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部制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i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部是独立学院学部制管理模式下的实体教学管理单位,学部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独立学院学部教学管理的情况及问题,提出从规章制度建设、岗位职责建设、管理服务建设、监控评估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学部制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部制;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杨惠麟(1981-),女,湖南洪江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陈钦华(1973-),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湖南长沙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研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36-02
  
  学部制是指根据专业设置特点,以同类或相近专业为单位建立学部的一种管理体制。[1]作为高等教育新兴事物的独立学院进行学部制改革是独立学院实施有效管理的实质性探索。依据学部制管理模式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提高学部制下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对于高校学部制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于改革实践,因此深入探讨和分析学部制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状况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笔者在此基础上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对当前学部制下独立学院学部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一、独立学院学部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分为经管、人文、理工、生科共四个学部,教学管理采用学院教务部—学部教务办—各教学系三级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学院教务部作为行政部门只承担相应业务指导和宏观管理工作,学部作为独立的教学管理单位承担学部所辖专业的全部教学管理工作。调查研究表明,独立学院学部教学管理表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学部教学管理规范性
  由于理论界对高校学部制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学部制的实践欠缺理论支持和指导。高校学部制的教学管理工作尚处在摸索、探讨阶段,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还未建立健全。学部目前使用的管理制度是借鉴参考母体学校或原学院教学管理相关文件而来,缺乏学部制度下的针对性及实效性。规章制度的缺失,使得学部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很难做到有章可循,不能按章办事,影响了学部教学管理的规范性。[2]
  2.教学管理机构定位不明,影响学部教学管理自主性
  难以理顺学院教务部—学部教务办—教学系这三方教学管理单位的关系是学部作为承担教学管理主体开展工作的难点之一。学院教务部和学部教务办双方的职能界定尚有模糊之处。目前,学院教务部即是教学管理政策制定者,同时又是教学运行过程的主要执行者。而学部教学管理处于机构定位不清、角色不明、管理人员不足、管理力量薄弱的状态,这就弱化了学部教学管理原本应具备的执行功能。同时,学院与各教学系为平行单位并无隶属关系,独立学院专业教学工作大多依赖于各专业教学系开展,这就加大了学部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学部教学管理常常处于被动和尴尬境地,影响了学部教学管理的自主性。
  3.教学过程管理欠缺,影响学部教学管理实效性
  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学部对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的开发使用,对教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对教师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学生考评等环节的管理等。由于学部教学管理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做到“应管尽管”。在制度并不完善的学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只有依靠学院现有制度强调用强硬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教学过程,普遍采用靠规章制度约束、靠处罚制裁、靠奖金刺激等管理方法,管理比较被动;管理过程中也往往忽视了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了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4.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影响学部教学质量科学性
  目前,学院及学部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方面仅限于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而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依靠由退休教师组成的督导组开展工作。但是相对于学部和学院来说,仅仅依靠督导组对教学管理质量进行监控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在独立学院内部也未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独立学院还未达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制度化和常规化,独立学院的内、外部环境都使得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缺位。
  二、独立学院学部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学部制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模式,以降低管理重心,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及共享。通过新的组合试图最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以提高管理效率。我们应充分利用学部制管理体制的优势,加强对学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学部教学管理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学部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1.建立健全学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学部教学管理规范性
  首先,学部要夯实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化建设。既然学部已经成为独立承担教学管理的一线单位,那么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并能全面覆盖全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就势在必行。学部应从教学基本建设着手,借鉴参考母体学校及学院的相关制度,针对学部实际运行情况制定文件,做到既有融合又有创新。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行为的规范化,认真执行已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即“建章立制”又“按章办事”。
  2.强化学部教学管理力量,加强学部教学管理自主性
  理顺学院教务部—学部教务办—教学系三方关系,为学部教学管理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明确学部作为独立教学管理单位的机构定位和岗位职责。应该做实学部教学管理力量,配齐人员,夯实机构,突出学部教学管理机构的执行功能,给予学部教学管理充分的支持和更大的自主权。学院教务部履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功能,进行宏观调控,把握办学方向和目标,指导、培训、监督、评价学部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各教学系而言,学部负责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既是教学管理的对口单位,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服务部门。学部要明确自身职责,摆正自身位置,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既要提高管理效率,更要突出管理机构的服务功能,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服务促管理,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学部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动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钻研,做到有能力、有方法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3]
  3.夯实学部教学过程管理基础,提高学部教学管理实效性
  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4]教学运行管理既要做好教学计划,又要做好教学过程监督,通过科学评价、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来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利用学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创建“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沟通平台,及时就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做好及时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工作中注意“多理少管”,理顺各种关系,尽量避免出现教学管理的真空带,使得教学管理真正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有的放矢,力争形成“教师教好”、“学生学好”与“管理者管好”的三方最大合力,努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以提高学部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4.完善学部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提升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科学性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迫切任务,是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保证。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就是对参与教学的全体人员、涉及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部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主体,是整个体系顺利运作的关键。学部对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定,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方面都应直接进行考查。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管理督导组,人员可由学院领导、专家、学院及学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退休教师代表等组成,由督导组执行学部教学管理督查工作。教学管理督查工作可以采用阶段式检查和环节式检查两种方式进行。阶段式教学质量管理主要以检查为主,以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检查和随机检查的方式,规范日常教学秩序。环节式管理包括考试和毕业设计(论文)两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要注重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使教学环节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督导组要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同时就检查的情况定时商讨,充分考虑教师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倾听多方意见,让教师及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去;将检查结果在学部平台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并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工作表现的依据,做到以查促建。
  三、结束语
  学部制作为当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有益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学部制管理体系既能做到管理精细,又能使管理相对集中,符合目前正处于内涵式发展阶段的独立学院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充分发挥学部制扁平式管理优势,结合独立学院当前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与措施,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使得独立学院学部的教学管理更趋于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闫志刚,思齐.学部制: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水区”[J].教育与职业,2009,(12):60-61.
