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乡下
康家大院在三和镇东南朝向的一条人稀清寂的巷弄里,一扇两开的木门,端重大方,涂朱色漆,两只锃亮的黄铜铃耳,没有门神,康家大门不贴门神。从巷弄里出去,是条宽些的街,沿街三两店铺,行人不多,只有逢上清明、端午、重阳几节和春节,街上才络绎不绝,邻乡人、过路人都拥来赶集,巷弄里也才热闹起来。每年一进腊月二十,外乡挑担子的贩子就来了,把镇里每条街巷都走遍。卖糖人的贩夫吆喝声特别:糖人稀——稀糖人啦——每听到这声叫,作琴就会问母亲要钱,领着姐姐作瑟打开朱色大门,叫住往巷子深处去的糖贩。
那时父亲还在,家里慷慨,买零嘴都会准,两人跟在糖车边看贩夫在石板上淋糖稀画糖人,佣人就站在门里看。贩夫见姐妹俩白净模样,又见佣人站在门内,知道是大户人家,不像对其他孩客那樣多说话,给了糖人就走。作琴是想与他说话的,说几句闲头闲脑的话,作瑟在旁边,佣人又站在门内,她开不了口。作瑟不说话,从来不多说,要哪个糖人,用手指,再不作声。得了糖人往门里走,作琴舔糖蛇的头,一口咬断,说我吃了蛇吃了蛇,好甜。作瑟也是不作声的,舔到底也不作声。
父亲快死的时候,作琴看到一线希望,天天去散发苦药味的房里看他,到煎药的时辰便去厨房等着,佣人滤好药,她接过来,小心地端过去,放在父亲床头。她把她的天真与纯稚表现得通透而彻底:给他念弟子规,唱幼儿歌,讲今天做了什么,母亲说了什么,也以嘲笑的口气说佣人的蠢笨事。她伏在父亲床前,用白嫩的小手摸他的脸和耳朵,床上的人高烧不止,耳朵经她抚摸更烫。他艰难地转过脸问:你长大了想怎样?服侍你。她说。说真话。是真话。她努力要为自己辩解,涨红了脸。
父亲回光返照那天,母亲扶他上桌,一家人的心境都很悲凉。父亲拿起筷子,夹了一片茄子给作瑟,又夹了一片给作琴,两人吃在嘴里,都想到这是临死之人夹的菜,想努力吃出些不同的味道,怎么嚼,仍是中规中矩的茄子味。父亲已多日不吃饭,这餐吃了一小碗,母亲很高兴,叫他还吃一碗,他摆手,不说话。吃完,他不下桌,谁也不敢先下去,都知道他要说话了,作琴的心一紧。
父亲看着面前的几碗菜,开了口,我无子,命里该我,对不起祖宗,该我下去受罚,阳寿短算罚了,我不怕了。母亲看着他,心里愧到无地自容,他说这个话没有怪她的意思,可她听了,是在打她的脸,到了这个岁数没有儿子怎不是她的错?他的身板与脸容已被病折磨得没了形,土色褂子搭在两肩,像搭在木架上。他不看她,看向两个女儿,命里无子,就把你们当子吧。他朝母亲说,让她们念书,让她们念,命是她们的。作琴紧着的心放了下来。
三天后的夜里,父亲去世。
姐妹俩走在送葬队伍前头,作瑟捧着父亲的画像,作琴走在母亲旁边,她望着天上缓慢流动的薄云,心里没有多大知觉,父亲在的时候,也早就跟死了一样。
父亲一死,家里彻底断了原来的生意进项,只有靠收乡下租子过日子。两人这才入了塾,学塾里的人都会些字了,两人进去从头学,作瑟不温不火,教字就认,给字就写。作琴积极些,在家里找旧书翻了看。作瑟不大爱进学塾,塾里多是男孩儿,小小年纪就知道许多,还爱对几个女孩儿说些胡乱话,作瑟不懂也懂了,作琴不惊,当听不见。
读了两年,两人进了镇上小学堂,正式些了,作瑟才不那么怯。作瑟已经近十三,先前总招同学笑“老小女”。每被人喊“老小女”了,回去跟母亲哭,母亲就责在作琴身上,念什么书?女人念什么书?早晚给去人家,念了心野了,哪来这个规矩。这是作琴最软弱的一处,她不敢反抗,只得顺着,低眉顺眼,母亲骂一会也就止了。
后来每逢过年初一给母亲磕头,母亲穿了新做的衣裳,坐在床当中,面上是做出来的威严,她和作瑟一前一后踏进房,走几步就跪下来,磕两份头,先磕父亲的,对着母亲磕,再磕母亲的,磕完起来,母亲散一点钱,这才有母亲的慈爱。姐妹俩坐母亲两旁,作琴就会说:让我们上中学堂好不好?她要作瑟也说,作瑟对念书没有兴趣,弱弱地学一句:让我们上中学堂好不好?母亲看着她们,沉默几秒,说,让你们念,都念。得了这个承诺,这个新年,作琴才过得踏实。
作瑟不爱念书,她从小性静,一点吵闹就不舒服,不喜欢学堂里孩子扎堆,作琴说家里请不起先生了,现在兴新式学堂,有钱人家也不兴请先生了。那时作琴是爱作瑟的,她把作瑟的不多言,病恹恹的脸,当理所当然,做亲姊妹实在的爱。她催促作瑟认真学,一起去县里上中学堂。
考上县中学后母亲不高兴,不想她们念书,乡下租子一年比一年难收,她只想存些钱抚养她们长大,嫁人家,再自己过老,是作琴每年正月初一磕头那一求让她让步的。作瑟更想待在家里,但作琴一定要她去,作瑟只好从了妹妹,两人便拉扯着去了。
去了县里上学,作瑟的心完全不在学习上,作琴瞧出端倪,下次从镇上来县里有事的潘有旦来学校找作瑟,作琴就不准她去。不准是不准,心是拦不住的,终于念完一年,作瑟退学回了家。
作瑟自小话少,目光不轻易予人,举止就显得骄矜,其实是弱,和几分对什么都没兴趣的淡。她做什么都由作琴领着,她通常慢一拍,但因了她这懵懂冷淡、万事不关心的样子,康夫人便认为这女儿是好的,把她的将来很作几分指望。
潘有旦对作瑟的喜欢源于幼时的向慕,潘有旦大她三岁,上学塾时与姐妹俩在一处。潘家在镇上西边,家里上下几个姐妹,唯他一个独子。他那时就显出富家子弟的纨绔与潇洒来,人聪明,不是没头脑的纨绔,塾里有人叫作瑟“老小女”他不跟着叫,私下却会跟他们讨论。只同了半年学,他转入了小学堂,然只那半年,他已经给她留下好印象,作瑟那孩子的心就记住了他。两人不曾讲过什么话,只都特别注意彼此,偶尔在路上遇到,互相看一眼,都不知道对方心里是不是自己想的意思,眼神太平常,一扫而过,他扫一眼,走过去了,她想再看,又怕发现,于是不看,闷在心里想他的眼睛。
潘有旦去县里上中学,在同学中已是大龄了,他念了不到一年就退学,去了城里伯伯家,说学做生意。作瑟跟着作琴上了中学,学校更正式严厉,容不得一点马虎,她无心念,课本把她磨得更瘦,开始有同学说她是天外来的仙子,不是念书的料。只有作琴护着她,殷勤地侍奉她。每逢学校放假,作瑟回了家就不肯再去,作琴劝,劝也不行便往门外拉,她只得再去。那是一段熬苦的日子,作瑟抑郁低沉,终日无兴头,只想着快快结束学业。 直到有一天潘有旦来看她。这是救了她。一天上午的课完,先生叫住她,说有个人在学校门房等你,她问是谁,先生说是你同乡,姓潘。作瑟猜到是他,猛喜,慌张走到学校门口,一眼看到他的人。他长高了,已不是两年前路上看到的样子,然而是熟悉的脸,脸上有了大人模样,开口,是成熟的声气了。他还记得她,来看她了,这让她不能相信地惊喜,嘴都开不了。潘有旦极大方,像与她昨日才说过话的,说这次回来,在家里住了几天,今天来县里办事,来看她一看。她有点失望,他不是从前了,一面又更高兴,他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只匆匆说了几句,潘有旦说要走了,她一下子又沉下来,很不甘愿,仍说不出什么,只好看着他走远。
他专程来看她,她弄不清意思,然而一想,意思再明了不过,心里就有欢喜涌上来。不久收到他的信,說出对她的恋慕,时间之久与她一样,也从学塾就有了,她更惊喜,原来两人是相通的,这封信就是承认,承认他,也承认自己。信里他说在城里跟伯伯学生意,将来要去上海,等她毕业了把她带去城里玩。她忘乎所以,回了信,说出心里话,字字都是想与念,又将在学校的苦闷一并吐出,临寄前又审一遍,才敢寄出去。
作琴发现后笑她笨,说潘有旦半个城里人了,对你恐怕不是真,作瑟才想到自己与他真正才说过一回话,又是很不同的人,就乱了,又不敢说。潘有旦不来信,她不好再去信,只能每日搁在心里想,时而郁苦,时而亢奋,这样下去,书更念不进了,作琴却时时看紧她。
潘有旦下一次来县里看她,作琴就把她锁在屋里,骂她没脑子,说他是看你老实,想骗你。作琴走到学校门口,要赶他走。但看见他的人,就没有骂的心了。她从未注意到过潘有旦,不大记得有这么一个人,这一看见,心里就承认了,镇上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的,连相貌也不像镇上人了。潘有旦跟她说话,彬彬有礼,带着熟人的亲热,她知道是做出来的,心里却想难怪作瑟入了魔。她跟他说,作瑟在念书,他不要老来找,让他走。潘有旦没有多问,面上一笑,道了别走了。
作瑟文文静静,恹恹安安,作琴不怪,她生来就这样,从小到大没变过,只是作琴看不惯,从小意图改造她,改造了十几年,还是这样,没有长进,只没往回退,她就不管了。作瑟的脸是椭圆长,五官淡,眉毛淡得近无,身姿匀称,走起路来却像妇人,慵散的妇人。仔细看她的脸,才知其实脸是妇人相,看久了,就把她那无力气时刻要倒下的身姿看作妇人了。作瑟的脸,恹恹的,轻淡的,小时倒不像,长大了越来越有妇人味,若不是开口说话那股不谙世事样,真有人认为她老成了,作琴想她幸好还在家里,若嫁了人,年龄一长,就真是实实正正妇人相了。
作瑟要退学时,作琴死不同意,知道她这一不念书回去就是待嫁的命,还会变得与母亲一样。母亲说作瑟念得够了,再说连她也不准念,她自始至终就这一处软肋,只好吞下肚里的话。新学期一个人去学校,过了两个月回去,果然,作瑟有了不同,是在往她预想中坏的一面走了。作瑟没事就喜欢靠在房门口,望着门前发怔,一靠很久。姑娘家单薄地靠在门上,像什么样子,她走过来,作瑟就回屋,她跟进去,作瑟靠在桌沿边。她很生气,去拿了本《莺莺传》来扔给她,说,你看,让你看死。
作瑟退学后,与潘有旦通上了两地信,只是那边很疏,又总是来得迟,信里也没说什么,作瑟急而郁,面上看不出来,心里是焦苦的,她已经在这个年龄里了,他迟迟不兑现,又不像要兑现的样子,就这么一来一回地写信,算怎么回事呢。她不敢在信里问,怕他看不上她,问了更怕看不起她。就这么一来一回,跟他写着不虚不实的信,人不比在学校好多少。
潘有旦常年在城里,一年回来两回,也住不长,在家住不到半个月就走了。然而他只要回来,就是她快乐的日子,他一走,她又变回忧苦的可怜人。作琴一心向着书和知识,在学校看了些新书,更加瞧不上她这副模样。
潘有旦从城里回来,已是中秋后了。他来到康家,佣人阿康开门,见他神采而谦逊的样子,料到点什么,恭敬让进院子里,跑去报夫人。潘有旦向康家提了亲,要娶作瑟,这次专门为这件事回来。他今天来,先亲自来说,之后家里会请人来正式下定。潘有旦虽诚恳,却从来对康家人保持着一份傲贵,他对康夫人说话的口气,像大太太生的儿子对父亲的二姨太,尊敬,不完全尊敬,轻看,又非常有礼。康夫人早没了丈夫在时的骄贵脾气,自丈夫死后,她做了全家人的主心骨,却没威严,作瑟作琴愈大,愈不听她的,她只欺得住一个没脾气的老阿康。康夫人想他自小过着富裕娇养日子,要哪有哪,有架子是自然的,潘家愿娶作瑟,她是愁云头上来了太阳。
屋里的人不曾想到站在门外的阿康与作琴,全听到了。作琴把母亲的谄笑迁就与潘有旦的高人一等全听进了耳里。跟康夫人讲完,潘有旦告辞,走出朱色大门,与巷子里的作琴面面相碰,她提着篮子,刚从外面回来的样子。他春风得意地对她一笑,要走,作琴叫住他,并不领会他傲贵的神色,于是他平等下来。
他对作琴印象不错,她不像她姐姐,又在县里念中学。这是两人第二次说话,已隔了一年多了,他仍是不生分,开口就说:你上回赶我我还记得。作琴未免难为情,辩说没有赶你,你来了她念书不安。
作瑟与潘有旦两两相悦,作琴是看在眼里的,小时倒不记得他这个人,只听说潘家少爷出息乖聪,她嗤之以鼻,不过从有钱老子手里得的罢了,那回在学校门口看见,她就服气了。两人都有话要说,就往巷子深处走,潘有旦拿过她手里的空篮子,穿到手臂上摇来晃去,作琴停下步子,一只手撑在墙上,说出对姐姐的担心。
你真娶她,我不相信了,以为你看她好欺负,好骗到手。她耿直地说。
骗是什么?骗是娶,娶就是真的了。潘有旦笑。
他这样一说,作琴没有话了,问城里怎么样。
哪里都一样,城里人倒比不得我们乡下人讲究。
她知道他说的“乡下人”是指乡下的富人。她看他,二十来岁的脸上已然是成熟貌迹,唇上的髭须生出一点儿,隐约的,不细看看不出来,看上去不像伪大人,也不像装成年却弄巧成拙的少年,整个相不弱,也不硬。再看过去,一张脸圆又方,眉眼周正,一脸的气度。 你会开汽车吗?作琴想起学校有女同学的哥哥开汽车送妹妹来学校。
他不知她怎么问起汽车,说不会,以后有了汽車,开回来。
她不知再说什么,只好笑笑,他也笑了。
走到巷尾,两人往回走,秋天的黄风劲劲吹来,走到康家大门口前,她突然想,他到底还是不是那回学校门口的他,他的脸一点都不像孩子,可像大人又年轻了,他在城里是怎样过的?然而潘有旦开口了,过几天来看你们,下月初一我回省城,我写信到你学校。说完不等她应,迈步子走了。
他知道她想什么,一句话就了了她的期愿,作琴这天余下的时间喜悦了,他愿意跟她产生联系,也跟她写信,作瑟不算什么了。
作琴回到学校,就往省城去了信,一半是不自禁,一半是不甘心,也不管他回不回,只想跟他写,让他不单只看见一个作瑟。她对作瑟的失望逐渐积起来,每次回家与她说话,作瑟总慢一拍,不知在想什么,要么说是说,她就像一人对着块木头在说,渐渐不说了。她彻底放弃作瑟了,一面对自己说,不要放弃自己。
放不放弃自己不是她说了算的,省城大学录取通知下来了,她知道这一关难过,还是央求母亲,好话都说尽,能想到的都作为理由摆上来。女儿家念大学,天大的笑话,也没这个闲钱,佣人都只剩阿康了,恨不能连阿康每月的薪钱也不给,念完中学,已是到顶了。作琴生生断了念书的心,把自己困在房里不吃不喝,母亲由她,说过几天就好了。果然,郁了一阵,她好了,照常吃饭照常行动,只是学校里多年养成的文雅乖静不复存在,一股脑丢回了原始,她一点点刻薄蛮横起来。
对她念不成书,那一阵作瑟的不闻不问,让她真正恨上了作瑟,开始事事与她作对。她去作瑟房里,作瑟躺在床上看书,说一声“你来了”便不再理,她在房里东摸摸西看看,想尽力找出什么错误来,好把她说一顿。作瑟知道她的心思,房里凡能见人的东西一律有条有理,她硬挑也挑不出什么。偶尔,作瑟喝了茶,茶杯与茶盖分开得远远的,不幸被她看见,就开始一通说,从父母生出她这样的人说起,把小时她不乖的事一一数尽,最后说到潘有旦身上。作琴以前从不这样,第一次这样,胸中溢满报仇的愉快,每日烧火洗衣的郁闷全发出来,说完就觉得快活点,以后便隔三差五要找由头说一次。作琴能说,说得极尽不给情面,母亲不让她念大学,总归心里有愧的,便任她。起先作瑟抵几句,当然是抵不过的,作瑟不能动火,一来气,脸就发白,说话吐不成句,她天生不是有火气的人,平日连高声说话都困难,后来随作琴说,任她怎样说得难听,与母亲一样只当听不见,也更不爱这个妹妹了。这样,两人越来越仇对了。
作琴念不成书,心还是往那方面去的,阿康六十多岁了,烧出来的饭菜三人都嫌弃,怕不干净,于是作琴揽了下来,每日烧火洗衣,母亲每月支一点钱,她从这个钱里抽出一些隔一阵子去县里买书,也自回家后,县里那间书铺就成了她与潘有旦通信的收发地址。她洗衣,作瑟的衣裳是不洗的,只洗自己与母亲的,作瑟也许心比她硬,不对她抱期望,就不失望,什么都不说,每日换的衣裳自己洗。见作瑟这样,她又不舒服了,惭愧和不满互相交叠,最终衣裳少洗得快的想法占了上风,她与作瑟更疏了。
两人到这一步,是作琴自认为的“新”与作瑟的“旧”相对成的,作琴总是想改造作瑟,当作瑟不听从,她便怒,继而骂,最后厌弃,她很少想到她是自己的亲姐姐,有时想起来自己都觉像后娘待继女,而作瑟以同样方式还她,不过是以牙还牙,但还得不够聪明,总吃败,这愈发使她滋长霸王气,没事都要挑一口。
作瑟成天闷声不响,要么发怔要么看书,作琴厌恶,她的书总这一本,翻来翻去总看那么几页。每回临去县里,问要带什么书,这时她是真心的,真心想给她买,作瑟不领情,说不要,她像被人打了一巴掌,讪讪出了门。到了书铺,还是留着心,看到合适作瑟的会酌量,《莺莺传》就是酌量后买的,她安了一点坏心:你不是天天捧着那本书看吗,让你看《莺莺传》,让你得病,死在家里。
来年七月,潘家来人给了准信,两家的事就是今年了。从去年中秋来说,拖到今天定日子,康夫人才放稳心,作瑟已经二十了,再等不得了,先前是不敢去问的,女儿是大了,可这份矜傲是要持着的,一定要等潘家来提。
眼见作瑟就要出嫁,作琴一点苗头都没有,母亲嘴里不说,心里是酝酿着的。又是中秋,八月十五的晚上,一家三人照例喝了桂花茶,在院子里看月亮。母亲开了口:你爹无承担,我也没本事,日子一天比一天差,总算还有租子收,不致饿死。孤家寡院三个女人,眼看着院子再不修就要塌,墙皮都被雨淋日晒蚀掉了,还是你们祖父手里年轻时修过一回,你爹病重时谁顾上了呢,我也修不好,让它烂着,这些年了。
父亲是在八月里去的,这是每年八月十五母亲都要说的话,作瑟作琴每年听,都不厌,作琴今年听出了异味,说:我也指望潘家多给些,好修墙皮。
母亲没理她,说道:就还一个阿康忠,跟着康家,你爹一死,叔伯都不肯顾我们了,每年租子请他们去收,谁知道到底收了多少,到我手里一年比一年少,说乡下吃不上饭,我们就吃得上了?我吃了一辈子霉,受一辈子屈,他在我对不起他,不在了我对不起这个姓。早先我是说要他纳小,拖了几年,答应了,谁知得了病,也不好害了人家,我无用一生,指望你们有用。
作琴又听出异味,对作瑟说:你要给潘家生一屋儿子。
原先是不让你们念书的,但我记得他的话,终是让你们念到十几岁。现在还不是这个命,指望念出什么?都念得不规矩了,作瑟还好,时时我看着,你我不知怎么办,作瑟是大了,可就是今年了,就不迟,你怎么办?有人来说还可以,可没一户意向你的,十八岁了,你不急吗?
