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银行对林毅夫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任命,除了其在经济学专业领域的成就得到国际认可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路径选择,得到了国际各界的广泛认可。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月5日对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的正式任命,似乎为全球华人提前送来了节日的礼物,两天后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08年春节。
林毅夫的此番当选,不但是世界银行任命的首位中国籍的首席经济学家,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尚属首次。
林毅夫当选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自然与其个人在经济学专业上的学术造诣和对学术机构的管理能务密不可分。但其身后的祖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30年改革开放实践,所验证出的为国际社会益发认可的“中国式路径”,亦为林毅夫的当选提供了强大助力。
谁是下一个?
留心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两年来,全球华人,尤其是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在国际机构中担当要职。
2007年11月27日,中国女律师张月姣当选为WTO上诉机构大法官,距离林毅夫接到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正式任命,前后才两个多月。如果我们将时间再向前推移,会发现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国际组织的高管序列里,2007年2月9日,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担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2006年11月10日,国际电联(ITU)选举中国籍的赵厚麟为副秘书长;2006年11月9日,在瑞士的日内瓦,得到中国政府高调支持的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华人首次主政国际组织;2005年10月24日,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竞选获胜,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执行局主席。
两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高管的竞争中胜出,应该说是自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的又一次外交胜利的集中体现。在37年前,乔冠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重要演讲,标志着当时我国在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而今天,“中国声音”响彻在越来越多在国际机构中,更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
继林毅夫之后,下一个是谁?我们虽然还无从确定,但我们却完全可以相信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声音”许多已成为国际事务的行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向国际舞台,在范围更广阔的空间里,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
中国式路径
世界银行对林毅夫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任命,除了其在经济学专业领域的成就得到国际认可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路径选择,得到了国际各界的广泛认可。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如此之多的中国人涌进了各类国际组织,并且均担当要职。
此次世界银行任命林毅夫担当其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世界银行的功能是帮助贫困国家消除贫困、关注并扶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以此推论,似乎世界银行高管的组织结构中,应有许多人来自发展中国家。但事实上,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很多国际性组织中,高管一直由欧美国家所把持。而这种状况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大国情结”,他们习惯性认为只有只有发达国家才是当下先进文化的代表。
显然,最近两年来,国际组织的高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改变了这种状况。而这事实上,显示了“中国式路径”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
“中国式路径”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段“传奇”。这不仅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们提供了借鉴。在东欧、拉美全面接受欧美经济发展的“药方”,却在短暂繁荣后就陷入持续动荡的困境之时,“中国式路径”在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导向层面,意义确实重大。
在另一种层面上,越来越多中国人出现在国际组织的高层队伍中,也说明了欧美发达国家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也日趋理性。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也同样给欧美发达国家提供了反思。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月5日对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的正式任命,似乎为全球华人提前送来了节日的礼物,两天后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08年春节。
林毅夫的此番当选,不但是世界银行任命的首位中国籍的首席经济学家,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尚属首次。
林毅夫当选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自然与其个人在经济学专业上的学术造诣和对学术机构的管理能务密不可分。但其身后的祖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30年改革开放实践,所验证出的为国际社会益发认可的“中国式路径”,亦为林毅夫的当选提供了强大助力。
谁是下一个?
留心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两年来,全球华人,尤其是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在国际机构中担当要职。
2007年11月27日,中国女律师张月姣当选为WTO上诉机构大法官,距离林毅夫接到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正式任命,前后才两个多月。如果我们将时间再向前推移,会发现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国际组织的高管序列里,2007年2月9日,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担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2006年11月10日,国际电联(ITU)选举中国籍的赵厚麟为副秘书长;2006年11月9日,在瑞士的日内瓦,得到中国政府高调支持的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华人首次主政国际组织;2005年10月24日,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竞选获胜,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执行局主席。
两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高管的竞争中胜出,应该说是自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的又一次外交胜利的集中体现。在37年前,乔冠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重要演讲,标志着当时我国在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而今天,“中国声音”响彻在越来越多在国际机构中,更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
继林毅夫之后,下一个是谁?我们虽然还无从确定,但我们却完全可以相信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声音”许多已成为国际事务的行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向国际舞台,在范围更广阔的空间里,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
中国式路径
世界银行对林毅夫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任命,除了其在经济学专业领域的成就得到国际认可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路径选择,得到了国际各界的广泛认可。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如此之多的中国人涌进了各类国际组织,并且均担当要职。
此次世界银行任命林毅夫担当其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世界银行的功能是帮助贫困国家消除贫困、关注并扶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以此推论,似乎世界银行高管的组织结构中,应有许多人来自发展中国家。但事实上,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很多国际性组织中,高管一直由欧美国家所把持。而这种状况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大国情结”,他们习惯性认为只有只有发达国家才是当下先进文化的代表。
显然,最近两年来,国际组织的高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改变了这种状况。而这事实上,显示了“中国式路径”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
“中国式路径”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段“传奇”。这不仅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们提供了借鉴。在东欧、拉美全面接受欧美经济发展的“药方”,却在短暂繁荣后就陷入持续动荡的困境之时,“中国式路径”在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导向层面,意义确实重大。
在另一种层面上,越来越多中国人出现在国际组织的高层队伍中,也说明了欧美发达国家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也日趋理性。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也同样给欧美发达国家提供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