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地。本文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分析实验室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等作用;阐述实验室文化构建的新原则,要以内涵为核心,以系统为纽带,以可持续为突破;提出实验室文化构建的新思路,要以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科学文化、持续发展文化和共享文化为基本要素。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031-04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双一流”高校相比,更加注重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更注重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但实验室文化底蕴积累少、内涵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构建实验室文化,可促进应用本科院校内涵发展,为迎接高等教育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使命提供智力支持。
一、实验室文化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验室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沿着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脉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具体而言,就是指基于实验室工作而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技术技能、行为规范及其他相关要素的总和,是一种群体行为模式与工作方式的综合体[1]。
实验室文化是文化力量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实验室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共识,是促使实验室生存发展、长兴不衰的根本所在,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1]。实验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财富的重要内容,潜移默化地助力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训。
(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保证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是落实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指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和价值塑造[3]。构建实验室文化,有助于充分挖掘实验室所包含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赋予实验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者的角色。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素质、能力综合发展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应用型人才更偏向于知识和理论的应用。其本质内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高等教育应用价值的直接载体,是“智慧”转化为“实惠”的关键所在[4]。实验室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沃土。每所学校都建设有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传播各种通识文化和学科基础文化,进而为专业文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实验室是高校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集中体现,是专业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地,承载着学科专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传达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前景等信息,促使学生树立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以及对自己未来从事某一职业的信心。只有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才成为可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落到实处。
二、实验室文化构建的原则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建设成效也要在时间的积淀中逐步显现。实验室文化的构建亦然。从目前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进程来看,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是零散的,实验室文化建设存在缺乏整体统筹规划、重形轻神现象严重、实验室文化传播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5]。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文化的构建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将内涵建设放在最核心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一)以内涵为核心
实验室文化的构建既要符合一般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要与文化建设的承载主体——实验室连接起来。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是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为核心。
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基石。高校应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高科技成果,不断探索应用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向;完善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引入“互联网+”理念,不断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其次,高质量的建设目标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部动力。高质量目标是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人”与“物”内外结合而达到的“共同意愿”,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内生力[6]。高校应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加强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完善和落实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以生为本、尊师重教,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实验室精神文化。
(二)以系统为纽带
实验室文化内涵丰富,是随着实验室建设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与校园文化、通识教育文化、专业教育文化等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首先,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步伐一致。实验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坚持传承创新为根本使命。
其次,搭建通识教育文化与专业教育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桥梁。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在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和作用,基础实验室侧重于通识文化课程的实施,专业实验室则承担着学科专业教育的使命,在实验室文化的构建中二者的作用是不能割裂的,高校需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以可持续为突破
实验室文化既要扎根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实验室文化提供核心内涵;又要坚持科学精神,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文化的精华,不断为实验室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
首先,实验室文化构建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如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成果是实验室文化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吸收和借鉴的。实验室建设是一部科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成果的传承史。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吸收已有科学精神的内涵,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沉淀而形成。
其次,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加强现代文化的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的精髓是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特征。实验室作为现代大学的组成部分,需要及时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内容和活力,在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吸收进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新科学新技术的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与技术的融合贯通为实验室文化构建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实验室文化蕴含的基本要素
(一)物质文化要素
物质文化是所有与实验室有关的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内容,是构建实验室文化的物质条件和基础。物质文化是实验室物质形态的表现方式,如实验室的楼宇外观、不同类型实验室的架构布局、实验室内外部环境等。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高校要不断探索实验室内外环境建设,才能给师生带来舒适的育人环境和育人体验。
实验室物质文化的构建既包括实验室内部环境的整理和美化,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的筹划购置、合理摆放,实验准备区、实验操作区的科学设置,实验耗材、实验药品、实验室废弃物等的安全存储和摆放;还包括实验室外部环境的美化和完善,实验室外公共区域的装修设计、实验室简介、大型仪器设备简介、实验项目内容简介、实验教学成果展示等。
(二)安全文化要素
安全文化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保障。安全责任无小事,高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高校应建设和培育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注重实验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技能,通过长期规范化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参与成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能自律、自省,能自觉地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文化要素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文件体系的建设、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建设、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件体系是根据实验室特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和完善、实验安全指导书/教材的建设、实验仪器使用记录表、特种/大型仪器使用记录表等相关表格的完善和设计。实验室安全培训是为了提高实验室参与人(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应根据不同角色安全培训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尽可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安全培训主要包括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程、实验室安全演练、实验危险源的辨识与处理等;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及时整改和通报发现的问题。