作琴不作声,尖牙利嘴不起来了。母亲得了胜,说:终是要我一个个替你们作主,我活到现在,就这两桩事指着,平时你多闹气我都让着,只说你将来是人家的人,自己顾自己,我是你娘,承让着,去了人家还有人承让?只望你变过来,不然吃亏吃死你。
作琴以为母亲是借今天训她一训,把平时的默怒发出来,然而母亲不肯再作铺垫了,开口说,前天有人来跟我说了。 她一惊,警惕地看向母亲的脸,月光下,母亲的脸像古人,与白天里的不一样。
西边的李家,你兴许看见过的,叫李兴绥。他有个小弟弟,才三岁,你过去了要作孩子待的。母亲笑了,等这个小叔子长大了,你的孩子也大了,不会争什么。小叔子长到十几岁,就给你们分家,那时你们有儿有女了,自然会看重大的。不是这样我不会答应,我苦了一世,不能让你们也苦。
作琴看着肘下的石板桌面,想就要有人来给她们分家,给她们分出三块地盘来了。她清醒过来,不看母亲,看作瑟,怕作瑟笑。作瑟没什么表情,月色下面孔白冷冷,眼睛凝着散发灰光的滑净桌面,身子一动不动,她想起广寒宫里陪兔子的嫦娥。
第二天,作琴到作瑟房里,问她怎么想,作瑟避重就轻,只说:你嫁了谁陪母亲?
你笑我,是不是?作琴愠气上来,要作瑟说真话。
见她生气,作瑟笑了笑,眼角带出几条纹。也许久不笑的缘故,作瑟一笑就经不住,作琴想她是一个丑嫦娥。
我以为你不会嫁人,你从来都不像要嫁人的样子。作瑟说出真话,你像个凶霸的管家婆子。
作琴没有回击,只说:我不想嫁。脸色暗下来,此时的弱不怕作瑟看到了,平时在作瑟面前,她是连脸色都要赢的。
作瑟感到狠了些,温温地说:李家好,都要去人家的,我们都要去。
这一霎,作琴有些感激,作瑟很少这样跟她说话。她望着作瑟,问她:你有没有看到过李兴绥?
没有,作瑟说,过一久他会来,你到时看他。
这天是两人久违的温亲时刻,为表示亲近,作琴主动坐到作瑟的床上,心里是不习惯,就没有摊出全部,她软下来,面上仍是粗声粗气,作瑟也就不好温柔,但总算都退回女人的里子,作瑟也坐上床来,两人挨近坐着。
此刻都像要嫁人了,有了共同的怅惘与新的心绪。作瑟的声音柔和细软,微弱的声气吐在她耳边,你答不答应,迟早都要嫁。我去潘家,他一年有十个月在外面,我过去了,他还出去,我没有办法。
让他带着你,作琴说。
我不想他出去,家里不好吗?什么都有,每回来信,也不见有特别意思。
他就娶你了。她说,心里很酸,酸的同时担心,仿佛看到作瑟的将来。
过了一阵,李家来人了。李兴绥没来,来的是管家,李家管家很老了,长眉毛拖到太阳穴,然而人清醒,说话厚道又精明,很讲礼数。管家说兴绥原是不愿早婚,三个姐姐悉数嫁出去,他也到年龄了,父母不肯马虎,一定要找放心的,他们中意康家,几辈人老实勤恳,家风好,女儿贤顺,兴绥听说康家作琴小姐在县里念过中學。说到这里,管家顿了顿,对夫人说:李家不兴诗书,可从来尊敬读书人,兴绥自己没念什么书,见了读书人自然温逊谦良,极讲礼节的,康家世代厚荫,女儿都是金贵娇养的,到了李家自然把这边当娘家待,将来结了好,兴绥也是这边的儿子。
两人在门外偷听,作瑟笑,作琴垂目看着地,不知该想什么好,可总要想点什么的,不想心就是空的。先前念书时,唯一一个想时常看见的就是那开汽车送妹妹来学校的哥哥,那哥哥长得不算好,却有男子气,从车上给妹妹拿下箱子,一手一个,一步一跨很是迷人,但是没有多想的,也没想有一日坐上那车里去,只觉那幕情景好。
入了冬,李兴绥来了,管家陪着来的。人很平常,瘦条身材,脸相涩糙,因此人显得精矮,他对康家一人一物、一桌一椅都有点受惊,阿康端茶过来,他慌忙有礼去接,然而阿康不给他,放在了他旁边的桌上,他就更加受拘了。兴许是环境陌生,人也生,所以他表现得不太像大家子气。作琴自己走出来,他看作琴,作琴大方看他,他就有点儿怯的模样。作琴心里实了一点,男人在女人面前怯,就会对她好。
就见过一回。那回李兴绥的模样,一直是那天的样子,每想起这个人,就是他想看她又不敢看的样子。想了不少回,还是很陌生,有时愣怔,将来要跟这个人过到一起去,真到了一起又怎么过。
作琴诧异,自母亲嘴里说出来,她没反对过,一直顺着,说李家人来,她就等李家人来,说李兴绥来,她就等李兴绥来,这样着,母亲以为她愿嫁,时常提起来,听多了,她习惯了“李家”,跟作瑟说话,一人说到潘家,一人就说李家,仿佛两人都嫁了,是回娘家相叙。
去到李家,真正是怕的,她顺着同意下来,是还怀着一颗朦胧的少女心,一嫁就有个爱她的如意郎君了,书里不都这样写?阴差阳错,偏布下好姻缘,可她心底又是不信这些的。她摸不清自己的心,只是怅惘地想,把自己的后半辈子押在这形影薄轻的人身上,赌注太大了,她根本没这条胆子,是他们在推着她走。
温情只是一时,她和作瑟又敌对起来了,只因心里那条像蛇一样爬着的不肯服的嫉妒心。她看得到作瑟与潘有旦的将来,潘有旦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比作瑟看得清,他对作瑟绝不会像作瑟自己认为的那样,作瑟自己也模糊知道,可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想起李家,想起以后,闷怒和苦愁就发在胸口,没有一点办法。她看到自己降到了这样的地步,自己都愣住,悟不过来。活着没有意思,母亲生生隔断了她的命,她现在活下来是另一个人,靠水靠饭过着每天,她骨子里恨康家两个女人。
冬月快过完的时候,镇上认识潘家的人看到潘家少爷回来了。
康夫人也听阿康说了,她没有跟作瑟作琴说,家道中落,已不能与潘家比,她就不能理正气顺地发一封帖子去请他。要等他自己上门来。
过了五天,潘有旦才来。阿康跑进来说带来了好些礼物,康夫人把喜闷在心里,让阿康去领他进来。等人进来了,立在面前,她心里的喜就减了半。
他歉意的口气,进门就说:几天了才来,我不说求原谅的话,也是太忙,父亲让我入席,怎么好驳亲戚族人面子?今日才来,您千万别怪。
康夫人心里安慰了些,但表面的话压不了实实在在的里子,他越发不像镇上人了。
怎么能怪你,只望你在上海辟出了天。她看向桌上的礼盒,怕都是上海城带回的吧?
都是,作瑟的没有拿来,只拿了您和作琴阿康的。 康夫人露出询问目光。
他微笑的脸严肃了些,今天来不打算见她,明天拿来,我专门来看她。他看一眼屋外作瑟房门的方向,说:让她好有个准备。
潘有旦走时,作瑟倚在房门口,看他高直的背影和极富活力的脚步迈出敞开的朱色大门,消失不见。
傍晚吃饭时作琴就说开了:去了上海就有骨气了?溜光水滑的模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没娶进门就由他见不见,真辟出了天还会要你?
作瑟不作声。
让你做准备,他就是皇帝心,拿你做他的宠人,宠完就不要了,你当你是宝?天天瞎在屋,门也不肯出,谁会要你!
作瑟气得拿筷子的手发抖,弃下碗筷出去了。母亲见怪不怪,继续吃饭,她听厌了作琴的刻薄话,对作瑟也不护怜了。
作琴的气只是一个原因:潘有旦这次回来没有提前来信。
天将黑时,她洗了衣裳在院子里晾,墙外抛进来一团纸,她捡起来打开看,看完撕成了碎条。天压黑后,她在院子里站了一会,母亲和作瑟都回了自己房,她走到厨房,吩咐阿康把明天的柴水备好,轻身轻影地出了门。
走到僻处的庙子前,看见了翘起在黑天中的两弯檐角,模模糊糊的,她低头看地下,不敢轻松一点,心里笑了,每回他回来,他们都来这里说话,像贼一样。上了台阶,看到窗户里隐约有光,她平了平气,推开掩着的门。
她吓了一跳,他就站在门后,正对着她,似乎从门缝里就看见她来了。他穿得一身挺括,脸上期待而自得的神情,散发着自然而去不掉的光。他站得有点僵,她想他是等了很久。
作琴关了门,他走近来,故意近脸看她。她不喜欢他这样玩笑的样子,看到他这么近的脸,脸不自禁红了。
我看出你不是以前了,她后退了几步说。
哪里?
脸。
他也许心知肚明,这一去上海,经历了多少。
变了,怎样呢?
與我有什么关系!她变了厉害的声气。默声叹一口气,转过身,摸上灰尘覆住的烛台。
你知道我回来是娶作瑟。
她的手停住,知道他是回来娶作瑟,可他说出口,她还是受了一震。
还出去吗?
暂时不出去了。
她哼笑一声,你跟她过够了,过厌了,就出去了。
他疑惑地看着她,不知是说对了还是诧异她直白的口气。
这是她的命,她活该白送给你,又白送掉这辈子。
我变了,你还是喜欢我。他顿了几秒,忖度地说。
她正色道:我来不是跟你说这些无用的,信里没有告诉你,我也要嫁人了?不等他问,又说,我愿意吗?不愿意,没有办法的事,你厌恶我,我也厌恶自己,你知道原来我不是这样,这个家把我过成这样,已经录取了,她不让我念,我有什么办法,天天烧火洗衣裳,我恨不得死。说着泪流下来。
他掏出手绢,她痴无知觉地接过来。
如果嫁给我,我会让你念书。他说。
她哽着喉咙,我相信你的话。
嫁给谁?
西边的李家,李兴绥。
你娘要钱?
单靠租子也能过下去,可谁不想多储些钱?再说我老在家里,总不是长久事。
他没料到她也要出门了,这消息逼得他说不出话。两人没开口,默站了一时,他吹熄蜡烛,拉她出了庙。月亮高挂空中,洒下淡淡光华,照在地上,两人并肩的影子一长一短。走到街口,沿街铺子有几间敞着门面,屋里的光透到街上,路边有人影,两人分开,各自回去了。
进了大门,作琴轻轻插好门闩,拭干净脸,踩着院子里的草坪走上走廊。从作瑟门前经过时,听见里面母亲的说话声,知道又是在教作瑟规矩了。自潘家来人提了亲,母亲时不时去作瑟房里看、问、教,她以前还在门外偷听,听一回听两回,万古不变的话。她喉咙里哼一声,走过去了。都是她教的,她不把作瑟从头到尾塑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作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第二天正午,潘有旦来了。母亲在睡午觉,作琴便主人样地让他坐,两人一主一客坐着,要说的话昨晚都说了,就说些天闲地安的话,看彼此的脸,昨晚庙里烛光模糊,没仔细看,他这一去上海一年了,变化大过前几年的所有变化,她想问些什么,问不出来。两人说着话,不着头尾,都心不在焉。潘有旦想起李家,要问,看她好心情的脸,没有问,坐了一会,没让她去说,径直去了作瑟房里。
作瑟被突然而来的敲门声吓得一惊,她正在换衣服,准备睡午觉。
她气愤地朝外面说:你撒泼子不睡也不要扰我。
我回来了!潘有旦在门外喊。
作琴在那边屋里听到这声喊,心里上下不舒服。作瑟立时反应过来,说是今天来,想是早上,午饭一吃还没来就不指望了,现在来,什么意思,他说“我回来了”,分明是夫妻才有的话。
作瑟,我是有旦。外面又说。
作瑟把要换的衣服收起来,扑到镜子前,放了心,才去开门。不敢看他,因此他看见她的时候她是低着头的。他进了屋,她才看他,这一看,多少气,多少怨,全补回来了。
他把两扎布放在桌上,你做几件衣裳穿。
是上海买的?她问。
这次回来带了两箱子,好拖累。
两箱子,只给我两捆布。她想。
他猜到她,说:有一箱子是你的,你去了才有。他靠过来,作瑟不禁往后退了退。
我写两封,才回一封,你有没有想过我?说着委屈就上来了,再看他真真实实的人立在眼前,此时此刻,一年了,她的泪就快出来。
已经定了,十四。
什么时候?她诧然。
十四,今天初三。
太快了,你信里没有说。
你本来知道就是今年,这一年都在给你做准备。他们晚上就把东西送来,那个箱子你去了才有。
你在上海……她抽一下气,泪蹦出来。 他坐下来,坐在她刚才坐过的凳子上,拿起她的杯子,喝了里面的剩茶。他不说话,握着杯子一圈圈转,看杯子,又看她。她抬袖子擦泪,两人相看着,都不知说什么好。
作琴一动不动坐在中堂下,母亲午睡醒来,出房,见她坐在中堂下怔着,她无事从来不坐中堂下的,她不喜欢中堂下的位置。母亲诧异道:你不去睡?
潘有旦来了,她说,向作瑟的房方向看去,他坐进去就不走了。
母亲没说话,她看了眼母亲的脸,厌恶地站起来,出去了。
潘有旦从作瑟房里出来时,康夫人正从房前经过。他说,作瑟仍是原来样子。康夫人不知他是责备还是高兴,说我会教,我会教她。
走过堂屋时,潘有旦朝屋里看,没看见作琴,出了朱色大门,作琴倚在石墙上。他吓一跳,脸色立刻变了,不自在地说:你真要把我当兔子守!
她想说什么,他大步走了。
都定下了,先嫁作瑟,十天后再摆喜宴,嫁作琴。是母亲与两边定下的,母亲想越快越好,安安逸逸一起嫁了,再不操心。
到了腊月初九,还有五天嫁作瑟,作琴不能再等,在街上找了个孩子,给他两颗糕糖,送信去给了潘有旦。
她等在庙里,看到他进来的样子,她恨不能就跟了他,生也好死也好跟他去,她真这样想。
两年前猜他是否还是孩子,现在才瞧出来,她骂自己笨,想了想,自己也要出门了,于是直白白也不怕地问:你跟了几个女人?
