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人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法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遵守法纪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改革高校法律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高校;法律教学改革
引言
近些年来,在“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影响下,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我国在逐步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从根本教育抓起,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加快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高校应不断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有效减少大学生违反犯罪现象的发生,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
1.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每个公民都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法治社会的构建不仅可以规范每个公民的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可以促进和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为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广和实施,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涵养,高校法律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问题,为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法律教师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除此之外,从学校角度出发,高校教师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平时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经常会看到大学生斗殴事件的新闻,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例如,近期发生的两伙女大学生斗殴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该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一人被叛刑2年6个月,这不仅对这两名大学生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诸如此类事件在各个高校屡见不鲜。为有效改善高校管理混乱的现象,高校教师应不断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让大学生用法律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目前我国高校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課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而且高校也加强了对法律专业的重视程度,但法律课程的设置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首先,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法律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法律课程教学课时有限,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序的完成法律课程教学目的。由于大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也没有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因此其法律意识相对比较薄弱。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法律课程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两部分内容融合起来一起给学生进行讲解,一些高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比较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并且教师也没有将法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大学生在生活中不能合理的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在开展法律教学活动时,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法律教育的本身要回归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用法律制度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灵活的运用法律知识。除此之外,很多高校的法律教师为刚毕业的博士生,这些教师虽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所以很少在课堂上引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导致法律教育偏离生活,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3.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改革高校法律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3.1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
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加强大学生对法律重视程度的最直接的方法。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高校在改革教学模式时,应适量增加法律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比重,从而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正确的分辨法律教育于道德教育的差别,这不仅可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校园贷”这一现象在大学中经常遇到,一些犯罪分子会借“校园贷”的名义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今年在郑州地区审理的“校园贷”犯罪组织案件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受害人涉40余所院校大学生。为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应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增加学生对法律学习的重视程度。
3.2合理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接受能力非常强。一些大学对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抵触心理,所以当高校法律教师在用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法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因此教师在法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将法律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从生活角度出发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可以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法律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法律教学的时效性。为此,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人才到学校的法律教师队伍中,并让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遇到的案例和实例充分渗透到法律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解法律相关的知识。另外,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直观性的案例,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层层剖析,从而将其中蕴含的法律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案例来举一反三,从一个案例例举出和这个案例相似或者相反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借鉴之前的方法来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法律知识。
4.结束语
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高校教师的工作重点,为此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并合理的设置法律课程,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合理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大学生开展法律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还可以促进校园和谐,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邹津宁.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探究[J].明日风尚,2018,13(5):200-200.
[2]杨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8,27(14):82-82.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高校;法律教学改革
引言
近些年来,在“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影响下,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我国在逐步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从根本教育抓起,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加快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高校应不断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有效减少大学生违反犯罪现象的发生,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
1.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每个公民都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法治社会的构建不仅可以规范每个公民的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可以促进和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为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广和实施,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涵养,高校法律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问题,为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法律教师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除此之外,从学校角度出发,高校教师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平时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经常会看到大学生斗殴事件的新闻,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例如,近期发生的两伙女大学生斗殴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该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一人被叛刑2年6个月,这不仅对这两名大学生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诸如此类事件在各个高校屡见不鲜。为有效改善高校管理混乱的现象,高校教师应不断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让大学生用法律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目前我国高校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課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而且高校也加强了对法律专业的重视程度,但法律课程的设置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首先,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法律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法律课程教学课时有限,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序的完成法律课程教学目的。由于大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也没有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因此其法律意识相对比较薄弱。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法律课程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两部分内容融合起来一起给学生进行讲解,一些高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比较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并且教师也没有将法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大学生在生活中不能合理的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在开展法律教学活动时,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法律教育的本身要回归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用法律制度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灵活的运用法律知识。除此之外,很多高校的法律教师为刚毕业的博士生,这些教师虽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所以很少在课堂上引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导致法律教育偏离生活,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3.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改革高校法律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3.1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
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加强大学生对法律重视程度的最直接的方法。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高校在改革教学模式时,应适量增加法律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比重,从而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正确的分辨法律教育于道德教育的差别,这不仅可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校园贷”这一现象在大学中经常遇到,一些犯罪分子会借“校园贷”的名义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今年在郑州地区审理的“校园贷”犯罪组织案件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受害人涉40余所院校大学生。为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应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增加学生对法律学习的重视程度。
3.2合理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接受能力非常强。一些大学对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抵触心理,所以当高校法律教师在用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法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因此教师在法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将法律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从生活角度出发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可以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法律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法律教学的时效性。为此,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人才到学校的法律教师队伍中,并让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遇到的案例和实例充分渗透到法律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解法律相关的知识。另外,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直观性的案例,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层层剖析,从而将其中蕴含的法律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案例来举一反三,从一个案例例举出和这个案例相似或者相反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借鉴之前的方法来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法律知识。
4.结束语
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高校教师的工作重点,为此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并合理的设置法律课程,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提升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合理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大学生开展法律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还可以促进校园和谐,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邹津宁.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探究[J].明日风尚,2018,13(5):200-200.
[2]杨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8,27(14):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