(三)科学文化要素
科学文化要素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内涵。实验室的建设要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实验室的操作和管理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使用流程。
实验项目操作规则设置应明确,开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相关课程的预习准备工作,及时了解实验准备及实验试剂等相关情况,要熟悉实验设备性能及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科学规范使用。高校应结合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逐步提高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實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实验室过程管理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实验课程库的信息化、实验仪器设备的信息化、实验耗材/试剂管理的信息化、实验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四)持续发展文化要素
持续发展文化要素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驱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实验室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发展内容。实验室文化需要及时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积极地利用、改造、创新和拓展自身已有的内容和体系,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
实验室建设需做好充分的规划和设计。在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高校应考虑后续发展和建设细节,比如实验室环境改造、实验设备预留、仪器设备型号选择、实验室容量设计、实验新技术应用等;实验室投入使用后要注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按照操作说明科学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坚持物尽其用原则,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室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出现问题要及时整修,尽可能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及时吸收实验室发展的新技术,注意仪器设备的更新,在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及时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共享文化要素
共享文化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新方向。共享文化构建的核心是仪器设备的共享和开放,有利用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释放了资产资源活力。高校应整合不同类型实验室现有常规仪器资源,建立多元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实现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与校内资源开放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现有常规仪器设备,全方位地展示实验室的文化、资源、特色和发展,开创校内不同类型实验室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丰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改革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方式,改变常规的静态管理模式,建立仪器设备生备生命周期动态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说明书、简明操作手册、测试技术手册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管理平台。
四、结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需要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目标实现稳健推进,从而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贡献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03):328-330.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新华社,2016-12-08.
[3] 赖金茂. 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建设难点及解决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4):149-152.
[4] 吴中江,黄成亮.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4(02):66-69.
[5] 王莉,汤旭翔,陈缘,等. 通知教育视野下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2):294-298.
[6] 凌建辉,董云芝,黄刚. 质量文化——高校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新视角[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73-276.
(荐稿人:姚苏梅,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高级园艺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031-04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双一流”高校相比,更加注重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更注重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但实验室文化底蕴积累少、内涵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构建实验室文化,可促进应用本科院校内涵发展,为迎接高等教育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使命提供智力支持。
一、实验室文化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验室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沿着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脉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具体而言,就是指基于实验室工作而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技术技能、行为规范及其他相关要素的总和,是一种群体行为模式与工作方式的综合体[1]。
实验室文化是文化力量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实验室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共识,是促使实验室生存发展、长兴不衰的根本所在,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1]。实验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财富的重要内容,潜移默化地助力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训。
(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保证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是落实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指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和价值塑造[3]。构建实验室文化,有助于充分挖掘实验室所包含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赋予实验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者的角色。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素质、能力综合发展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应用型人才更偏向于知识和理论的应用。其本质内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高等教育应用价值的直接载体,是“智慧”转化为“实惠”的关键所在[4]。实验室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沃土。每所学校都建设有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传播各种通识文化和学科基础文化,进而为专业文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实验室是高校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集中体现,是专业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地,承载着学科专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传达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前景等信息,促使学生树立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以及对自己未来从事某一职业的信心。只有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才成为可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落到实处。
二、实验室文化构建的原则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建设成效也要在时间的积淀中逐步显现。实验室文化的构建亦然。从目前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进程来看,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是零散的,实验室文化建设存在缺乏整体统筹规划、重形轻神现象严重、实验室文化传播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5]。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文化的构建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将内涵建设放在最核心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一)以内涵为核心
实验室文化的构建既要符合一般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要与文化建设的承载主体——实验室连接起来。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是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为核心。
