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生命之光”的公用房韵苑三栋127,映入眼帘的是几面红色的锦旗和各类荣誉证书,据负责人介绍,这些锦旗都是“生命之光”团队帮扶过的家庭赠送的,而证书则是团队近几年获得的各类荣誉。
爱心的成长
2007年的春晚,有一个农民工孩子们的朗诵节目《心里话》,讲诉了一群特殊的孩子在繁华的城市里的艰辛,这个节目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感动了生命学院04级的严博同学,自此,他的心里萌生了一颗爱心的种子——以己绵薄之力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走向光明,去实现他们的求知梦。
2007年2月26日,环绕在脑海中的这个想法牵动着严博,这天,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那个时候,想法还不成熟,目标也不明确,没有指导方向,就像一个盲人在空旷的沙漠上行走,只知道要坚持走出去,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严博决定与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以及同学王雷一起讨论,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他们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2007年3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之光”团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的支持下,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了,并于2007年4月初正式确立团队的名称为“生命之光 ·light of life”,一语双关,字面意义上与生命学院相联系;同时也暗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团队的口号为“以知识传递爱心·用行动点燃希望”。这是一群朝气蓬勃,踌躇满志的公益实干家。旨在帮助武汉地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给孩子请家教的家庭。时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曾为团队题词:让我们的生命之光不仅照亮自己前行之路,也能更多的造福他人和社会。
成立之初,团队致力于帮助武汉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补课辅导。之后几年间,团队慢慢发展壮大,在稳固家教团队的同时,于2009年增加了爱心探访队,为孤寡老人们带去温暖。201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附近的社区成立了社区家教组。
此后,在大家的协商下,“生命之光”被定位为公益型团队,为武汉市广大贫困家庭孩子提供了一个寻求帮助的平台;为学校提供一个纵向交流、安置新生、人才培养的平台;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采访实录
记者:“生命之光”的服务内容是什么?
副队长昌香君:团队开展爱心家教活动以来,得到学校学生的高度支持和参与,我们团队7年累计已经为武汉地区超过600个家庭提供过义务家教服务。得到社会媒体和家庭的一致好评。爱心探访队成立于2010年,一直坚持为武汉市星达敬老院的老人带去关爱。团队每年都有将近150人奔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
每个周末,有近40名爱心家教教员不嫌路途遥远,为武汉市不同地区三十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有19位爱心家教教员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社区为那里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服务。有近20名爱心探访队员到敬老院探访老人,陪老人聊天、逛公园,或者给老人们包饺子。我们走过的足迹远不止这些。比如2009年10月25日,我们与楚天金报合作义卖报纸,为孝感市孤残儿童院购买秋冬物资;2009年12月10日,参加“益暖中华”——谷歌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等等。
我们一直本着“以知识传递爱心,用行动点燃希望”的口号坚持不懈做公益活动。我们也在讨论策划暑期赴贫困地区支教活动。 纵观“生命之光”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我们为公益事业的努力与付出。2007年通过楚天都市报等方式招募贫困家庭;2010年增加爱心探访组;2011年,团队开始面向华中科技大学全体学生招募教员(之前只是面向华中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我们与多个社区合作,招募需要帮助的家庭,将公益范围扩大。
每年,我们有170位以上的成员参与、做了超过3400个工时的义工。得到了家长以及敬老院的好评,热心的家长给我们赠送锦旗表达属于他们的感激之情。现在,团队工作已经走上稳定状态,不管是义务家教、进社区活动,还是爱心探访,都在有条不稳紊的进行。关于团队未来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团队影响力,号召广大青年来帮助江城地区更多的农民工子弟以及孤弱老人,乃至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你们是基于什么原因成立了这个社团组织,是否想过扩大服务内容、对象与范围?
队长祁施昂:2007年春晚上农民工子弟的节目感动了我们学校的同学,并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生命之光这个学生组织。最初的模式只是一对一家教,由创办伊始的“中小学生高校行”、“爱心助学”、文明礼仪推广进社区等活动,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渐渐的我们尝试过定点定校进行家教,同位于武昌汪家墩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了联系;创立了爱心探访队,每个星期去陪伴星达敬老院的老人们,和他们聊天,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教范围也扩大至社区家教,爱心家教教员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社区为那里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服务。我们也曾写信告知时任武汉市长阮成发先生我们的活动,2010年3月收到市长的回信且得到了10000元的爱心资助款,用于支持团队爱心家教的开展。
记者:你们的成员中有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参与进来?发挥生命之光更大的作用,体现助人的专业性。
队长祁施昂:目前我们团队面向全校征集有爱心的同学,目前成员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各个专业共约170人,但只有少数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虽然如此,但是学校和院系团委的辅导老师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能给予我们很多专业的建议。
记者:当时是怎么想到寻求市长的支持的?还想过其他筹集资金的方式吗?现有筹资方式有哪些?
