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发现,不少孩子懒惰、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责任心。这是谁的错呢?其实应该反省的是家长。因为是家长自己越过了生活界限,或者叫责任界限。在养育孩子上,现在的许多父母喜欢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无限的爱,唯恐爱之不深、爱之不够。最常见的就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这是生活上的溺爱。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短短的几句话,深刻地描绘了当下不少中国父母事无巨细、过度保护和包办孩子一切的形象。
他们帮助孩子去“学习”,帮助孩子去“工作”,帮助孩子去“成家”,本来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一一帮孩子完成,使孩子放弃了一切独立成长的机会。同时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越来越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每天上学、放学一定要亲自接送,甚至在校车安全事故的报道出现后,对管理规范的校车都不再信任……许多父母连孩子的洗澡水温都必须精细到用温度计测量。
有这么一个故事,出自《庄子》。
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
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领受了葫芦种子,并去种在地里。
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他每天都要去给葫芦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去做别的事去了。
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一棵地相继死去,最后一棵葫芦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好,慢慢地,葫芦都开花结了果,而且长出的葫芦都很大。
惠施觉得很奇怪,就跑来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
庄子笑着答道:“你错了,其实我也是在用心管理的,只不过与你的方法不同罢了。”
“那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自然之法呀!你没见我到时候也要去地里转转嘛!我是去看看葫芦苗在地里是不是快乐,如果它们都很快乐,我当然就不用去管它们啦。而你却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地施肥,哪有不死之理啊?”
“这么说来,还是我害了它们?”
“就是啊!你的用心是好的,可是,你不用自然之法,怎么可能得到自然万物的拥戴呢?”
葫芦的故事与孩子的成长有异曲同工之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親自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过度保护导致如今青少年某些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一些家长一方面在学业上拼命给自己孩子“加压”,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便导致现在的孩子大脑“发达”,四肢无力。在舒适、方便中,孩子身体上的某些机能正在逐步退化。因为他们生活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但是不用付出,也就没有发展。孩子成长过程中用于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
家长传授给孩子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恰当的做法却适得其反。人生并非一路平坦的阳光大道,而是充满了机遇与风险的荆棘小路,爱护孩子的生命,但不应过度地保护、过度地限制,更不能为了规避可能发生的危险而去剪断孩子飞翔的翅膀,弱化孩子应对风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面对危险的危机处理能力。
请看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河边的村庄,有户人家养了个“独苗”,一次这孩子和小伙伴去河里学游泳,他的父母知道后,把他狠狠揍了一顿后锁在家里,还用墨汁在他身上做了记号。自此以后,这孩子再也不敢去游泳了。有一年发大水,这孩子因不会游泳被大水淹死了,而村里另外的12个少年因为会游泳而逃过了劫难。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我们常常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就对他们进行过度保护,害怕他们遇到不幸,于是就捆住孩子的手脚和灵魂,禁锢孩子自由活动的天地。家长自以为这是最安全的,可事与愿违,那却是最危险的,是虚幻的安全。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家长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不让他去吃苦,不让他去冒险,总是跑在孩子前面“排障扫雷”,妈妈成为孩子的保姆,爸爸成为孩子的保镖。孩子的生存能力退化,耐挫力下降,没有危机处理的意识和经验,面对困境束手无策,面对险境魂飞魄散。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危险的。
深圳市7岁小学生袁媛临危不惧、冷静救双亲的动人事迹,就是安全教育和危机处理的一个成功案例。初春一个寒冷的夜晚,深圳南头城小学二年级学生袁媛,突然发现父母双双因煤气中毒晕倒在浴室,在这个危急关头,她镇定地按照在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迅速关上液化气罐阀门,打开门窗,然后跑到室外用父亲的手机拨打110、120,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后110、120及时赶到,将她父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人生中处处有风险,是祸躲不过,“躲”看似安全,实则最危险。回避受苦和悲伤,孩子就不能学习、改变、感受、成长、爱或生活。我们要培养孩子挑战风险的勇气,还要教给孩子化解风险、处理危机的能力,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才会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所以我们要教孩子一些求生技能,可通过生动的场景来模拟训练,还要多给孩子一些逆向关怀,强化孩子生存意识,提高孩子求生能力,培养孩子的胆识。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短短的几句话,深刻地描绘了当下不少中国父母事无巨细、过度保护和包办孩子一切的形象。