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基石。高校应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高科技成果,不断探索应用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向;完善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引入“互联网+”理念,不断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其次,高质量的建设目标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部动力。高质量目标是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人”与“物”内外结合而达到的“共同意愿”,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内生力[6]。高校应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加强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完善和落实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以生为本、尊师重教,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实验室精神文化。
(二)以系统为纽带
实验室文化内涵丰富,是随着实验室建设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与校园文化、通识教育文化、专业教育文化等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首先,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步伐一致。实验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坚持传承创新为根本使命。
其次,搭建通识教育文化与专业教育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桥梁。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在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和作用,基础实验室侧重于通识文化课程的实施,专业实验室则承担着学科专业教育的使命,在实验室文化的构建中二者的作用是不能割裂的,高校需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以可持续为突破
实验室文化既要扎根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实验室文化提供核心内涵;又要坚持科学精神,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文化的精华,不断为实验室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
首先,实验室文化构建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如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成果是实验室文化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吸收和借鉴的。实验室建设是一部科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成果的传承史。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吸收已有科学精神的内涵,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沉淀而形成。
其次,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加强现代文化的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的精髓是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特征。实验室作为现代大学的组成部分,需要及时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内容和活力,在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吸收进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新科学新技术的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与技术的融合贯通为实验室文化构建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实验室文化蕴含的基本要素
(一)物质文化要素
物质文化是所有与实验室有关的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内容,是构建实验室文化的物质条件和基础。物质文化是实验室物质形态的表现方式,如实验室的楼宇外观、不同类型实验室的架构布局、实验室内外部环境等。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高校要不断探索实验室内外环境建设,才能给师生带来舒适的育人环境和育人体验。
实验室物质文化的构建既包括实验室内部环境的整理和美化,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的筹划购置、合理摆放,实验准备区、实验操作区的科学设置,实验耗材、实验药品、实验室废弃物等的安全存储和摆放;还包括实验室外部环境的美化和完善,实验室外公共区域的装修设计、实验室简介、大型仪器设备简介、实验项目内容简介、实验教学成果展示等。
(二)安全文化要素
安全文化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保障。安全责任无小事,高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高校应建设和培育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注重实验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技能,通过长期规范化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参与成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能自律、自省,能自觉地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文化要素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文件体系的建设、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建设、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件体系是根据实验室特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和完善、实验安全指导书/教材的建设、实验仪器使用记录表、特种/大型仪器使用记录表等相关表格的完善和设计。实验室安全培训是为了提高实验室参与人(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应根据不同角色安全培训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尽可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安全培训主要包括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程、实验室安全演练、实验危险源的辨识与处理等;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及时整改和通报发现的问题。
(三)科学文化要素
科学文化要素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内涵。实验室的建设要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实验室的操作和管理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使用流程。
实验项目操作规则设置应明确,开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相关课程的预习准备工作,及时了解实验准备及实验试剂等相关情况,要熟悉实验设备性能及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科学规范使用。高校应结合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逐步提高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實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实验室过程管理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实验课程库的信息化、实验仪器设备的信息化、实验耗材/试剂管理的信息化、实验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四)持续发展文化要素
持续发展文化要素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驱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实验室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发展内容。实验室文化需要及时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积极地利用、改造、创新和拓展自身已有的内容和体系,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
实验室建设需做好充分的规划和设计。在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高校应考虑后续发展和建设细节,比如实验室环境改造、实验设备预留、仪器设备型号选择、实验室容量设计、实验新技术应用等;实验室投入使用后要注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按照操作说明科学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坚持物尽其用原则,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室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出现问题要及时整修,尽可能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及时吸收实验室发展的新技术,注意仪器设备的更新,在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及时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共享文化要素
共享文化是实验室文化构建的新方向。共享文化构建的核心是仪器设备的共享和开放,有利用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释放了资产资源活力。高校应整合不同类型实验室现有常规仪器资源,建立多元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实现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与校内资源开放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现有常规仪器设备,全方位地展示实验室的文化、资源、特色和发展,开创校内不同类型实验室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丰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改革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方式,改变常规的静态管理模式,建立仪器设备生备生命周期动态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说明书、简明操作手册、测试技术手册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管理平台。
四、结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需要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目标实现稳健推进,从而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贡献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03):328-330.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新华社,2016-12-08.
[3] 赖金茂. 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建设难点及解决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4):149-152.
[4] 吴中江,黄成亮.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4(02):66-69.
[5] 王莉,汤旭翔,陈缘,等. 通知教育视野下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2):294-298.
[6] 凌建辉,董云芝,黄刚. 质量文化——高校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新视角[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73-276.
(荐稿人:姚苏梅,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高级园艺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