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从“头”开始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e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土地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振生的带领下,蓉中村坚持工业兴村,借力城乡统筹共建政策,引入电力公司、农业银行等多家共建单位的技术和财力,并自主创办莱克石化、蓉中工艺厂等10多家村级企业。经多年发展,蓉中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闯出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
  说起蓉中村的成功,李振生用一个“拼”字概括,“想拼、爱拼、敢拼、能拼是蓉中村的创业精神,也是蓉中村成功的经验,我们要把蓉中经验传递到贫困地区,让贫困群众人人思发展,个个找出路。”
  结对共建拔穷根
  扶贫,最难的是怎样为老百姓们换脑筋。2012年,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亲自协调和牵线搭桥,让远在福建的蓉中村与甘肃省武山县北顺村、会宁县钟家岔村缔结为友好共建村,努力走出一条“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的新路子来。
  除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弱、发展难度大等客观因素外,“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关键是观念上的差距,贫困村最缺的是致富理念。”作为一名旁观者,李振生对两个村的看法,颇为中肯。


  自2012年起,李振生开始指导帮扶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武山县北顺村两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暂时的补贴改变不了贫困本质,扶贫攻坚必须先拔掉脑袋中的穷根 。”为打破村民们“等、靠、要”的旧思想,李振生带领志愿者团队来到结对村,按照“换脑、育种、造血、夯基”的思路开展扶贫工作。
  如何改变当地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
  李振生带头掏腰包和发动志愿者团队出资,将北顺村、钟家岔村72名青年分三批送往蓉中村参加实地培训,并发放误工补贴和通讯、电脑设备。2012年6月,第一批学员来到了蓉中村,参加一个月时间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并安排与蓉中村企业家面对面交流。2012年8月,报名参加第二批培训的人员就超出名额,培训活动受到两个村的青年、大学生的强烈欢迎。
  杨宗寿来自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旭东村,参加过蓉中扶贫创业培训,从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到扶贫创业导师,他完成了“母鸡带小鸡,小鸡变成母鸡带小鸡”的蜕变。
  参加培训前,他已是个小老板。他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返乡后他马上注册成立临洮县洮美养殖专业合作社,养了4000多只羊,建立了繁殖、育肥、屠宰、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除了解决部分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他还为散养户提供技术、经验,并和农户签订优质羊的寄养合同,把从国外高价进口的优质公羊借给农户繁育种羊,然后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6元钱的方式收购农户的羊,提高贫困农民收入。如今,杨宗寿创办了临洮县洮珠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农户闲置的玉米秆等草料,并根据配方制成饲料低价出售给贫困农户,极大地提高了羊肉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真没想到,才两年,村民变化有这么大!现在,在两个村的小微企业创业园,村民已经创办了8家企业,一些人还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准备入驻呢。”蓉中村党支部委员、双联总负责人李坤峰告诉记者。


  这与李坤峰的记忆形成了天壤之别。联村共建刚开始时,蓉中村提出了“不能光靠种植养殖,要走农、工、商并举”的路子。对此,北顺村、钟家岔村许多村民都不知所措,因为此前,他们几乎没人做过“生意”。对于蓉中村帮建的商贸公司,虽经过再三动员,村民依旧不为所动。
  “现在,在市场经济面前,村民终于不再‘睡大觉’了,而是放开胆子去闯!有这股劲,致富肯定大有希望。”李坤峰说。
  据统计,北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13年达到1.0026万元,成为全县第一个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村。钟家岔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7832万元,两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都达到了30万元。不到一年时间,钟家岔村、北顺村一起摘掉了戴了几十年的“贫困村”“空壳村”的帽子。
  请师收徒搭平台
  2014年10月,为探索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新模式,国务院扶贫办在蓉中村启动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闽甘宁”培育试点,从甘宁两地贫困村选送有创业条件和带动贫困户增收意愿的培养对象到蓉中村学习培训。为此,李振生带领团队精心设计了“1+11”培育模式。
  “我们采用‘1+11’的培训模式为贫困地区培养了大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李振生介绍说,“1”是指参训学员在蓉中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创业培训,培训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点燃创业激情阶段。学员集中上10堂励志课,让学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自己固有的思想模式和生活习惯等产生根本变化,把创业激情点燃起来,树立起带领贫困村民创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体验创业实践阶段。学员通过参观南安市成功的专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熟悉创业的全过程,通过与成功创业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创业的艰辛和困难。在这一阶段,学员划分专业上不同的专业课,包括工业和商业两大类六门专业课;三是提升创业能力阶段。学员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与企业家零距离座谈,提升学员创业能力;四是完善创业计划阶段。这个阶段有创业导师根据学员意愿指导学员设计创业计划书,并作为学员结业作品。
  “一个月的培训对学员创业来说只是起了铺垫作用,关键还是要在现实中对他们进行创业指导和帮助。”基地创业导师陈金顺认为,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11个月的跟踪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这11个月里,学员将继续参加培训基地远程创业辅导,为学员提供创业资讯和难题解答。同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指导学员创业。基地每季度都要派导师和志愿者到学员所在地进行回访和跟踪,协助解决创业者的難题,协调学员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帮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北京农学院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组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得出结果,学员对“1+11”培训模式认可度100%,对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认可度100%。第一期培训班99位学员撰写119份创业计划书,成功创业60余人……
  甘肃会宁县学员田立文参加培训后创办甘肃省沥文地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制作地毯、床垫、沙发垫;宁夏固原市学员王午寅参加培训后成立老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销售加工当地土特产;甘肃陇南市学员杨元瑞参加培训后开设藏缘土特产养生馆,销售本地手工艺品、药材、野菜、干果等;福建寿宁县学员王培根创办星农禽畜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土鸡、山羊……
  通过培训的学员们正在广阔的西北大地上施展拳脚,让五彩斑斓的脱贫致富梦,在贫困地区绽放出绚烂花朵。正如北顺村党委书记刘天绪所说:“发家致富,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信心足了,日子有盼头了!”
