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受人们传统的思想意识、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体制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理科学生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这对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针对这一现象,教育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文理综合的全面教育。
关键词:教育叙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教育理应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培养人的“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然而由于受人们传统的思想意识、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长期以来教育体制的制约,人们对知识推崇备至,却忽视了人文教育,这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人文教育的缺乏,直击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是传授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科学教育是为了丰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增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从而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殷实的物质基础;人文教育则是为了寻找人生方向,使人类生活变得美好,使个人生活更加幸福。如果说科学教育是从横向的范围开展的话,那么人文教育则是从纵向的深度进行挖掘。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康德曾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在现代化的今天,教育不应成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功利主义的工具,教育的对象不能异化或者是物化,因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扈中平认为,“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目的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发展。”
二、走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1.家庭教育——奠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就是家庭,父母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父母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引导,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给予人文方面的培养,形成科学、有效、正确的引导,多方面培养其兴趣爱好。
2.学校教育——保障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摈弃“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情感的培养,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等更加重要。
3.社会教育——完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社会是人们学习、接受教育的大讲堂,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对人们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教育作用。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细心的人,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受教育。这些都是最直接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资源。
4.教育改革——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中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重理轻文”和“文理分科”相互作用是导致大学阶段科学与人文教育分离的直接原因,应试教育对弱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革新旧的教育体制,在理科学生中加进人文学科的课程,扩大知识面;让文科学生注重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学习做准备,完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扈中平.人是教育的出发点[J].教育研究,1989(8):33-39.
[5]扈中平,劉朝晖.挑战与应答——20世纪教育目的观[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6]朱九思.要从中小学抓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根本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9):19-21.
关键词:教育叙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教育理应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培养人的“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然而由于受人们传统的思想意识、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长期以来教育体制的制约,人们对知识推崇备至,却忽视了人文教育,这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人文教育的缺乏,直击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是传授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科学教育是为了丰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增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从而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殷实的物质基础;人文教育则是为了寻找人生方向,使人类生活变得美好,使个人生活更加幸福。如果说科学教育是从横向的范围开展的话,那么人文教育则是从纵向的深度进行挖掘。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康德曾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在现代化的今天,教育不应成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功利主义的工具,教育的对象不能异化或者是物化,因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扈中平认为,“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目的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发展。”
二、走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1.家庭教育——奠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就是家庭,父母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父母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引导,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给予人文方面的培养,形成科学、有效、正确的引导,多方面培养其兴趣爱好。
2.学校教育——保障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摈弃“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情感的培养,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等更加重要。
3.社会教育——完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社会是人们学习、接受教育的大讲堂,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对人们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教育作用。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细心的人,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受教育。这些都是最直接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资源。
4.教育改革——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中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重理轻文”和“文理分科”相互作用是导致大学阶段科学与人文教育分离的直接原因,应试教育对弱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革新旧的教育体制,在理科学生中加进人文学科的课程,扩大知识面;让文科学生注重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学习做准备,完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扈中平.人是教育的出发点[J].教育研究,1989(8):33-39.
[5]扈中平,劉朝晖.挑战与应答——20世纪教育目的观[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6]朱九思.要从中小学抓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根本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