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在小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怎样使小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项措施,收效明显。
1 对症下药,从基础入手
很多小学生感觉数学难学,主要原因是基础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激励、启发,可以“对症下药”,采用“开小灶”的方法给他们补课,使他们逐渐把基础打好。例如,讲讲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爱迪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他的基础很差,只上过3个月的学,但他并不自卑,而是耐心钻研,有决心,有信心,经过艰苦的努力,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教师应该经常用这样的话勉励小学生:“相信你,你能行!”
2 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
对数学课感觉枯燥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应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时不怕困难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讲他们怎样克服困难,以困难为乐。他们怎样有毅力,不怕一次次的失败,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取得成功,成为世人瞩目的数学家。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鼓励小学生动脑筋,常言道: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活。通过在板报上出一些思考题、“动脑筋”等题目,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也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鼓励他们课外多阅读一些科学家成材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 举一反三,挖掘出内在潜力
小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可使他们变得更聪明,对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通过举一反三,有时需要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每学完一节课本上的内容后,都适当出一些综合创新的题目,开始时可以给学生提示做法,逐渐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这样,可养成小学生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但切忌拔苗助长,一定要有序、有度、循序渐进,使他们的内在潜力得到最大发挥。
4 亡羊补牢,建立错题“集锦”
这一项措施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重视运用此措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提高得很快。方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16开白纸本,从中间画一条竖线,将每页纵向分为两部分。在线的左边抄上做错的原题及错误的答案,写出错误的原因;在线的右边对应做出正确的答案,简单写上心得体会即找出错误的原因。不论大题、小题,都记录在本子上。对待重复出现的错误应该注明,常抽出时间来翻一翻、看一看,尤其到考试前重新看一下这些题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错题集本一定要保持工整、清楚、整洁,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对错题一目了然,还可以养成小学生认真细致、卷面整洁的好习惯。
5 主次分明,重视重点题“集萃”
重点题集的建立,可使学生抓住重点,稳步提高数学成绩。方法是: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硬塑皮本,把平时自己认为易错、难记或重点的定义、规则、题目等工整的抄在上面,对一些解题中的心得、技巧或一些题目的分类、类型等都一一随手记在本子上。同时也经常拿出来看一看、翻一翻,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6 持之以恒,认真搞好“试卷集”
“试卷集”是对课程的综合概括。抓好试卷的集订工作,其效果显著。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每次的考试试卷装订起来,到考试前拿出来重新复习。试卷可保持原样,也可做适当的整理。
7 要求学生多阅读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应加以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应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课后复习也应要求学生自觉阅读数学教材。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首先,现行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义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每个小节有“复习”“新授”“做一做”“练习”几个部分,这不就是一堂精心设置的数学课吗?还有“想一想”的有关内容,可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整理和复习”,学生在阅读中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就可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其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感到认真阅读益处大,自觉地拿起教材,进行认真地阅读教材。
第三,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对数学教材的阅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每年必须达到七十万字的阅读量,才算达到要求。只有进行各学科全方位阅读,才能最终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全面的阅读习惯,达到全面增长学生知识视野的要求。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呢?
7.1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差,教师应耐心地边阅读边讲解,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边读边思考,直至理解。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的字词可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形式去阅读,去理解。
7.2 中高年级学生可运用已掌握阅读方法去阅读教材。教师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读懂,没学习的有疑难的在旁边注明,以便听课时引起注意。这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3 在新课结束之后,学生作业之前,也要留出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要求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整、仔细地阅读,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有疑问的地方可让学生提问,教师集体答疑或个别辅导。
7.4 课后布置作业,也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再做作业。这样解题就有一定的依据和方向,不至于走弯路,浪费时间,也便于全面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巩固所学知识。
收稿日期:2011-07-04
1 对症下药,从基础入手
很多小学生感觉数学难学,主要原因是基础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激励、启发,可以“对症下药”,采用“开小灶”的方法给他们补课,使他们逐渐把基础打好。例如,讲讲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爱迪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他的基础很差,只上过3个月的学,但他并不自卑,而是耐心钻研,有决心,有信心,经过艰苦的努力,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教师应该经常用这样的话勉励小学生:“相信你,你能行!”
2 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
对数学课感觉枯燥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应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时不怕困难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讲他们怎样克服困难,以困难为乐。他们怎样有毅力,不怕一次次的失败,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取得成功,成为世人瞩目的数学家。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鼓励小学生动脑筋,常言道: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活。通过在板报上出一些思考题、“动脑筋”等题目,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也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鼓励他们课外多阅读一些科学家成材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 举一反三,挖掘出内在潜力
小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可使他们变得更聪明,对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通过举一反三,有时需要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每学完一节课本上的内容后,都适当出一些综合创新的题目,开始时可以给学生提示做法,逐渐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这样,可养成小学生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但切忌拔苗助长,一定要有序、有度、循序渐进,使他们的内在潜力得到最大发挥。
4 亡羊补牢,建立错题“集锦”
这一项措施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重视运用此措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提高得很快。方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16开白纸本,从中间画一条竖线,将每页纵向分为两部分。在线的左边抄上做错的原题及错误的答案,写出错误的原因;在线的右边对应做出正确的答案,简单写上心得体会即找出错误的原因。不论大题、小题,都记录在本子上。对待重复出现的错误应该注明,常抽出时间来翻一翻、看一看,尤其到考试前重新看一下这些题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错题集本一定要保持工整、清楚、整洁,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对错题一目了然,还可以养成小学生认真细致、卷面整洁的好习惯。
5 主次分明,重视重点题“集萃”
重点题集的建立,可使学生抓住重点,稳步提高数学成绩。方法是: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硬塑皮本,把平时自己认为易错、难记或重点的定义、规则、题目等工整的抄在上面,对一些解题中的心得、技巧或一些题目的分类、类型等都一一随手记在本子上。同时也经常拿出来看一看、翻一翻,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6 持之以恒,认真搞好“试卷集”
“试卷集”是对课程的综合概括。抓好试卷的集订工作,其效果显著。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每次的考试试卷装订起来,到考试前拿出来重新复习。试卷可保持原样,也可做适当的整理。
7 要求学生多阅读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应加以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应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课后复习也应要求学生自觉阅读数学教材。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首先,现行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义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每个小节有“复习”“新授”“做一做”“练习”几个部分,这不就是一堂精心设置的数学课吗?还有“想一想”的有关内容,可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整理和复习”,学生在阅读中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就可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其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感到认真阅读益处大,自觉地拿起教材,进行认真地阅读教材。
第三,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对数学教材的阅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每年必须达到七十万字的阅读量,才算达到要求。只有进行各学科全方位阅读,才能最终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全面的阅读习惯,达到全面增长学生知识视野的要求。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呢?
7.1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差,教师应耐心地边阅读边讲解,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边读边思考,直至理解。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的字词可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形式去阅读,去理解。
7.2 中高年级学生可运用已掌握阅读方法去阅读教材。教师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读懂,没学习的有疑难的在旁边注明,以便听课时引起注意。这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3 在新课结束之后,学生作业之前,也要留出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要求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整、仔细地阅读,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有疑问的地方可让学生提问,教师集体答疑或个别辅导。
7.4 课后布置作业,也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再做作业。这样解题就有一定的依据和方向,不至于走弯路,浪费时间,也便于全面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巩固所学知识。
收稿日期:201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