他不惊,两个。
跟我说清楚!作琴厉声,突然的火气,像是他的妻子。
他略沉吟,说开了。他从未对人说起过自己这一历史,像被捉住,又像讲给从没沾过女人的男人听。
两个都是比他大的女人。第一个是十六岁去省城,伯伯家对面铺子的一个女人,近三十岁,男人常去乡下卖货,她原是单纯喜欢他,那种已婚女人对正在成长的年轻人的喜欢。他个头高,身材合衬,生得漂亮,不是白脸那种漂亮,是实实在在的漂亮,穿什么衣服都很有样子,举止说话也不像孩子,有种合宜的老成气。女人脸面平常,只是不老相,他才对她动心思,他知道自己以后将经历不少,他有这个本事与资格,于是就要学。他把对女人的所有想象叠加在她身上,尽量使出力气去喜欢她,装作孩子样去她铺子玩,孩子的渴望与不懂事最好装,她看出他对她的渴慕。顺其自然,不知谁先引诱的谁,就睡在一起了。他有了经验,开始贪恋上她,每逢她男人去乡下,两人就一起过夜,他从不觉得自己年龄小,反而有丈夫的感觉。隔三差五晚上不在,伯伯也许知道,但潘家男人都以风流为荣,父亲在镇上老老实实,但出去一回,不管办不办事,总要多待几天,哪有几个晚上不去窑子里?他从小暗窥到精髓,父亲每回去城里,必是伯伯领着去玩,母亲心知肚明,装不知道,他那时就知道自己长大后也会这样。和她在一起一年多,邻里隔壁谁也不知道,平时街面上逢到,两人也不相看一眼,像清白白的陌生人。她像是忘乎所以,没想到其他,他想到了,他怕被缠上甩不脱,怕被她男人发现,也有了乏倦,开口断绝,她自然不肯。他说:管你肯不肯,我这次回去再不来这里,以后去上海,你去上海找我?讥讽的口吻。她很受伤,不说话。他厚下脸皮,最后不要脸一回,把她抱住,说这是最后一次,她也很没骨气,半推半就答应了。他回去镇里一个月,还是来了这里,只是真正不认识她了。她本是本分人,有了这一遭,人生罪恶了一年光阴,异常本分收敛起来,除了买米买盐,再不随意出门。他很坦然,直到去上海。
作琴一字一句听进去,血液在身体里鼓起血浆,聚成泡泡,心脏急急地跳着,又愤怒又羞愧。
第二个是去了上海认识的。他做生意精明,还会玩,玩得有山有水。伯伯把他领到上海一个熟人那里,留了钱就回省城了,他全靠自己经营。上海是他自己要来的,除了那份斗志,另外就是历练了,各方面的历练,他要一个一个来。第一个就是女人,他是有目的的,自身又资本足,机会就好找,这次不只在获取经验,他要好好历练。那女人是从苏州乡下跑出来的,从小做童养媳,过的苦日子,来上海后就变了道,一点看不出童年在苦水里过来的,她不隐瞒傍人发家的事实,但他猜到在傍人之前她做过妓女。一去上海就认识了她,两人一识就熟,这一年,他都和她在一起,她帮着他在生意上介绍引路。
作琴问,你回来,怎样跟她说的?
怎样说?我们都不作真,要怎样说?
她有些厌恶,他身上该有了多少脏东西。
我原先没这样想你的。
作瑟是第三个,我想你是第四个。他的语气幽绵,靠在香案上,很浮气的样子。
你少想!她恼怒道。然而心里并不是这样坚决,他实在太让人抵挡不住,自从在学校门口见到,她就把开汽车的哥哥换成了他。
他说,小时候看上作瑟,就认了她,心里一直有块地方为她留着,每逢失意不快,想到回去有作瑟等着,就感到安慰。只有作瑟是他心底里最纯洁清澈的一个梦,这个梦从小做起,越做越大,越做越深,于是非她不可了。
你是为圆儿时的梦,这个梦揪住你这么多年,可你娶了她,只是要她日日坐在家里,时刻等你从外面回来。
还能怎样?他说。
她听出他声音里的不满,心里哀叹。
你有了这些,何苦还要她,她再不好,也不能被这样待。
我知道其实好不长,我会喜欢她,喜欢她一时。其实要永远得不到,我才会永远喜欢,但我不准自己得不到,喜欢就要得到,后面的事,随后面去。我想了,只偶尔见一次,才喜欢得长些,不然,她这样,我不知以后会怎样对她。
她命里该你的。她只回得出这一句。沉默了一会,又说:你不要欺她太重。
你呢?他转口问。
我更不是样子。
跟不跟我去上海?
她看他,眼睛里問:为什么说这个话?然而心被拨了拨,开口说:我已经是死的了。
我虽不规矩,还是有志气的人,眼睁睁看你进李家,我有些不舒服。 又不是你去!她心里亮堂了些。
在上海给你找个好人家吧。在这里过,会把人过疯,作瑟不会疯,你会。
不清楚的光线下,他的眼光似乎爱怜起来。
她愣怔地看着座上的旧菩萨,灰扑扑的身子,能救谁?
潘家已一切备好,康家也把喜帖都送了出去,借来的桌凳已摆好在院子里,阿康喜不自胜,仿佛自己女儿出嫁。阿康一生奉献在康家,服侍了康家四代人,没娶过女人,他眼看着康家衰到这地步,又无后,两个小姐一嫁,就剩他和夫人了。他已经很老,以后死了可以埋在康家祖坟旁边,夫人在他今年生日那天这样许诺,他心很安,做了一世佣人值了。
作瑟不安,但凡将婚的女子都要经这一熬,她又喜又怕,自己家过惯了,这下去到别人家,她又是闷郁的性子,不讨公婆喜欢怎么办?母亲每天来房里贴身教:道德,恭顺,柔谦,怎样的地方该怎样跟公婆说话,说怎样的话,怎样跟丈夫说话、跟小辈说话。她一一听进去,心里模拟过,马上全要作真,还是很怯。她把作琴喊来,让作琴来说,知道她狠些,不惧这些规矩,也是想从她身上聚些勇胆。作琴就说:你不要怕潘有旦,一怕就弱了,他娶你,是拿你作太太,全家都要供着你,你要有些气量和狠勇,当怎样就怎样,不要太忍让。说着打住,心里一惊,差点说出错,幸亏作瑟听不出,以为要她拿出作太太的派度。作琴知道她根本做不来,还是说:孝敬公婆,凡事留个心,把公婆讨好了,你什么没有?又说,不管怎样,过去那边总比康家好,在康家会疯。
她看着作瑟脸上还没抹去的纯涩,和她青瘦细长的身条,想这一去就要没了,给他这么个烂人了。想起小时候有人叫她“老小女”,以后真会变成“老女”了,这是天给的造化,要看着她在深屋大院里衰老、枯朽。
从作瑟房里陪话回来,熄了灯上床睡下,模糊间想起庙里潘有旦的话,他满是信心的口气,她在被子里抖了一下,手摸上胸口,心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堵住。
第二天去与潘有旦见了面,在三面河边。三和镇靠这三面河养着,人吃它的水,土吃它的润,三面河并没有三面或三条,只一条窄窄的波流,贯穿镇子,流到更僻远的乡下去。冬天天寒地冻,作琴套了长袄,齐脚踝裹住,脚上套了厚棉鞋,仍是冷,潘有旦不怕冷,看他的衣服,只一件厚绒衣,一件薄褂子套在外面。见他这样,她又像妻子样说:死要面子,穿个衣服冻死你。他对着河水笑,竟有几分温厚。
荒枯的田野蔓延到天际,天色白苍苍,天地间只有他们两个人。作琴站在田埂边缘,说:看你得意,恨不得把你推到河里去。
推下去了谁带你去上海?
她不知怎么开口的,他说了。
真去?她问。
他走过来,站在田埂另一边,学着她两只脚的样子站立。我有把握才跟你说的,王华琪有个朋友在外国人办的保育院管事,你去先落脚那里。他轻淡的口气,似乎不是难事。我想你是不耐烦照顾孩子的,先住一阵,我再跟你找地方。
她的心脏怦怦跳着,撞着薄嫩的肌血。他到底对她是怎样的心,是真要救她还是要她们姐妹俩都做他的奴隶?她迷茫地看着他,不认识他了,他忽然长了二十岁,是世故的滑头,专心的骗子,奸邪的噩梦。
我不相信你。她说。
我也是要担风险的,我何苦把你拉去给人贩子卖掉?他没有哪一回不看破她。你念了书,不该嫁给李兴绥,他是赌子,你不知道?
他是真的对我吗?她问自己。
你娘不会告诉你,作瑟什么都不知道,李兴绥有肺病。
她想起李兴绥的样子来,一张涩糙的脸和细瘦的身材。
你在县里念书,回来人都生了,你也不问。
我不知道去不去。她虚蒙蒙地说。
随你,我在上海就想到让你来,你每次来的信让我对每天过的日子愧疚,也许你该去做家庭教师,上海兴家庭教师。
作琴看他。
我是有一个理想的,他看着她头顶上方说,视线对着阔芜的天。将来在上海定了脚,儿子七八岁了,我请家庭教师上门,她是漂亮的人,看到我,她一定会自动爱上我。
他说这话时一点都不像以前任何时刻的他,她不惊讶,似乎他有这样的理想再自然不过。
她说:你在城里活滋润了,异想天开。心里却在说:我经不起你说,你一说,我就有了做家庭教师的想法。
去不去?他再问。
什么时候?
我去不了,作瑟刚进门,我们都不见了,算怎么回事?
那我怎么去?她声音颤抖。
没说不去,晚你几天,我让华琪接你,你和她一起住几天,正月初五我就回上海,把你安置好,再回来。
她没应,看着四处,近处的田野和远方的天空在视界尽头合而为一,眼里全是灰白色。转过身,河水像一条凝住的玉带,她跺跺脚,没有感觉,摸脸,脸颊被风吹得很硬了。
她看不透他,他这样,仅是为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吗?他在城里的生活,她想得出大概了,她去了有地方吗?
晚上,她去作瑟房里,问作瑟:八月十五那日母亲提到父亲的话,你记不记得?
不记得了。作瑟淡淡道,很不愿与她说话的样子。
作琴横她一眼,你横竖把自己当潘太太了,记得什么!她说让父亲纳小,谁知父亲答应了,却得了病,是真的吗?他是死没本事,娶个小都不敢,得了病是想娶,他想冲喜,她说你就要死了不要害了人家,他更郁重,他是被她激死的。
你怎么!作瑟动了真,将出门,格外护着母亲。
你护她!作琴站起来,火直冲头顶。你们从来一伙,她教你三从四德,教得跟她一模一样,死脑筋封固经脉,她年轻就守寡,你也要守寡,你以为你好得到哪里去?你这个样子指望潘有旦喜欢你?他不过要你做他守在屋里的太太,死气横秋的太太,你嫁,嫁给他,你要给他生一堆儿子,生不出看他打不打废你,你这样,生出来的孩子也是弱的。你会生吗?你受得住生吗?只怕把你生死!
作瑟扶住床架喘气。见她这样没用,作琴更恼火,走过去抓着她的肩膀说:你只会喘,你这样经不住说,下次婆婆说了你你岂不要跳河?你根本就不该生下来,我也不该生下来,你去死,你去死了我也去死,我早就不想活了,你進了潘家我还要咒你,把你咒死,你生来该给人骂,给人欺,我恨不得杀了你,看你这副样子,你该死,你该死,你死了他安逸,我也安逸…… 直到听到阿康和母亲的声音,她才停下来,愣一下,跑出去了。回房插了门闩,拉了把椅子抵住,没有点灯,她站在屏风后面,听到作瑟房里传来的叫声,像极女人难产的凄厉,阿康的声音时断时续,像劝又像骂。她木着,直站到浑身冰凉,没有一丝暖气,受不了了,摸到床前坐下,脱了鞋,裹着被子不停打战。热泪流过冰冷的脸面,像一盆热水从头浇下,浑身被烫般,她再也抑制不住哭出来。
腊月十四日,嫁作瑟,多日阴着的天起了太阳,光朗朗照在院子里,来的亲戚族人都喜庆着脸,太阳照在人们脸上,褶皱一清二楚,明灿灿的,像一张张老去的面皮。
李家已经来了一应物品,都堆在作琴房里,她一一拆开看,再一一包好,母亲来喊她出去吃饭,她转过脸,神情讷着,目光飘雾,如在睡梦里。前天晚上的事,她知道母亲忍着,等今天作瑟過去,就要跟她算账了。她说,你现在就跟我算账,晚上算,我要跟你吵。
你得了病!母亲咕一句,嫌恶地看她一眼,出去了。
腊月十八的晚上,她挎了篮子去庙里。等了很久,潘有旦才来。他进来就说:第二天回门你也不肯出来。
我不愿看到你。
是不愿看到我和作瑟一起。他笑了。
她怎样?她压下重重酸涩,问。
嗯?他随之反应过来,说,不知是怕还是不喜欢,不像进门前对我好了。
听到他得意的声气,她讽笑一声,她还不习惯做你的太太。
他换了副口气,我看她是不喜欢我。
你少说没良心的话,她把一辈子都给你了。作琴有些恼火,想到作瑟,温和地说,你要爱惜她,现在对她好一些。
他走近来,你跟我走,跟我去上海,怎么样?
他的声音像被热水泡着,软又暖。她分不清楚他是怎样的,到底是怎样的心,此时她也不愿想了。
怎么想?去不去?
不知道,她说,我不知道去不去。
他忽然严肃起来,说清楚。
像被救上来又被推回水里,他的脸怎么能一下子冷峻起来?
你强硬些,志气些,走上了好路,我会尊敬你,作瑟是天生的命,你不是,你才十八岁。
我不相信你。
我坏到连这点好事都做不得?
她掀开篮子上覆着的一层布,给他看,是几件衣服。她嗫嚅道:你现在就送我走。
我忍够了,我一刻也不愿在家里,我死都不愿了,你把我带走,不管干什么。她的泪又蒙在眼里了,双手紧紧攥着篮子,全身的力气都在手上。
他伸手捏住篮子的把,与她的手挨着。
那就走,我说的是真话,早想把你带出去,你要嫁李家,我不准的。
她不看他,心里却发愿般地涌出全部的东西,是甘心,和相信他的虔诚。
我愿意出去。她说。
庙外打更的人敲着锣,声音近了,两人屏着气,动也不动。更声由高到低,远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说,我没准备好,明天,明天这个时候你多带些东西。
她把篮子放在香案上,靠过来,只敢靠着一点,贴着他的肩膀,心里有了热度。我想了好久,想了好多次,你娶作瑟那天我睡不着,每次你回来我都想跟着你,想天天看见你。
他伸手捻熄了蜡烛,任她靠着,这样偎着,两人的心都缓得温轻了些。
你喜欢华琪?她问。
她做过妓女,你是干净的。
作瑟。
她是块木头,我担心她将来活不长。
她笑出声,黑暗中的声音令自己也吃一惊,我也想过她活不长,兴许生孩子就生死了。
他笑了,你们一点都不像姐妹,她让你,你越欺负她。
他不动,她也不动,她贴着他,伸手抱了他的手臂。她抱着了一个饱实的梦中世界,是由天造,再由地设,塑出的这么一个形,有气呼出,有血流动,是真实的,真实的人。她贴着他,心里的快乐涨得满满的,报复了作瑟,也报复了华琪,他没有她们,此刻他在这里,跟她挨在一起。
恍然,她明白了什么一样,松开他,明天来,告诉你我走不走。她拾起篮子,打开门走下台阶,消失在庙外。冷风嚯地灌进来,迅速吹走身上刚刚蓄满的热量,他打了个激灵,走出庙,整片深夜是无垠的深蓝。
她一路上也不知道冷,只顾走着,回到家,推开掩着的大门,轻手推上,插好闩,仔细看了院里的动静,她房里亮起了灯。她把篮子放在院子墙角下,走到房门口站了站,推门进去,母亲坐在她梳妆台前的绣凳上,不知坐了多久。她飞快扫了一眼屋里,走到床前,看到枕巾一角皱着,房里像被翻过。她坐下来,倒在床上。
你到底要怎样?母亲凄厉的声音。
你这个冤孽,我就不该生你,你有作瑟一半好我省多少心。母亲把手里的刀片掷在地上,薄脆的一声响。
她坐起来,我不嫁,你答不答应?
屁话!母亲从凳子上起来,过来抓住她的头发,你刚才去了哪里?你想害谁?
她不动,任母亲抓着,身子又倒下来,手脚敞开摊在床上。
母亲撒了手:从现在起,不准出房门一步,出去我就要了你的命!说完捡起地上的刀片出去了。
她听见门外上锁的声音,从床上跳下来,一脚踢翻母亲刚才坐的凳子,门外的影子停了一下,走了。她脱了鞋子躺上床,想明天早上阿康发现墙边的篮子,交给母亲,母亲看了会进来逼,逼不出,又是一顿吵。她把手伸进衣服里,冰凉的手摸着光滑细腻的肚皮,像手伸进燃烧后的灰烬堆,温温的余热,她呵呵笑出来。
第二天中午,阿康送饭进来时臂上挎着篮子,她的强硬折了一折,只坐着不动。阿康说:我捡了来,里头是你的衣服,没让夫人知晓,你是要去哪里?她顿时很感激,面上不语。阿康把饭菜端上桌,夫人很生气,你去跟她道个歉,就要去人家的人了,去了李家皮包骨我们面上不好看,你多吃些。
她立起来,走到桌前,端起饭碗扣在阿康头上,饭团从他头脸上落下,地上身上都是饭粒子,阿康愣住了,她又端起盛着一条鱼的碗,阿康连忙后退,她拈起鱼尾巴提起来,走过去,一只手扳住他的肩一只手把鱼往他嘴里塞,两人打架一样你推我搡。终于阿康挣扎着出了门,奔跑着呜呜叫喊:夫人……夫人…… 她奔到床前拿起包袱跑出去,跑过院子,跑出了朱色大门。
她往巷子深处跑,从另一头跑出巷子,拐进一条平时无人走的窄街,跑到三面河边,沿河跑到田埂头,怕被人看到,翻了田头的矮墙,跑进了庙里。
晚上潘有旦来了,屋里漆黑一片,他关好门,去摸香案,脚踢到了案腿,声响像偷食的老鼠慌张乱窜撞到了锅瓢,他微一惊,在暗中笑了笑。点燃蜡烛,微弱的火苗烧了几秒,变成拇指大,他看到门旁一尊残了两根手指的菩萨下,她睡熟在并起来的三张蒲团上。他蹲下来看她,她睡得很深,身子侧蜷着,肩膀和抱在胸前的手随呼吸一起一伏,脸上安静无忧,和平时很不同,一副没有心肝的样子,看着她这副天真的睡相,他生出几分怜爱来。看了一会,拍拍她的手臂,她醒过来,睁开眼睛,他脱下衣服盖在她身上。
你不怕冷?
我忘了冷,早就不冷了。她把衣服拉到脖子上,坐起来,并起膝盖,拉了衣服下摆盖到脚上。她已冻麻木了,四肢没有感觉,棉鞋里的两只脚已经不觉僵疼了。
十点钟有舟子等在码头上,不是这里的人,我给了钱,他送你去,明天坐一天马车到城里,他带你坐船去上海,他手上有信,华琪会接你们。
她清醒过来:我有一点怕。
我喜欢冒险。他笑。
她推过去一个蒲团,他坐下来,双手叠在膝盖上,一只手不停摸搓下面的手,他也很冷。烛光下,他的脸如涂了层青色的玉,她忽然感到亲近,谁在中间也隔不开的亲近。
你究竟喜不喜欢我?她问,刚醒来,什么也不怕。
他一愣,你做了家庭教师,我喜欢你。
她不回话,心莫名一动,拉开衣服跪在他膝前,两手打他的肩,要把他拍疼的用力,他捏住她的手臂,又放下去,她不打了。
他看她,身上热起来没有?
