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不断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所以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信贷对象,但由于规模较小、本身拥有的资金有限、其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其发放贷款存在着较高风险。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1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的弊端
1.1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整体上有效控制信贷资产风险,未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加强对信贷资产风险度、信贷资产风险预防、消除和风险管理岗位责任制以及风险管理的评价、监测和奖惩的管理,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由于风险管理中不到位而导致了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
1.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急于占领贷款市场,而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工作人员为了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完成上级分配的指标,只顾大力开拓放贷业务,而置风险于一旁,对新增信贷项目不进行认真审核,不加强贷前资金借款用途真实性调查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等导致贷款过程中存在大量风险。
1.3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信贷风险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一,中小企业上报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极易诱导商业银行出现错误信贷决策,产生信贷风险;第二,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对中小企业评估不合理,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信贷风险。第三,不易于确定中小企业的关联关系,企业管理者上报的资金使用信息不正确,甚至出现转移资产的现象,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
1.4不具备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
商业银行必须拥有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才能保证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能及时收集各种风险信息,没有配备专业金融工程师与金融分析师的职位。有的管理人员一味依靠关系开展营销,全部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判断风险问题。
1.5风险管理工具方法不能更新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型金融产品。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与管理方法没有及时更新。风险管理部门过于依靠事后处理的方法,不能做好事前预防。如有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的业务数据较为片面,不利于做出正确决策。风险管理系统还没有普及,不能深入分析掌握的数据信息,风险管理起不到应有的预防与导向作用。
2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2.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用,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回收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建立一套中小企业信贷经营防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可靠的信用评级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再通过自身经营管理的完善和改进进一步降低信贷经营风险。事实上,商业银行很多坏账的发生都是由于对贷款方的信用情况掌握不清,缺乏安全可靠的信用评定而发生的。外国商业银行在对贷款企业进行放款前,会借助相关的信用评价标准对经营方的产品研发、供销渠道和日常经营进行详细的信用评级,主要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贷款企业较为可靠的偿付能力与获利能力,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权益与利益,也避免贷款企业在存续期间发生重大经营风险。因此银行要重视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收益、税收缴纳等,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掌握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
2.2创新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信贷风险管理发展至今,管理方法与手段十分丰富。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借鉴这些管理方法与手段,但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仍不容乐观。首要的是银行要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健全的风险预警系统有助于改进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不足,避免风险度量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有两种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按照以往的惯例,系统性风险并不是管理重心所在,关键还是在非系统性风险上。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系统性风险对银行的冲击远大于非系统性风险,由系统性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很难控制和化解,因此,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重点在于预测系统性风险。
2.3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强化风险意识
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强化银行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就要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而建立并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可以达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改进银行的薪酬制度。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贡献,薪酬制度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革薪酬制度可以实行“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规则,调动银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银行职员的绩效考核,考核从其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银行职员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强化风险意识,不能厚此薄彼。其次,改进责任制度。因信贷市场经营形势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也要有所变化。第一,绩效考核要因地制宜。商业银行各分行应根据所在地经营发展状况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在确保总体稳定的同时,可以制定符合分行特色的指标,使绩效考核符合实际情况,增强分行的竞争力。第二,按规定划分银行各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的指标任务,结合“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考核规则,实现分配明确、权责统一的管理制度。第三,绩效考核结果可采取延期支付方式。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的绩效与贷款的发放和收回按一定比例进行发放,可采取一部分按延期支付等方式进行,待收回贷款后可将延期支付的部分绩效全额发放给信贷管理人员,从而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4营造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氛围
商业银行应充分调动职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在业务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应加强信贷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风险管理成为职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同时进一步提升信贷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再根据工作能力和经验,将对应层次的信贷审批权限赋予信贷管理人员,这样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既调动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独立空间不多不少,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途径还有如下选择。第一,建立奖励制度。可以采用奖金奖励的方法,也可以实行内部人员持有股份等,在风险控制适当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报酬。第二,权责分离、相互制衡。为实现信贷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行为,可以通过分权以及各项工作的合理分工来完成。第三,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评价。实行动态管理的权限审批,一方面能在短时间内为管理者提供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的机会,另一方面给了信贷管理人员一定的压力,督促其自觉控制贷款质量。
