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风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风家教应以德为先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家庭德育,是培养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在德育中具有独特价值,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感染性强,利于模仿;
  ★融入生活,潜移默化;
  ★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多样;
  ★个别指导,深入细致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家庭文化和家庭环境,向下一代进行道德规范、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过程,这就是家庭德育。我们需要培养的下一代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而家庭教育具有启蒙作用。
  家庭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品格的培养。争取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讲文明、懂礼仪、遵守规则;有责任感、能够勤俭节约,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诚实、正直、勇敢、有毅力、有进取心又很谦虚,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丛中笑)

优良家风形式在变传承不变


  中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结构以“亲缘伦理”为基础。一些名门望族非常注重庭训家教,他们致力于锤炼家庭成员的精神与品德,以求后代不辱祖先、光耀门楣,很多家风与教子故事广为流传,被民众津津乐道,这也成为培养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起点。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化为三口之家,甚至夫妻“小两口”,早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空洞的说教很难让人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提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伟人、多少名人,大家感觉离自己还是有点远,但是普通百姓对于本家族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一般都有高度认可。
  比如“杨”姓,大家都很认可汉代的一位宰相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的故事就是由他而来。杨姓后人建“四知堂”作为“廉洁奉公”的标志。所以对于杨姓人而言,单纯地讲“礼义廉耻”,他们或许不太认可,但讲“四知堂”,讲杨家的事情,他们会特别认可。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曾祖父是革命烈士,1939年抗战的时候牺牲的。因为我的曾祖父是为国捐躯,所以谈到爱国我就会很有感触。
  通过本家族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可以激发现代人对某种荣誉的认可,从而培养出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这是现代家风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武黎嵩)

父以学为教家长是孩子的优良榜样


  现在的家风,应该是上一代人或者一个家族成员互动所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传统所谓的老祖宗给了几条要我们集体遵守的训示。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必须看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人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种家庭的传统决定了一个人走向社会立身处世的状态。
  今天,很多家庭都说让孩子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但像民国时期的名门宋氏家族,父亲宋耀如觉得以中国当时的状态,希望孩子成才就不能给他们设定一个普通标准,而是要成为一个杰出人物,一个伟大的人。所以他培养的三个女儿、三个儿子都非常出名,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更是史上的知名人物,三个儿子也都很了不起。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家教。
  春节,我在大理一个客栈里偶遇梁漱溟先生的儿子梁培恕一家,感觉八十多岁的老先生身上就有一种气质,让我觉得在他身上能看到他们家族的那种血脉。当时在客栈的很多年轻朋友都感叹地说,在梁家人身上能感觉到那种很正直的东西,还有很清贵的东西,这跟一般世俗中人是判然有别的。
  那么,这种传统的家风、家教又有什么值得今天人学习的?我想,应该叫“父以学为教”。具体而言,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或者让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我们自身也要在人生社会当中不断地去学习,或者给他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
  好的家风、家教能够传承下去,首先在于家长们自身。一个对自己的身心面貌负责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应该是有信心的,一定会给孩子一个良性的教育;而听任自己的孩子受社会的污染或者学校的影响,这样的家长,生命能量很低,在孩子面前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 (余世存)