她跪下来,与他对着脸,我就是喜欢你,恨不得时时附在你身上,我恨作瑟,恨她有你。
他捏起她的手,说,女人要有女人的样子,你做了家庭教师,我不能不喜欢你了。她摸着他的手,伸进袖子里,摸到手腕两侧的骨头,很硬,仿佛不是他的。
她说出昨晚回去和今天跑出来的事,凄凄笑了声,十点去码头,怕是被活捉。
那怎么办?他像真担心,又像戏她。
她忖了忖,说:只这样说,十点还是去,捉到了,命里死在这里,出去了,恩念你一辈子。
你倒很蛮勇,他露出点赞赏,我爱惜你,不会不管你。
她一笑,眼睛里认真,又不敢露出过多认真,你真爱惜我?
我不爱任何女人。他正色,最爱一个人也是一时,你该知道任何男人都一样。
她没表现出什么,淡淡的,把左手袖口卷起来,一道很细的痕迹横亘在手腕。
他有点慌,蹙眉看她的眼睛,要看出答案。
你说要带我去上海那天,回去我把作瑟骂了,我想让她死,我不想活了。
蠢,你喜欢我,就是输,没有好结果。他的口气像患了痨病的男人拒绝家里给他纳妾。
我本是死人,被你拨弄着,活了几天,又要做死人了,你不该这样来搅我,没有你,我甘心去李家。
真的甘心?
她不说话。他没有哪一回不看破她。
我在上海有了这念头,这次回来看见你,你可怜。
她抬头看他,我什么时候不可怜?
你走不走,真正是你自己的意愿,也许你不会喜欢上海,但以后可以去别的地方,如果你弃了自己,你自己看值不值。
他站起来,拿起她的包袱夹在腋下,走吧,要走了,我跟在你后面,看见码头上真有人往河西面跑。
她知道潘家大院的后门在河西面。他忽地要做勇士,要无私奉献,他坏是坏,是温文尔雅柔情脉脉的坏,是只对女人的坏,他真正是个有志向的人。
她转头朝他一笑,去了,别想我做你的家庭教师。
月色很浅,前面黑黢黢一片,他跟在她后面几十米远,走在暗处。她知道后面的他在看她走路,在跟她走路,他与她中间隔了一世界的冷风,这一世界很大,又很小,她一转身就能穿过去靠牢他,又一转身就看不到,他躲着。
走近码头时,看到木屋里透出马灯的亮光。河边只有这间屋子,遮阳挡雨,做渡舟人的休憩处,木屋半间屋子大,由三面木板和顶板拼成,低矮简陋,敞开的正面对着河。她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舟子,或者,有舟子,也有母亲、阿康和拿着棒子的叔伯家下人。不敢再走,也不敢回到他身边,他根本不知在哪里,回头都是黑暗,他藏在哪里看着她?木屋里黄雾色的光,照出屋外模糊的廓影,像遥远世界里的企盼,像上海晚上的一束路灯光。她回头望,黑黢黢一片,他也是怕人的吗?他怎么不出来?
她提起胆子朝前走,不呼气也不吸氣,这口气要等到进了木屋再吐。
木屋里走出来一个人,细长条影,看不清面相,她陡地一惊,提着心不自主吸了口气,人木着,不敢动一分,怕一动被那人看到。直立立的人站在空地上,怎么看不到?他是从木板缝里看到要送的人来了,走了出来。她像尊塑像般不动,他也站住不动了,都怕是深夜的鬼魅。
肩被什么碰上,她再也受不住惊,失声叫出一声,半转身,是从暗里钻出来的他。他拉着她的手臂往木屋走,低头笑,不说话。她木了一样,失去动的力气,被扶上船,安坐好。
他站在屋前,站在中间,挡住了身后挂在顶板下的马灯,那照亮码头与河水的光亮的中心源。周围的黄色光晕拢着他,看不清他的脸,只看到他伸出一只手,手背朝她推。她的心被什么按下去,由一种锋利的东西切开,切成两瓣,贴在冰凉的铁皮一样的东西上,她要站起来,站不起,呼出声:有旦。
岸上传来幽远的一声:到了来信。
到了来信。她又听到一声,隔着水面,声音波荡着飘来,消散开去。
桨板划在水里,发出清凌凌响,深夜河水的腥气透着清润的干净味道,他们漂荡在一河黑暗上。四处望去,哪里都是黑,寒气浸进骨子里,船下是满河的恐惧,她不知道怕了。年轻舟子递给她一壶水,她抱在怀里,解开包袱,拿出一件衣服披上,手枕在膝上,听着桨板划在水里的声音,睡了过去。 第二章 城里
舟子不停歇地划船,费了力气,只觉热,脱下棉衣盖在腿上。不知睡了多久,作琴冻醒来,舟子听到声响,转过头来,说,挨一些,再这么会就到了。她听着他的声音,脑袋醒转过来,晓得是在船上,真在往上海去了,就有点怕,怕船下黑漆漆的一河水,怕家里追上来。四处看,都一样,黑阔的水面隐入更黑里去,那黑,是无边无际的吧。舟子把腿上的棉衣拿下来,朝后递给她,她接过来,披在身上,觉得安全了些。
约摸黎明光景,她只猜到是天快亮了,船靠了岸。他很敏捷,站起来一跨就上了岸,摸到岸上一根木桩,系上绳子,再跨下来,扶她上去。上了岸,回身望那片水,想是离家越来越远,心就又松一截。
这个舟子,看上去跟她一样大,寡言寡语,却很会做事。从前天晚上被母亲锁在房里,昨天跑出来,到现在,没进一粒米,早已饿过头,不觉得饿了,只是身上没力气。他呢,划了一路船,也是耗力气,肚子早空了,却比她能支撑。他提了她的包袱,步子疾疾地走,天还是黑的,清早的寒气笼着雾,此时格外冷,她跟在后面,低头看着前面的两条腿,模糊地跟着他,不知要走到哪里去。
他轻车熟路地走过几条街,在临街一户屋前停下了,迈上台阶,用手捶门。门缝里有亮光,捶了几下,一块门板从里面下下来,冒出一张人脸,认得他,诧异道:原来是你,今天怎么来这么早。他没说话,引她进去,才对那人说,带个乡人上城来买点东西。那人便没有多问了。作琴环视屋里,堂屋里摆着四张方桌,后廊那里走来一个人,一手捧着坛子,一手拿着一叠碗,就知道是间食铺,他是带她来吃饭。
那人原来是掌柜。掌柜端了两碗热水来,他们对坐着,一人面前一碗,她双手摸上碗,捧着碗,烫热从手心流向身体,身子立马暖和了,抿一口水进嘴里,不很烫,就喝了一大口,热水下喉,她的眼泪就惊出来了,想坐在这里不走了,这里多暖和啊。舟子喝完热水,又要了两碗,再一人一碗喝下肚,通体舒畅温暖,积了一夜的寒气从身体里逼出去了。
温暖唤醒了饥饿,就觉出肚里空空,迫不及待要进食。他们是食铺今天的第一拨客,一会儿,掌柜端来两碗阳春面,放在面前。这味道清淡的面条于他们是至上美味了,他们真是贪而馋,顾不得吃相了,汤汁都不剩,全进肚里了。当然是不够的,又上来两碗,第二碗就吃得慢些了,她想,等到上海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路上不一定吃得饱,现在多吃些,第二碗也吃得碗底空。掌柜在另一张桌上坐着,看他们吃,知道是连夜坐船到城里来的,却不好问是为什么事这么急,他认得他,这后生他晓得点,不是做坏事的人,她呢,年纪和他一般大,穿着虽旧,样子却像有家底人家出来的,便猜到些什么,可这后生的家是很穷的,两人也并不亲近,进来就喝水吃面,没说过一句话,他便没往深里猜,这世道,谁管谁呢,反正是客,吃了就走的。
吃完面,坐了一会消食,舟子感到身上渐渐上来力气,付了钱,带她出去了。天已麻麻亮,他熟悉城里的每一处,她还是不管不问,只跟着他走。到一间车行门口,车行刚开了一扇边门,他叫她等在外面,自己钻入门里去了。一会儿,车行旁边的仓库门开了,他走出来,后面跟着辆马车。马车赶到跟前,他接了她的包袱,撩开棉帘甩进去,看她躬身进了车里,自己坐到前面赶车去了。
马车走的官道,是一条到温州总码头最近的路,却要到下午才能到。舟子一路上仍是沉默,时不时撩开棉帘往马车里看一眼,好放心她。作琴找他要信,他在身上摸一阵,摸到了,手伸进窗口里来,她接来信,挨到他的手,极冰凉,赶车受着风,想是很冷的。信文潦草简短,说家里妹妹要来上海,让她帮他照顾几天,过了年他就回来。她撩开棉帘往外看,外面是冬天被冻荒的草木田野,他们就是追也追不上了,她感到困乏,挪到角落靠着,睡了过去。
马车进了温州城,街市的喧闹传进车里,作琴醒了,一路车颠簸得身上酸痛,却补了顿觉。到了总码头,两人早已腹内空空,舟子把车赶到一处饭铺门口,扶她下来,两人进去吃了饭。吃完,他叫她在饭铺等一会,他先把马车还到总车行,回来了再去买票。作琴把他喊住,说自己能去上海,不要他送。他很稳重地,没有搭她的话,要去赶车。作琴心里还是防他,不能叫他送到上海,不愿他晓得更多。她走到车前,拉住他的棉衣角,他让你送到,是不放心我,你送我这一路,看得到我是怎样的人,我到得了上海的,你不要去。
此时他才显出他这个年龄的本来面目来,是一张稚气的脸,脸上现出为难的神色。她脸上也有稚气,出口却是不容商量,不要他送。他就答应了。他从小到处走跑,年纪虽轻,经历的人与事不少,算是个看人和做事有数的人。他是由人介绍来到三和镇做这个事的,见了姓潘的人,听明白怎么做,就晓得不是桩明朗事,馬上要过年,哪个好人会离家往外跑?这个年轻的小姐,和那个姓潘的人,怕是一前一后跑到外面去的男女,他一路上暗暗注意着她,不像那路女人,却想不到另外的由头去,收什么钱做什么事,关他什么事,现在她不要他去,他不去就是。
他从身上摸出点钱给她,叫她等一会,走远去了,一会儿回来,一张油纸包的几块饼子,给她路上吃的,说船上有买的,不如岸上的好吃。她解开包袱放进去,他真是个周到的人。
马上春节,人都是从外面回来,去上海的人不多,船票好买。买的是晚上七点发出的一班,他送她进闸,作琴谢了他,嘱他回去了不要讲出去。他轻轻笑了,露出方正的白牙,变得极稳重的样子,我不是你们那里的人,也不知道你是哪个,我不会讲。
舟子穿过人群走远了,直看到不见了踪影,她才上跳板上船去。这一路,很像是个梦。她携了包袱站在甲板上,甲板上走来走去的人,没什么好看的,便进舱里去,坐在她的位置上,手搭在腿上的包袱上,包袱里是舟子给她的饼子。外面早已经黑了,轮船起锚的声音巨大地响起来,震得整条船发抖,她坐不稳,身上又冷,欠身往里坐稳了,眼泪就出来了。再怎样,人是出来了,到底不怕的了,她不要自己怕,不准自己怕。
康夫人愁得只有泪,阿康也愁得没了人样,康家剩下两个孤老守着一院准备喜宴的桌凳。 作瑟和丈夫回娘家来,她也仿佛一下老了几岁,静默默陪在母亲身边。
活端端的人,平空不见,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叔伯来家里问,不敢隐瞒,平时表现、神色、说话、墙边的篮子、枕头下的刀片,均实告。着人去码头问,往县道去的路边沿户问,都不知道,又派人下水捞,四处旷野寻,均无影。
前后回想,都有预兆,都有预兆,早该想到的。康夫人拍着膝盖,她不想嫁我是知道,只当她平日里就是这副样子,去了就好了,哪个女人不是去了就好了,镇上都知道了,天大的丑事,我怎么做人?怎么向李家交代?我死了好……
作瑟问有旦怎么办,有旦说,你们逼着她,她不愿嫁,念过书的人不能这么待,要诱。又对岳母说,您不该逼她,知道她是这样性子,又快嫁人,该顺着她,到时往李家一交,死活不是我们的事了。
是,我太急,我不该寒她的心。康夫人哭道,这么多年,十八年,十八年,我怎么养大的,你爹死得早,我不苦?我最苦,都不体谅我,让我死都死得不安逸,这么跑了,跑去死吧,跑去死,我只当你活了十八岁,不是我身上的肉……
作瑟泣不成声,流了泪,卧蚕发得像两个袋子,她一动气就无力,心跳吃紧,有旦赶紧扶住她,走到清净地方稳下来。屋里的哭声又凄厉起来,像咳,更像喘。阿康立在门外,多少年,这哭声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刚进康家的门,就是这声音,这么多年也没变,她似乎没有老,老的是他阿康。
阿康抬起袖子揩泪,泪一蒙满眼,眼睛就模糊,他要盲了,快要盲了。
这个年,作琴在上海,同着王华琪、王华琪的弟弟,三人在一条旧式里弄房子里过的。
王华琪的弟弟分杏十四岁,从小跟做长工的父亲住在东家,是小长工,夏天来上海投奔姐姐,有半年了。父亲从没跟他说过他还有这么个姐姐,今年父亲收到一笔上海寄来的钱,他才晓得他有个大他十几岁的大姐,五岁上给了人家做童养媳,自此跟家里断了信。王华琪有钱投在一家赌庄,从赌庄回过来的钱,是她现在一部分吃穿用度的来源,分杏来了,就派他去给赌庄看门。他很吃得苦,大冷的天,就坐在门里,看着进出的人,风灌进来,只管受着。看门是轻省事,他只需坐着,不出力气,比在乡下跟父亲做事好。
分杏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好奇,又没有见过什么,来这大地方了,仍是每天只在一块小天地里打转,人却有了个正式样子,王华琪给他置了几身够换的衣裳,吃饭也有了油水些,时常还给点零钱,他喜欢上了上海的生活。大姐的过往,他不知晓多少,来上海前,从父亲口气里听出父亲对大姐的瞧不起,却又羡慕她的好生活,指望着她经常寄些钱回来。他跟大姐日日相处在一个屋檐下,半年了,也还不亲近,像是陌生的。他不喊她姐姐,喊不出口,他在乡下有两个姐姐,从小喊到大的,她们跟这大姐好不一样,她很漂亮,吃好的穿好的,举止做派也讲究好看,全是他以前没见过的,他来了上海才知道世上是有这样的女人,像画里的。对这姐姐,他有着因不亲近而生出的好奇,因了她的漂亮和吃穿排场,又有她是他亲姐姐的骄傲。对潘有旦,他也是不喊的,要是喊他姐夫,就该喊她姐姐了,怎么只喊姐夫不喊姐姐呢,就都不喊。
潘有旦跟王华琪一样,不大注意到他,家里多个他,只当多了只讨食的小冻猫,他又听话,不惹眼,不声不响的,有时他在屋里,他们完全当他不在,说起什么来也不避他。年前潘有旦要回乡下去,分杏听到是回去成婚,才知道他并不是姐夫,再多想些,就生出跟父亲一样的嫌弃了,更不会喊她了,好在他也是不把他们两个放在心上的,知道了什么,转眼忘到脑后了,父亲送他来上海讨生活,他只管有吃有住就是了。
腊月二十佣人就回六安老家了,是有分杏在,王华琪才放佣人回家的,佣人一走,分杏承担了所有家务,她自己什么都不需沾手,要做什么,指给他。分杏听话,姐姐要他做什么,样样肯做。年前几天,家里住进了一个人,分杏只知道她叫作琴,听她自己说,是浙江乡下来的,看她的样子,却不像田户人家的。
作琴看分杏,就看出是乡下来的,脸上冻得红红的,皮肤皴裂着,一股未脱的乡气,初见她,样子很怯。作琴来的第一天,上桌吃饭,王华琪吃了一口,就抱怨分杏不会烧火,天天烧出这样的菜来,硌牙硌喉咙,败胃口。作琴晕船,在船上呕了几回,又睡不着,路上只就水吃了几张饼子,到了这里来,人虚弱得很,肚子是空的,上了桌就只顾吃,听了这话,用心点嚼味,确是不好吃,几样菜都烧败了,却不免为他抱不平,烧火这样的事,既吃不惯,怎么还要他做,她不像个做姐姐的。王华琪说他,分杏本不怪的,也听惯了,只今天当了一个刚来的生人面说,脸就红了,不自然得很,想回什么,言语嗫嚅,终是没开口。作琴开口了,说他还小,做不来厨房细事,下一餐她來烧。王华琪想,这个作琴,人刚来,却会看人看事。王华琪已吃了几天分杏糊弄出来的菜,又不肯自己下手做,有人来烧火是好事,爽快答应了。
下一餐起,饭菜就由作琴来烧,这也令她心安些,住在别人地方,总要做点什么才好。住下来几天,她看出王华琪待分杏并不是第一天那样的刻薄,头天抱怨他不会烧菜不是真怪他,想是说他说惯了的,分杏也是听惯了,不回嘴,也不往心里去,一会儿就忘了,依旧去做姐姐安排他的事,是个皮实的性格。
分杏很听话,听话得近于老实了,也实在是个老实的孩子,佣人回去后,每天天刚亮,他就起来了,隆冬的早晨多么冷,他提着空桶去公共水井排队,里弄的居民们一早要出去做工,都提早打水担回去储着,他排在队伍里,是最小的。担了水回来,倒进缸里,去厨房热碗泡饭吃,就去赌庄了。作琴睡到七点多起,洗漱了,下楼去买菜,菜钱是王华琪给,用多少剩多少,每天买菜回来都跟她报数,王华琪不在意几个小钱,只是于作琴这一面,要让她清楚的。作琴带在身上的钱是她全部的积存,能不用就不用,以后还不知是什么样的,钱留着,心里就有底气些。好在这里处处用钱的地方都不要她掏,王华琪极大方,想是潘有旦嘱咐过的,问过几回,差什么,只管找她要了钱去置办。她听得出不是客气话,只是不差什么,她差的东西,不是摸得着的实物,便只隔几天问她要一回菜钱。
康家大院在三和镇东南朝向的一条人稀清寂的巷弄里,一扇两开的木门,端重大方,涂朱色漆,两只锃亮的黄铜铃耳,没有门神,康家大门不贴门神。从巷弄里出去,是条宽些的街,沿街三两店铺,行人不多,只有逢上清明、端午、重阳几节和春节,街上才络绎不绝,邻乡人、过路人都拥来赶集,巷弄里也才热闹起来。每年一进腊月二十,外乡挑担子的贩子就来了,把镇里每条街巷都走遍。卖糖人的贩夫吆喝声特别:糖人稀——稀糖人啦——每听到这声叫,作琴就会问母亲要钱,领着姐姐作瑟打开朱色大门,叫住往巷子深处去的糖贩。
