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孩子站在课程的中央,捕捉儿童的兴趣,倾听儿童的心声,支持儿童的学习,满足儿童的需求,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促进儿童的主动发展……这样的理念不断地涌现。怎样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宜儿童发展,真正能引起孩子学习欲望的,我们也在苦苦追寻。静下心来,我们也在认真思考,反思我们的课程。
一、课程的源起
平水地处绍兴的后花园,是人们向往的养生小镇、生态小镇、幸福小镇。悠悠会稽山承载了2000多年的文明;潺潺若耶溪犹如母亲哺育着古越大地。若耶溪贯穿着整个平水镇,这里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历来为文人墨客荡舟游览、吟诗作赋,饱览越中山水美景之所。王安石、苏东坡等文人学士,都写下了许多丽词佳文。平水镇中心幼儿园就位于风景如画的若耶溪畔,这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是我们课程的重要资源。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实施“若耶溪”课程,使幼儿在自己熟知的生活环境中,在成人的配合和帮助下,利用生活资源,在快乐的情感要素支配下,享受自主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获得发展。培养孩子拥有快乐自主、勤劳纯朴、合作探索、创新想象的精神。
三、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课程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挖掘和利用平水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富有本土文化的风土人情,做适合农村孩子的课程。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精神的观念。
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生活化,是我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贯传统,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只有当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后,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课程教育活动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将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转化为课程内容。
(一)挖掘“若耶溪”课程本土特色资源。
我园周边有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若耶溪畔各种大树姿态万千,古桥古亭诉说着沿溪的故事,溪内流水潺潺,小鱼小蟹藏于石下,溪边大片的农田长势喜人,勤劳的农人在田里播种、收获……各种自然资源无不彰显着平水特有的魅力。种植、采摘、捕鱼、饲养等比比皆是。竹笋、茶叶、葡萄园、西瓜棚更是吸引着人们的味蕾。春年糕、制茶叶,晒笋干等活动更是家家户户常见的。这些来自本土的活动资源,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都可以引发幼儿观察,活跃幼儿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而且这些活动都是发生在幼儿身边,是幼儿所经历和感受过的,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發现,开阔幼儿眼界。并将这些活动资源带进幼儿园,幼儿一定乐意接受和喜欢。
有效的资源是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的基石,合理地运用各种资源,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保障,从而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本土资源是幼儿可感可知又非常熟透的。只要老师善于观察、细心听,就一定能发现许许多多的活动元素。收集本土化的活动资源后,再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资源。
(二)营造“若耶溪”课程相适宜的园所环境。
环境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适宜、互动、开放的环境,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个充满积极信息的良好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我们因地制宜地改造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把“若耶溪”畔的资源引进到幼儿园。利用幼儿园的排水沟,在园内创设了一条环绕整个操场的小小“若耶溪”;建设了绿色种植园,根据季节特征,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下自己调查后喜欢的菜,让幼儿了解不同蔬菜生长的季节及一年四季可以种植的农作物,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建设了茶园、果园,组织幼儿学习采摘、制作、收获、品尝,让幼儿亲自参与劳动,在养护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物质的变化,在采摘收获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开设“若耶溪”农家乐,为幼儿提供锅碗瓢盘等生活用品,幼儿在草地上烧菜、招待客人。生活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运用家庭生活的经验与同伴进行互动。
我们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把园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提供原生态的各种材料,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三)开发“若耶溪”课程相联系的课程内容。
幼儿参与的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幼儿是课程的灵魂。《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若耶溪课程的实施过程了,我们把省编教材的内容园本化,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春天里,我们开展“笋芽儿尖尖”的主题,孩子们到竹林中寻找春笋,挖笋,剥笋、煮笋、晒笋干,在系列活动中,教师沿着孩子的兴趣进行随机引导,结合课程的特质,自由选择、组合适宜的教学活动,让教的过程变得开放、多元。孩子们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会在观察中去体验、比较,慢慢地积累了经验,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与园内小小“若耶溪”亲密接触,她们在溪内放入水草,放小纸船,感受水的流动,当小纸船被水浸透沉入水底时,他们又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质来试玩,在水中他们还玩沉浮的游戏,自主讨论哪些物品是沉的,哪些物品是浮的,哪些东西可以通过改造,从沉变成浮。孩子们还把家中的螺蛳、小鱼、泥鳅带来,放入我们的小小“若耶溪”,在小溪中与小动物们快乐玩耍。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提醒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双手、双脚、眼睛和嘴。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开放的场地和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教师只是一个忠实的观察者,尽量放手让幼儿多探索、多发现。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孩子在无拘无束地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
开展若耶溪课程我们正在路上,我们期待通过若耶溪课程,立足农村资源,回归自然,以尊重儿童需求为起点,不断挖掘若耶溪畔丰富的资源,力求课程实施以滋养儿童成长为目的,将幼儿生活经验融入课程,养护孩子们好奇、纯真、质朴的个性。让幼儿在生机蓬勃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培养兴趣、陶养德性、学习知识、体验快乐。让课程因幼儿而精彩,让幼儿在生活化、本土化、特色化的“若耶溪”课程中享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验探究的快乐,实现身心愉悦和幸福成长。
