境配置,只关注算法及其实际应用,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这样老师省心学生也安心。
三、教育出版新模式探索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在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的不断打造和完善过程中,由于并没有经验可循,开发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是成果能否为院校接受。由于新专业诞生较晚,学科体系不完善,由出版社牵头制定的培养方案及一系列专业解决方案可能不一定完全符合院校的需求。其次是推进难度大。由于项目不只开发教材,还涉及其他产品或方案的开发,对于出版社和编辑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在新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可能需要一个试错的过程。再次是时间的可控性。新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其他相关资源的制作不可控因素较多,项目中对于时间的把控有难度。
笔者在这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试错,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探索了“社-企”协同创新的深度合作模式。出版社与企业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开发,还可以通过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将出版社和企业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协同配合也产生了1+1>2的效果。二是探索了职业教育的数字出版新模式。出版社以往的数字出版往往局限于电子书,事实上在线实训平台也是一种数字出版,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源代码、实训数据等,利用平台完成学习任务,本质上是学习过程从书本到线上的一种延续。三是提升了出版社职业教育出版能力和综合服务院校能力。完善的服务是教育出版的一大优势特色,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从头到尾解决了新专业开设后高校面临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高校新专业开设的门槛,使得出版社的服务层次真正从教材出版提升到了教育出版。
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虽然一些出版单位通過产教融合的模式,打造出了大数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但是创新探索的脚步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总结现有经验,不断优化现有模式,不断打磨产品质量,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教育出版,服务国家教育行业。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关键词:教育出版 产教融合 一体化
人们对于教育出版的理解大多停留于出版一些封面设计沉闷、排版样式老旧的教材的层面。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概念和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传统教材已经借助于新媒体的手段,实现了“书网融合”的初步互动学习模式。通过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来观看视频课程,有效弥补了教材不够生动、不够立体的缺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材内容。但实际上,教材的读者群体较为特殊,不仅仅包括了一般读者(主要是在校学生),还包括了授课老师。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新技术的教学需求逐渐凸显。面对新技术,老师自己也是初学者,如何解决老师的授课难题,也成了教育出版的一个难题。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打造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武器。
一、打造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的外部机遇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建设。《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并围绕如何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措施。《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了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围绕《方案》的具体指标,教育部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育部、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这一系列的重磅举措,无一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的促进,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对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VR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诸多新的就业岗位产生,企业用人需求强烈,倒逼高校进行教育改革以应对社会变化。最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相继设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等新专业。全国高职院校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两个新专业的开设时间和开设院校数量如表1所示。经过7年发展,全国已有一半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发展更为迅速,仅仅三年时间,高职院校开设数量就达到了三分之一。
表1 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院校数量
单位:所
二、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的内容建设和模式探索
虽然高校设立新专业的热情高涨,但是新专业的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首先,没有成套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其次,师资无法满足授课需求,实验设备陈旧。为了帮助高校解决开设新专业所产生的两大方面困难,笔者所在单位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尝试共同打造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
(一)套系教材和配套资源开发
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中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依然是套系教材和配套资源的开发。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笔者通过调研院校老师和学生需求,又结合社会实际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策划了一套包含Python线、R语言线、大数据技术线三条主线,20余门核心课程的教材。从数学基础到编程语言基础、从工具应用到案例实战,全面覆盖所有主干核心课程,满足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学习诉求。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利用企业作者编写图书,保障图书内容贴近一线岗位实际需求。同时开发配套视频、源代码、教案等教学资源,减轻老师备课压力,帮助老师顺利开课。
(二)师资培训
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中的第二环也是最新颖的一环,是出版单位与企业作者共同举办针对新专业新技术的线下和线上师资培训,帮助老师提高技术水平和授课水平。在规划教材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注意到,图书不仅仅要学生易学,更要老师易教。但是面对新专业新技术,老师不会教学,出版社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迈开脚步,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去教老师怎么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调研了大量老师,以获得其参加师资培训的真实需求。与传统的师资培训相比,笔者所在单位开设的大数据师资培训,除了教授老师应有的大数据知识外,更加注重教授老师怎么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把知识用案例拆解,再把案例做教学拆解,最终呈现给老师。这样即使老师技术基础较弱,也能按照学习到的授课方法,完成学校的课堂教学任务。
(三)配套实训平台
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中的第三环也是最实用的一环,是出版单位与企业作者共同开发针对新技术的虚拟实验实训环境。以大数据专业为例,由于老师没有技术基础,配置集群环境非常困难,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际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并不关心环境如何搭建,只关心算法的模拟和应用。在线实训环境的诞生满足了上述要求,只要网络处于联通状态,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数据云端化、配置云端化,无须关注环境配置,只关注算法及其实际应用,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这样老师省心学生也安心。
三、教育出版新模式探索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在新专业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的不断打造和完善过程中,由于并没有经验可循,开发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是成果能否为院校接受。由于新专业诞生较晚,学科体系不完善,由出版社牵头制定的培养方案及一系列专业解决方案可能不一定完全符合院校的需求。其次是推进难度大。由于项目不只开发教材,还涉及其他产品或方案的开发,对于出版社和编辑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在新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可能需要一个试错的过程。再次是时间的可控性。新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其他相关资源的制作不可控因素较多,项目中对于时间的把控有难度。
笔者在这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试错,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探索了“社-企”协同创新的深度合作模式。出版社与企业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开发,还可以通过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将出版社和企业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协同配合也产生了1+1>2的效果。二是探索了职业教育的数字出版新模式。出版社以往的数字出版往往局限于电子书,事实上在线实训平台也是一种数字出版,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源代码、实训数据等,利用平台完成学习任务,本质上是学习过程从书本到线上的一种延续。三是提升了出版社职业教育出版能力和综合服务院校能力。完善的服务是教育出版的一大优势特色,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从头到尾解决了新专业开设后高校面临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高校新专业开设的门槛,使得出版社的服务层次真正从教材出版提升到了教育出版。
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虽然一些出版单位通過产教融合的模式,打造出了大数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但是创新探索的脚步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总结现有经验,不断优化现有模式,不断打磨产品质量,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教育出版,服务国家教育行业。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