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并腓骨截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中期内翻型踝关节炎的临床与影像学治疗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合并腓骨截骨的踝上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并随访至少1年的22例患者资料,男5例,女17例;年龄37~71岁,平均52.4岁;踝关节炎Takakura分期,Ⅱ期5例,Ⅲa期12例,Ⅲb期5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nkle osteoarthritis scale, AOS)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同时测量比较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相关影像学指标,包括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 TA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 TC)以及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 TLS)。
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5个月,平均36.6个月。其中2例延迟愈合,1例因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而行踝关节融合术。截骨部位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3.9个月。21例行踝上截骨患者的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AOS疼痛与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提高(31.7±12.5)分,Maryland评分平均提高(22.1±11.5)分,AOS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降低(16.1±7.4)分和(15.6±6.9)分。13例(62%)Takakura分期较术前有改善,其中6例由Ⅱ/Ⅲ期改善至Ⅰ期,6例由Ⅲ期改善至Ⅱ期,1例由Ⅲb期改善至Ⅲa期。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32.8°±5.3°提高至35.7°±5.9°。影像学评估除TLS外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AS平均提高7.2°±2.8°、TT平均降低4.4°±3.6°、TC平均提高9.8°±3.5°、TLS平均提高0.7°±1.2°。
结论合并腓骨截骨的踝上截骨可以显著改善中期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功能与负重力线;对于术前距骨倾斜角度较大的患者仍有良好的力线矫正效果;但对踝关节屈伸活动度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