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解决图式的建构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图式是主体对于某一类题综合性质比如类型、结构以及解题方法的概括性表征,它是有组织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识别与应用的过程即以自己长时记忆中已储存的知识对外部信息的识别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这种识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已有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必须高于所要识别的外部信息.图式的形成往往是在模板基础上形成的,像运动学这类题有许多变式,每解一道题,模板就会被不断的加工和改变,随着模板的积累就会逐渐演化出对一类问题的内部表征即图式.本文通过对两道运动学题的详细探讨,希望帮助初学者建构对此类题的问题解决图式,树立对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信心.
  1 图式的建构-问题
  加速度作为运动学的核心概念,它存在于运动学所有问题当中.基于此可以把此类问题分为两种变式即物理过程只涉及一个加速度a和涉及多个加速度.如例题1和例题2.
  例1 如图1,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由A点沿直线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用时间t1位移s1,第二部分用时间t2位移s2.全程加速度不变.求加速度a的大小.
  例2 如图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由A点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抵达B点时刚好停下,全程位移为s,试求AB段所用的时间t.
  2 图式的建构-方法
  这两类变式主要会用到的思想方法有公式法、平均值法、图象法.
  2.1 公式法
  2.2 平均值
  平均值法有两种描述,第一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2,第二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v0 vt2.运用平均值法时应判断选哪一种,就此两例题来说,例1适合第一种例2适合第二种.
  2.3 图象法
  按照正常由vt=v0 at推出位移公式s=v0t at2/2必须用积分但高中并没学过,因此教材中使用了图象法来推出位移公式.使用图象能使复杂的物理过程形象化便于解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题都适合图象法,例1和例2在用图象法时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画v-t图象解下例1,这里重点分析例2.
  例2的v-t图象如图3,题目条件已知全程位移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设全程时间为t,C点速度为v,则由面积公式得vt/2,又斜率即加速度可得v/a1 v/a2=t,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可解出时间t.
  3 图式的建构-策略
  通过观察以上两道例题的六种解题过程,得出策略与方法的关系就相当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策略具有普遍适用性.运动学解题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整体性策略
  整体性策略要求全局把握,把握解题各环节的联系,避免使各环节陷入孤立.如果忽略这些就很容易局限于细节中的繁琐运算和复杂讨论.比如例1应整体看待AB过程,如果能找出两点时刻的瞬时速度那套用vt=v0 at即可求出加速度.例2虽有两个过程但C点是俩过程的联系点设出C点速度是关键.这两道题如果不整体把握就会陷入复杂的细节讨论中,也就是公式法所研究的.
  3.2 媒介构造策略
  此策略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为设出媒介元素,它们可作为沟通题目条件与结论的桥梁.例1和例2的公式法正是把AB过程分为AC和CB俩子过程根据公式设出未知数列方程求出未知数.例2的平均值法是正逆推的结合AC段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而CB段逆向看也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找出C点这个中途结合点是巧妙解题的关键.
  当接触的问题难以入手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比较熟悉且容易的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也强调基于问题式的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由以上内容,可以清晰的了解高中物理运动学这个模块的题型、方法、策略等,建构关于此类题问题的图式或许可以成为学习的捷径.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它一般开设始于初二,教学时间为两年,是中考的必考科目。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技术在方方面面的应用,所以学习物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仅可以将已有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代生活中,还可以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创新,通过探究未知的领域来解开更多的谜底,使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所以,初中物理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就是:以“
期刊
题目 (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8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图1)及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 B、D.  关于A选项的解析:由于在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g不同,旅客所受重力不同,故对飞机的压力不同,A错误.  问题提出 如图2,飞机在绕地球飞行,可以看成环绕模型,则可以将飞机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飞机所受万有引力就等于重力.对飞机中的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其合力提供向心力,若飞机在
陶行知先生说:“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
期刊
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将原来的应试教育改变成为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在这种教学形势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就是重要的培养方向。初中物理是重要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中,要积极地体验物理学习过程,让“体验教学”绽放光彩。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物理体验环境,加强学生的物理素质。  1直觉体验法和探究操作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觉体验法和探究操作法是经常使用的
期刊
今年高考大纲卷第26题是一道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问题,原题如下:  (2014年全国卷第26题)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和R,地球同步卫星A的圆轨道半径为h,卫星B沿半径为r(r
由于有大量经验累积,绝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掌握较好。有关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尽管学生也有一定经验,师生也做过一些实验,也做了相当多的习题,而学生始终掌握不好,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究其原因:(1)液体属流体,有不同于固体的一面,研究、理解起来固然困难些;(2)对重力、压力的概念把握不牢。遇到困难,就更要去认真研究它、去探索,这比盲目做大量的练习效果好得多,这才是学习物理的正道
期刊
戴森公司是无叶风扇的发明者, 这种风扇与传统风扇的工作原理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它没有高速转动的扇叶,由底部的无刷式马达吸入空气,并通过涡轮增压器与喷气式引擎的结合技术,在环形孔中将气流加速,从而卷入和放大机器周围和后方的空气.透过环形孔,可以清楚看到电扇后的景象,甚至把手伸进环形孔也没有问题.这也使得无叶风扇与传统电扇相比,有着众多优点,比如没有震颤感、安全性高、能耗低、噪音小、易清洁.  1 独特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分为不可度量和可以度量两类,我们把可以度量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物理学是以物理概念量化和物理规律公式化为特征的,如果说整
期刊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本节内容一是概念多,易混淆。如焦距、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等概念;二是规律多,难掌握。如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应用不同等。这些会造成学生不易掌握,形成教学难点,易出现教学两极分化现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本节教学难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人语“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鱼”是知识、是目的,“渔”是方法、是手段,“渔场”就是学习场景、是教学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渔场”,即创建有趣的问题情境,构建激活学习兴趣的“引力场” ;创设真实的物理场景,构造探究学习的“电场” ;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情感的“磁场” ;创设和谐的交流气氛,构成合作学习的“电磁场” 。  1创设
期刊