队长祁施昂: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当时农民工子弟的教育和生活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我们做的事情是很值得推广的,而且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行为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写信告知时任武汉市长阮成发先生我们的活动,2010年3月收到市长的回信且得到了10000元的爱心资助款,用于支持团队爱心家教的开展。我们每年都会进行一些募捐活动,募捐所得会给家教家庭的孩子买一些学习用品,或者给敬老院的老人买一些保健用品。比如去年我们用募捐所得800多元给星达敬老院购置了一辆轮椅,可以让我们的组员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带着敬老院的老人去旁边的紫阳公园活动。现在的筹资方式主要是学校和院系的资金支持和每年一次的募捐。
记者:刚开始家教组的对象是如何找到的,合作社区的对象是如何甄选的?你们又是如何进行效果评估的?
优秀教员王华东:在家教组的日子里,我们每周周末都会风雨无阻地去给孩子们辅导。但是这件事情远非我想的那样简单,这不是靠脑子一时冲动能坚持下来的,这需要意想不到的耐心和毅力。生命之光致力于帮助贫寒家庭子弟,在我认识的孩子中,有很多是随着父母务工而迁居武汉,他们家境不佳,离开了儿时的玩伴,不仅学习压力大,而且还得适应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不仅如此,在名校云集、师资雄厚的武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事实不仅仅令人心惊,更是深深的无力感。但我庆幸的是,我们有生命之光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并且我加入了进来,可以尽我的绵薄之力,陪伴两个孩子的成长。我知道和我一样,“生命之光”可爱的人们凝聚了一股爱的力量去温暖他们的生活。
生命之光因爱而生,为爱而行,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团队也为广大有责任有爱心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为大家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自身逐渐打造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义工品牌。在校外,团队的义务家教活动先后获得了600多个受助家庭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曾接受湖北电视台、喻园广播、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等媒体的专门报道。
七年多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生命学院的直接指导下,在学生资助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团队的各项工作顺利地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命之光”团队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爱心家教,相信这看似微弱的光芒在大家的努力下能持续不息,不断地照亮贫困生的前行之路……今天七月,生命之光的一部分成员要在“生命之光·行动在陇原”支教活动奉献他们的爱心。
记者手记:
在访谈的最后,记者与“生命之光”团队展开了讨论,我们是否可以将本地高校的公益组织与日益发展的校园社工队伍以及当地社工机构充分结合起来,让义工也能学到专业方法,变成专业雷锋,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的同时,提高帮扶效率,保证帮扶效果,进一步扩展服务内容与范围。
爱心的成长
2007年的春晚,有一个农民工孩子们的朗诵节目《心里话》,讲诉了一群特殊的孩子在繁华的城市里的艰辛,这个节目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感动了生命学院04级的严博同学,自此,他的心里萌生了一颗爱心的种子——以己绵薄之力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走向光明,去实现他们的求知梦。
2007年2月26日,环绕在脑海中的这个想法牵动着严博,这天,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那个时候,想法还不成熟,目标也不明确,没有指导方向,就像一个盲人在空旷的沙漠上行走,只知道要坚持走出去,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严博决定与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以及同学王雷一起讨论,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他们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2007年3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之光”团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的支持下,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了,并于2007年4月初正式确立团队的名称为“生命之光 ·light of life”,一语双关,字面意义上与生命学院相联系;同时也暗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团队的口号为“以知识传递爱心·用行动点燃希望”。这是一群朝气蓬勃,踌躇满志的公益实干家。旨在帮助武汉地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给孩子请家教的家庭。时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曾为团队题词:让我们的生命之光不仅照亮自己前行之路,也能更多的造福他人和社会。
成立之初,团队致力于帮助武汉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补课辅导。之后几年间,团队慢慢发展壮大,在稳固家教团队的同时,于2009年增加了爱心探访队,为孤寡老人们带去温暖。201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附近的社区成立了社区家教组。
此后,在大家的协商下,“生命之光”被定位为公益型团队,为武汉市广大贫困家庭孩子提供了一个寻求帮助的平台;为学校提供一个纵向交流、安置新生、人才培养的平台;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采访实录
记者:“生命之光”的服务内容是什么?
