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有“语文味”的阅读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中力求,关注全体学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朗读,这已成为众多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在这方面,我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下面以《水》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当简约揭题时。触摸语文昧
  
  《水》一文文字虽不艰深,但是寓意却十分深刻,五年级的小学生很难体会得到。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难题。教师可从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题切入,引导其主动接近文本,把教材蕴含的深刻道理清晰地体现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之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在揭示课题时,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谈话导人”。
  师:你喜欢水吗?(学生纷纷发言)
  师:水(板书并出示优美的水图)是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的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意,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在著名现代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师:在文中,母亲说的那句话是多么耐人寻味啊!(媒体出示:你们真的饿坏了!)
  板书:饿
  师:你有过饿的感觉吗?饿是因为你——?而此时,文中的“饿坏了”,你怎么理解?
  如果说我们有过饿的感觉的话,那是因为缺食物,在文中,缺少的却是“水”。村子里的人日夜期盼着水,时刻渴望着水!
  谁再来读读母亲的话?
  (师评:听得出你们很需要水!——读得多有感情!我们在盼望有水!——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导人:今天,就让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他出生的小山村,回到他的童年,相信等我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整个导人过程,老师从与学生的对话形式人手,自然地引出“饿水”的主题,在自然中蕴含匠心。
  
  二、在嚼词析句中品读语文昧
  
  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阅读文本时,抓住关键词语往往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也许就是一个词,却能品味出许多东西。鉴于此,在品读文本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嚼词析句,自主品析。
  如:在引导学生品读“天浴”的痛快,感悟“水的珍贵”一段时。考虑下雨时孩子们的那种痛快、兴奋对于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时很难体会得到的。我做了以下预设——紧扣“痛痛快快”一词,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天浴”的快乐,咀嚼“无水的苦涩”。
  请看课堂教学实录:
  师:(相机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1)理解“痛痛快快”。
  师:谁来说说字典上的解释?你从这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痛痛快快地洗上了一回澡?
  (2)指导学生在有所感悟基础上朗读。
  (3)补充:
  平日里,妈妈给孩子洗脸,只是朝脸上喷一口水,抹一下。一年中,只有夏天和过年时才给孩子洗上两次衣服。现在终于有水洗脸了,有水洗澡了,有水洗衣服了,怎么能不快乐呢?
  (4)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此时雨中洗澡的痛快?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在这样层层推进的教学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痛痛快快”这个词,而且还掌握了解词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积累并学会了运用了“痛痛快快”这个词。学生从“痛痛快快”一词的理解过程中体验了人们下雨洗澡时的痛快,真切地感悟到“水的珍贵”,咀嚼“无水的苦涩”——“真的饿坏了。”浓浓的语文味在充满个性化的感悟、交流与品读中流淌出来!
  
  三、于琅琅书声里释放语文味
  
  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
  因此,《水》一课,从上课之初,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个村子特别缺水,我们饿坏了”,划出有关词句,想一想,写一写。到交流时的多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引读、想象读、配乐读……到最后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品读出了“无水的苦涩”与“有水的快乐”。这种以“主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采用了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得以实现。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形”,而且还让他们触摸到语文的“情”与“神”。
  
  四、对写作渗透处显现语文昧
  
  如:在《水》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写作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反衬”的手法:
  请看,教学课文结束之时,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的课堂实录:
  师:缺水给村里人带来“苦”,但是在作者的文章里,我们却丝毫找不到“苦”的影子,我们却发现更多的是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有限的水,越是给人们带来欢乐,越显得这水的珍贵,这是“反衬法”的运用。关于“反衬法”,其实我们在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已接触过。比如《三顾茅庐》,课文里运用张飞的无礼反衬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在教学中通过缺水的“苦”和“天浴”“勺浴”时“乐”的对比,渗透了反衬这种写作手法的指导;在教学课文结束之时,回归整体,再次体会“以乐衬苦”,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缺水的“苦”,作者却极尽描写“天浴”、“勺浴”的快乐,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反衬”,让学生阅读学习的同时学会了一种写作技巧。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教师时时刻刻注重引导学生品词读句,读中感悟文本价值;力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安静下来智慧飞扬;追求“简约、有效”,尽显语文教学本色,上出语文真正独有的、“语文味”浓浓的阅读课!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外对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探索和规划建设持续升温,绿色生态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体制、机制以及配套的不健全,绿色生态城区发展面临着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8.0级特大地震爆发,为迅速启动打通灾区道路,各级交通部门急调了许多施工单位执行打通被损毁道路的任务,现在需要结算施工抢险人员和施工机械台班费
要使中小学美术真正成为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接受程度积极设计教学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鼓励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创造,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实现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上。因此,我认为在中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的尝试和探讨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探究。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法因素,精心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美的活动。  充分利用中小学
与很多其他产业一样,媒介产业当前的转型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来解决媒介产品供给与市场消费需求错配的问题,从而使得我国媒介产业的供给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
从雅安经石棉至泸沽高速公路穿越花岗岩岩堆区,结合施工揭示的地质情况进行动态设计,以达到项目安全、经济、和谐的综合效益。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建设绕不开的话题。阐述了郑州城中村改造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现状特点及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快郑州城中村改造提出加强总体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然而这些并不与教师的指导冲突。小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如果缺少教师的指导,那么他们很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习到多少知识。在活动内容的选择、组织,甚至是一些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而这些都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担任起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与指导者等多种角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