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培养”了孩子的不良人格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i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这两封信,是我与一位困惑母亲的书信往来。相信读者看后会受一定启发。
  马老师
  您好!我有一大堆问题要请教您,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我儿子今年13岁了,平时的一些不良表现很多:一是懒惰。比如,做数学作业,见到麻烦的数学题就说,还要一步步计算,真烦死了。做错作业总是不订正。老师让他重做,他总是耍小聪明。还有不洗脚洗脸就睡觉的坏习惯。二是撒谎。他不止一次撒谎,如果你不抓住他,他从来不会主动承认。三是发泄行为。老师反映,他犯了错误,哪个老师要批评他,他就不高兴,拿哪门课程的书和本子出气,把书和本子撕坏。四是攻击行为。在学校他特别喜欢挑衅别人,一旦别人还击,他会更凶狠地反击别人。老师反映说,他攻击别人的时候,脸上表情特别强烈,好像恨不能对别人发泄完自己所有的不快。因此弄得同学关系也不好。
  我和孩子的父亲都是做生意的,每天都很忙。因此,孩子从小都是奶奶带,直到上小学才和我们在一起。即使和我们在一起了,我们也总是忙的时候多,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但是遇上他高兴的时候,也很能说,如果不高兴,你说什么他都嫌烦。
  您说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万分感谢!
  一位困惑的母亲尹玉岚
  尹玉岚朋友;
  您好!仔细研究来信中谈到的情况,所谓“一大堆问题”,所谓“孩子平时的很多不良表现”,其实就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不良人格特征问题。
  首先,孩子身上存在爆发型人格特征。
  所谓爆发型人格,是指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的人格障碍。具体表现为:
  1 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可以因一点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
  2 情绪和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缺乏自我认同的稳定性,因而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生活角色,又没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就导致变化无常的生活态度,形成了情绪的不稳定性。
  3 情绪和行为具有反复性。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为之后,十分内疚懊悔。在间歇期表现正常,但过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为等又会重新表现出来。
  4 挫折耐受力差。人的情绪总是与外界刺激有关,这种人遇到刺激,即使强度很小,也能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小题大作。现在您已经看出,孩子的所谓“发泄行为”和“攻击行为”,其实就是这种人格特征的表现。
  至于孩子的懒惰和撒谎,也是不良人格特征。
  不良人格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呢?实话实说,孩子人格特征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的人格特征。就你们的家庭情况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亲子关系的失调。那就是父母缺乏与孩子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人生的早年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刻,心理科学的结论是,孩子六七岁之前,已经为他后来的人格奠定了基础。这时孩子却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而隔代教育中,很难让祖辈在行为训练方面严格要求孩子。这本身就是不良人格形成的土壤和环境。比如,孩子不洗脚不洗脸就睡觉的懒惰习惯,还不是因为父母没空关照而让孩子一点一点地养成的?再有,孩子撒谎的习惯,一定是撒谎曾经得逞,曾经给他带来好处,从而慢慢形成的。
  就爆发型人格来说也有明显的家庭原因。父母长期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后来也很少交流,让孩子的心灵变得封闭而孤僻。父母听到老师说的不良表现后,又难免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这都会让孩子找不到感觉,增加心理压力。再有,孩子13岁的年龄,已经进入少年期,身心发育出现突变,神经系统的抑制兴奋机能不够协调和灵活,控制力差。同时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开始进入了第二反抗期,容易和成人对抗,非常敏感,一旦受挫,就容易以暴怒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自我防卫,从而导致孩子对老师的“发泄行为”,对同学的“攻击行为”。
  针对孩子的不良人格问题,父母该怎么办呢?
  首先是增进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说句心里话您别不高兴,别光顾挣钱。谁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钱,挣钱很重要。但是,再重要也没有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您说是不是?过去已经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别再继续了。赶紧让您混乱“如麻”的心灵化作温暖的亲情吧。沟通,不单是讲道理,更需要的感情的交流。温暖的亲情,最容易滋养孩子的心灵。
  其次是为孩子的行为训练补课。对于孩子的人格,再高明的心理医生,也离不开长期的家庭训练和培养。孩子到底还小,还没有完全长成,及早抓紧行为习惯训练的补课,孩子的人格还是可以得到改变的。不要再简单地抱怨孩子,而是在行为上抓紧训练。比如通过奖惩等种种方法,不再给孩子偷懒和撒谎的机会,让孩子勤奋诚实起来,慢慢地孩子的人格特征就会发生改变。
  在此,介绍一些指导孩子调整爆发型人格的方法。孩子情绪爆发后往往也后悔。您可以指导孩子学习自我调控。
  ★在间歇期里加强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一要加强孩子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二要增强孩子的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三要孩子学会心理换位,经常替别人想想以使自己学会冷静。四要孩子学会运用“制怒”等座右铭来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五要孩子学会用愉快的情境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六要孩子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让孩子学会在激情爆发时自我调控的方法。1、警醒法。当怒火即将爆发的瞬间,立刻卷起舌头不讲话,闭上眼睛,脑子里默念“忍”字警醒自己。2、回避法。迅速离开产生激情的现场,去从事别的事情,如去跑,去跳。3、暗示法。如果一时离不开现场,在脑子中迅速默念:“大发脾气有什么用?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一次发火自己已懊悔极了。这次千万不要再发火了。”4、假想法。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后的严重后果,尽量把自己激情爆发的后果想象得严重些,以使自己息怒。5、宣泄法。实在怒火难耐,你赶紧对准一堵墙,挥舞你的拳头。这样,既宣泄了怒火,又避免了造成人员财物的伤害。
  但愿我们的沟通对您有所帮助,相信您的心血会促进孩子的成长!
其他文献
做一对快乐的父母    凡事看开,学会自嘲,养成爱说趣事的习惯;经常讲笑话,经常大声笑,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看到爸爸的啤酒肚,妈妈要开心地对孩子说,瞧。爸爸的肚子像袋鼠!    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    经常温和地对孩子说:你自己来决定吧!我们去菜场买菜烧饭,还是去外婆家吃饭呢?孩子有获得小主人身份的满足感,会特别快乐,并从小就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带孩子去户外玩    把周末变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