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是体操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石,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后备人才的数量是国家在竞技体育舞台上始终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体操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后备人才是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发源地”,只有充分重视后备人才资源,竞技体操人才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
1.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竞技体操要想获得良性展,就必须解决好后备人才开发与利用的协调问题。
1.1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协调发展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和家庭为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主观(包括重视程度、观念引导)方面,不同的区域、机构和家长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例如有些地方、机构过于强调运动成绩,从而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1.2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
竞技体操在弘扬民族形象、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发挥政治外交功能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和家庭为国家利益而放弃了个人利益,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国家也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给予了较高的荣誉和奖励。然而,仍有无法代表国家参赛的优秀运动员,以及二、三线的后备人才,他们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度还不够。还有的家庭为了孩子的前途,认为孩子不应该从小受这么多的苦,而不主张孩子从事竞技体育事业。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1.3人才资源利用与“再生”的协调发展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同样涉及到资源的再生问题。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但是,在个别体育教育中, 教练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训练规划, 或者是训练计划不够详细, 尤其是阶段训练计划制定的不明确, 缺乏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同时,一些领导对教练员的要求仍然是赛后取得的成绩和名次, 而不是关注训练的计划性、系统性,业余淘汰率很高, 输送率非常低,仅注重眼前利益, 而忽视对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性。这种没有系统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训练体制,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这些人才资源,避免短期行为,使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将直接影响到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后备人才资源的再生。
2.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形势下,竞技体育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我国都是一个体育大国,竞技体育水平也一直是世界领先地位,并且竞技体操始终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之一。这些年来在世界性的比赛中也表现突出,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彰显出我国竞技体操的实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就曾经提到过: “大众喜爱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就有竞技体操,他还赞誉竞技体操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四大台柱”之一。”但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省市都存在年轻运动员难招的问题,竞技体操人才的青黄不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大众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也正处在不断深化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树立起适合人民大众的人才培养观,走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在相关部门、教练员、运动员的不懈努力下,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为中国竞技体操称霸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看来,我国体育院校在招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灰色”招生、“人情”招生、“效益”招生等现象,使很多的后备人才无故流失,给国家和民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些都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3.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3.1深化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改革
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原则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支持和鼓励各级体操队向企业、团体、个人挂靠,借助社会的力量加大训练经费的投入,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教练员、运动员的待遇和训练环境。完善竞赛规程、竞赛办法、参赛资格、奖励办法,强化竞赛的质量和效益。增强输送意识,有利于促进新老体操人才的衔接和梯队建设。对优秀的体操后备人才统一设立人才档案,及时登记,跟踪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竞技体操比赛场次,同时也增加比赛组别,利用竞赛的杠杆作用给业余体操运动员提供更多比赛平台,从而从侧面刺激体操运动员人数的增加。
3.2建立和完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竞赛制度
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制定具体的体操发展规划,加速体操后备人才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为体操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和普及体操运动,有关部门需要对我国各省、市地区体操基础训练进行宏观指导,以身体全面发展和打基础为指导思想,制定出不同年龄段的体操训练大纲,同时,体操竞赛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比如竞赛组织采用分地区、分年龄或分项目等多种形式,竞赛内容要根据各年龄段来确定,逐步完善我国竞技体操等级比赛。另外,还可以每年举办不同年龄组的体操比赛,通过竞赛促进体操后备人才的发展。
3.3建立和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科学的选材和教学是提高训练效果、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最有效途径。政府要加大投资拨款力度,完善体操训练的软、硬件设施,为体操运动后备人才训练提供物质基础。拓宽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普及面,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开展体操运动的新局面,建立我国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金字塔”结构,使每一层的训练都有一定的后备人才作基础,形成横向上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纵向上层层衔接,输送畅通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严德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因素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 杨再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 侯云,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现状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4] 王爱民,我国竞技体操市场化开发的研究[D] .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 2007.
【关键词】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
1.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竞技体操要想获得良性展,就必须解决好后备人才开发与利用的协调问题。
1.1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协调发展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和家庭为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主观(包括重视程度、观念引导)方面,不同的区域、机构和家长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例如有些地方、机构过于强调运动成绩,从而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1.2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
竞技体操在弘扬民族形象、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发挥政治外交功能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和家庭为国家利益而放弃了个人利益,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国家也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给予了较高的荣誉和奖励。然而,仍有无法代表国家参赛的优秀运动员,以及二、三线的后备人才,他们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度还不够。还有的家庭为了孩子的前途,认为孩子不应该从小受这么多的苦,而不主张孩子从事竞技体育事业。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1.3人才资源利用与“再生”的协调发展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同样涉及到资源的再生问题。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但是,在个别体育教育中, 教练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训练规划, 或者是训练计划不够详细, 尤其是阶段训练计划制定的不明确, 缺乏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同时,一些领导对教练员的要求仍然是赛后取得的成绩和名次, 而不是关注训练的计划性、系统性,业余淘汰率很高, 输送率非常低,仅注重眼前利益, 而忽视对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性。这种没有系统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训练体制,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这些人才资源,避免短期行为,使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将直接影响到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后备人才资源的再生。
2.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形势下,竞技体育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我国都是一个体育大国,竞技体育水平也一直是世界领先地位,并且竞技体操始终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之一。这些年来在世界性的比赛中也表现突出,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彰显出我国竞技体操的实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就曾经提到过: “大众喜爱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就有竞技体操,他还赞誉竞技体操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四大台柱”之一。”但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省市都存在年轻运动员难招的问题,竞技体操人才的青黄不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大众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也正处在不断深化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树立起适合人民大众的人才培养观,走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在相关部门、教练员、运动员的不懈努力下,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为中国竞技体操称霸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看来,我国体育院校在招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灰色”招生、“人情”招生、“效益”招生等现象,使很多的后备人才无故流失,给国家和民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些都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3.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3.1深化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改革
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原则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支持和鼓励各级体操队向企业、团体、个人挂靠,借助社会的力量加大训练经费的投入,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教练员、运动员的待遇和训练环境。完善竞赛规程、竞赛办法、参赛资格、奖励办法,强化竞赛的质量和效益。增强输送意识,有利于促进新老体操人才的衔接和梯队建设。对优秀的体操后备人才统一设立人才档案,及时登记,跟踪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竞技体操比赛场次,同时也增加比赛组别,利用竞赛的杠杆作用给业余体操运动员提供更多比赛平台,从而从侧面刺激体操运动员人数的增加。
3.2建立和完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竞赛制度
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制定具体的体操发展规划,加速体操后备人才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为体操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和普及体操运动,有关部门需要对我国各省、市地区体操基础训练进行宏观指导,以身体全面发展和打基础为指导思想,制定出不同年龄段的体操训练大纲,同时,体操竞赛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比如竞赛组织采用分地区、分年龄或分项目等多种形式,竞赛内容要根据各年龄段来确定,逐步完善我国竞技体操等级比赛。另外,还可以每年举办不同年龄组的体操比赛,通过竞赛促进体操后备人才的发展。
3.3建立和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科学的选材和教学是提高训练效果、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最有效途径。政府要加大投资拨款力度,完善体操训练的软、硬件设施,为体操运动后备人才训练提供物质基础。拓宽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普及面,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开展体操运动的新局面,建立我国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金字塔”结构,使每一层的训练都有一定的后备人才作基础,形成横向上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纵向上层层衔接,输送畅通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严德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因素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 杨再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 侯云,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现状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4] 王爱民,我国竞技体操市场化开发的研究[D] .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