一、课程的源起
平水地处绍兴的后花园,是人们向往的养生小镇、生态小镇、幸福小镇。悠悠会稽山承载了2000多年的文明;潺潺若耶溪犹如母亲哺育着古越大地。若耶溪贯穿着整个平水镇,这里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历来为文人墨客荡舟游览、吟诗作赋,饱览越中山水美景之所。王安石、苏东坡等文人学士,都写下了许多丽词佳文。平水镇中心幼儿园就位于风景如画的若耶溪畔,这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是我们课程的重要资源。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实施“若耶溪”课程,使幼儿在自己熟知的生活环境中,在成人的配合和帮助下,利用生活资源,在快乐的情感要素支配下,享受自主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获得发展。培养孩子拥有快乐自主、勤劳纯朴、合作探索、创新想象的精神。
三、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课程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挖掘和利用平水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富有本土文化的风土人情,做适合农村孩子的课程。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精神的观念。
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生活化,是我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贯传统,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只有当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后,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课程教育活动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将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转化为课程内容。
(一)挖掘“若耶溪”课程本土特色资源。
我园周边有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若耶溪畔各种大树姿态万千,古桥古亭诉说着沿溪的故事,溪内流水潺潺,小鱼小蟹藏于石下,溪边大片的农田长势喜人,勤劳的农人在田里播种、收获……各种自然资源无不彰显着平水特有的魅力。种植、采摘、捕鱼、饲养等比比皆是。竹笋、茶叶、葡萄园、西瓜棚更是吸引着人们的味蕾。春年糕、制茶叶,晒笋干等活动更是家家户户常见的。这些来自本土的活动资源,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都可以引发幼儿观察,活跃幼儿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而且这些活动都是发生在幼儿身边,是幼儿所经历和感受过的,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發现,开阔幼儿眼界。并将这些活动资源带进幼儿园,幼儿一定乐意接受和喜欢。
有效的资源是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的基石,合理地运用各种资源,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保障,从而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本土资源是幼儿可感可知又非常熟透的。只要老师善于观察、细心听,就一定能发现许许多多的活动元素。收集本土化的活动资源后,再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资源。
(二)营造“若耶溪”课程相适宜的园所环境。
环境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适宜、互动、开放的环境,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个充满积极信息的良好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我们因地制宜地改造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把“若耶溪”畔的资源引进到幼儿园。利用幼儿园的排水沟,在园内创设了一条环绕整个操场的小小“若耶溪”;建设了绿色种植园,根据季节特征,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下自己调查后喜欢的菜,让幼儿了解不同蔬菜生长的季节及一年四季可以种植的农作物,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建设了茶园、果园,组织幼儿学习采摘、制作、收获、品尝,让幼儿亲自参与劳动,在养护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物质的变化,在采摘收获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开设“若耶溪”农家乐,为幼儿提供锅碗瓢盘等生活用品,幼儿在草地上烧菜、招待客人。生活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运用家庭生活的经验与同伴进行互动。
我们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把园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提供原生态的各种材料,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三)开发“若耶溪”课程相联系的课程内容。
幼儿参与的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幼儿是课程的灵魂。《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若耶溪课程的实施过程了,我们把省编教材的内容园本化,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春天里,我们开展“笋芽儿尖尖”的主题,孩子们到竹林中寻找春笋,挖笋,剥笋、煮笋、晒笋干,在系列活动中,教师沿着孩子的兴趣进行随机引导,结合课程的特质,自由选择、组合适宜的教学活动,让教的过程变得开放、多元。孩子们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会在观察中去体验、比较,慢慢地积累了经验,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与园内小小“若耶溪”亲密接触,她们在溪内放入水草,放小纸船,感受水的流动,当小纸船被水浸透沉入水底时,他们又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质来试玩,在水中他们还玩沉浮的游戏,自主讨论哪些物品是沉的,哪些物品是浮的,哪些东西可以通过改造,从沉变成浮。孩子们还把家中的螺蛳、小鱼、泥鳅带来,放入我们的小小“若耶溪”,在小溪中与小动物们快乐玩耍。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提醒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双手、双脚、眼睛和嘴。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开放的场地和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教师只是一个忠实的观察者,尽量放手让幼儿多探索、多发现。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孩子在无拘无束地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
开展若耶溪课程我们正在路上,我们期待通过若耶溪课程,立足农村资源,回归自然,以尊重儿童需求为起点,不断挖掘若耶溪畔丰富的资源,力求课程实施以滋养儿童成长为目的,将幼儿生活经验融入课程,养护孩子们好奇、纯真、质朴的个性。让幼儿在生机蓬勃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培养兴趣、陶养德性、学习知识、体验快乐。让课程因幼儿而精彩,让幼儿在生活化、本土化、特色化的“若耶溪”课程中享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验探究的快乐,实现身心愉悦和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