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深入中小企业开展全面调查,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真实信息,利用建立高素质的風险管理团队、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发生信贷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获得贷款。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1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的弊端
1.1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整体上有效控制信贷资产风险,未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加强对信贷资产风险度、信贷资产风险预防、消除和风险管理岗位责任制以及风险管理的评价、监测和奖惩的管理,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由于风险管理中不到位而导致了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
1.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急于占领贷款市场,而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工作人员为了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完成上级分配的指标,只顾大力开拓放贷业务,而置风险于一旁,对新增信贷项目不进行认真审核,不加强贷前资金借款用途真实性调查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等导致贷款过程中存在大量风险。
1.3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信贷风险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一,中小企业上报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极易诱导商业银行出现错误信贷决策,产生信贷风险;第二,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对中小企业评估不合理,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信贷风险。第三,不易于确定中小企业的关联关系,企业管理者上报的资金使用信息不正确,甚至出现转移资产的现象,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
1.4不具备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
商业银行必须拥有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才能保证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能及时收集各种风险信息,没有配备专业金融工程师与金融分析师的职位。有的管理人员一味依靠关系开展营销,全部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判断风险问题。
1.5风险管理工具方法不能更新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型金融产品。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与管理方法没有及时更新。风险管理部门过于依靠事后处理的方法,不能做好事前预防。如有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的业务数据较为片面,不利于做出正确决策。风险管理系统还没有普及,不能深入分析掌握的数据信息,风险管理起不到应有的预防与导向作用。
2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2.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用,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回收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建立一套中小企业信贷经营防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可靠的信用评级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再通过自身经营管理的完善和改进进一步降低信贷经营风险。事实上,商业银行很多坏账的发生都是由于对贷款方的信用情况掌握不清,缺乏安全可靠的信用评定而发生的。外国商业银行在对贷款企业进行放款前,会借助相关的信用评价标准对经营方的产品研发、供销渠道和日常经营进行详细的信用评级,主要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贷款企业较为可靠的偿付能力与获利能力,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权益与利益,也避免贷款企业在存续期间发生重大经营风险。因此银行要重视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收益、税收缴纳等,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掌握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
2.2创新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信贷风险管理发展至今,管理方法与手段十分丰富。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借鉴这些管理方法与手段,但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仍不容乐观。首要的是银行要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健全的风险预警系统有助于改进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不足,避免风险度量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有两种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按照以往的惯例,系统性风险并不是管理重心所在,关键还是在非系统性风险上。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系统性风险对银行的冲击远大于非系统性风险,由系统性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很难控制和化解,因此,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重点在于预测系统性风险。
2.3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强化风险意识
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强化银行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就要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而建立并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可以达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改进银行的薪酬制度。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贡献,薪酬制度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革薪酬制度可以实行“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规则,调动银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银行职员的绩效考核,考核从其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银行职员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强化风险意识,不能厚此薄彼。其次,改进责任制度。因信贷市场经营形势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也要有所变化。第一,绩效考核要因地制宜。商业银行各分行应根据所在地经营发展状况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在确保总体稳定的同时,可以制定符合分行特色的指标,使绩效考核符合实际情况,增强分行的竞争力。第二,按规定划分银行各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的指标任务,结合“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考核规则,实现分配明确、权责统一的管理制度。第三,绩效考核结果可采取延期支付方式。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的绩效与贷款的发放和收回按一定比例进行发放,可采取一部分按延期支付等方式进行,待收回贷款后可将延期支付的部分绩效全额发放给信贷管理人员,从而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4营造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氛围
商业银行应充分调动职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在业务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应加强信贷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风险管理成为职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同时进一步提升信贷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再根据工作能力和经验,将对应层次的信贷审批权限赋予信贷管理人员,这样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既调动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独立空间不多不少,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途径还有如下选择。第一,建立奖励制度。可以采用奖金奖励的方法,也可以实行内部人员持有股份等,在风险控制适当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报酬。第二,权责分离、相互制衡。为实现信贷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行为,可以通过分权以及各项工作的合理分工来完成。第三,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评价。实行动态管理的权限审批,一方面能在短时间内为管理者提供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的机会,另一方面给了信贷管理人员一定的压力,督促其自觉控制贷款质量。
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深入中小企业开展全面调查,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真实信息,利用建立高素质的風险管理团队、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发生信贷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