副队长昌香君:团队开展爱心家教活动以来,得到学校学生的高度支持和参与,我们团队7年累计已经为武汉地区超过600个家庭提供过义务家教服务。得到社会媒体和家庭的一致好评。爱心探访队成立于2010年,一直坚持为武汉市星达敬老院的老人带去关爱。团队每年都有将近150人奔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
每个周末,有近40名爱心家教教员不嫌路途遥远,为武汉市不同地区三十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有19位爱心家教教员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社区为那里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服务。有近20名爱心探访队员到敬老院探访老人,陪老人聊天、逛公园,或者给老人们包饺子。我们走过的足迹远不止这些。比如2009年10月25日,我们与楚天金报合作义卖报纸,为孝感市孤残儿童院购买秋冬物资;2009年12月10日,参加“益暖中华”——谷歌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等等。
我们一直本着“以知识传递爱心,用行动点燃希望”的口号坚持不懈做公益活动。我们也在讨论策划暑期赴贫困地区支教活动。 纵观“生命之光”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我们为公益事业的努力与付出。2007年通过楚天都市报等方式招募贫困家庭;2010年增加爱心探访组;2011年,团队开始面向华中科技大学全体学生招募教员(之前只是面向华中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我们与多个社区合作,招募需要帮助的家庭,将公益范围扩大。
每年,我们有170位以上的成员参与、做了超过3400个工时的义工。得到了家长以及敬老院的好评,热心的家长给我们赠送锦旗表达属于他们的感激之情。现在,团队工作已经走上稳定状态,不管是义务家教、进社区活动,还是爱心探访,都在有条不稳紊的进行。关于团队未来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团队影响力,号召广大青年来帮助江城地区更多的农民工子弟以及孤弱老人,乃至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你们是基于什么原因成立了这个社团组织,是否想过扩大服务内容、对象与范围?
队长祁施昂:2007年春晚上农民工子弟的节目感动了我们学校的同学,并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生命之光这个学生组织。最初的模式只是一对一家教,由创办伊始的“中小学生高校行”、“爱心助学”、文明礼仪推广进社区等活动,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渐渐的我们尝试过定点定校进行家教,同位于武昌汪家墩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了联系;创立了爱心探访队,每个星期去陪伴星达敬老院的老人们,和他们聊天,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教范围也扩大至社区家教,爱心家教教员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社区为那里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服务。我们也曾写信告知时任武汉市长阮成发先生我们的活动,2010年3月收到市长的回信且得到了10000元的爱心资助款,用于支持团队爱心家教的开展。
记者:你们的成员中有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参与进来?发挥生命之光更大的作用,体现助人的专业性。
队长祁施昂:目前我们团队面向全校征集有爱心的同学,目前成员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各个专业共约170人,但只有少数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虽然如此,但是学校和院系团委的辅导老师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能给予我们很多专业的建议。
记者:当时是怎么想到寻求市长的支持的?还想过其他筹集资金的方式吗?现有筹资方式有哪些?
队长祁施昂: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当时农民工子弟的教育和生活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我们做的事情是很值得推广的,而且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行为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写信告知时任武汉市长阮成发先生我们的活动,2010年3月收到市长的回信且得到了10000元的爱心资助款,用于支持团队爱心家教的开展。我们每年都会进行一些募捐活动,募捐所得会给家教家庭的孩子买一些学习用品,或者给敬老院的老人买一些保健用品。比如去年我们用募捐所得800多元给星达敬老院购置了一辆轮椅,可以让我们的组员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带着敬老院的老人去旁边的紫阳公园活动。现在的筹资方式主要是学校和院系的资金支持和每年一次的募捐。
记者:刚开始家教组的对象是如何找到的,合作社区的对象是如何甄选的?你们又是如何进行效果评估的?
优秀教员王华东:在家教组的日子里,我们每周周末都会风雨无阻地去给孩子们辅导。但是这件事情远非我想的那样简单,这不是靠脑子一时冲动能坚持下来的,这需要意想不到的耐心和毅力。生命之光致力于帮助贫寒家庭子弟,在我认识的孩子中,有很多是随着父母务工而迁居武汉,他们家境不佳,离开了儿时的玩伴,不仅学习压力大,而且还得适应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不仅如此,在名校云集、师资雄厚的武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事实不仅仅令人心惊,更是深深的无力感。但我庆幸的是,我们有生命之光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并且我加入了进来,可以尽我的绵薄之力,陪伴两个孩子的成长。我知道和我一样,“生命之光”可爱的人们凝聚了一股爱的力量去温暖他们的生活。
生命之光因爱而生,为爱而行,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团队也为广大有责任有爱心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为大家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自身逐渐打造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义工品牌。在校外,团队的义务家教活动先后获得了600多个受助家庭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曾接受湖北电视台、喻园广播、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等媒体的专门报道。
七年多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生命学院的直接指导下,在学生资助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团队的各项工作顺利地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命之光”团队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爱心家教,相信这看似微弱的光芒在大家的努力下能持续不息,不断地照亮贫困生的前行之路……今天七月,生命之光的一部分成员要在“生命之光·行动在陇原”支教活动奉献他们的爱心。
记者手记:
在访谈的最后,记者与“生命之光”团队展开了讨论,我们是否可以将本地高校的公益组织与日益发展的校园社工队伍以及当地社工机构充分结合起来,让义工也能学到专业方法,变成专业雷锋,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的同时,提高帮扶效率,保证帮扶效果,进一步扩展服务内容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