那时父亲还在,家里慷慨,买零嘴都会准,两人跟在糖车边看贩夫在石板上淋糖稀画糖人,佣人就站在门里看。贩夫见姐妹俩白净模样,又见佣人站在门内,知道是大户人家,不像对其他孩客那樣多说话,给了糖人就走。作琴是想与他说话的,说几句闲头闲脑的话,作瑟在旁边,佣人又站在门内,她开不了口。作瑟不说话,从来不多说,要哪个糖人,用手指,再不作声。得了糖人往门里走,作琴舔糖蛇的头,一口咬断,说我吃了蛇吃了蛇,好甜。作瑟也是不作声的,舔到底也不作声。
父亲快死的时候,作琴看到一线希望,天天去散发苦药味的房里看他,到煎药的时辰便去厨房等着,佣人滤好药,她接过来,小心地端过去,放在父亲床头。她把她的天真与纯稚表现得通透而彻底:给他念弟子规,唱幼儿歌,讲今天做了什么,母亲说了什么,也以嘲笑的口气说佣人的蠢笨事。她伏在父亲床前,用白嫩的小手摸他的脸和耳朵,床上的人高烧不止,耳朵经她抚摸更烫。他艰难地转过脸问:你长大了想怎样?服侍你。她说。说真话。是真话。她努力要为自己辩解,涨红了脸。
父亲回光返照那天,母亲扶他上桌,一家人的心境都很悲凉。父亲拿起筷子,夹了一片茄子给作瑟,又夹了一片给作琴,两人吃在嘴里,都想到这是临死之人夹的菜,想努力吃出些不同的味道,怎么嚼,仍是中规中矩的茄子味。父亲已多日不吃饭,这餐吃了一小碗,母亲很高兴,叫他还吃一碗,他摆手,不说话。吃完,他不下桌,谁也不敢先下去,都知道他要说话了,作琴的心一紧。
父亲看着面前的几碗菜,开了口,我无子,命里该我,对不起祖宗,该我下去受罚,阳寿短算罚了,我不怕了。母亲看着他,心里愧到无地自容,他说这个话没有怪她的意思,可她听了,是在打她的脸,到了这个岁数没有儿子怎不是她的错?他的身板与脸容已被病折磨得没了形,土色褂子搭在两肩,像搭在木架上。他不看她,看向两个女儿,命里无子,就把你们当子吧。他朝母亲说,让她们念书,让她们念,命是她们的。作琴紧着的心放了下来。
三天后的夜里,父亲去世。
姐妹俩走在送葬队伍前头,作瑟捧着父亲的画像,作琴走在母亲旁边,她望着天上缓慢流动的薄云,心里没有多大知觉,父亲在的时候,也早就跟死了一样。
父亲一死,家里彻底断了原来的生意进项,只有靠收乡下租子过日子。两人这才入了塾,学塾里的人都会些字了,两人进去从头学,作瑟不温不火,教字就认,给字就写。作琴积极些,在家里找旧书翻了看。作瑟不大爱进学塾,塾里多是男孩儿,小小年纪就知道许多,还爱对几个女孩儿说些胡乱话,作瑟不懂也懂了,作琴不惊,当听不见。
读了两年,两人进了镇上小学堂,正式些了,作瑟才不那么怯。作瑟已经近十三,先前总招同学笑“老小女”。每被人喊“老小女”了,回去跟母亲哭,母亲就责在作琴身上,念什么书?女人念什么书?早晚给去人家,念了心野了,哪来这个规矩。这是作琴最软弱的一处,她不敢反抗,只得顺着,低眉顺眼,母亲骂一会也就止了。
后来每逢过年初一给母亲磕头,母亲穿了新做的衣裳,坐在床当中,面上是做出来的威严,她和作瑟一前一后踏进房,走几步就跪下来,磕两份头,先磕父亲的,对着母亲磕,再磕母亲的,磕完起来,母亲散一点钱,这才有母亲的慈爱。姐妹俩坐母亲两旁,作琴就会说:让我们上中学堂好不好?她要作瑟也说,作瑟对念书没有兴趣,弱弱地学一句:让我们上中学堂好不好?母亲看着她们,沉默几秒,说,让你们念,都念。得了这个承诺,这个新年,作琴才过得踏实。
作瑟不爱念书,她从小性静,一点吵闹就不舒服,不喜欢学堂里孩子扎堆,作琴说家里请不起先生了,现在兴新式学堂,有钱人家也不兴请先生了。那时作琴是爱作瑟的,她把作瑟的不多言,病恹恹的脸,当理所当然,做亲姊妹实在的爱。她催促作瑟认真学,一起去县里上中学堂。
考上县中学后母亲不高兴,不想她们念书,乡下租子一年比一年难收,她只想存些钱抚养她们长大,嫁人家,再自己过老,是作琴每年正月初一磕头那一求让她让步的。作瑟更想待在家里,但作琴一定要她去,作瑟只好从了妹妹,两人便拉扯着去了。
去了县里上学,作瑟的心完全不在学习上,作琴瞧出端倪,下次从镇上来县里有事的潘有旦来学校找作瑟,作琴就不准她去。不准是不准,心是拦不住的,终于念完一年,作瑟退学回了家。
作瑟自小话少,目光不轻易予人,举止就显得骄矜,其实是弱,和几分对什么都没兴趣的淡。她做什么都由作琴领着,她通常慢一拍,但因了她这懵懂冷淡、万事不关心的样子,康夫人便认为这女儿是好的,把她的将来很作几分指望。
潘有旦对作瑟的喜欢源于幼时的向慕,潘有旦大她三岁,上学塾时与姐妹俩在一处。潘家在镇上西边,家里上下几个姐妹,唯他一个独子。他那时就显出富家子弟的纨绔与潇洒来,人聪明,不是没头脑的纨绔,塾里有人叫作瑟“老小女”他不跟着叫,私下却会跟他们讨论。只同了半年学,他转入了小学堂,然只那半年,他已经给她留下好印象,作瑟那孩子的心就记住了他。两人不曾讲过什么话,只都特别注意彼此,偶尔在路上遇到,互相看一眼,都不知道对方心里是不是自己想的意思,眼神太平常,一扫而过,他扫一眼,走过去了,她想再看,又怕发现,于是不看,闷在心里想他的眼睛。
潘有旦去县里上中学,在同学中已是大龄了,他念了不到一年就退学,去了城里伯伯家,说学做生意。作瑟跟着作琴上了中学,学校更正式严厉,容不得一点马虎,她无心念,课本把她磨得更瘦,开始有同学说她是天外来的仙子,不是念书的料。只有作琴护着她,殷勤地侍奉她。每逢学校放假,作瑟回了家就不肯再去,作琴劝,劝也不行便往门外拉,她只得再去。那是一段熬苦的日子,作瑟抑郁低沉,终日无兴头,只想着快快结束学业。 直到有一天潘有旦来看她。这是救了她。一天上午的课完,先生叫住她,说有个人在学校门房等你,她问是谁,先生说是你同乡,姓潘。作瑟猜到是他,猛喜,慌张走到学校门口,一眼看到他的人。他长高了,已不是两年前路上看到的样子,然而是熟悉的脸,脸上有了大人模样,开口,是成熟的声气了。他还记得她,来看她了,这让她不能相信地惊喜,嘴都开不了。潘有旦极大方,像与她昨日才说过话的,说这次回来,在家里住了几天,今天来县里办事,来看她一看。她有点失望,他不是从前了,一面又更高兴,他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只匆匆说了几句,潘有旦说要走了,她一下子又沉下来,很不甘愿,仍说不出什么,只好看着他走远。
他专程来看她,她弄不清意思,然而一想,意思再明了不过,心里就有欢喜涌上来。不久收到他的信,說出对她的恋慕,时间之久与她一样,也从学塾就有了,她更惊喜,原来两人是相通的,这封信就是承认,承认他,也承认自己。信里他说在城里跟伯伯学生意,将来要去上海,等她毕业了把她带去城里玩。她忘乎所以,回了信,说出心里话,字字都是想与念,又将在学校的苦闷一并吐出,临寄前又审一遍,才敢寄出去。
作琴发现后笑她笨,说潘有旦半个城里人了,对你恐怕不是真,作瑟才想到自己与他真正才说过一回话,又是很不同的人,就乱了,又不敢说。潘有旦不来信,她不好再去信,只能每日搁在心里想,时而郁苦,时而亢奋,这样下去,书更念不进了,作琴却时时看紧她。
潘有旦下一次来县里看她,作琴就把她锁在屋里,骂她没脑子,说他是看你老实,想骗你。作琴走到学校门口,要赶他走。但看见他的人,就没有骂的心了。她从未注意到过潘有旦,不大记得有这么一个人,这一看见,心里就承认了,镇上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的,连相貌也不像镇上人了。潘有旦跟她说话,彬彬有礼,带着熟人的亲热,她知道是做出来的,心里却想难怪作瑟入了魔。她跟他说,作瑟在念书,他不要老来找,让他走。潘有旦没有多问,面上一笑,道了别走了。
作瑟文文静静,恹恹安安,作琴不怪,她生来就这样,从小到大没变过,只是作琴看不惯,从小意图改造她,改造了十几年,还是这样,没有长进,只没往回退,她就不管了。作瑟的脸是椭圆长,五官淡,眉毛淡得近无,身姿匀称,走起路来却像妇人,慵散的妇人。仔细看她的脸,才知其实脸是妇人相,看久了,就把她那无力气时刻要倒下的身姿看作妇人了。作瑟的脸,恹恹的,轻淡的,小时倒不像,长大了越来越有妇人味,若不是开口说话那股不谙世事样,真有人认为她老成了,作琴想她幸好还在家里,若嫁了人,年龄一长,就真是实实正正妇人相了。
作瑟要退学时,作琴死不同意,知道她这一不念书回去就是待嫁的命,还会变得与母亲一样。母亲说作瑟念得够了,再说连她也不准念,她自始至终就这一处软肋,只好吞下肚里的话。新学期一个人去学校,过了两个月回去,果然,作瑟有了不同,是在往她预想中坏的一面走了。作瑟没事就喜欢靠在房门口,望着门前发怔,一靠很久。姑娘家单薄地靠在门上,像什么样子,她走过来,作瑟就回屋,她跟进去,作瑟靠在桌沿边。她很生气,去拿了本《莺莺传》来扔给她,说,你看,让你看死。
作瑟退学后,与潘有旦通上了两地信,只是那边很疏,又总是来得迟,信里也没说什么,作瑟急而郁,面上看不出来,心里是焦苦的,她已经在这个年龄里了,他迟迟不兑现,又不像要兑现的样子,就这么一来一回地写信,算怎么回事呢。她不敢在信里问,怕他看不上她,问了更怕看不起她。就这么一来一回,跟他写着不虚不实的信,人不比在学校好多少。
潘有旦常年在城里,一年回来两回,也住不长,在家住不到半个月就走了。然而他只要回来,就是她快乐的日子,他一走,她又变回忧苦的可怜人。作琴一心向着书和知识,在学校看了些新书,更加瞧不上她这副模样。
潘有旦从城里回来,已是中秋后了。他来到康家,佣人阿康开门,见他神采而谦逊的样子,料到点什么,恭敬让进院子里,跑去报夫人。潘有旦向康家提了亲,要娶作瑟,这次专门为这件事回来。他今天来,先亲自来说,之后家里会请人来正式下定。潘有旦虽诚恳,却从来对康家人保持着一份傲贵,他对康夫人说话的口气,像大太太生的儿子对父亲的二姨太,尊敬,不完全尊敬,轻看,又非常有礼。康夫人早没了丈夫在时的骄贵脾气,自丈夫死后,她做了全家人的主心骨,却没威严,作瑟作琴愈大,愈不听她的,她只欺得住一个没脾气的老阿康。康夫人想他自小过着富裕娇养日子,要哪有哪,有架子是自然的,潘家愿娶作瑟,她是愁云头上来了太阳。
屋里的人不曾想到站在门外的阿康与作琴,全听到了。作琴把母亲的谄笑迁就与潘有旦的高人一等全听进了耳里。跟康夫人讲完,潘有旦告辞,走出朱色大门,与巷子里的作琴面面相碰,她提着篮子,刚从外面回来的样子。他春风得意地对她一笑,要走,作琴叫住他,并不领会他傲贵的神色,于是他平等下来。
他对作琴印象不错,她不像她姐姐,又在县里念中学。这是两人第二次说话,已隔了一年多了,他仍是不生分,开口就说:你上回赶我我还记得。作琴未免难为情,辩说没有赶你,你来了她念书不安。
作瑟与潘有旦两两相悦,作琴是看在眼里的,小时倒不记得他这个人,只听说潘家少爷出息乖聪,她嗤之以鼻,不过从有钱老子手里得的罢了,那回在学校门口看见,她就服气了。两人都有话要说,就往巷子深处走,潘有旦拿过她手里的空篮子,穿到手臂上摇来晃去,作琴停下步子,一只手撑在墙上,说出对姐姐的担心。
你真娶她,我不相信了,以为你看她好欺负,好骗到手。她耿直地说。
骗是什么?骗是娶,娶就是真的了。潘有旦笑。
他这样一说,作琴没有话了,问城里怎么样。
哪里都一样,城里人倒比不得我们乡下人讲究。
她知道他说的“乡下人”是指乡下的富人。她看他,二十来岁的脸上已然是成熟貌迹,唇上的髭须生出一点儿,隐约的,不细看看不出来,看上去不像伪大人,也不像装成年却弄巧成拙的少年,整个相不弱,也不硬。再看过去,一张脸圆又方,眉眼周正,一脸的气度。 你会开汽车吗?作琴想起学校有女同学的哥哥开汽车送妹妹来学校。
他不知她怎么问起汽车,说不会,以后有了汽車,开回来。
她不知再说什么,只好笑笑,他也笑了。
走到巷尾,两人往回走,秋天的黄风劲劲吹来,走到康家大门口前,她突然想,他到底还是不是那回学校门口的他,他的脸一点都不像孩子,可像大人又年轻了,他在城里是怎样过的?然而潘有旦开口了,过几天来看你们,下月初一我回省城,我写信到你学校。说完不等她应,迈步子走了。
他知道她想什么,一句话就了了她的期愿,作琴这天余下的时间喜悦了,他愿意跟她产生联系,也跟她写信,作瑟不算什么了。
作琴回到学校,就往省城去了信,一半是不自禁,一半是不甘心,也不管他回不回,只想跟他写,让他不单只看见一个作瑟。她对作瑟的失望逐渐积起来,每次回家与她说话,作瑟总慢一拍,不知在想什么,要么说是说,她就像一人对着块木头在说,渐渐不说了。她彻底放弃作瑟了,一面对自己说,不要放弃自己。
放不放弃自己不是她说了算的,省城大学录取通知下来了,她知道这一关难过,还是央求母亲,好话都说尽,能想到的都作为理由摆上来。女儿家念大学,天大的笑话,也没这个闲钱,佣人都只剩阿康了,恨不能连阿康每月的薪钱也不给,念完中学,已是到顶了。作琴生生断了念书的心,把自己困在房里不吃不喝,母亲由她,说过几天就好了。果然,郁了一阵,她好了,照常吃饭照常行动,只是学校里多年养成的文雅乖静不复存在,一股脑丢回了原始,她一点点刻薄蛮横起来。
对她念不成书,那一阵作瑟的不闻不问,让她真正恨上了作瑟,开始事事与她作对。她去作瑟房里,作瑟躺在床上看书,说一声“你来了”便不再理,她在房里东摸摸西看看,想尽力找出什么错误来,好把她说一顿。作瑟知道她的心思,房里凡能见人的东西一律有条有理,她硬挑也挑不出什么。偶尔,作瑟喝了茶,茶杯与茶盖分开得远远的,不幸被她看见,就开始一通说,从父母生出她这样的人说起,把小时她不乖的事一一数尽,最后说到潘有旦身上。作琴以前从不这样,第一次这样,胸中溢满报仇的愉快,每日烧火洗衣的郁闷全发出来,说完就觉得快活点,以后便隔三差五要找由头说一次。作琴能说,说得极尽不给情面,母亲不让她念大学,总归心里有愧的,便任她。起先作瑟抵几句,当然是抵不过的,作瑟不能动火,一来气,脸就发白,说话吐不成句,她天生不是有火气的人,平日连高声说话都困难,后来随作琴说,任她怎样说得难听,与母亲一样只当听不见,也更不爱这个妹妹了。这样,两人越来越仇对了。
作琴念不成书,心还是往那方面去的,阿康六十多岁了,烧出来的饭菜三人都嫌弃,怕不干净,于是作琴揽了下来,每日烧火洗衣,母亲每月支一点钱,她从这个钱里抽出一些隔一阵子去县里买书,也自回家后,县里那间书铺就成了她与潘有旦通信的收发地址。她洗衣,作瑟的衣裳是不洗的,只洗自己与母亲的,作瑟也许心比她硬,不对她抱期望,就不失望,什么都不说,每日换的衣裳自己洗。见作瑟这样,她又不舒服了,惭愧和不满互相交叠,最终衣裳少洗得快的想法占了上风,她与作瑟更疏了。
两人到这一步,是作琴自认为的“新”与作瑟的“旧”相对成的,作琴总是想改造作瑟,当作瑟不听从,她便怒,继而骂,最后厌弃,她很少想到她是自己的亲姐姐,有时想起来自己都觉像后娘待继女,而作瑟以同样方式还她,不过是以牙还牙,但还得不够聪明,总吃败,这愈发使她滋长霸王气,没事都要挑一口。
作瑟成天闷声不响,要么发怔要么看书,作琴厌恶,她的书总这一本,翻来翻去总看那么几页。每回临去县里,问要带什么书,这时她是真心的,真心想给她买,作瑟不领情,说不要,她像被人打了一巴掌,讪讪出了门。到了书铺,还是留着心,看到合适作瑟的会酌量,《莺莺传》就是酌量后买的,她安了一点坏心:你不是天天捧着那本书看吗,让你看《莺莺传》,让你得病,死在家里。
来年七月,潘家来人给了准信,两家的事就是今年了。从去年中秋来说,拖到今天定日子,康夫人才放稳心,作瑟已经二十了,再等不得了,先前是不敢去问的,女儿是大了,可这份矜傲是要持着的,一定要等潘家来提。
眼见作瑟就要出嫁,作琴一点苗头都没有,母亲嘴里不说,心里是酝酿着的。又是中秋,八月十五的晚上,一家三人照例喝了桂花茶,在院子里看月亮。母亲开了口:你爹无承担,我也没本事,日子一天比一天差,总算还有租子收,不致饿死。孤家寡院三个女人,眼看着院子再不修就要塌,墙皮都被雨淋日晒蚀掉了,还是你们祖父手里年轻时修过一回,你爹病重时谁顾上了呢,我也修不好,让它烂着,这些年了。
父亲是在八月里去的,这是每年八月十五母亲都要说的话,作瑟作琴每年听,都不厌,作琴今年听出了异味,说:我也指望潘家多给些,好修墙皮。
母亲没理她,说道:就还一个阿康忠,跟着康家,你爹一死,叔伯都不肯顾我们了,每年租子请他们去收,谁知道到底收了多少,到我手里一年比一年少,说乡下吃不上饭,我们就吃得上了?我吃了一辈子霉,受一辈子屈,他在我对不起他,不在了我对不起这个姓。早先我是说要他纳小,拖了几年,答应了,谁知得了病,也不好害了人家,我无用一生,指望你们有用。
作琴又听出异味,对作瑟说:你要给潘家生一屋儿子。
原先是不让你们念书的,但我记得他的话,终是让你们念到十几岁。现在还不是这个命,指望念出什么?都念得不规矩了,作瑟还好,时时我看着,你我不知怎么办,作瑟是大了,可就是今年了,就不迟,你怎么办?有人来说还可以,可没一户意向你的,十八岁了,你不急吗?