優良家风实践教育三部曲


  我认为每一件教育工作,要家长和老师能够落实、有效,一定要发挥教育爱,于是我倡导“教育三部曲:爱他、教他、让他做”。
  ◆“爱他”是指教育者(家长和老师)要对受教者(孩子与学生)有爱
  正确而美好的教育一定有爱的成分在其中,教育里找不到爱的成分,充其量只能称为训练。而且爱可分为大爱或真爱与溺爱两大类。如果是溺爱就不会有后面的“教他、让他做”两步骤。如果是大爱就一定紧随着会有“教他”这部曲。家长和老师几乎都不愁有爱,只怕爱得不得法,尤其是家长,特别是母亲,司马光就有“慈母多败儿”的担心。
  ◆教育爱的第二部曲是“教他”
  爱是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教是方向的指引。有爱无教,犹如航行于大海中的船只,开足马力奔驰于茫茫大海中不知航向何处,随时有安全的顾虑。有教无爱,空有明确目标、方向,却无前进动力,亦无收效之期。所以,在“爱他”这部曲中就有正误之分,其分别在爱中有无教的成分。
  然而,教也有正教与误教。何谓“正教”“误教”?除了一些社会公认的是非正误外,家长能不能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也是教育的正误分水岭。不知他便盲目地教他,其正确性与有效性势必不如知他然后教他。因此,在“教他”之前先要“知他”这点极为重要,然而用心陪伴与观察便已知过半。   如果家长想教但不会教,甚至教错,亦属枉然。现在许多家长既爱子不得法,又教子不以道,如何能冀其有好子孙?纵然某代家长未必贤良,但若他有优秀家风传承,定可发挥正向功能,纠正错误,免于沉沦。
  ◆教育爱的第二部曲是“让他做”
  我认为这是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父母对子女,爱则爱矣,教则教矣,但没有坚持“让他做”。结果爱等于白爱,教等于白教。比如教他要孝敬父母,却不曾要求他做一次端茶倒水的行为;告诉他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处理,却天天帮他整理书包。现如今八成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爱孩子,不知如何教孩子,以致忧虑、彷徨、痛苦、失望,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小事。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请趁早在他小时让他“做做看”,而且要很有耐心的反复检讨改正。当然每一要求都要考虑是否为其能力所及,不要相信他将来自然就会。现在为孩子包办一切,有可能要服侍他一辈子,届时请不要抱怨,是你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严格说来,是你让他成为这样。 (何福田)

新时代家风家训的创建方式


  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展开,那就是:以善念为中心,心要静、体要勤。生活中要以善的念头为核心,延伸出一内一外两个家训家教基本要点:静心与勤体。先说善念,“念”字拆开就是“今天的心”,今天的个念头都是善良的,其行必善、行善三方面时刻警成自我对话的习惯,音,追求慎独的心就是当下的心。我们当下每正。善念需要从视善、语醒自己。“静心”是养倾听内心深处的声境界。这其中要学会正视几个“心”:贪心是破坏幸福的最毒之药;瞋心会摧毁所有过往建立的美好;痴心会带我们走入狭隘封闭自私;慢心让我们傲慢自大而失去务实的根基;怀疑之心会让我们众叛亲离。“勤体”不仅指勤劳,还包括勤奋读书、勤快做事、勤俭持家、勤于助人、勤恳谋划。
  倡导的新时代家风家训,最终应落到实处的10个方法。
  √建立一个“家和万事兴”的家庭微信群。
  在这里能公开、透明、及时地传递信息,彼此相互交流分享,促进理解,产生交集,形成共识,增进亲情。
  √举行家庭成长仪式。
  新时代家庭生活仪式感的引导教育,尤须加强且尤显重要。如孩子的入学拜师仪式、入队寄语仪式等。让家人都有归属感、获得感、成长感、幸福感。
  √订立家规家诫。
  经家人商议共识后,可制定平等、民主、可行的家诫家规,以正家风,并约定时间,共同齐声诵读。
  √美化家居环境。
  可在客厅悬挂家训;设置家庭书香屋、家庭书柜,家庭照片廊;在家中凉台或转角处设立种植角,让家庭的每个角落满溢清香、充满生机与活力。
  √书写家庭故事。
  每个家都有自己的故事,诸如爱国爱乡及感恩孝行故事,可结合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讲家族先辈的故事,缅念先人;讲家人奋发进取的故事,成长励志。有条件的可编辑成册,惠及后代。
  √设置家务岗。
  家庭每个人都应有家事岗位。分工承担家务劳动,既增进家事体验责任感,又促进家风。
  √设立家庭沟通日。
  亲情是從沟通中得以滋润和升华的,建议每周有一个独特时间,让一家人围坐谈心,交谈收获也互相提醒,有人提醒是种福气。
  √巧用媒体资源。
  可以召集家人共同收看主流媒体播放的有关家庭教育的影视节目,激发家庭的正能量。
  √创建家居生态文明。
  日常生活中,面对家人的生活事件需要得体地处理,如:面对家人生气,要运用情商智慧化解,如音乐、宣泄、迁移等,对生气者多包容,勿再刺激,适时劝导平息怒火,再择机调适。面对家人生病,要亲情呵护,关爱有加,分担忧虑,承担家务,帮其早日康复等。
  √走出家庭。
  利用节假日,家人同游学。可实地参观当地名人家风馆、家训馆,访家族长辈、写家族历史,传承好祖辈家风,撰书新时代家训等。(邱孝感)

