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正月初五的清晨,接财神的鞭炮时近时远,看到微信朋友圈,得知2016年“世界最美的书”揭晓,中国选送的“中国最美的书”在评比中获得一金一铜的佳绩,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学而不厌》喜获铜奖。
《学而不厌》是一本闲情随笔,分为三个部分:今我来思、此情难寄、无关风月。文涉研物立志、闲画闲话、壶言漫语等等。序言说:作者本人并非门里出身,艺亦不精,独学寡闻,即便所记人物真实,事情亲历,各种艺术观点难免尺泽之鲵,若矮人观场,反而令人生厌,即是讨喜,学而不厌,中有一“学”字双关,借孔夫子箴言勉诫自己,知不足,勤学不殆,不负过往,不负初心,如此尔。
在这个时有冷空气来袭的春天,坐在虎丘的冷香阁,空气中弥散着寒梅清幽的气息,背景是俞平伯所书的“旧时月色”匾额,手中捧着这本充满手工质感,打磨得似乎有包浆的新书——《学而不厌》,当是何等美事。就像喝到了明前的碧螺春,口有余香,抚摸着封面的薄氈毯,温暖,寒意全消了。这或许就是传统纸质书籍较数字化阅读的优势所在:实物感和现实感。吕敬人先生在《装帧·书籍设计·书筑》一文中写道:书籍是时间的雕塑,书籍是信息栖息的建筑,书籍是诗意阅读的时空剧场。如果说书是一座建筑的话,那么书是为信息提供一个完美居住的空间……若以物化的书籍结构来看,信息无不安居栖息于厅堂、卧室或书房,游走拾步于楼梯、过廊与拐角……随着书页的翻动,心语躁动,余音绕梁。建筑设计是让人们拥有“居住的欲望”,书籍设计则是赋予读者“阅读的动力”。
《学而不厌》就像是体悟散淡生活的苏州园林,需要慢慢品读。俞樾曾以曲尺形隙地构筑小园,取名“曲园”,意取《老子》“曲则全”。本书其实就是一座纸上的“曲”园:中国传统的竖版右翻结构,文字为主线,版式轮廓呈“曲线”,似波形长廊,徐徐展开,层层推进,在主体有序的网格版式基础上制造了灵动;图文关系上,全书打破了书籍图文排列的一些既定模式,图片部分采用宣纸印刷,图片的位置、大小、取合,乍看繁复曲折实则错落有致,图片部分与文字部分纸质、折页方式均不相同,似屏风、漏窗、假山般次第出现,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体现了匠心,看图读文如在庭园中漫步,穿堂过室,移步换景。水墨作为一个关键的视觉符号,开篇出场在扉页处,书名水墨书写,层层叠叠如老墙上的藤蔓,间歇出现的底纹,墨迹垂挂如屋漏痕自然生动。由白到黑,由黑到白反反复复贯穿始末;触摸全书,外形六面皆不光滑齐整,裸背装、毛边本,毡毯包裹细绳相扣,在毡毯的角落有一方精细的朱印“学而不厌”,封面上的宣纸是手工贴面的,如明瓦般若隐若现,布满褶皱,似老墙般的肌理质感,隐隐地压着莫言题写的书名“学而不厌”,书根边缘参差不齐,打磨的毛边如细细的水波纹。
《学而不厌》是一本让人想去翻阅的书,或许,你无法一目了然,也不想一翻而就,这就是一本慢书,气质独特的慢书,全书的形态质感、阅读线索、设计语言都在告诉你这一点。梅花香自苦寒来,《学而不厌》设计上的成功一定是设计师辛劳的结果,但是和作者同样密不可分,计成在《园冶》中对于造园有“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论,《学而不厌》的作者周学先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习,是一位颇具人文素养的著名媒体人、“金话筒奖”得主,后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设计师曲闵民的信任,是作者与设计师共同打造、打磨了这部艺文慢书。