作琴不作声,尖牙利嘴不起来了。母亲得了胜,说:终是要我一个个替你们作主,我活到现在,就这两桩事指着,平时你多闹气我都让着,只说你将来是人家的人,自己顾自己,我是你娘,承让着,去了人家还有人承让?只望你变过来,不然吃亏吃死你。
作琴以为母亲是借今天训她一训,把平时的默怒发出来,然而母亲不肯再作铺垫了,开口说,前天有人来跟我说了。 她一惊,警惕地看向母亲的脸,月光下,母亲的脸像古人,与白天里的不一样。
西边的李家,你兴许看见过的,叫李兴绥。他有个小弟弟,才三岁,你过去了要作孩子待的。母亲笑了,等这个小叔子长大了,你的孩子也大了,不会争什么。小叔子长到十几岁,就给你们分家,那时你们有儿有女了,自然会看重大的。不是这样我不会答应,我苦了一世,不能让你们也苦。
作琴看着肘下的石板桌面,想就要有人来给她们分家,给她们分出三块地盘来了。她清醒过来,不看母亲,看作瑟,怕作瑟笑。作瑟没什么表情,月色下面孔白冷冷,眼睛凝着散发灰光的滑净桌面,身子一动不动,她想起广寒宫里陪兔子的嫦娥。
第二天,作琴到作瑟房里,问她怎么想,作瑟避重就轻,只说:你嫁了谁陪母亲?
你笑我,是不是?作琴愠气上来,要作瑟说真话。
见她生气,作瑟笑了笑,眼角带出几条纹。也许久不笑的缘故,作瑟一笑就经不住,作琴想她是一个丑嫦娥。
我以为你不会嫁人,你从来都不像要嫁人的样子。作瑟说出真话,你像个凶霸的管家婆子。
作琴没有回击,只说:我不想嫁。脸色暗下来,此时的弱不怕作瑟看到了,平时在作瑟面前,她是连脸色都要赢的。
作瑟感到狠了些,温温地说:李家好,都要去人家的,我们都要去。
这一霎,作琴有些感激,作瑟很少这样跟她说话。她望着作瑟,问她:你有没有看到过李兴绥?
没有,作瑟说,过一久他会来,你到时看他。
这天是两人久违的温亲时刻,为表示亲近,作琴主动坐到作瑟的床上,心里是不习惯,就没有摊出全部,她软下来,面上仍是粗声粗气,作瑟也就不好温柔,但总算都退回女人的里子,作瑟也坐上床来,两人挨近坐着。
此刻都像要嫁人了,有了共同的怅惘与新的心绪。作瑟的声音柔和细软,微弱的声气吐在她耳边,你答不答应,迟早都要嫁。我去潘家,他一年有十个月在外面,我过去了,他还出去,我没有办法。
让他带着你,作琴说。
我不想他出去,家里不好吗?什么都有,每回来信,也不见有特别意思。
他就娶你了。她说,心里很酸,酸的同时担心,仿佛看到作瑟的将来。
过了一阵,李家来人了。李兴绥没来,来的是管家,李家管家很老了,长眉毛拖到太阳穴,然而人清醒,说话厚道又精明,很讲礼数。管家说兴绥原是不愿早婚,三个姐姐悉数嫁出去,他也到年龄了,父母不肯马虎,一定要找放心的,他们中意康家,几辈人老实勤恳,家风好,女儿贤顺,兴绥听说康家作琴小姐在县里念过中學。说到这里,管家顿了顿,对夫人说:李家不兴诗书,可从来尊敬读书人,兴绥自己没念什么书,见了读书人自然温逊谦良,极讲礼节的,康家世代厚荫,女儿都是金贵娇养的,到了李家自然把这边当娘家待,将来结了好,兴绥也是这边的儿子。
两人在门外偷听,作瑟笑,作琴垂目看着地,不知该想什么好,可总要想点什么的,不想心就是空的。先前念书时,唯一一个想时常看见的就是那开汽车送妹妹来学校的哥哥,那哥哥长得不算好,却有男子气,从车上给妹妹拿下箱子,一手一个,一步一跨很是迷人,但是没有多想的,也没想有一日坐上那车里去,只觉那幕情景好。
入了冬,李兴绥来了,管家陪着来的。人很平常,瘦条身材,脸相涩糙,因此人显得精矮,他对康家一人一物、一桌一椅都有点受惊,阿康端茶过来,他慌忙有礼去接,然而阿康不给他,放在了他旁边的桌上,他就更加受拘了。兴许是环境陌生,人也生,所以他表现得不太像大家子气。作琴自己走出来,他看作琴,作琴大方看他,他就有点儿怯的模样。作琴心里实了一点,男人在女人面前怯,就会对她好。
就见过一回。那回李兴绥的模样,一直是那天的样子,每想起这个人,就是他想看她又不敢看的样子。想了不少回,还是很陌生,有时愣怔,将来要跟这个人过到一起去,真到了一起又怎么过。
作琴诧异,自母亲嘴里说出来,她没反对过,一直顺着,说李家人来,她就等李家人来,说李兴绥来,她就等李兴绥来,这样着,母亲以为她愿嫁,时常提起来,听多了,她习惯了“李家”,跟作瑟说话,一人说到潘家,一人就说李家,仿佛两人都嫁了,是回娘家相叙。
去到李家,真正是怕的,她顺着同意下来,是还怀着一颗朦胧的少女心,一嫁就有个爱她的如意郎君了,书里不都这样写?阴差阳错,偏布下好姻缘,可她心底又是不信这些的。她摸不清自己的心,只是怅惘地想,把自己的后半辈子押在这形影薄轻的人身上,赌注太大了,她根本没这条胆子,是他们在推着她走。
温情只是一时,她和作瑟又敌对起来了,只因心里那条像蛇一样爬着的不肯服的嫉妒心。她看得到作瑟与潘有旦的将来,潘有旦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比作瑟看得清,他对作瑟绝不会像作瑟自己认为的那样,作瑟自己也模糊知道,可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想起李家,想起以后,闷怒和苦愁就发在胸口,没有一点办法。她看到自己降到了这样的地步,自己都愣住,悟不过来。活着没有意思,母亲生生隔断了她的命,她现在活下来是另一个人,靠水靠饭过着每天,她骨子里恨康家两个女人。
冬月快过完的时候,镇上认识潘家的人看到潘家少爷回来了。
康夫人也听阿康说了,她没有跟作瑟作琴说,家道中落,已不能与潘家比,她就不能理正气顺地发一封帖子去请他。要等他自己上门来。
过了五天,潘有旦才来。阿康跑进来说带来了好些礼物,康夫人把喜闷在心里,让阿康去领他进来。等人进来了,立在面前,她心里的喜就减了半。
他歉意的口气,进门就说:几天了才来,我不说求原谅的话,也是太忙,父亲让我入席,怎么好驳亲戚族人面子?今日才来,您千万别怪。
康夫人心里安慰了些,但表面的话压不了实实在在的里子,他越发不像镇上人了。
怎么能怪你,只望你在上海辟出了天。她看向桌上的礼盒,怕都是上海城带回的吧?
都是,作瑟的没有拿来,只拿了您和作琴阿康的。 康夫人露出询问目光。
他微笑的脸严肃了些,今天来不打算见她,明天拿来,我专门来看她。他看一眼屋外作瑟房门的方向,说:让她好有个准备。
潘有旦走时,作瑟倚在房门口,看他高直的背影和极富活力的脚步迈出敞开的朱色大门,消失不见。
傍晚吃饭时作琴就说开了:去了上海就有骨气了?溜光水滑的模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没娶进门就由他见不见,真辟出了天还会要你?
作瑟不作声。
让你做准备,他就是皇帝心,拿你做他的宠人,宠完就不要了,你当你是宝?天天瞎在屋,门也不肯出,谁会要你!
作瑟气得拿筷子的手发抖,弃下碗筷出去了。母亲见怪不怪,继续吃饭,她听厌了作琴的刻薄话,对作瑟也不护怜了。
作琴的气只是一个原因:潘有旦这次回来没有提前来信。
天将黑时,她洗了衣裳在院子里晾,墙外抛进来一团纸,她捡起来打开看,看完撕成了碎条。天压黑后,她在院子里站了一会,母亲和作瑟都回了自己房,她走到厨房,吩咐阿康把明天的柴水备好,轻身轻影地出了门。
走到僻处的庙子前,看见了翘起在黑天中的两弯檐角,模模糊糊的,她低头看地下,不敢轻松一点,心里笑了,每回他回来,他们都来这里说话,像贼一样。上了台阶,看到窗户里隐约有光,她平了平气,推开掩着的门。
她吓了一跳,他就站在门后,正对着她,似乎从门缝里就看见她来了。他穿得一身挺括,脸上期待而自得的神情,散发着自然而去不掉的光。他站得有点僵,她想他是等了很久。
作琴关了门,他走近来,故意近脸看她。她不喜欢他这样玩笑的样子,看到他这么近的脸,脸不自禁红了。
我看出你不是以前了,她后退了几步说。
哪里?
脸。
他也许心知肚明,这一去上海,经历了多少。
变了,怎样呢?
與我有什么关系!她变了厉害的声气。默声叹一口气,转过身,摸上灰尘覆住的烛台。
你知道我回来是娶作瑟。
她的手停住,知道他是回来娶作瑟,可他说出口,她还是受了一震。
还出去吗?
暂时不出去了。
她哼笑一声,你跟她过够了,过厌了,就出去了。
他疑惑地看着她,不知是说对了还是诧异她直白的口气。
这是她的命,她活该白送给你,又白送掉这辈子。
我变了,你还是喜欢我。他顿了几秒,忖度地说。
她正色道:我来不是跟你说这些无用的,信里没有告诉你,我也要嫁人了?不等他问,又说,我愿意吗?不愿意,没有办法的事,你厌恶我,我也厌恶自己,你知道原来我不是这样,这个家把我过成这样,已经录取了,她不让我念,我有什么办法,天天烧火洗衣裳,我恨不得死。说着泪流下来。
他掏出手绢,她痴无知觉地接过来。
如果嫁给我,我会让你念书。他说。
她哽着喉咙,我相信你的话。
嫁给谁?
西边的李家,李兴绥。
你娘要钱?
单靠租子也能过下去,可谁不想多储些钱?再说我老在家里,总不是长久事。
他没料到她也要出门了,这消息逼得他说不出话。两人没开口,默站了一时,他吹熄蜡烛,拉她出了庙。月亮高挂空中,洒下淡淡光华,照在地上,两人并肩的影子一长一短。走到街口,沿街铺子有几间敞着门面,屋里的光透到街上,路边有人影,两人分开,各自回去了。
进了大门,作琴轻轻插好门闩,拭干净脸,踩着院子里的草坪走上走廊。从作瑟门前经过时,听见里面母亲的说话声,知道又是在教作瑟规矩了。自潘家来人提了亲,母亲时不时去作瑟房里看、问、教,她以前还在门外偷听,听一回听两回,万古不变的话。她喉咙里哼一声,走过去了。都是她教的,她不把作瑟从头到尾塑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作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第二天正午,潘有旦来了。母亲在睡午觉,作琴便主人样地让他坐,两人一主一客坐着,要说的话昨晚都说了,就说些天闲地安的话,看彼此的脸,昨晚庙里烛光模糊,没仔细看,他这一去上海一年了,变化大过前几年的所有变化,她想问些什么,问不出来。两人说着话,不着头尾,都心不在焉。潘有旦想起李家,要问,看她好心情的脸,没有问,坐了一会,没让她去说,径直去了作瑟房里。
作瑟被突然而来的敲门声吓得一惊,她正在换衣服,准备睡午觉。
她气愤地朝外面说:你撒泼子不睡也不要扰我。
我回来了!潘有旦在门外喊。
作琴在那边屋里听到这声喊,心里上下不舒服。作瑟立时反应过来,说是今天来,想是早上,午饭一吃还没来就不指望了,现在来,什么意思,他说“我回来了”,分明是夫妻才有的话。
作瑟,我是有旦。外面又说。
作瑟把要换的衣服收起来,扑到镜子前,放了心,才去开门。不敢看他,因此他看见她的时候她是低着头的。他进了屋,她才看他,这一看,多少气,多少怨,全补回来了。
他把两扎布放在桌上,你做几件衣裳穿。
是上海买的?她问。
这次回来带了两箱子,好拖累。
两箱子,只给我两捆布。她想。
他猜到她,说:有一箱子是你的,你去了才有。他靠过来,作瑟不禁往后退了退。
我写两封,才回一封,你有没有想过我?说着委屈就上来了,再看他真真实实的人立在眼前,此时此刻,一年了,她的泪就快出来。
已经定了,十四。
什么时候?她诧然。
十四,今天初三。
太快了,你信里没有说。
你本来知道就是今年,这一年都在给你做准备。他们晚上就把东西送来,那个箱子你去了才有。
你在上海……她抽一下气,泪蹦出来。 他坐下来,坐在她刚才坐过的凳子上,拿起她的杯子,喝了里面的剩茶。他不说话,握着杯子一圈圈转,看杯子,又看她。她抬袖子擦泪,两人相看着,都不知说什么好。
作琴一动不动坐在中堂下,母亲午睡醒来,出房,见她坐在中堂下怔着,她无事从来不坐中堂下的,她不喜欢中堂下的位置。母亲诧异道:你不去睡?
潘有旦来了,她说,向作瑟的房方向看去,他坐进去就不走了。
母亲没说话,她看了眼母亲的脸,厌恶地站起来,出去了。
潘有旦从作瑟房里出来时,康夫人正从房前经过。他说,作瑟仍是原来样子。康夫人不知他是责备还是高兴,说我会教,我会教她。
走过堂屋时,潘有旦朝屋里看,没看见作琴,出了朱色大门,作琴倚在石墙上。他吓一跳,脸色立刻变了,不自在地说:你真要把我当兔子守!
她想说什么,他大步走了。
都定下了,先嫁作瑟,十天后再摆喜宴,嫁作琴。是母亲与两边定下的,母亲想越快越好,安安逸逸一起嫁了,再不操心。
到了腊月初九,还有五天嫁作瑟,作琴不能再等,在街上找了个孩子,给他两颗糕糖,送信去给了潘有旦。
她等在庙里,看到他进来的样子,她恨不能就跟了他,生也好死也好跟他去,她真这样想。
两年前猜他是否还是孩子,现在才瞧出来,她骂自己笨,想了想,自己也要出门了,于是直白白也不怕地问:你跟了几个女人?