  [2]张国昌.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10):95-99.
  [3]郑志丽.高校教学过程管理中人本理念缺失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1):195-196.
  [4]孙哗.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45-4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调动各方力量。结合新建大型水电厂管理实践,阐述了如何以创建“四新”企业为载体,统筹协调文化、制度、机制等,将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关键词:电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魏文龙(1971-),男,四川渠县人,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党委副书记,工程师。(四川汉源625304)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做好网络设备的防雷工作,能为电力信息化网络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以山东五莲供电公司为例,探讨了提高网络设备防雷可靠性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设备;防雷;运行  作者简介:魏玉龙(1976-),男,山东五莲人,山东五莲县供电公司科源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师;胡维维(1976-),女,山东胶州人,山东五莲县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助理政工师。(山东五莲262300)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结合一线调度员在生产、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重视知识管理,开展电力调度系统的DKM系统研究,提出了2-TP知识管理模型。该模型在外化架构层面的呈现可分为PK融合子体系、1-TK支持子体系以及2-TK支持子体系三大子体系,在内化作用机制层面体现为业务流程与知识活动对应机制、SECI知识转化模型以及知识闭环管理。  关键词:2-TP;知识管理;电网调度;DKM  作者简介
期刊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周建松在《面向202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2期)中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10 年将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面向2020 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完成以下四大任务:(1)持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由于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建校时间短、底子薄等历史原因,以及区域间及区域内部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高等职业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管理及
期刊
摘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是全国范围内各级电力企业对其营销经营工作进行管理监督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够、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控制制度不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缺乏必要的风险管控体系等方面的考量,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稽查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完善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最后对加强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指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期刊
李熳在《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切实留住企业人才》(《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第5期)文章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员工培训体系必须包括五方面内容:(1)引进科学培训理念,提高培训重视程度。建立科学培训体系,从更正观念和建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入手,首先提升企业决策者对培训的重视程度。领导是关键,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次是提升中层管理干部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中层干部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培训策略的落实水平。再次是提高层层管理
期刊
孙艺新在《薪酬激励的差别化策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第1期)中提出,电力企业薪酬激励应重点向高层次人才、核心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倾斜,强化工资收入的激励效应,形成合理收入差距,增强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和竞争力,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有效机制。(1)管理机关与基层单位人员。管理机关人员由于岗位的价值较大,薪酬分配总量上可略高于基层单位同级别人员,但对部分管理机关平均收入过高的
期刊
摘要:为更好地做好企业工会工作,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工会赴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两家单位就工会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得出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工会职能,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来拓展民主管理范畴,达到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双赢”局面的结论。同时通过调研也对如何做好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工会工作得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工会;民主管理;总经理联络员;同心文化  作者简介
期刊
张君第等在《人才规划纲要引领下的西部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中指出,为了推进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职业教育集团,注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宏观引导,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使西部职业院校在经费筹措、办学自主权、招生就业等方面更具有特色;规范就业市场,实行
期刊
摘要:近年来,北京电力设备总厂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战略,不断改进内部管理运营水平,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及薪酬分配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也应看到企业在人力资源架构及薪酬分配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干部职工的激励作用和生产积极性,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从企业人力资源架构及薪酬分配体系现状出发,分析了现实存在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