小曲告诉我,他的爷爷就生活在苏州的沧浪亭畔,儿时的假期里,他常常会在沧浪亭度过。《学而不厌》的黑白色调,或许蕴含着他的某种童年记忆。
曲径通幽,小曲已经在路上。学而不厌,禅房的花木会在深处……
《学而不厌》是一本闲情随笔,分为三个部分:今我来思、此情难寄、无关风月。文涉研物立志、闲画闲话、壶言漫语等等。序言说:作者本人并非门里出身,艺亦不精,独学寡闻,即便所记人物真实,事情亲历,各种艺术观点难免尺泽之鲵,若矮人观场,反而令人生厌,即是讨喜,学而不厌,中有一“学”字双关,借孔夫子箴言勉诫自己,知不足,勤学不殆,不负过往,不负初心,如此尔。
在这个时有冷空气来袭的春天,坐在虎丘的冷香阁,空气中弥散着寒梅清幽的气息,背景是俞平伯所书的“旧时月色”匾额,手中捧着这本充满手工质感,打磨得似乎有包浆的新书——《学而不厌》,当是何等美事。就像喝到了明前的碧螺春,口有余香,抚摸着封面的薄氈毯,温暖,寒意全消了。这或许就是传统纸质书籍较数字化阅读的优势所在:实物感和现实感。吕敬人先生在《装帧·书籍设计·书筑》一文中写道:书籍是时间的雕塑,书籍是信息栖息的建筑,书籍是诗意阅读的时空剧场。如果说书是一座建筑的话,那么书是为信息提供一个完美居住的空间……若以物化的书籍结构来看,信息无不安居栖息于厅堂、卧室或书房,游走拾步于楼梯、过廊与拐角……随着书页的翻动,心语躁动,余音绕梁。建筑设计是让人们拥有“居住的欲望”,书籍设计则是赋予读者“阅读的动力”。
《学而不厌》就像是体悟散淡生活的苏州园林,需要慢慢品读。俞樾曾以曲尺形隙地构筑小园,取名“曲园”,意取《老子》“曲则全”。本书其实就是一座纸上的“曲”园:中国传统的竖版右翻结构,文字为主线,版式轮廓呈“曲线”,似波形长廊,徐徐展开,层层推进,在主体有序的网格版式基础上制造了灵动;图文关系上,全书打破了书籍图文排列的一些既定模式,图片部分采用宣纸印刷,图片的位置、大小、取合,乍看繁复曲折实则错落有致,图片部分与文字部分纸质、折页方式均不相同,似屏风、漏窗、假山般次第出现,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体现了匠心,看图读文如在庭园中漫步,穿堂过室,移步换景。水墨作为一个关键的视觉符号,开篇出场在扉页处,书名水墨书写,层层叠叠如老墙上的藤蔓,间歇出现的底纹,墨迹垂挂如屋漏痕自然生动。由白到黑,由黑到白反反复复贯穿始末;触摸全书,外形六面皆不光滑齐整,裸背装、毛边本,毡毯包裹细绳相扣,在毡毯的角落有一方精细的朱印“学而不厌”,封面上的宣纸是手工贴面的,如明瓦般若隐若现,布满褶皱,似老墙般的肌理质感,隐隐地压着莫言题写的书名“学而不厌”,书根边缘参差不齐,打磨的毛边如细细的水波纹。
《学而不厌》是一本让人想去翻阅的书,或许,你无法一目了然,也不想一翻而就,这就是一本慢书,气质独特的慢书,全书的形态质感、阅读线索、设计语言都在告诉你这一点。梅花香自苦寒来,《学而不厌》设计上的成功一定是设计师辛劳的结果,但是和作者同样密不可分,计成在《园冶》中对于造园有“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论,《学而不厌》的作者周学先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习,是一位颇具人文素养的著名媒体人、“金话筒奖”得主,后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设计师曲闵民的信任,是作者与设计师共同打造、打磨了这部艺文慢书。
小曲告诉我,他的爷爷就生活在苏州的沧浪亭畔,儿时的假期里,他常常会在沧浪亭度过。《学而不厌》的黑白色调,或许蕴含着他的某种童年记忆。
曲径通幽,小曲已经在路上。学而不厌,禅房的花木会在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