他不惊,两个。
跟我说清楚!作琴厉声,突然的火气,像是他的妻子。
他略沉吟,说开了。他从未对人说起过自己这一历史,像被捉住,又像讲给从没沾过女人的男人听。
两个都是比他大的女人。第一个是十六岁去省城,伯伯家对面铺子的一个女人,近三十岁,男人常去乡下卖货,她原是单纯喜欢他,那种已婚女人对正在成长的年轻人的喜欢。他个头高,身材合衬,生得漂亮,不是白脸那种漂亮,是实实在在的漂亮,穿什么衣服都很有样子,举止说话也不像孩子,有种合宜的老成气。女人脸面平常,只是不老相,他才对她动心思,他知道自己以后将经历不少,他有这个本事与资格,于是就要学。他把对女人的所有想象叠加在她身上,尽量使出力气去喜欢她,装作孩子样去她铺子玩,孩子的渴望与不懂事最好装,她看出他对她的渴慕。顺其自然,不知谁先引诱的谁,就睡在一起了。他有了经验,开始贪恋上她,每逢她男人去乡下,两人就一起过夜,他从不觉得自己年龄小,反而有丈夫的感觉。隔三差五晚上不在,伯伯也许知道,但潘家男人都以风流为荣,父亲在镇上老老实实,但出去一回,不管办不办事,总要多待几天,哪有几个晚上不去窑子里?他从小暗窥到精髓,父亲每回去城里,必是伯伯领着去玩,母亲心知肚明,装不知道,他那时就知道自己长大后也会这样。和她在一起一年多,邻里隔壁谁也不知道,平时街面上逢到,两人也不相看一眼,像清白白的陌生人。她像是忘乎所以,没想到其他,他想到了,他怕被缠上甩不脱,怕被她男人发现,也有了乏倦,开口断绝,她自然不肯。他说:管你肯不肯,我这次回去再不来这里,以后去上海,你去上海找我?讥讽的口吻。她很受伤,不说话。他厚下脸皮,最后不要脸一回,把她抱住,说这是最后一次,她也很没骨气,半推半就答应了。他回去镇里一个月,还是来了这里,只是真正不认识她了。她本是本分人,有了这一遭,人生罪恶了一年光阴,异常本分收敛起来,除了买米买盐,再不随意出门。他很坦然,直到去上海。
作琴一字一句听进去,血液在身体里鼓起血浆,聚成泡泡,心脏急急地跳着,又愤怒又羞愧。
第二个是去了上海认识的。他做生意精明,还会玩,玩得有山有水。伯伯把他领到上海一个熟人那里,留了钱就回省城了,他全靠自己经营。上海是他自己要来的,除了那份斗志,另外就是历练了,各方面的历练,他要一个一个来。第一个就是女人,他是有目的的,自身又资本足,机会就好找,这次不只在获取经验,他要好好历练。那女人是从苏州乡下跑出来的,从小做童养媳,过的苦日子,来上海后就变了道,一点看不出童年在苦水里过来的,她不隐瞒傍人发家的事实,但他猜到在傍人之前她做过妓女。一去上海就认识了她,两人一识就熟,这一年,他都和她在一起,她帮着他在生意上介绍引路。
作琴问,你回来,怎样跟她说的?
怎样说?我们都不作真,要怎样说?
她有些厌恶,他身上该有了多少脏东西。
我原先没这样想你的。
作瑟是第三个,我想你是第四个。他的语气幽绵,靠在香案上,很浮气的样子。
你少想!她恼怒道。然而心里并不是这样坚决,他实在太让人抵挡不住,自从在学校门口见到,她就把开汽车的哥哥换成了他。
他说,小时候看上作瑟,就认了她,心里一直有块地方为她留着,每逢失意不快,想到回去有作瑟等着,就感到安慰。只有作瑟是他心底里最纯洁清澈的一个梦,这个梦从小做起,越做越大,越做越深,于是非她不可了。
你是为圆儿时的梦,这个梦揪住你这么多年,可你娶了她,只是要她日日坐在家里,时刻等你从外面回来。
还能怎样?他说。
她听出他声音里的不满,心里哀叹。
你有了这些,何苦还要她,她再不好,也不能被这样待。
我知道其实好不长,我会喜欢她,喜欢她一时。其实要永远得不到,我才会永远喜欢,但我不准自己得不到,喜欢就要得到,后面的事,随后面去。我想了,只偶尔见一次,才喜欢得长些,不然,她这样,我不知以后会怎样对她。
她命里该你的。她只回得出这一句。沉默了一会,又说:你不要欺她太重。
你呢?他转口问。
我更不是样子。
跟不跟我去上海?
她看他,眼睛里問:为什么说这个话?然而心被拨了拨,开口说:我已经是死的了。
我虽不规矩,还是有志气的人,眼睁睁看你进李家,我有些不舒服。 又不是你去!她心里亮堂了些。
在上海给你找个好人家吧。在这里过,会把人过疯,作瑟不会疯,你会。
不清楚的光线下,他的眼光似乎爱怜起来。
她愣怔地看着座上的旧菩萨,灰扑扑的身子,能救谁?
潘家已一切备好,康家也把喜帖都送了出去,借来的桌凳已摆好在院子里,阿康喜不自胜,仿佛自己女儿出嫁。阿康一生奉献在康家,服侍了康家四代人,没娶过女人,他眼看着康家衰到这地步,又无后,两个小姐一嫁,就剩他和夫人了。他已经很老,以后死了可以埋在康家祖坟旁边,夫人在他今年生日那天这样许诺,他心很安,做了一世佣人值了。
作瑟不安,但凡将婚的女子都要经这一熬,她又喜又怕,自己家过惯了,这下去到别人家,她又是闷郁的性子,不讨公婆喜欢怎么办?母亲每天来房里贴身教:道德,恭顺,柔谦,怎样的地方该怎样跟公婆说话,说怎样的话,怎样跟丈夫说话、跟小辈说话。她一一听进去,心里模拟过,马上全要作真,还是很怯。她把作琴喊来,让作琴来说,知道她狠些,不惧这些规矩,也是想从她身上聚些勇胆。作琴就说:你不要怕潘有旦,一怕就弱了,他娶你,是拿你作太太,全家都要供着你,你要有些气量和狠勇,当怎样就怎样,不要太忍让。说着打住,心里一惊,差点说出错,幸亏作瑟听不出,以为要她拿出作太太的派度。作琴知道她根本做不来,还是说:孝敬公婆,凡事留个心,把公婆讨好了,你什么没有?又说,不管怎样,过去那边总比康家好,在康家会疯。
她看着作瑟脸上还没抹去的纯涩,和她青瘦细长的身条,想这一去就要没了,给他这么个烂人了。想起小时候有人叫她“老小女”,以后真会变成“老女”了,这是天给的造化,要看着她在深屋大院里衰老、枯朽。
从作瑟房里陪话回来,熄了灯上床睡下,模糊间想起庙里潘有旦的话,他满是信心的口气,她在被子里抖了一下,手摸上胸口,心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堵住。
第二天去与潘有旦见了面,在三面河边。三和镇靠这三面河养着,人吃它的水,土吃它的润,三面河并没有三面或三条,只一条窄窄的波流,贯穿镇子,流到更僻远的乡下去。冬天天寒地冻,作琴套了长袄,齐脚踝裹住,脚上套了厚棉鞋,仍是冷,潘有旦不怕冷,看他的衣服,只一件厚绒衣,一件薄褂子套在外面。见他这样,她又像妻子样说:死要面子,穿个衣服冻死你。他对着河水笑,竟有几分温厚。
荒枯的田野蔓延到天际,天色白苍苍,天地间只有他们两个人。作琴站在田埂边缘,说:看你得意,恨不得把你推到河里去。
推下去了谁带你去上海?
她不知怎么开口的,他说了。
真去?她问。
他走过来,站在田埂另一边,学着她两只脚的样子站立。我有把握才跟你说的,王华琪有个朋友在外国人办的保育院管事,你去先落脚那里。他轻淡的口气,似乎不是难事。我想你是不耐烦照顾孩子的,先住一阵,我再跟你找地方。
她的心脏怦怦跳着,撞着薄嫩的肌血。他到底对她是怎样的心,是真要救她还是要她们姐妹俩都做他的奴隶?她迷茫地看着他,不认识他了,他忽然长了二十岁,是世故的滑头,专心的骗子,奸邪的噩梦。
我不相信你。她说。
我也是要担风险的,我何苦把你拉去给人贩子卖掉?他没有哪一回不看破她。你念了书,不该嫁给李兴绥,他是赌子,你不知道?
他是真的对我吗?她问自己。
你娘不会告诉你,作瑟什么都不知道,李兴绥有肺病。
她想起李兴绥的样子来,一张涩糙的脸和细瘦的身材。
你在县里念书,回来人都生了,你也不问。
我不知道去不去。她虚蒙蒙地说。
随你,我在上海就想到让你来,你每次来的信让我对每天过的日子愧疚,也许你该去做家庭教师,上海兴家庭教师。
作琴看他。
我是有一个理想的,他看着她头顶上方说,视线对着阔芜的天。将来在上海定了脚,儿子七八岁了,我请家庭教师上门,她是漂亮的人,看到我,她一定会自动爱上我。
他说这话时一点都不像以前任何时刻的他,她不惊讶,似乎他有这样的理想再自然不过。
她说:你在城里活滋润了,异想天开。心里却在说:我经不起你说,你一说,我就有了做家庭教师的想法。
去不去?他再问。
什么时候?
我去不了,作瑟刚进门,我们都不见了,算怎么回事?
那我怎么去?她声音颤抖。
没说不去,晚你几天,我让华琪接你,你和她一起住几天,正月初五我就回上海,把你安置好,再回来。
她没应,看着四处,近处的田野和远方的天空在视界尽头合而为一,眼里全是灰白色。转过身,河水像一条凝住的玉带,她跺跺脚,没有感觉,摸脸,脸颊被风吹得很硬了。
她看不透他,他这样,仅是为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吗?他在城里的生活,她想得出大概了,她去了有地方吗?
晚上,她去作瑟房里,问作瑟:八月十五那日母亲提到父亲的话,你记不记得?
不记得了。作瑟淡淡道,很不愿与她说话的样子。
作琴横她一眼,你横竖把自己当潘太太了,记得什么!她说让父亲纳小,谁知父亲答应了,却得了病,是真的吗?他是死没本事,娶个小都不敢,得了病是想娶,他想冲喜,她说你就要死了不要害了人家,他更郁重,他是被她激死的。
你怎么!作瑟动了真,将出门,格外护着母亲。
你护她!作琴站起来,火直冲头顶。你们从来一伙,她教你三从四德,教得跟她一模一样,死脑筋封固经脉,她年轻就守寡,你也要守寡,你以为你好得到哪里去?你这个样子指望潘有旦喜欢你?他不过要你做他守在屋里的太太,死气横秋的太太,你嫁,嫁给他,你要给他生一堆儿子,生不出看他打不打废你,你这样,生出来的孩子也是弱的。你会生吗?你受得住生吗?只怕把你生死!
作瑟扶住床架喘气。见她这样没用,作琴更恼火,走过去抓着她的肩膀说:你只会喘,你这样经不住说,下次婆婆说了你你岂不要跳河?你根本就不该生下来,我也不该生下来,你去死,你去死了我也去死,我早就不想活了,你進了潘家我还要咒你,把你咒死,你生来该给人骂,给人欺,我恨不得杀了你,看你这副样子,你该死,你该死,你死了他安逸,我也安逸…… 直到听到阿康和母亲的声音,她才停下来,愣一下,跑出去了。回房插了门闩,拉了把椅子抵住,没有点灯,她站在屏风后面,听到作瑟房里传来的叫声,像极女人难产的凄厉,阿康的声音时断时续,像劝又像骂。她木着,直站到浑身冰凉,没有一丝暖气,受不了了,摸到床前坐下,脱了鞋,裹着被子不停打战。热泪流过冰冷的脸面,像一盆热水从头浇下,浑身被烫般,她再也抑制不住哭出来。
腊月十四日,嫁作瑟,多日阴着的天起了太阳,光朗朗照在院子里,来的亲戚族人都喜庆着脸,太阳照在人们脸上,褶皱一清二楚,明灿灿的,像一张张老去的面皮。
李家已经来了一应物品,都堆在作琴房里,她一一拆开看,再一一包好,母亲来喊她出去吃饭,她转过脸,神情讷着,目光飘雾,如在睡梦里。前天晚上的事,她知道母亲忍着,等今天作瑟過去,就要跟她算账了。她说,你现在就跟我算账,晚上算,我要跟你吵。
你得了病!母亲咕一句,嫌恶地看她一眼,出去了。
腊月十八的晚上,她挎了篮子去庙里。等了很久,潘有旦才来。他进来就说:第二天回门你也不肯出来。
我不愿看到你。
是不愿看到我和作瑟一起。他笑了。
她怎样?她压下重重酸涩,问。
嗯?他随之反应过来,说,不知是怕还是不喜欢,不像进门前对我好了。
听到他得意的声气,她讽笑一声,她还不习惯做你的太太。
他换了副口气,我看她是不喜欢我。
你少说没良心的话,她把一辈子都给你了。作琴有些恼火,想到作瑟,温和地说,你要爱惜她,现在对她好一些。
他走近来,你跟我走,跟我去上海,怎么样?
他的声音像被热水泡着,软又暖。她分不清楚他是怎样的,到底是怎样的心,此时她也不愿想了。
怎么想?去不去?
不知道,她说,我不知道去不去。
他忽然严肃起来,说清楚。
像被救上来又被推回水里,他的脸怎么能一下子冷峻起来?
你强硬些,志气些,走上了好路,我会尊敬你,作瑟是天生的命,你不是,你才十八岁。
我不相信你。
我坏到连这点好事都做不得?
她掀开篮子上覆着的一层布,给他看,是几件衣服。她嗫嚅道:你现在就送我走。
我忍够了,我一刻也不愿在家里,我死都不愿了,你把我带走,不管干什么。她的泪又蒙在眼里了,双手紧紧攥着篮子,全身的力气都在手上。
他伸手捏住篮子的把,与她的手挨着。
那就走,我说的是真话,早想把你带出去,你要嫁李家,我不准的。
她不看他,心里却发愿般地涌出全部的东西,是甘心,和相信他的虔诚。
我愿意出去。她说。
庙外打更的人敲着锣,声音近了,两人屏着气,动也不动。更声由高到低,远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说,我没准备好,明天,明天这个时候你多带些东西。
她把篮子放在香案上,靠过来,只敢靠着一点,贴着他的肩膀,心里有了热度。我想了好久,想了好多次,你娶作瑟那天我睡不着,每次你回来我都想跟着你,想天天看见你。
他伸手捻熄了蜡烛,任她靠着,这样偎着,两人的心都缓得温轻了些。
你喜欢华琪?她问。
她做过妓女,你是干净的。
作瑟。
她是块木头,我担心她将来活不长。
她笑出声,黑暗中的声音令自己也吃一惊,我也想过她活不长,兴许生孩子就生死了。
他笑了,你们一点都不像姐妹,她让你,你越欺负她。
他不动,她也不动,她贴着他,伸手抱了他的手臂。她抱着了一个饱实的梦中世界,是由天造,再由地设,塑出的这么一个形,有气呼出,有血流动,是真实的,真实的人。她贴着他,心里的快乐涨得满满的,报复了作瑟,也报复了华琪,他没有她们,此刻他在这里,跟她挨在一起。
恍然,她明白了什么一样,松开他,明天来,告诉你我走不走。她拾起篮子,打开门走下台阶,消失在庙外。冷风嚯地灌进来,迅速吹走身上刚刚蓄满的热量,他打了个激灵,走出庙,整片深夜是无垠的深蓝。
她一路上也不知道冷,只顾走着,回到家,推开掩着的大门,轻手推上,插好闩,仔细看了院里的动静,她房里亮起了灯。她把篮子放在院子墙角下,走到房门口站了站,推门进去,母亲坐在她梳妆台前的绣凳上,不知坐了多久。她飞快扫了一眼屋里,走到床前,看到枕巾一角皱着,房里像被翻过。她坐下来,倒在床上。
你到底要怎样?母亲凄厉的声音。
你这个冤孽,我就不该生你,你有作瑟一半好我省多少心。母亲把手里的刀片掷在地上,薄脆的一声响。
她坐起来,我不嫁,你答不答应?
屁话!母亲从凳子上起来,过来抓住她的头发,你刚才去了哪里?你想害谁?
她不动,任母亲抓着,身子又倒下来,手脚敞开摊在床上。
母亲撒了手:从现在起,不准出房门一步,出去我就要了你的命!说完捡起地上的刀片出去了。
她听见门外上锁的声音,从床上跳下来,一脚踢翻母亲刚才坐的凳子,门外的影子停了一下,走了。她脱了鞋子躺上床,想明天早上阿康发现墙边的篮子,交给母亲,母亲看了会进来逼,逼不出,又是一顿吵。她把手伸进衣服里,冰凉的手摸着光滑细腻的肚皮,像手伸进燃烧后的灰烬堆,温温的余热,她呵呵笑出来。
第二天中午,阿康送饭进来时臂上挎着篮子,她的强硬折了一折,只坐着不动。阿康说:我捡了来,里头是你的衣服,没让夫人知晓,你是要去哪里?她顿时很感激,面上不语。阿康把饭菜端上桌,夫人很生气,你去跟她道个歉,就要去人家的人了,去了李家皮包骨我们面上不好看,你多吃些。
她立起来,走到桌前,端起饭碗扣在阿康头上,饭团从他头脸上落下,地上身上都是饭粒子,阿康愣住了,她又端起盛着一条鱼的碗,阿康连忙后退,她拈起鱼尾巴提起来,走过去,一只手扳住他的肩一只手把鱼往他嘴里塞,两人打架一样你推我搡。终于阿康挣扎着出了门,奔跑着呜呜叫喊:夫人……夫人…… 她奔到床前拿起包袱跑出去,跑过院子,跑出了朱色大门。
她往巷子深处跑,从另一头跑出巷子,拐进一条平时无人走的窄街,跑到三面河边,沿河跑到田埂头,怕被人看到,翻了田头的矮墙,跑进了庙里。
晚上潘有旦来了,屋里漆黑一片,他关好门,去摸香案,脚踢到了案腿,声响像偷食的老鼠慌张乱窜撞到了锅瓢,他微一惊,在暗中笑了笑。点燃蜡烛,微弱的火苗烧了几秒,变成拇指大,他看到门旁一尊残了两根手指的菩萨下,她睡熟在并起来的三张蒲团上。他蹲下来看她,她睡得很深,身子侧蜷着,肩膀和抱在胸前的手随呼吸一起一伏,脸上安静无忧,和平时很不同,一副没有心肝的样子,看着她这副天真的睡相,他生出几分怜爱来。看了一会,拍拍她的手臂,她醒过来,睁开眼睛,他脱下衣服盖在她身上。
你不怕冷?
我忘了冷,早就不冷了。她把衣服拉到脖子上,坐起来,并起膝盖,拉了衣服下摆盖到脚上。她已冻麻木了,四肢没有感觉,棉鞋里的两只脚已经不觉僵疼了。
十点钟有舟子等在码头上,不是这里的人,我给了钱,他送你去,明天坐一天马车到城里,他带你坐船去上海,他手上有信,华琪会接你们。
她清醒过来:我有一点怕。
我喜欢冒险。他笑。
她推过去一个蒲团,他坐下来,双手叠在膝盖上,一只手不停摸搓下面的手,他也很冷。烛光下,他的脸如涂了层青色的玉,她忽然感到亲近,谁在中间也隔不开的亲近。
你究竟喜不喜欢我?她问,刚醒来,什么也不怕。
他一愣,你做了家庭教师,我喜欢你。
她不回话,心莫名一动,拉开衣服跪在他膝前,两手打他的肩,要把他拍疼的用力,他捏住她的手臂,又放下去,她不打了。
他看她,身上热起来没有?
