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白费力气”的蝉蛹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秋的夜,有个农民带着儿子,打着个大红的灯笼,到村口旁的小樹林子里,从或粗或细的树干上,捉到了两只正向上爬的蝉蛹,回到家,农民将它们用罩子往桌子上一扣,就洗脚,熄灯,上床,睡觉了。
  尽管屋里面黑黝黝的,蝉蛹甲却总想从那塑料罩子里爬出去。尽管它发出的响动声很轻微,但还是惊动了蝉蛹乙。蝉蛹乙可是一个聪明的家伙,它当即就猜到了蝉蛹甲的动机。“嗨”,它尖声叫着说,“我劝你快别白费力气了。”
  蝉蛹甲“白费力气”了半天,似乎终于死心。但它静思片刻后,心里又重新燃起了一团希望的光。于是,它静下心来,打算蜕变成蝉。它还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蝉蛹乙。
  “别白费力气了。”蝉蛹乙又说,“你好好想想,即使蜕变成蝉,我们最后的结局又怎样?”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揭开那罩子,惊奇地发现,罩子里少了一个蝉蛹,却多了一只蝉蜕和一只蝉。就在他一愣神儿的工夫,这只新蜕变的蝉高歌一声,振翅飞起,从洞开的门里,一下飞了出去,飞向村外的林子里。
  而那只不肯白费力气的蝉蛹,从此则成了孩子手中的玩物,后又成了他的烧烤点心。
  (编辑 常朔)
其他文献
尽管有人说“草木无情”,我却固执地认为“草亦有德”。   草之德,在无欲。   草,无论在旷野,或是在山崖;无论在河畔,或是在谷底;无论在花旁,或是在树下;无论有人赏,或是无人知,都是一副无欲悠然的神情:抬头迎日出,低头听雨嘱;舒展观彩云,舞动贴风神。   草之德,在不屈。   草,虽弱也柔也,却有一股不屈的劲儿。白居易早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这种不屈的劲儿,不仅让人看到“
一天,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住进了东京的日本帝国酒店,酒店温馨、周到的服务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满意。两天后,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退了房,離开了东京。可等第二天回到家后,妻子却发现自己手上的结婚戒指不见了。通过回想,她觉得有可能是混在纸巾中,一起被误丢到帝国酒店的垃圾桶里去了。  丈夫随即给酒店打去电话,说明事情的原委,虽然无法肯定戒指是否是在酒店弄丢的,帝国酒店依然决定迅速出动10名保洁人员,带着他们赶
习性,是在某种条件或环境中长期养成的特性,一般是有利于适应环境而生长的。但一些偏执型的习性却是致命的。  西伯利亚的银狐有一种洁癖,它十分爱惜自己那身洁白的皮毛,只要身上沾了水珠、草叶什么的,它就会用舌头舔得一干二净。  当地的猎人十分了解银狐的这个习性,他们在银狐经常出没的地方,把麻醉药撒在树叶上和草丛间,银狐们在舔干净皮毛上沾有麻醉药的水珠和草叶时,也麻醉了自己,从而轻易成了猎人的俘虏。  南
有缘没有分  眷属自难成  几载倾心相恋  一朝分飞劳燕  漣涟泪水,累累伤痕  夜阑对孤灯  情似寒江水  心若寂寞荒城  却又能如何呢  辗转思量唯有长叹道  ——什么样的爱情  不是一个过程
一人与鹦鹉交流几句后,觉得鹦鹉很聪明,就为鹦鹉的处境抱不平。  于是他惋惜地对鹦鹉说:“你这么有灵性,竟然被关在这鸟笼子里,你就是再有才华,也无法得以施展了。真是太可惜了啊!”  鹦鹉听了笑道:“难道你们人类不是被关在了笼子里吗?”  “这叫什么话,我们什么时候被关进笼子啦?”他觉得鹦鹉似乎被关傻了。  “您看噢,人们在家时被关进了自家屋里,去学校念书时被关进了教室,到军营从军时被关进了营房,到单
《列子·汤问》中说:“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样一种布,弄脏之后,用火一烧,又干净如常。一块布,清洁的方法,不是用水洗,而是用火烧,怎么想都觉得神奇。按常理,火烧掉了脏污的同时,也一定会把布烧掉。但火浣布却能脱离这种常识,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自然,前提是是否真有这种布存在。若有,常识就会被打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就会前进一大步。我为什么要想起这种火浣布呢?也许是觉得好玩,也
画家老赵问我:你能不能用糙糙的语言,糙糙的结构,糙糙的语感,写一篇让人惊艳的文章来?这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境界。我不能。  “拙美”比完美更美。青少年时,尤爱唐诗宋词。中年后,最爱《诗经》。《诗经》摸上去就像苍耳,是淡的、粗粝的,却带有浓郁的不可复制的一派天真。“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样淡远的句子,在陶渊明的作品里也难再见,何况更远的唐宋。拙美是艺术的大味。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因淡而久远,
医学上有个说法,46岁到55岁之间,是人生旅途中的“沼泽地”,不少人在这个年龄段英年早逝。就我所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都没有活过50岁。就是写出被称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的著名小说《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也只活了51岁。    不少社会精英,在中年这个“沼泽地”中陷没,这是非常可惜的。中年之所以显得如此脆弱,仿佛人重新回到婴儿期一样,需要细心呵护,大约缘于人的生理功能在
谁都想干一番事业,不仅给别人看,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也给自己瞧,因“微”而“不凡”。可成功率几何?说心里话,“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没有结出丰硕的金秋之果,理想与现实,不是脱了节,就是现实微不足道,基本上就可以算是“忽略不计”。为啥?这都是因为您没有看准,看准了的事儿,结果失误和失败的极少。所以,请不要在项目上费太多的脑筋,而应该把探究的工夫放在“自己看准了没有”和“自己怎样把项目看准”上。因为,项
在江南,我始终走不进父亲种植的那片竹林。  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我等凡夫俗子,不会似东坡那般把竹子高于肉,我也无法痴狂到如晋代王子猷,即使远游异地他乡,仍不忘令仆人种竹。路过他人竹林,竟会梦游般不由自主地踏入林中。他的眼中只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