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283
引言
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讲解往往也是以学生成绩为导向,相关内容设置都是一些与考试相关的核心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即使学生学习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懂得怎么应用,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则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观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件,并借助这种教学活动将实际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实际情境的支撑下,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事件进行观察,如一些热门话题“摔倒、碰瓷事件”,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例如,“公交车主动让座”事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社会人群的行为,进而将社会事件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从思考及分析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教师通过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热点事件,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及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最佳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学生本身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来记忆一些法律与道德知识。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解决,让学生从公民的道德理念出发,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生活化
现在的教学更加提倡的是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因为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前,教师可以提前做一个调查问卷,看一看学生们更想参与的什么样的活动,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会更有实质性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更有兴趣,参与活动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还会使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感,从而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团结”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组织学生来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则可能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就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致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佳。而如果教师提前咨询学生,就会知道学生比较爱玩一些什么游戏,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来玩游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团结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感,也会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认知。
三、感知生活,促进生活经验与理论知识的有效融合
一定程度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过程中,感知生活多是从广义层面而言的。而感知生活的对象,不仅包括生活中的人,而且还涵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以“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课的学习为例,首要关注的内容应该是餐桌上的健康安全问题。餐桌上的健康安全主要涵盖用餐卫生、用餐食品安全常识以及用餐礼仪和习惯等。由于不同家庭之间,在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征,对于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的认识呈多样化。因此,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首先,作为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根据相关数据认清学生对于安全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饮食习惯是否合理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并且吃饭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去做,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理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自我约束,做一个学习与品德兼优的学生。
四、大力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践行能力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坚持课堂教学,又要把学生带到课外生活中去探索自己的生活,参与实践活动。例如,有些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做义工,比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洗头、剪指甲,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参加环境整治行动等等。学生通过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的同时,又体会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成就感。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生活情况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引导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恬怡.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家长,2021(06):38-39.
[2]梁麗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21(03):30-31.
[3]聂西利.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教师,2020(S2):117.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283
引言
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讲解往往也是以学生成绩为导向,相关内容设置都是一些与考试相关的核心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即使学生学习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懂得怎么应用,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则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观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件,并借助这种教学活动将实际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实际情境的支撑下,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事件进行观察,如一些热门话题“摔倒、碰瓷事件”,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例如,“公交车主动让座”事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社会人群的行为,进而将社会事件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从思考及分析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教师通过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热点事件,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及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最佳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学生本身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来记忆一些法律与道德知识。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解决,让学生从公民的道德理念出发,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生活化
现在的教学更加提倡的是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因为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前,教师可以提前做一个调查问卷,看一看学生们更想参与的什么样的活动,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会更有实质性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更有兴趣,参与活动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还会使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感,从而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团结”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组织学生来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则可能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就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致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佳。而如果教师提前咨询学生,就会知道学生比较爱玩一些什么游戏,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来玩游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团结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感,也会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认知。
三、感知生活,促进生活经验与理论知识的有效融合
一定程度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过程中,感知生活多是从广义层面而言的。而感知生活的对象,不仅包括生活中的人,而且还涵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以“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课的学习为例,首要关注的内容应该是餐桌上的健康安全问题。餐桌上的健康安全主要涵盖用餐卫生、用餐食品安全常识以及用餐礼仪和习惯等。由于不同家庭之间,在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征,对于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的认识呈多样化。因此,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首先,作为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根据相关数据认清学生对于安全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饮食习惯是否合理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并且吃饭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去做,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理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自我约束,做一个学习与品德兼优的学生。
四、大力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践行能力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坚持课堂教学,又要把学生带到课外生活中去探索自己的生活,参与实践活动。例如,有些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做义工,比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洗头、剪指甲,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参加环境整治行动等等。学生通过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的同时,又体会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成就感。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生活情况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引导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恬怡.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家长,2021(06):38-39.
[2]梁麗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21(03):30-31.
[3]聂西利.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教师,2020(S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