后记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教、家风的作用,尤其是在与传统家庭存在不同的当下,如何传承家风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家长们需要提高自身,言传身教的动力。
其他文献
暗夜之区是一种公共保护区,是星空和夜间动物的避难所。在暗夜之区里,晴天,人们不仅可以尽情欣赏由数十乃至数百颗星体组成的夜空图,还能捕捉到划过天际的流星或是数年一遇的猎户星座。而在城市的上空,往往只剩下零落的星光  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光污染的包围和肆虐下,夜空的“黑暗”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不仅在灯红酒绿的都市,即使一些相对偏远的村庄,夜空也渐为人工灯光所淹没。  银河系的壮丽景观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只
研究恃强欺弱达20多年的心理学家丹恩·奥尔韦尤斯表示:每年大约有300万小学生和初中生蒙受肉体上的折磨、虐待或者精神上的侮辱、攻击。加利福尼亚州国家学校安全中心主任罗纳德·D·斯蒂芬斯表示,“恃强欺弱,可能是我们现在的学校里持续时间最长,严重性最受低估的问题之一。”  很多孩子即使被逼到绝望的地步,也不会告发恃强欺弱的学生。恃强欺弱的行为导致的心理上的后果是严重的,受到虐待或凌辱的孩子会感到沮丧,
中国科学院日前在北京发布的《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战略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世界可能发生“人造生命”获重大突破、在地球系统以外发现生命或生命存在证据等22个重大科技事件,报告还提出中国可能实现的19个重大突破。这份研究报告目前已出版成书。  此份战略研究报告由中科院200多位专家历时1年多研究后发布。报告预测和描述了未来5―1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的图景,提出了世界可能发生的重大
儿童只有在自由运动中才能健康成长  早在1934年,鲁迅就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写道:“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日‘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  时至今日,这种观念还依然无形地支配着我们:人们更为赞赏的是儿童的“静”、“乖”、“听话”,常常指责和批
从1996年陈向明聚焦“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的“辍学”议题,到2020年我们关注“个别青少年为什么不上学”的“拒学”现象,一字之差,体現的不仅仅是25年的时代变迁,更是时代所牵引的家庭在面对社会结构巨变过程中凸显出的“力不从心”。表面看来,“拒学”(Schoolrefusal)是指个别青少年在学龄期“不想去学校上学”的个体状态,是学校出勤问题(Schoolattendanceproblem)的一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人性之争: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主义之争:弱肉强食;人道主义。  口舌之争:表里不一;表里如一。  人有三类:自欺欺人;自觉欺人;自觉觉他。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三十九层含义:道法自然,自觉觉人。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强弱悬殊:弱者不退;弱者能退。  众寡悬殊:寡者不退;寡者能退。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11年后的2011年8月,中国新疆出现了6例实验室确诊的脊灰病例。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后,判定此次新疆脊灰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
疫情防控期間,为了随时关注和了解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老师们经常使用微信向家长询问孩子的日常生活,并采取“点对点”的形式和每个孩子视频通话聊天,鼓励孩子们用阳光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特殊假期。  班级里丫丫(化名)的爸爸、妈妈都是服务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原因,爸爸偶尔能回家,而妈妈则长期驻守在单位,很少能回到家中陪伴丫丫。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丫丫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在与她视频通话时,我能明显感觉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盛行的是“原始人”的观点:老板视工人为机器的零件和会说话的工具,任意奴役。直到19世纪末,人称“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泰勒明确地提出,工人有经济上的需要,即生存的生理需要。以此为基础,他将工人假设为一个有生存生理需要的机器,通过深入研究工人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所花费的时间,探求工人操作动作的合理性,追求生产的高效率,据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用轻松幽默又充满温情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被歧视的年轻女教师引领一群被歧视的“差学生”,一起努力证明自己、救赎自己的故事。  奈娜是一位患有妥瑞氏综合征的姑娘,她在紧张时,喉咙里会因抽动发出类似打嗝的声音。拥有双学士学位的她,理想是做一名老师,而身体缺陷使得她在求职中屡遭拒绝。一次次失败失望之后,连父亲都建议她不要再做老师,并且为她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但是奈娜执着梦想,从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