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眼部炎症和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目前用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多为单次发作性葡萄膜炎,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反复发作导致的眼部严重组织形态学和功能学改变的自然病程并不完全相符.建立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建立大鼠复发性EAU动物模型,动态观察眼部炎症和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眼部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方法 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177-1191多肽片段(IRBP1177-1191,R16)注射于9只SPF级Lewis大鼠皮下进行免疫,10d后分离淋巴结及脾脏T细胞,体外R16刺激下培养2d.将24只SPF级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后1、2、3个月组,每组6只.将制备的T细胞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射法注入模型组大鼠体内,建立复发性EAU模型.注射后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依据Caspi炎症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后1、2、3个月处死动物后制备视网膜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视网膜厚度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7A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并计算阳性表达的评分.结果 R16特异性T细胞注射后第4天大鼠前房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炎症评分为2分,第6天前房重度混浊,评为3分;至第10天大鼠眼前节恢复正常,但造模后2个月内炎症复发4~5次,且大鼠一侧眼发病而对侧眼可正常,与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自然病程极为相似.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造模后1、2、3个月组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与正常组大鼠比较,造模后1、2、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外核层及内核层逐渐变薄,4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46、288.40、4.43,均P=0.00);正常组及造模后1、2、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数分别为(231.27±15.36)、(225.36±17.79)、(132.18± 9.39)和(67.45±11.90)个,显示造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RGCs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4,P=0.00).正常组及造模后1、2、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中IL-17表达评分分别为(0.64±0.17)、(1.92±0.19)、(1.17±0.23)和(0.83±0.23)分,显示造模后大鼠视网膜中IL-17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0,P=0.00). 结论 利用R16特异性T细胞可成功诱导大鼠的复发性EAU模型,Th17可能参与疾病的整个过程。

其他文献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如何预知未来时刻的天然气负荷,对于燃气公司与上游气源及下游用户之间制定合适的商业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天然气短期负荷预测问题,提出基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管理的切入点与规范化药学监护模式。方法结合国外抗凝治疗目标及权威指南,以一例抗凝患者的药学监护工作为例,系统分析临床药师在抗凝治疗及综
背景 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过程是后发性白内障(PCO)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寻求有效抑制这一作用的药物对于防治PCO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人LECs增生和TGF-β2诱导的EMT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细胞培养液对人LECs系SRA01/04进行体外培养,
紧急切断阀是一种快关式阀门,常常用于易燃易爆油品、燃气等介质管路场合,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外部因素作用到了阀门的启闭触发机构,主阀就会迅速的关闭管路,避免造成事故损害的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锚固滑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压力型锚杆的受力机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压力型锚杆联合格构梁支护的锚固滑坡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锚固滑坡的加速度
电气自动化在工业机械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电气自动化在工业机械控制中的作用,进而分析电气自动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