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县级城市碳排放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其碳减排任务的落实落位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战略的传导系统,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系统工具。在双碳战略和国土空间战略双重背景下,提出空间规划视角下县级城市差异化控碳思路。针对低碳目标下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问题,提出差异化控碳的关键着眼点及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最后,建立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阶段相衔接的低碳规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级城市碳排放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其碳减排任务的落实落位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战略的传导系统,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系统工具。在双碳战略和国土空间战略双重背景下,提出空间规划视角下县级城市差异化控碳思路。针对低碳目标下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问题,提出差异化控碳的关键着眼点及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最后,建立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阶段相衔接的低碳规划方法体系,并以武安市为例进行应用。
其他文献
美丽城镇建设是浙江省继美丽乡村、美丽县城之后开展的又一美丽行动。湖州市织里镇作为浙江省治理行动的典型地区、"中国童装之都",拉开了美丽城镇建设的帷幕。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美丽城镇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再以湖州市织里镇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为例进行深入论述。该方案以"织里治理"的先进实践为契机,确定治理先行基本路线;以"织里之治"为举措,切实保障美丽城镇建设行动的实施,完成织里镇的"五美"建设,全
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其中自然保护区准入条件的基本门槛是空间准入清单,目前我国已明确准入清单要"刚性"与"弹性"结合,但对于"弹性"准入清单要求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文章在剖析自然保护区准入清单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和"自存—共存""优化—平衡"的思路,明确了自然保护区准入清单需求共识,构建
近年来,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频发,暴露了城市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性,"城市韧性"再次成为焦点议题。提高城市系统性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新的技术手段、空间规划管控,也涉及社会组织和治理等诸多方面。应对城市突发灾害和紧急事件,如何运用智能技术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支持、促进绿色技术在基础设施系统的运用、通过规划提高城市空间格局的韧性、提升系统性的社会响应机制和
流空间的结构性影响缺少系统的理论分析,制约了实证研究和规划研究的开展。在经典理论基础上,首先将场所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机制归纳为"场所集聚""场所演化"和"场所均衡",其次结合典型功能和相关证据,在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流空间的结构性影响。认为流空间通过减弱"场所均衡"的限制,在场所中心之间建立超越等级和地理邻近的联系,使空间结构从树形转变为非树形。提出在流空间时代,发展是由"场所-流"或"本地-非本地"
城市肌理是认识城市自组织和演进的重要概念,也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既往研究一般基于类型或图示梳理,对于肌理的识别及其组织的合理性仍缺乏精准测度、综合评价与清晰阐释。从网络渗流视角,由肌理单元的相互作用出发,构建建筑最近邻联系网络表示建筑间的空间互动关系,将城市肌理定义为特定尺度下拥有不同连通度的连通子网络,提出基于距离尺度的空间肌理边界识别、空间等级关系表示以及肌理韧性测度的分析方法。对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