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的训练似乎一直是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特权,数学只需要做好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性能力,是学生实现综合性发展的基础。在当下的数学考核之中,单纯的抽象计算数量越来越少,情境性问题明显增多,如果阅读能力不达标,学生很难从情境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82-02
与其他人文学科的阅读要求一样,数学阅读也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之前的经验,实现对于符号化语言的感知和理解领悟。不过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阅读也有典型的自身特征,比如强调理解基础上的逻辑性分析,重视感受其中的数量变化流程等等。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语言文字阅读能力
语言文字阅读能力是整个数学阅读能力的基础,其背后的核心要求是符号化文字的逻辑化具象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定义、定理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关系,能够将数学应用题中的情境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
(二)抽象符号阅读能力
在小学数学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符号并不算多,但作为数学运算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符号含义的话,会直接导致学生计算初始方向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存在中括号、小括号的数学题目中计算优先级的话,相关的数学题目是很难做对的。
(三)数学统计表格图形阅读能力
具有统计能力的数学表格和图形,可以对数学参数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整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完成数学数据的呈现。学生应当具备将表格、图形中呈现的数据之间的关系与题干的要求相整合的能力,从中可以获取解决题目要求的核心信息。
(四)数学几何图形阅读能力
各种空间、平面的几何图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形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解题思想。学生在处理这一类型的问题时,要有将几何图形中的数据、位置与抽象的数理逻辑、数量关系相结合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从数学教科书出发,读懂书中的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对于培育学生教材阅读能力的意识普遍不足。基于教材的阅读能力挖掘,既需要教师的重视,也要求教师运用合适的方法。在小学课本之中存着大量的针对某一特定概念的陈述性语言,在语言的陈述过程中,往往不会给出明确的关键词或逻辑思维链条,这根链条需要学生在教师的传授、引導下自主摸索出来。而这一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需要教师在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实时地给予学生“脚手架”,最终帮助学生在理解整段叙述的逻辑层次的基础上,想清楚每一句话包含的知识点都有哪些,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以小学高段教学中“比例尺”概念的学习为例,课本上针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文字陈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要通过阅读理解这些内容,无疑具有很高的难度。在连续五段的介绍中,讲述了比例尺的现实意义、比例尺的数学定义、比例尺的抽象表达、增大型比例尺和缩小型比例尺的意义及写作方式一系列内容。教师可以使用问题逐步引领学生的阅读过程,比如在第一段阅读开始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预设好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发明比例尺的概念啊。”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阅读。
(二)重视培育学生数学语言的转换力与互译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的实现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帮助学生能够在抽象的数学语言和具体的生活语言之间实现相互翻译,在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实现相互转换。这个过程的实现,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讲清楚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特点。然后要带领学生对于两者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比如数学符号的记忆与理解不应当只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符号产生背后的数学故事、符号发展的渊源等等,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实质意义,进而培育学生数学语言的转换力与互译能力。
(三)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比如使用标字词法可以突出强调数学句子中的关键部分,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辅助学生的知识阅读理解。比如在学习“互质数”的概念时,教材给出的定义是:“只有两个数的公约数为1的时候,这两个数才可以被称作互质数。”教师在课堂上讲到这里时,可以让学生都拿起笔在“只有”二字下面画上横线,之后再引领学生一起朗读这句话,被标出的重点会在潜意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辅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比较法、融会贯通法、反复阅读法都可以很好地辅助数学的阅读教学。
注:本文为县级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KTX1806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责编 吴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82-02
与其他人文学科的阅读要求一样,数学阅读也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之前的经验,实现对于符号化语言的感知和理解领悟。不过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阅读也有典型的自身特征,比如强调理解基础上的逻辑性分析,重视感受其中的数量变化流程等等。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语言文字阅读能力
语言文字阅读能力是整个数学阅读能力的基础,其背后的核心要求是符号化文字的逻辑化具象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定义、定理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关系,能够将数学应用题中的情境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
(二)抽象符号阅读能力
在小学数学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符号并不算多,但作为数学运算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符号含义的话,会直接导致学生计算初始方向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存在中括号、小括号的数学题目中计算优先级的话,相关的数学题目是很难做对的。
(三)数学统计表格图形阅读能力
具有统计能力的数学表格和图形,可以对数学参数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整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完成数学数据的呈现。学生应当具备将表格、图形中呈现的数据之间的关系与题干的要求相整合的能力,从中可以获取解决题目要求的核心信息。
(四)数学几何图形阅读能力
各种空间、平面的几何图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形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解题思想。学生在处理这一类型的问题时,要有将几何图形中的数据、位置与抽象的数理逻辑、数量关系相结合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从数学教科书出发,读懂书中的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对于培育学生教材阅读能力的意识普遍不足。基于教材的阅读能力挖掘,既需要教师的重视,也要求教师运用合适的方法。在小学课本之中存着大量的针对某一特定概念的陈述性语言,在语言的陈述过程中,往往不会给出明确的关键词或逻辑思维链条,这根链条需要学生在教师的传授、引導下自主摸索出来。而这一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需要教师在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实时地给予学生“脚手架”,最终帮助学生在理解整段叙述的逻辑层次的基础上,想清楚每一句话包含的知识点都有哪些,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以小学高段教学中“比例尺”概念的学习为例,课本上针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文字陈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要通过阅读理解这些内容,无疑具有很高的难度。在连续五段的介绍中,讲述了比例尺的现实意义、比例尺的数学定义、比例尺的抽象表达、增大型比例尺和缩小型比例尺的意义及写作方式一系列内容。教师可以使用问题逐步引领学生的阅读过程,比如在第一段阅读开始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预设好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发明比例尺的概念啊。”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阅读。
(二)重视培育学生数学语言的转换力与互译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的实现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帮助学生能够在抽象的数学语言和具体的生活语言之间实现相互翻译,在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实现相互转换。这个过程的实现,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讲清楚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特点。然后要带领学生对于两者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比如数学符号的记忆与理解不应当只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符号产生背后的数学故事、符号发展的渊源等等,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实质意义,进而培育学生数学语言的转换力与互译能力。
(三)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比如使用标字词法可以突出强调数学句子中的关键部分,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辅助学生的知识阅读理解。比如在学习“互质数”的概念时,教材给出的定义是:“只有两个数的公约数为1的时候,这两个数才可以被称作互质数。”教师在课堂上讲到这里时,可以让学生都拿起笔在“只有”二字下面画上横线,之后再引领学生一起朗读这句话,被标出的重点会在潜意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辅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比较法、融会贯通法、反复阅读法都可以很好地辅助数学的阅读教学。
注:本文为县级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KTX1806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