他们帮助孩子去“学习”,帮助孩子去“工作”,帮助孩子去“成家”,本来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一一帮孩子完成,使孩子放弃了一切独立成长的机会。同时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越来越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每天上学、放学一定要亲自接送,甚至在校车安全事故的报道出现后,对管理规范的校车都不再信任……许多父母连孩子的洗澡水温都必须精细到用温度计测量。
有这么一个故事,出自《庄子》。
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
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领受了葫芦种子,并去种在地里。
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他每天都要去给葫芦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去做别的事去了。
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一棵地相继死去,最后一棵葫芦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好,慢慢地,葫芦都开花结了果,而且长出的葫芦都很大。
惠施觉得很奇怪,就跑来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
庄子笑着答道:“你错了,其实我也是在用心管理的,只不过与你的方法不同罢了。”
“那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自然之法呀!你没见我到时候也要去地里转转嘛!我是去看看葫芦苗在地里是不是快乐,如果它们都很快乐,我当然就不用去管它们啦。而你却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地施肥,哪有不死之理啊?”
“这么说来,还是我害了它们?”
“就是啊!你的用心是好的,可是,你不用自然之法,怎么可能得到自然万物的拥戴呢?”
葫芦的故事与孩子的成长有异曲同工之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親自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过度保护导致如今青少年某些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一些家长一方面在学业上拼命给自己孩子“加压”,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便导致现在的孩子大脑“发达”,四肢无力。在舒适、方便中,孩子身体上的某些机能正在逐步退化。因为他们生活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但是不用付出,也就没有发展。孩子成长过程中用于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
家长传授给孩子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恰当的做法却适得其反。人生并非一路平坦的阳光大道,而是充满了机遇与风险的荆棘小路,爱护孩子的生命,但不应过度地保护、过度地限制,更不能为了规避可能发生的危险而去剪断孩子飞翔的翅膀,弱化孩子应对风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面对危险的危机处理能力。
请看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河边的村庄,有户人家养了个“独苗”,一次这孩子和小伙伴去河里学游泳,他的父母知道后,把他狠狠揍了一顿后锁在家里,还用墨汁在他身上做了记号。自此以后,这孩子再也不敢去游泳了。有一年发大水,这孩子因不会游泳被大水淹死了,而村里另外的12个少年因为会游泳而逃过了劫难。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我们常常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就对他们进行过度保护,害怕他们遇到不幸,于是就捆住孩子的手脚和灵魂,禁锢孩子自由活动的天地。家长自以为这是最安全的,可事与愿违,那却是最危险的,是虚幻的安全。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家长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不让他去吃苦,不让他去冒险,总是跑在孩子前面“排障扫雷”,妈妈成为孩子的保姆,爸爸成为孩子的保镖。孩子的生存能力退化,耐挫力下降,没有危机处理的意识和经验,面对困境束手无策,面对险境魂飞魄散。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危险的。
深圳市7岁小学生袁媛临危不惧、冷静救双亲的动人事迹,就是安全教育和危机处理的一个成功案例。初春一个寒冷的夜晚,深圳南头城小学二年级学生袁媛,突然发现父母双双因煤气中毒晕倒在浴室,在这个危急关头,她镇定地按照在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迅速关上液化气罐阀门,打开门窗,然后跑到室外用父亲的手机拨打110、120,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后110、120及时赶到,将她父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人生中处处有风险,是祸躲不过,“躲”看似安全,实则最危险。回避受苦和悲伤,孩子就不能学习、改变、感受、成长、爱或生活。我们要培养孩子挑战风险的勇气,还要教给孩子化解风险、处理危机的能力,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才会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所以我们要教孩子一些求生技能,可通过生动的场景来模拟训练,还要多给孩子一些逆向关怀,强化孩子生存意识,提高孩子求生能力,培养孩子的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