其他文献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山区,全县辖8镇11乡,352个行政村,37万人,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仅有41.6万亩。截至2016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51644人,贫困发生率15.5%,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河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打赢这场攻坚战,需要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卢氏县农商行作为一家“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义不容辞地站在卢氏县脱贫攻坚第一线,用情、用心、用
期刊
今年开春以来,山西省中阳县暖泉镇宣化庄村民王元生几乎天天都要去核桃地里转一圈,修剪、翻地、整地……甚至什么都不做,只看自己家的核桃树枝枝丫丫地蓄势待发,他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在核桃林忙着的人不只王元生一个,在中阳县20万亩核桃生态林中,一个个“王元生”们正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  2015年以前,王元生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但种植核桃让他家脱了贫。“去年仅仅核桃收入就有6000多元,吃穿不愁。我六亩多
期刊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湖南省永州市抢抓金融扶贫政策机遇,结合贫困人口产业发展,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汲取金融信贷这池“活水”,汇聚一渠“清泉”浇灌贫困人口,扶贫小额信贷放量倍增,政策性贷款和扶贫再贷款全面铺开,成为脱贫攻坚最有活力的“引擎”。  突出“三个支撑”,解决“怎么抓”  措施支撑,高位推动。今年以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市委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会1次、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综合
期刊
忻州市是山西省唯一横跨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大市,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属于典型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重点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众所周知,脱贫攻坚越往后越艰难,忻州将如何实现再战再胜?本刊记者专访了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  《中国扶贫》:忻州市地跨燕山-太行山、吕梁山区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目
期刊
编者按:一个总额45万元的扶贫项目,尚未实施就被人扣走了10万元用于还私人借款。扶贫资金,成了私人借贷关系的牺牲品。  一个省委领导决定安排的扶贫项目,一个同县扶贫局长有借款关系的普通人就可以揽下来或拿10万元的“跑腿费”。扶贫项目审批、工程承揽完全受领导个人因素影响,不仅可以用来抵消个人借款,还可以还人情。这种现象,在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不是个案,应该提高警惕。  2017年1月10日,青海省
期刊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
期刊
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从“输血”走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必由之路;而要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则离不开规模化、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以及多元化的产业链布局,山西一些地区依据“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布局,大力发展具有域内特色的支柱产业,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路子。  吉县:“小苹果”做成“大产业”  吉县,是山西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九曲黄河的中游从这里穿县而过,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成为这个小县城的名片。近
期刊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曹家沟村此时已经快到了红枣的收获季节。但眼下的曹家沟村,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景。原本用于该村枣园、果园改造的4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被村干部虚报挪用,富民的资金没有发挥富民作用,而是被还了赌债。  2017年8月3日,绥德县人民法院,一位前任村主任坐到了被告席上,这个人就是曾经的曹家沟村村主任曹锦花。  时针往回拨,2006年12月,曹锦花被选为村主任。此时的
期刊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即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严肃的政治任务。立足全国县域百强前列的发展优势,坚持高标定位、精准施策、叠加发力,创新实施“四三五”扶贫模式,扎实有力推进脱贫攻坚。截至2016年底,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四项工程“铲穷根”  按照“因人施策、多措并举、叠加发力、共同脱贫”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措施,逐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役的胜利,将标志着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新的巨大贡献。  目前,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已经确立,要让各项政策切实在贫困村落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