她跪下来,与他对着脸,我就是喜欢你,恨不得时时附在你身上,我恨作瑟,恨她有你。
他捏起她的手,说,女人要有女人的样子,你做了家庭教师,我不能不喜欢你了。她摸着他的手,伸进袖子里,摸到手腕两侧的骨头,很硬,仿佛不是他的。
她说出昨晚回去和今天跑出来的事,凄凄笑了声,十点去码头,怕是被活捉。
那怎么办?他像真担心,又像戏她。
她忖了忖,说:只这样说,十点还是去,捉到了,命里死在这里,出去了,恩念你一辈子。
你倒很蛮勇,他露出点赞赏,我爱惜你,不会不管你。
她一笑,眼睛里认真,又不敢露出过多认真,你真爱惜我?
我不爱任何女人。他正色,最爱一个人也是一时,你该知道任何男人都一样。
她没表现出什么,淡淡的,把左手袖口卷起来,一道很细的痕迹横亘在手腕。
他有点慌,蹙眉看她的眼睛,要看出答案。
你说要带我去上海那天,回去我把作瑟骂了,我想让她死,我不想活了。
蠢,你喜欢我,就是输,没有好结果。他的口气像患了痨病的男人拒绝家里给他纳妾。
我本是死人,被你拨弄着,活了几天,又要做死人了,你不该这样来搅我,没有你,我甘心去李家。
真的甘心?
她不说话。他没有哪一回不看破她。
我在上海有了这念头,这次回来看见你,你可怜。
她抬头看他,我什么时候不可怜?
你走不走,真正是你自己的意愿,也许你不会喜欢上海,但以后可以去别的地方,如果你弃了自己,你自己看值不值。
他站起来,拿起她的包袱夹在腋下,走吧,要走了,我跟在你后面,看见码头上真有人往河西面跑。
她知道潘家大院的后门在河西面。他忽地要做勇士,要无私奉献,他坏是坏,是温文尔雅柔情脉脉的坏,是只对女人的坏,他真正是个有志向的人。
她转头朝他一笑,去了,别想我做你的家庭教师。
月色很浅,前面黑黢黢一片,他跟在她后面几十米远,走在暗处。她知道后面的他在看她走路,在跟她走路,他与她中间隔了一世界的冷风,这一世界很大,又很小,她一转身就能穿过去靠牢他,又一转身就看不到,他躲着。
走近码头时,看到木屋里透出马灯的亮光。河边只有这间屋子,遮阳挡雨,做渡舟人的休憩处,木屋半间屋子大,由三面木板和顶板拼成,低矮简陋,敞开的正面对着河。她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舟子,或者,有舟子,也有母亲、阿康和拿着棒子的叔伯家下人。不敢再走,也不敢回到他身边,他根本不知在哪里,回头都是黑暗,他藏在哪里看着她?木屋里黄雾色的光,照出屋外模糊的廓影,像遥远世界里的企盼,像上海晚上的一束路灯光。她回头望,黑黢黢一片,他也是怕人的吗?他怎么不出来?
她提起胆子朝前走,不呼气也不吸氣,这口气要等到进了木屋再吐。
木屋里走出来一个人,细长条影,看不清面相,她陡地一惊,提着心不自主吸了口气,人木着,不敢动一分,怕一动被那人看到。直立立的人站在空地上,怎么看不到?他是从木板缝里看到要送的人来了,走了出来。她像尊塑像般不动,他也站住不动了,都怕是深夜的鬼魅。
肩被什么碰上,她再也受不住惊,失声叫出一声,半转身,是从暗里钻出来的他。他拉着她的手臂往木屋走,低头笑,不说话。她木了一样,失去动的力气,被扶上船,安坐好。
他站在屋前,站在中间,挡住了身后挂在顶板下的马灯,那照亮码头与河水的光亮的中心源。周围的黄色光晕拢着他,看不清他的脸,只看到他伸出一只手,手背朝她推。她的心被什么按下去,由一种锋利的东西切开,切成两瓣,贴在冰凉的铁皮一样的东西上,她要站起来,站不起,呼出声:有旦。
岸上传来幽远的一声:到了来信。
到了来信。她又听到一声,隔着水面,声音波荡着飘来,消散开去。
桨板划在水里,发出清凌凌响,深夜河水的腥气透着清润的干净味道,他们漂荡在一河黑暗上。四处望去,哪里都是黑,寒气浸进骨子里,船下是满河的恐惧,她不知道怕了。年轻舟子递给她一壶水,她抱在怀里,解开包袱,拿出一件衣服披上,手枕在膝上,听着桨板划在水里的声音,睡了过去。 第二章 城里
舟子不停歇地划船,费了力气,只觉热,脱下棉衣盖在腿上。不知睡了多久,作琴冻醒来,舟子听到声响,转过头来,说,挨一些,再这么会就到了。她听着他的声音,脑袋醒转过来,晓得是在船上,真在往上海去了,就有点怕,怕船下黑漆漆的一河水,怕家里追上来。四处看,都一样,黑阔的水面隐入更黑里去,那黑,是无边无际的吧。舟子把腿上的棉衣拿下来,朝后递给她,她接过来,披在身上,觉得安全了些。
约摸黎明光景,她只猜到是天快亮了,船靠了岸。他很敏捷,站起来一跨就上了岸,摸到岸上一根木桩,系上绳子,再跨下来,扶她上去。上了岸,回身望那片水,想是离家越来越远,心就又松一截。
这个舟子,看上去跟她一样大,寡言寡语,却很会做事。从前天晚上被母亲锁在房里,昨天跑出来,到现在,没进一粒米,早已饿过头,不觉得饿了,只是身上没力气。他呢,划了一路船,也是耗力气,肚子早空了,却比她能支撑。他提了她的包袱,步子疾疾地走,天还是黑的,清早的寒气笼着雾,此时格外冷,她跟在后面,低头看着前面的两条腿,模糊地跟着他,不知要走到哪里去。
他轻车熟路地走过几条街,在临街一户屋前停下了,迈上台阶,用手捶门。门缝里有亮光,捶了几下,一块门板从里面下下来,冒出一张人脸,认得他,诧异道:原来是你,今天怎么来这么早。他没说话,引她进去,才对那人说,带个乡人上城来买点东西。那人便没有多问了。作琴环视屋里,堂屋里摆着四张方桌,后廊那里走来一个人,一手捧着坛子,一手拿着一叠碗,就知道是间食铺,他是带她来吃饭。
那人原来是掌柜。掌柜端了两碗热水来,他们对坐着,一人面前一碗,她双手摸上碗,捧着碗,烫热从手心流向身体,身子立马暖和了,抿一口水进嘴里,不很烫,就喝了一大口,热水下喉,她的眼泪就惊出来了,想坐在这里不走了,这里多暖和啊。舟子喝完热水,又要了两碗,再一人一碗喝下肚,通体舒畅温暖,积了一夜的寒气从身体里逼出去了。
温暖唤醒了饥饿,就觉出肚里空空,迫不及待要进食。他们是食铺今天的第一拨客,一会儿,掌柜端来两碗阳春面,放在面前。这味道清淡的面条于他们是至上美味了,他们真是贪而馋,顾不得吃相了,汤汁都不剩,全进肚里了。当然是不够的,又上来两碗,第二碗就吃得慢些了,她想,等到上海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路上不一定吃得饱,现在多吃些,第二碗也吃得碗底空。掌柜在另一张桌上坐着,看他们吃,知道是连夜坐船到城里来的,却不好问是为什么事这么急,他认得他,这后生他晓得点,不是做坏事的人,她呢,年纪和他一般大,穿着虽旧,样子却像有家底人家出来的,便猜到些什么,可这后生的家是很穷的,两人也并不亲近,进来就喝水吃面,没说过一句话,他便没往深里猜,这世道,谁管谁呢,反正是客,吃了就走的。
吃完面,坐了一会消食,舟子感到身上渐渐上来力气,付了钱,带她出去了。天已麻麻亮,他熟悉城里的每一处,她还是不管不问,只跟着他走。到一间车行门口,车行刚开了一扇边门,他叫她等在外面,自己钻入门里去了。一会儿,车行旁边的仓库门开了,他走出来,后面跟着辆马车。马车赶到跟前,他接了她的包袱,撩开棉帘甩进去,看她躬身进了车里,自己坐到前面赶车去了。
马车走的官道,是一条到温州总码头最近的路,却要到下午才能到。舟子一路上仍是沉默,时不时撩开棉帘往马车里看一眼,好放心她。作琴找他要信,他在身上摸一阵,摸到了,手伸进窗口里来,她接来信,挨到他的手,极冰凉,赶车受着风,想是很冷的。信文潦草简短,说家里妹妹要来上海,让她帮他照顾几天,过了年他就回来。她撩开棉帘往外看,外面是冬天被冻荒的草木田野,他们就是追也追不上了,她感到困乏,挪到角落靠着,睡了过去。
马车进了温州城,街市的喧闹传进车里,作琴醒了,一路车颠簸得身上酸痛,却补了顿觉。到了总码头,两人早已腹内空空,舟子把车赶到一处饭铺门口,扶她下来,两人进去吃了饭。吃完,他叫她在饭铺等一会,他先把马车还到总车行,回来了再去买票。作琴把他喊住,说自己能去上海,不要他送。他很稳重地,没有搭她的话,要去赶车。作琴心里还是防他,不能叫他送到上海,不愿他晓得更多。她走到车前,拉住他的棉衣角,他让你送到,是不放心我,你送我这一路,看得到我是怎样的人,我到得了上海的,你不要去。
此时他才显出他这个年龄的本来面目来,是一张稚气的脸,脸上现出为难的神色。她脸上也有稚气,出口却是不容商量,不要他送。他就答应了。他从小到处走跑,年纪虽轻,经历的人与事不少,算是个看人和做事有数的人。他是由人介绍来到三和镇做这个事的,见了姓潘的人,听明白怎么做,就晓得不是桩明朗事,馬上要过年,哪个好人会离家往外跑?这个年轻的小姐,和那个姓潘的人,怕是一前一后跑到外面去的男女,他一路上暗暗注意着她,不像那路女人,却想不到另外的由头去,收什么钱做什么事,关他什么事,现在她不要他去,他不去就是。
他从身上摸出点钱给她,叫她等一会,走远去了,一会儿回来,一张油纸包的几块饼子,给她路上吃的,说船上有买的,不如岸上的好吃。她解开包袱放进去,他真是个周到的人。
马上春节,人都是从外面回来,去上海的人不多,船票好买。买的是晚上七点发出的一班,他送她进闸,作琴谢了他,嘱他回去了不要讲出去。他轻轻笑了,露出方正的白牙,变得极稳重的样子,我不是你们那里的人,也不知道你是哪个,我不会讲。
舟子穿过人群走远了,直看到不见了踪影,她才上跳板上船去。这一路,很像是个梦。她携了包袱站在甲板上,甲板上走来走去的人,没什么好看的,便进舱里去,坐在她的位置上,手搭在腿上的包袱上,包袱里是舟子给她的饼子。外面早已经黑了,轮船起锚的声音巨大地响起来,震得整条船发抖,她坐不稳,身上又冷,欠身往里坐稳了,眼泪就出来了。再怎样,人是出来了,到底不怕的了,她不要自己怕,不准自己怕。
康夫人愁得只有泪,阿康也愁得没了人样,康家剩下两个孤老守着一院准备喜宴的桌凳。 作瑟和丈夫回娘家来,她也仿佛一下老了几岁,静默默陪在母亲身边。
活端端的人,平空不见,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叔伯来家里问,不敢隐瞒,平时表现、神色、说话、墙边的篮子、枕头下的刀片,均实告。着人去码头问,往县道去的路边沿户问,都不知道,又派人下水捞,四处旷野寻,均无影。
前后回想,都有预兆,都有预兆,早该想到的。康夫人拍着膝盖,她不想嫁我是知道,只当她平日里就是这副样子,去了就好了,哪个女人不是去了就好了,镇上都知道了,天大的丑事,我怎么做人?怎么向李家交代?我死了好……
作瑟问有旦怎么办,有旦说,你们逼着她,她不愿嫁,念过书的人不能这么待,要诱。又对岳母说,您不该逼她,知道她是这样性子,又快嫁人,该顺着她,到时往李家一交,死活不是我们的事了。
是,我太急,我不该寒她的心。康夫人哭道,这么多年,十八年,十八年,我怎么养大的,你爹死得早,我不苦?我最苦,都不体谅我,让我死都死得不安逸,这么跑了,跑去死吧,跑去死,我只当你活了十八岁,不是我身上的肉……
作瑟泣不成声,流了泪,卧蚕发得像两个袋子,她一动气就无力,心跳吃紧,有旦赶紧扶住她,走到清净地方稳下来。屋里的哭声又凄厉起来,像咳,更像喘。阿康立在门外,多少年,这哭声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刚进康家的门,就是这声音,这么多年也没变,她似乎没有老,老的是他阿康。
阿康抬起袖子揩泪,泪一蒙满眼,眼睛就模糊,他要盲了,快要盲了。
这个年,作琴在上海,同着王华琪、王华琪的弟弟,三人在一条旧式里弄房子里过的。
王华琪的弟弟分杏十四岁,从小跟做长工的父亲住在东家,是小长工,夏天来上海投奔姐姐,有半年了。父亲从没跟他说过他还有这么个姐姐,今年父亲收到一笔上海寄来的钱,他才晓得他有个大他十几岁的大姐,五岁上给了人家做童养媳,自此跟家里断了信。王华琪有钱投在一家赌庄,从赌庄回过来的钱,是她现在一部分吃穿用度的来源,分杏来了,就派他去给赌庄看门。他很吃得苦,大冷的天,就坐在门里,看着进出的人,风灌进来,只管受着。看门是轻省事,他只需坐着,不出力气,比在乡下跟父亲做事好。
分杏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好奇,又没有见过什么,来这大地方了,仍是每天只在一块小天地里打转,人却有了个正式样子,王华琪给他置了几身够换的衣裳,吃饭也有了油水些,时常还给点零钱,他喜欢上了上海的生活。大姐的过往,他不知晓多少,来上海前,从父亲口气里听出父亲对大姐的瞧不起,却又羡慕她的好生活,指望着她经常寄些钱回来。他跟大姐日日相处在一个屋檐下,半年了,也还不亲近,像是陌生的。他不喊她姐姐,喊不出口,他在乡下有两个姐姐,从小喊到大的,她们跟这大姐好不一样,她很漂亮,吃好的穿好的,举止做派也讲究好看,全是他以前没见过的,他来了上海才知道世上是有这样的女人,像画里的。对这姐姐,他有着因不亲近而生出的好奇,因了她的漂亮和吃穿排场,又有她是他亲姐姐的骄傲。对潘有旦,他也是不喊的,要是喊他姐夫,就该喊她姐姐了,怎么只喊姐夫不喊姐姐呢,就都不喊。
潘有旦跟王华琪一样,不大注意到他,家里多个他,只当多了只讨食的小冻猫,他又听话,不惹眼,不声不响的,有时他在屋里,他们完全当他不在,说起什么来也不避他。年前潘有旦要回乡下去,分杏听到是回去成婚,才知道他并不是姐夫,再多想些,就生出跟父亲一样的嫌弃了,更不会喊她了,好在他也是不把他们两个放在心上的,知道了什么,转眼忘到脑后了,父亲送他来上海讨生活,他只管有吃有住就是了。
腊月二十佣人就回六安老家了,是有分杏在,王华琪才放佣人回家的,佣人一走,分杏承担了所有家务,她自己什么都不需沾手,要做什么,指给他。分杏听话,姐姐要他做什么,样样肯做。年前几天,家里住进了一个人,分杏只知道她叫作琴,听她自己说,是浙江乡下来的,看她的样子,却不像田户人家的。
作琴看分杏,就看出是乡下来的,脸上冻得红红的,皮肤皴裂着,一股未脱的乡气,初见她,样子很怯。作琴来的第一天,上桌吃饭,王华琪吃了一口,就抱怨分杏不会烧火,天天烧出这样的菜来,硌牙硌喉咙,败胃口。作琴晕船,在船上呕了几回,又睡不着,路上只就水吃了几张饼子,到了这里来,人虚弱得很,肚子是空的,上了桌就只顾吃,听了这话,用心点嚼味,确是不好吃,几样菜都烧败了,却不免为他抱不平,烧火这样的事,既吃不惯,怎么还要他做,她不像个做姐姐的。王华琪说他,分杏本不怪的,也听惯了,只今天当了一个刚来的生人面说,脸就红了,不自然得很,想回什么,言语嗫嚅,终是没开口。作琴开口了,说他还小,做不来厨房细事,下一餐她來烧。王华琪想,这个作琴,人刚来,却会看人看事。王华琪已吃了几天分杏糊弄出来的菜,又不肯自己下手做,有人来烧火是好事,爽快答应了。
下一餐起,饭菜就由作琴来烧,这也令她心安些,住在别人地方,总要做点什么才好。住下来几天,她看出王华琪待分杏并不是第一天那样的刻薄,头天抱怨他不会烧菜不是真怪他,想是说他说惯了的,分杏也是听惯了,不回嘴,也不往心里去,一会儿就忘了,依旧去做姐姐安排他的事,是个皮实的性格。
分杏很听话,听话得近于老实了,也实在是个老实的孩子,佣人回去后,每天天刚亮,他就起来了,隆冬的早晨多么冷,他提着空桶去公共水井排队,里弄的居民们一早要出去做工,都提早打水担回去储着,他排在队伍里,是最小的。担了水回来,倒进缸里,去厨房热碗泡饭吃,就去赌庄了。作琴睡到七点多起,洗漱了,下楼去买菜,菜钱是王华琪给,用多少剩多少,每天买菜回来都跟她报数,王华琪不在意几个小钱,只是于作琴这一面,要让她清楚的。作琴带在身上的钱是她全部的积存,能不用就不用,以后还不知是什么样的,钱留着,心里就有底气些。好在这里处处用钱的地方都不要她掏,王华琪极大方,想是潘有旦嘱咐过的,问过几回,差什么,只管找她要了钱去置办。她听得出不是客气话,只是不差什么,她差的东西,不是摸得着的实物,便只隔几天问她要一回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